《姜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姜姬- 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因为他们再也不必去看外面的人送进来的章表,不必挨骂,不必见人,什么也不必干。
  每天一大早的就去候着三宝公主,等公主吃过早饭就会来找他们,跟他们说上一会儿话就会出去玩,他们就有了空闲时间,一直到小公主再次想起他们为止。
  每天,他们都必须去对公主说今天给小公主讲了什么课,小公主问了他们什么问题。
  这是一天之中唯一让他们比较紧张的时刻。
  毛昭感觉公主是暂时用不上他们了,又不知该把他们放在什么位子上,这才把他们送给三宝公主。一方面是栓住他们,避免他们知道宫外的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们安心,地以为自己“失宠”了。
  当然,能顺便给三宝公主找两个先生,也是一个原因。
  毛昭以前没带过孩子,这方面白哥倒是比他有经验。但两人都没有带过像三宝公主这么精力充沛,充满好奇心,思维跳脱的孩子。
  一个孩子会记得二十几天前说过的一句话吗?毛昭自己都不敢保证他能记得二十天前参加过的一次文会上对方不经意之间说过的一句话。
  三宝公主却能在二十天后,他和白哥提起的时候,笑着说:“上次你讲过这个人!你还说他……”
  三宝公主不像这个年纪的小孩子。
  侍人们和那个鲁国送来的大公子都非常喜欢打扮三宝公主,可三宝公主对漂亮的衣服和华丽的首饰半点兴趣也没有,她也对别人的称赞没什么反应。
  毛昭第一次见她就夸她头发乌黑浓密,是他从没见过的美丽。
  三宝公主点点头说:“人人都这么说。”
  完全看不出她在开心。
  毛昭为了试探,又说:“不过,小公主的皮肤有些黑,不像公主那般白。”
  三宝又点点头说:“娘说她从不出去玩才养得这么白的。我长得黑是像爹爹。”
  她也不难过,不生气。
  语气像是解释她娘为什么这么白,而她这么黑,不止是因为像爹,还因为她天天在出去玩。
  连她自己的事都不能牵动她的情绪,让她欢喜悲伤,那什么能呢?这就叫人无所适从了。
  毛昭想起了公主。虽然公主在外有许多传闻,传她好美男,好财宝。可他很清楚公主根本不是这样。
  公主就像三宝……不,是三宝像公主。
  在他察觉到这一点相似之后,他开始对三宝公主抱以更大的兴趣。
  而现在他也明白公主为什么把他和白哥送给三宝公主了。
  黄家突然接到了一道召贤令。
  召贤令是君王常下发的一种圣旨,就像惯例一样,隔上三五年的发一道,以示君王求贤若渴之心!
  如果像这样把召贤令专门、特地的发到一家来,这就是“暗示”——你家最有名的那个人,快进宫拜在皇帝座下!
  召贤令写的是慷慨激昂!这篇文章流传到现在有一百五十多年了,黄家人人会背。
  黄松年自从接到这篇文章后,就开始发愁了。
  这是公主嫌他们家太不主动,要他们主动一点来支持她。
  但哪怕现在再把黄沼送出去也不行了,他只是个末流小官,当不起召贤令。
  本来黄沼可以算是黄家送出去的一个对安乐公主友好的象征,黄家子弟去参加鲁试,行使鲁律,当鲁官——这正是凤凰台世家对现在外面盛行的鲁律、鲁俗的称呼。
  他们不承认。
  哪怕他们没有胆量指着安乐公主叫她姜姬,他们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把这一切的新事物和自己的旧世界分隔开来。
  黄松年很清楚,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很清高,不愿意跪服在安乐公主的座下,不愿从鲁律,写鲁字,作鲁文。
  但事实上各家都在想尽办法钻营,企图在安乐公主身边占据一席之地。
  说是拉不下面子也罢,他们嘴里说的,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完全不一样。
  这就像是一个漩涡,它正在越变越大,让凤凰台的世家变得越来越混乱。
  黄家现在都不怎么去外面参加文会了,最近的文会快变成武会了,常常大家聊到最后,吃饱喝足就开始打架。
  起因正是上面所说的,大家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
  如果要坚持风骨,坚持操守,坚持“正确”,那就该继续上书指责安乐公主不该在凤凰台行鲁律,推行鲁字。
  但正确的尽头就是安乐公主更加不该出现在凤凰台!他们该把皇帝从河谷抢回来!
  最终皇帝是个傻子的问题也更不容回避。
  连打河谷,除云贼这样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现有皇帝是个傻子的问题,谁也解决不了。
  ……
  正确的路不能走,那就只能继续“错误”的路。
  至少安乐公主带来了和平。她也确实仁慈,爱护百姓。虽然对世家好像不太友好,但除了那些犯到她手上的之外,她对其他人还是不错的嘛。你们看很多人都封了奇奇怪怪的官,比如那个西家的西歌,因为种活了商人送给公主的树而得官,这不正说明公主也是对他们有着善意的嘛,我们还是应该理性的看待问题——只要不惹恼公主,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没办法说服所有人了。
  是,应该顺从公主,但是不是事事都顺从呢?
  纪字不用了吗?大家一起改用鲁字?你们知道鲁字是怎么来的吗?全是鲁国贱民生造出来的!
  鲁律呢?也要遵行吗?你们知道现在我家的下人出门买东西用的斗都是鲁斗了吗?计算用的是鲁数,加减倍除全是鲁数!终有一日,鲁字鲁数会代替纪字!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再也不识纪字!
  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有人就认为鲁律中的《商律》其实非常便利,鲁字是不好,但鲁数没有不好啊。《商律》中规定了衡量尺度,桩桩件件有法可依,现在哪怕老妪或幼童也可以找商人买东西而不怕被骗,这难得不是好事?
  就算是《户律》也有可取之处,女子当户也算是一件开明之举。
  所以我们应该挑着反对,比如反对鲁字,不反对别的。甚至可以把鲁律都翻成纪字,推广使用。
  但很快有人反驳,纪字高深,鲁字浅显,鲁律的使用者多数是平民百姓,他们学鲁字简单,未必能学得会纪字,别的不说,哪有那么多先生,那么多书卷能给全天下的人都教会?这根本不可能。
  这么一说,鲁字好像也没那么坏?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吵起来,最后谁都说服不了谁,只能一打了之。
  黄松年对着召贤令发了几天的呆以后,把家里人都叫来了,把召贤令给他们看。
  一一传阅之后,黄松年问:“谁愿往?”
  黄沼是早就忍不住了,不顾他爹在旁边不停的扯他的袖子,一步迈出去,大声说:“我愿去凤凰台!”
  有他这一开口,竟然有许多黄家人都开口了,一个个说的都是:
  “我愿意!”
  “我也愿意!”
  家中长辈都吓了一跳,黄松年都瞠大双目,惊讶的看着下面的子子孙孙。
  其中竟然还有女孩子。
  黄松年问他的一个曾孙女,“阿娥,你怎么愿意啊?”
  黄娥是嫁过人后又回家来的,因为其夫只爱男子,她嫁了以后才知道丈夫的爱好与众不同,几年后就搬回来了,不愿再嫁。在安乐公主推行鲁律后,她从家中搬了出去,立了女户。父母也光明正大的把财产都给了她,还说日后二人的遗产也会给她,家族中已经同意了。
  前段时间,她才跟父亲的一个弟子成了亲,不过是弟子入赘,生下来的孩子会姓黄。
  她的人生,从安乐公主开始才有了这样的转变。她早就想进宫服侍安乐公主了,在公主身边,不管是为侍还是为婢,她都心甘情愿。
  黄娥立了女户,当了家主后就逼着自己改了性格,见黄松年问,她抖着声音也坚定地扬着头说:“余仰慕公主久矣,愿从其差遣,如事父母,无悔也!”
  黄松年点点头,又问了其余几个人,男人的答案都是愿成就事业;女人则是都想跟安乐公主再接近些。
  黄松年问完之后,就把召贤令收起来了。
  他也没说答不答应,黄家弟子们都很忐忑。
  直到第二天,天还没亮,黄松年就乘车前往凤凰台了。
  姜姬醒来一睁眼就听说黄家应召而来。
  “谁来了?”她问。
  侍人笑道:“黄松年,黄公。”
  姜姬眉一皱,叹气:“怎么把他钓上来了?”
  这条鱼也太大了。


第699章 逆来顺受
  黄松年在坐车去凤凰台的一路上都在想。想他自己; 想黄家。
  昨天见到底下的年轻人跃跃欲试的样子,他就知道; 家里的孩子们已经蹲烦了。
  以前他能压制得住; 无非是上面的皇帝不贤而已。君王不贤,臣子们就是想报效也会想一想值不值。
  就算是这样; 家里也不是没出过想跑到徐炤那里的子弟。
  他的行事作风,不但令世人耻笑; 就是家里也未必都信服他吧?
  他早就察觉到了; 所以黄家家法才越来越严苛; 他怕不够严,家里早就翻天了。
  可就算是这样,当大家发现上面的公主有雄心大志; 都顾不上去思考一下她是英主还是祸首,已经心生向往了。
  其实易地而处; 他当年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样?正义与道德都可以让步; 只求能风云变幻,掀起涛天巨浪!成就波澜壮阔的人生!这才不负来人间走一遭。
  他当年投到瑶光帝面前时; 也知道他不是个好皇帝。瑶光帝没有开创一番事业的理想; 他只想好好的享受权力,怎么舒舒服服的。他讨厌所有大臣,那些不停上奏表骂他的;还有没有更好的上贡的城池;没有献上更多的财宝,更多的美女; 更多让他夸耀的; 身为皇帝应该享受到的世间奇珍、奇宝、奇人。
  皇帝只是一个人。
  所有世家都清楚这一点。皇帝没什么出奇的; 他就是一个有着人类所有劣根性的普通人。
  所以世家才需要不停的限制皇帝啊。
  一个普通人,偏偏拥有无限的权力,他可以对这九万里山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可以对这万万百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除了生老病死,日月轮替他做不到之外,目之所及之处,没比皇帝更可怕的凶神恶煞了。
  世家就是皇帝的笼子,鞭子,这是天地神明赋予世家的职责,也是世家应该承担的责任。
  黄松年从起蒙的第一天起,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人需自制。
  你不能因为美食好吃就无限制的吃;不能因为美酒好喝而无限的喝;不能因为华服美饰令你欢心就无限制的想拥有它。
  给他起蒙的是他父亲,父亲把“自制”这个词教给他后,足足十年,每当他觉得什么好的时候,父亲就命人无限的给他。
  他记得很清楚,三岁时他喜欢吃洒满糖粒的米糕,足足一个月,他每顿饭只有米糕。周围的兄弟都吃着多种多样的食物,只有他是米糕。
  第一天时,他觉得他永远都吃不腻;第五天时,他仍然没有吃腻,只害怕母亲会不会知道;但到第十天时,他开始想念以前觉得淡而无味,不愿意喝的米汤。
  一个月以后,他连甜味都不想闻,看到米糕就受不了。
  父亲用十年的时间教育他,无限制的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如果想要让“喜欢”更长久一点,就像对了块洒满糖的白米糕,他更应该克制。
  黄松年上的第二堂课就是皇帝。父亲教他用更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皇帝。
  他不伟大,也不神秘。
  他是社会制度的顶点也是基石。他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源泉。
  世上所有的家族都依赖皇帝而生。
  世家不能没有皇帝,因为世家与皇帝共同构成了一个制度。
  他的父亲用游戏让他明白,世家与皇帝就像是一个游戏的两个组成部分,他们就是规则,他们组成规则,然后照这个规则来玩游戏。
  世家有很多个,皇帝只有一个。所以每一个世家都不是不可缺少的,皇帝却是不能缺少的。
  这个世上可以没有黄家,却不能没有皇帝。
  但世家可以万万年,皇帝却不能活万万年。所以皇帝这个位置,同样是由一个接一个的人去承担。
  每一个“皇帝”,都只是坐这个位子上的人而已。
  所以黄松年对瑶光帝并没有太大的期望。他在进宫前就“认识”了他。瑶光帝不会记得世家中的每一个子弟,但黄松年做为黄家需要送进宫的青年才俊,他却必须要了解皇帝。
  从瑶光帝还是一个小公子的时候,他的每一桩事都会被世家津津乐道。他的出生、成长,每一件事,身边的每个人,世家都会知道。他们会从这些事上去了解瑶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