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择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难择路-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哪知魏直言依旧是面不改色,大声痛骂:“恨太子不用吾谋,不然汝早死于军中矣,焉有今日之变!”说罢,魏直言双眼一闭,就准备引颈就戮。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四百一十四章 有死有生,江山代代出英雄

    (全本小说网,。)

    李势銮当场就被这位不要命的文官给唬的一愣一愣。他素来喜欢征战沙场,结交的也都是些直来直去的粗鲁武夫,在他的印象当中,文官都是些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却又心肠百转的狡猾之辈。

    似魏直言这样胆大不怕死的文官,还真是让李势銮眼前一亮,颇觉惊异。

    头一次见,总是新鲜。这一刻,魏直言这位胆大不怕死的文官,还真就入了李势銮的眼。他当时心里一琢磨,“自己身边都是些武将,还真缺一个这样的心腹文臣。罢了,且饶他一命。”

    李势銮想到这儿,立即亲自给魏直言松开身上的绳子,转而热情道:“我早就知道你魏直言的大名,刚才是故意试探。希望你不要责怪,还请你日后辅佐于孤,不要浪费这一身本领。”

    其实李势銮哪里听说过魏直言的大名,他大多数时间都跟武将泡在一起,不过是故意这么说,面子上过得去罢了。

    魏直言不是那种迂阔无耻的文官,既要当表子又要立牌坊。他见李势銮诚心诚意招揽自己,当即痛快答应,也没搞什么三请三辞的把戏。

    再者说了,魏直言自觉对得起死去的太子。他屡次进谏要防范秦王,奈何太子总是听不进去他的进言,最终还是命丧李势銮之手。彼时太子志得意满,皇帝李寺乃也是刻意培养太子在朝中的威望,局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哪里听得进魏直言劝谏。

    魏直言是有心辅佐明君的能臣,现在太子已经死透,他见秦王颇有明君的架势,也就诚心诚意开始辅佐李势銮。

    魏直言辅佐李势銮,头一条建议,就劝李势銮立即下旨,停止清剿太子余孽,防止前方征战的将士军心不稳。毕竟太子在位时,手下还掌握着飞虎营。此时飞虎营正在外面征战,确实应该好好稳住军心,防止生变。李势銮从谏如流,立即答应。

    接着,魏直言又上表奏请安葬废太子,借此机会,稳住原本那些心向太子的朝中文臣。李势銮也是立即照办,丝毫没犹豫。

    这两手一动,原本因为李势銮造反而一直颇为动荡的朝堂,立即稳定下来。那些曾经心向太子的文臣也不再人心惶惶,开始安心处理政务(饮宴作乐)。

    可怜的李欣孝,若是看到自己尸骨未寒,原本心向他的文臣就开始投靠新君,照旧天天饮宴作乐,不知会不会气的跳起来。政治啊,就是这么残酷。

    慢慢的,魏直言就成了李势銮的肱骨之臣,每事必要与他相商。

    李势銮继位之后,有心励精图治,但又苦恼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却不能实心任事,总想为自己家族谋求更多利益。他多次密诏魏直言,君臣二人单独秘议此事。

    这回就是魏直言给李势銮的建议,让他重开平周朝的朝廷公试。通过这种手段,笼络天下的寒门士子,为平唐国效力。

    世家大族的子弟,有家族为依靠,通过举荐就能顺利进入朝廷当官,不需要有什么本领,对那些诗词文章,更不必下功夫去学。所以这朝廷公试,就能顺利筛除那些无能的世家子,让有本事的寒门子弟得以高中。

    如此一来,寒门士子得以进入仕途,必然会挤走部分尸位素餐的世家门阀子弟。李势銮到时候手里有了大批人才,就可以放心纠察百官,能者上庸者下,淘汰那些不作为,或者胡作为的门阀昏官。然后顺势把年轻有为的寒门子弟提拔上来,让他们为朝廷效命。

    这些寒门子弟身后没有庞大的家族拖累,在朝做官必然会一心效忠皇上,因为皇帝的青睐,是他们升官的唯一途径。

    到那时,朝廷上下吏治清明,政令通畅,李势銮就有信心能打造一个盛世出来。

    这称帝之后头一次举行朝廷公试,还是进行过一番变革的公试,李势銮心里也十分激动,忍不住就想亲自去现场看看。

    公试重开的当天,李势銮穿上便服,带着魏直言与几个护卫,站在道旁观看天下来应试的青年才俊。待看到大批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一般进入考场,李势銮拍手喜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李势銮通过这一系列笼络寒门士子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就为平唐国赢得更多民心,也成功招来许多贤才辅佐。

    平唐国有位年轻英明的君王,经过一系列手段,丝毫没有因为帝位动荡而出现混乱,国力照旧蒸蒸日上,越发强盛。

    平唐国与突辽国,现在已是分庭抗礼,不相上下。但从长远来看,突辽人不通经营之道,只知掳掠致富,这么下去早晚国力会被平唐国超越。

    突辽皇帝的中路大军,已经彻底失去进攻之力,只能退守自保。突辽国当初三路大军南侵,西路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中路突辽皇帝也是只能退守。东路的突辽大军,战况同样不容乐观。

    随着突辽国在西面失利退守中部几省,平周天下东面的战局也随之出现变化。先是东路突辽大军攻势受阻,在石康城屡次遭受败仗。

    这石康城北面单有一处要塞,建在双水江中心的一处小岛之上,整个堡寨全用石头修建,就叫石头寨。这石头寨扼守石康城北面,四面环水,易守难攻。突辽骑兵不通水战,几次强攻这石头寨,均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最后,还是洪乡青率军从石康城西面渡过双水江,兜了个圈子,从南面猛攻石康城,这才打破僵局。

    虽然最终在年前,突辽东路成功杀入石康城,灭亡东平周。可东平周君臣到了最后关头,抵抗居然异常激烈,全城军民奋起抵抗,誓死不降。但突辽骑兵战力凶悍,石康城最终还是彻底陷落。

    突辽人攻打东平周皇宫之时,皇宫内忽然燃起大火,等突辽人攻入皇宫,皇帝已经**而死,后宫诸妃也都已被他用剑杀死。

    东平周的一干重臣,抱着年仅一岁的皇帝幼子,在大火中逃出石康城,继续组织力量抵抗突辽人。东平周毕竟是平周朝苗裔,在东南一带颇得世家大族支持。这些世家大族有不少人也是忠义人家,宁死不肯投降突辽人,继续跟随不满一岁的幼年皇帝,做最后的抵抗。

    只可惜,东平周仅剩的这点抵抗力量,依旧很好地继承了末代皇朝大臣之间你争我斗的好习惯,根本不能团结一致。

    突辽人本就势大,东平周诸臣又不停争斗,各执己见。中兴之梦,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迅速熄灭。突辽东路大军费了一番工夫,总算把这东平周最后的抵抗势力彻底剿灭。

    东平周大臣文正气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留下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随后被杀。枢密副使张世在崖山海战中被巨石砲砸中旗舰,落水溺死。最后陆东江抱着不满一岁的幼帝,自崖山纵身跳入海中,宁死不降。

    自崖山一役过后,六百年平周朝彻底覆灭,窦家血脉全部灭绝。可怜平周开国太祖英明一世,建立六百年平周王朝,却无力阻止后世子孙腐朽堕落,最终落得个如此下场。

    虽然突辽东路大军最终灭亡东平周,可也是实力大损,一时再无力继续南下。

    与此同时,双水江南,贫民出身,一路挣扎拼杀出来的朱禄臣,凭借种种休养生息的举措,终于积攒出足够的实力,开始试图东进应天省,攻打被突辽人占据的石康城。

    朱禄臣手下也有两员大将,常逢春和徐农达。这二人一个土匪出身,一个八辈贫农出身,但不知怎么,二人都是天纵英才,行军打仗厉害无比,硬是带着一帮拿着竹子当枪的布衣杂军,奋力杀出一片天。

    朱禄臣本就是人中之龙,虽然长得丑陋,地包天,下巴奇大,满脸的麻子。但他是天生的军事奇才,凭借着敏锐的判断能力,一次次指挥兵马在绝境中生生杀出一条活路,打下偌大一片基业。

    朱禄臣在谋士刘烧饼的帮助下,经过三年励精图治,已是兵精粮足,实力强悍。朱禄臣麾下的兵马经过与周围军阀豪强张盐富,陈禄友等人的连年激战,练就血战余生精锐兵马数万。

    而且这朱禄臣颇为重视军事匠人,他麾下的匠人居然自行琢磨透了突辽人爆箭的机密,研究出“神火飞鸦”这种改良版爆箭。甚至于,朱禄臣手下的能工巧匠,还做出“一窝蜂”这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只是因为装填时间太长,导致其使用不如“神火飞鸦”频繁,所以名声不显。

    凭借着神火飞鸦与一窝蜂,朱禄臣的精锐兵马在北上攻打石康城这一路,与东路突辽大军打的有来有回,不相上下。

    眼下形势虽然朱禄臣与突辽东路大军正在僵持,可这种局面其实已经维持不了多久。

    朱禄臣麾下有不少造船工匠,他不惜重金,大量打造战船,准备将来顺着双水江而下,到时候水陆夹击,顺势就能攻陷双水江边石康城。

    突辽东路大军在南面攻势受挫,为了防备朱禄臣,不得不在石康城周围囤积大量兵力。可如此一来,他对北面刘赖兵马的围困,也就力不从心。

    刘赖一看突辽大军被牵制,自己机会已到,立即转守为攻,派出兵马,采取手下谋士的建议,明修贱道,暗度陈仓。大军绕小路出击,在陈仓城将两万突辽骑兵彻底杀溃,一举破开突辽人对自己的长久围困。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四百一十五章 风云乱势迷离,群雄起争逐鹿

    (全本小说网,。)

    大概上天是看平周朝末年,朝堂上的庸才太多,一心想要让这世道热闹起来,所以才会在乡野间撒下如此多的帝王将相。

    这刘赖也是位军事天才。他年轻时就是个无业游民到处混饭吃,任性豪侠,为人仗义,但没练过功夫,也不曾修过原气,更没接触过军略。可等他起兵之后,偏偏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关键的决断,向着胜利一步步迈进。如此神异,只能说是得天之授。

    徐淮省的百姓,很多都传说这刘赖是赤帝之子,天命的帝王。

    刘赖凭着手下大将与能臣谋士,一步步杀出重围,将突辽东路大军对自己的包围彻底瓦解。最终垓下一战,刘赖凭借麾下大将韩将兵,带领数万大军团团围困阿史那·八王。夜间,刘赖别出心裁,找来会突辽话的几名兵士,让他们唱起草原上的歌曲。

    阿史那·八王麾下都是突辽精锐,他们久离草原,加上被围困,半夜听到这草原牧歌,早已丧失大半战心。刘赖趁势指挥大军进攻,连夜攻破阿史那·八王的兵马,迫使这位阿史那·八王自刎在江边。

    自此,刘赖彻底摆脱突辽东路大军的阴影,凭借一场场胜利,麾下积累起能臣猛将无数,精锐能战之兵十数万,已然是一方霸主。

    突辽东路大军虽然攻灭东平周,完成既定作战目标,顺手劫掠来泼天的财富。可也惹上刘赖与朱禄臣两位枭雄。这两位可不比东平周那个内斗不止的末代朝廷。

    这两位枭雄事业正在上升期,麾下人才济济,君臣同心协力,兵马雄壮。这两位枭雄作战勇猛,顽强勇敢。尤其是刘赖,当初被阿史那·八王围困的时候,为了逃命,连把自己的儿子踹下车,减轻马车负重这种事都做得出。

    两位枭雄一北一南,把突辽东路大军夹在石康城一代,再难活动半步。

    突辽东路大军在刘赖和朱禄臣两位枭雄手里连连吃亏,早已不复当初的勇锐。东路军指挥阿史那·狼青见状,忍不住开始萌生退意,想要拉着劫掠来的泼天财富,返回草原好好享受一番。

    阿史那·狼青本就不是突辽皇帝那种志在天下的枭雄,他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混就混,能抢就抢,能拿的好处绝不不手软,碰上点子扎手,就先退却也无妨。当初他能顺服突辽皇帝,现在就能再次屈服败逃。

    阿史那·狼青虽然已经有心想要退回草原,可突辽皇帝还未发来旨意,他也不敢擅自行动,只能先这么等着。毕竟突辽皇帝虽然兵败,依然是势力强大,到时候大家都退回草原,他这个先逃跑的,免不了要被狠狠收拾,成为失败的替罪羊,出气筒。

    阿史那·狼青麾下好歹有洪乡青帮他勉励支撑,这才能同时抵御北面刘赖与南面朱禄臣两人的猛攻,维持住大局不失。

    洪乡青此时,肠子也是暗中悔青了。“狗曰,这天下怎么忽然冒出来这么多能打的枭雄。早你们都干嘛去了?害得我如今身在敌营,里外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