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此缅甸人当然不怀疑,于是在英军下令炸毁油田炸毁储油罐的时候,他们就在炸药上做了手脚,这使得许多重要的设施都保存了下来。

    这也是日军能够在几天之内就将油田大火控制住的原因之一。

    但是现在,日军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整个油田再次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而且火势还在不断的扩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十一章 油田之战(八)

    日军在仁安羌油田的努力不但白费,而且其第14战车联队和215步兵联队还死伤惨重。

    为了交通方便同时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快速突围,工兵团只能简单的将这些日军尸体及坦克残骸推到公路旁了事,这使到沿路到处都是日军尸体和被击毁冒着火的坦克。

    这一幕看在原本一直跟着英军的记者们眼里不由纷纷惊叹:

    “天哪,原来日本人竟然这么不堪一击!”

    “是中国人太厉害了还是日本人太弱了?”

    “我不确定,能确定的就是英国的军队太弱了!”

    ……

    这话说的的确是,近万名英军被这些日军给围困在仁安羌无法动弹,而中国方面不过派来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就打得日军落花流水并以极小的代价成功突围。

    原本这一仗也不算什么,世界上以少胜多以弱打强有战例多了去了。而且认真分析起来,工兵团还是在装备明显优于日军的情况下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会取得这样的战果也就是情理中的事。

    但问题就是记者并不了解这些,他们中许多人对军事一无所知,他们只是简单的知道日军打败了英军,而中国人只凭着区区一个团就打败了日军,而且这个团还是工兵团……这要是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上来那还了得?!

    这么一对比,英军那原本高大威武的形像立时就在记者的心里轰然崩溃,中国军队的形像就随之高大了起来。

    更为重要的还是,这些记者是来自世界各地,有澳大利亚的,美国的,英国的……他们原本是相信英军的战斗力希望跟着英军能抢些新闻的,没想到却是一路跟着英国逃跑,逃跑还不要紧,连逃都逃不清楚还让日军给包围了!

    这一下工兵团带着他们突围,那对他们来说可是名副其实的救命哪,于是很快工兵团的战绩就在世界各地传开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英军甚至是整个英国的形像都在这一仗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眼前的中英联军车队在工兵团的保护下顺利的穿过了仁安羌油田。

    在穿过日军防线后就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开在前头的坦克迎面就碰到了二十几辆还在往油田方向运输补给的日军汽车,为首的日军还不耐烦的冲着挡在面前的坦克大叫:“嘿,让开一些让我们先过!”

    他显然以为这些坦克是日军的,虽然是美式坦克,但那也应该是日军从英国人手里缴来的,于是根本就没防备之心。不过话说回来了,就算有防备之心……汽车在公路上碰到了坦克,那还跑得了吗?!

    工兵团的战士哪里还会跟他们客气,稍稍调整了下炮口然后“轰”的一声就把日军汽车给炸上了天。接着就就下山的猛虎似的追着那些四散逃命的日军辎重兵一阵乱打,打死打伤几十名日军并缴获了七辆装载物资的汽车。

    之所以只缴获七辆,是因为战士们看到汽车上的是弹药就不要了,直接推到路边销毁,毕竟日军的子弹和炮弹工兵团都用不着。

    看到是粮食就舍不得丢,尤其是这其中还缴获了整整一车的药物……这对中国军队来说可是奇缺物品,而且还是从日军手里缴来的尤属不容易。

    这倒不是说日军的药物有多好,而是要从日军手里缴到东西难度很大,这可以说是一种荣誉。

    这也不怪那些日军辎重兵糊涂,要知道日军第33师团一路下来都是长驱直入的追着英军跑,哪里有过这种被敌人突围防线打到后方的情况,再加上通讯又不是很到位……这时代的通讯主要靠电台,而电台这玩意要是没开机就啥都收不到,于是在行驶中的辎重车队就一头撞上了突围而来的中英联军。

    车队往南行驶了半小时后,就在张旺生的指引下沿着岔路往东行驶。这时因为大家都知道车队还没有真正的脱离危险,所以都很安静,就连一直都抱着消极态度的英军这时也十分配合,一路上主动担任起警戒及疏导交通的任务。

    这并不奇怪,部份英军及斯科特之前之所以不配合,完全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够突围注定要做日本人的俘虏,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因为不希望激怒日本人而采取消极的态度。

    但是现在,就算那些不懂军事的记者都知道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他们已经算是突围成功了。

    能带着尊严回到自己的国家和亲人、战友身边,谁又会愿意做日本人的俘虏呢?!

    于是自然而然的就主动配合中国军人承担起一些任务。

    这使得行军十分顺利,虽然这支部队有着汽车、坦克、装甲车等八百多辆,在公路上排的队是一眼看不到头,并且是在黑夜中无灯行军,但还是有惊无险的一路前行。

    这其实有一部份原因是日军33师团进攻太顺利速度太快……因为进攻太顺利推进速度太快,所以33师团一路上来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去防守后方的要地。要知道他们可是一路仰光打到这里的,前后数百上千公里,要是一路上的要地都派兵驻守的话,那整个33师团只怕都不够用。

    反之,如果日军要是在某个桥梁或是某段比较险要的公路上有兵驻守的话,他们只需要将其炸毁,就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缓这支大车队的前进速度了。

    若说炸毁桥梁或是公路就能挡住中英联军,那倒不致于。

    因为英军也有他们自己的工兵和设施,他们随时可以架起浮桥或是修建公路。

    不过只怕这也够呛,因为这很有可能会使中英联军被后头赶上来的日军给追上。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到了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工兵团就带着车队赶到了与斯利姆将军说好的接应地点……普岭。

    在这里,英国军队头一回十分准时也有点样子的在那里布置好防御工事做好了接应工作……毕竟这是接应自己的部队,他们可不敢有些许大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十二章 油田之战(九)(加更求票)

    “长官!”张弛听到拦在面前的英国军官叫道:“你们是中国工兵一团的吗?我们是英印十七师二团的!你们安全了!”

    张弛差点就笑了出来,“你们安全了”这话从一触即溃的英军口中说出来是那么的幽默。

    “安迪上校!”张弛冲着身后十几米的一辆吉普车大声喊道:“我们到了,前面是英印十七师的部队!”

    “真的吗?”安迪惊魂示定的从吉普车上跳了下来,连车门都顾不得关就一路小跑的走上前来。

    “史密斯少校!”安迪很快就认出了前头车灯下的英军军官,于是终于确定他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下一秒安迪就朝身后大叫:“嘿,伙计们,我们做到了,我们成功突围了!”

    “yeah!”张弛听到英国人的欢呼声,接着这个欢呼声很快就由前至后的传染到整个车队。

    于是整条公路都沸腾了起来,到处都是英军士兵从汽车上跳下来欢呼着、拥抱着、跳跃着,许多人甚至还兴奋得把钢盔高高的抛到空中。

    当然,这些英国士兵都没有忘记是谁救了他们,在经过工兵团的队伍时都争相上来与中国军人拥抱握手,他们虽然明知道中国军人听不懂英语,但还是不断的说着感谢和赞美的话:

    “谢谢你们,我的朋友!”

    “你们救了我们的命!”

    “你们是好样的!”

    ……

    各国的记者也趁着这个时候围了上来争相抓拍这些感人镜头,于是英军士兵又兴奋的摆出各种姿势与中国军人合影。

    “谢谢你们!”佩奇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正叼着香烟坐在装甲车上的张弛,她一边朝着张弛不停地按着快门一边说道:“你们接下来去哪呢?我想,你们一定不会跟英军一起朝另一个方向进攻是吗?!”

    “当然!”张弛回答。

    “我们还能再见面吗?”佩奇问。

    “也许吧!”张弛说。

    “我能帮你什么吗?”佩奇又问:“任何我能做到的……以表示我对你们的感谢!”

    张弛看了看佩奇手中的相机,再看了看周围不停闪烁的闪光灯,就回答道:“如果你能把这一仗客观的写出来,那就是在帮我了!”

    “当然!”佩奇十分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张弛当然不是想出名,也不是想让工兵团出名。

    对于这些他没有半点兴趣……一个随时有可能在战场上死在敌人枪口下的人,又怎么会对出名有兴趣呢?!

    张弛的用意,是希望通过记者的笔让全世界了解到英国人在缅甸战场上有着多么险恶的用心,以此也可以间接的对英国政府施加一些压力……如果再继续这么干的话,英国就要受到国际甚至本国公民的遣责。

    但同时张弛又知道这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英国方面很容易就可以利用权力控制住媒体的舆论导向……言论自由完全是扯谈,尤其是在战时,尤其是在英国正遭到德国从海面上封锁及空中的轰炸时,英国政府是不会管什么言论自由的,他们会说那些是国家安全,是会影响到军民士气的国家安全。

    其次,就是在国家利益面前,就算外界有一些压力也会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事实也正如张弛所想的那样,佩奇最终也没能如实或者可以说从根本上说明为什么会有仁安羌之战,不仅佩奇是这样,其它国家的记者没能揭露伦敦在战略和战术上利用、欺骗盟友的阴暗心理。

    当然,大难不死的记者们也在尽情的赞扬他们的救命恩人。一时之间《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之类的世界大报的头条全是中国军人的身影,英国记者甚至说:“这是近百年来中、英、日军在同一时间、同一战场所做的较量中,中国人赢得了第一次令人尊敬的胜利!”

    然而这些在表面上的赞扬却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如果说真有起到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这场胜利同时也鼓舞了中国国内正与日军苦战的百万大军及深受战争磨难的几亿百姓。

    看看英军的汽车已经跟工兵团分流得差不多了,张弛就把烟蒂往地上一丢,对佩奇说道:“再见了,女士,我们要追日本人去了!”

    张弛的话很快就引来了记者及英军士兵的一片欢呼,甚至还有不少英军士兵在朝张弛等人叫着:“好样的,中国人,狠狠踢日本人的屁股!”

    “把日本人从缅甸赶出去!”

    ……

    张弛微笑着朝那些英国士兵和记者挥着手道别。

    从某方面来说,这些英军士兵还是很可爱的,他们也是伦敦决策者的牺牲品,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更可爱的是,这些英军士兵根本就没意识到张弛等中国士兵就在他们眼皮底下把原本应该归还给英军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都开走了,而他们甚至还在后头欢呼……

    对于张弛没有半点不好意思……这不仅是因为工兵团救了英国人的命理应收到一点利息,更是因为他知道这批装备最后还是会落到日本人手里。

    至于怎么落到日本人手里……这说起来有些匪夷所思:英国人在撤到印度前要横渡一条河,英国人担心搭建浮桥的这段时间日本人就会追上来了,于是二话不说就把坦克和装甲车全部丢下,他们甚至连炸毁这些装备的胆量都没有。也许,他们是希望丢下这批坦克给日本人日本人就不来追他们了吧!

    事后才发现,那些追着他们朝他们开枪的根本就不是日本人,而是躲藏在村庄里的缅甸独立义勇军,人数不过区区两百多人。这些缅甸独立义勇军也没想到只这样轻松的打打枪就缴获了上百辆的坦克和装甲车。而这些坦克和装甲车当然还是被交到了日本人手里。

    张弛不愿意这一切再次发生,于是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在英军把坦克丢掉之前抢过来。

    “停下,回来!”斯科特在后头追上来大喊:“你们去哪?那是我们的坦克!你们不能把它们带走!”

    但是没有人理会他……这不怪工兵团的战士,他们根本听不懂英语,当然也不知道斯科特在喊些什么。

    *********

    谨以以上章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