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荣华盛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荣华盛世-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君华微微皱眉,想了片刻不得其所,于是问道:“殿下,你冒着风险潜入上林苑,就是要告诉我这件事?”卫兰巡幸上林苑,是没有叫上卫昊和卫阳的,他们按说都该待在宫里才对。
  卫昊抬手拍拍脑袋,恍然大悟道:“侄儿媳妇,亏得有你提醒,我差点就忘记另外一件事了。四皇兄和长宁王商量好了你和荣荣的婚事,四皇兄已经给陛下递了请求赐婚的折子。”
  卫兰有事没事就爱扣着君华在宫里,虽说什么也没有做,可落在外人眼里,总是显得怪怪的。偏偏他的理由还很充足,君华进宫是陪两位小皇叔读书,姬辛和君情根本无从反驳。
  闻及此言,君华脸上并未露出欣喜之色:“倘若陛下有心阻拦,他完全可以说边关战事要紧,叫荣哥哥不要沉溺儿女私情。”便是卫昭递了请婚的折子,他也能留而不发。
  卫昊摆摆手,示意君华不必担心:“小猴子,你这就是多虑了,你和荣荣的婚事啊,我那皇帝侄儿说了不算,只要太后同意了,他不可能反驳的。”
  “太后?!”君华仍是不解其意,太后有什么理由非要和自己儿子过不去。
  卫昊跺了跺脚,无语道:“小猴子,你姓什么,太后姓什么?”他很怀疑君华是不是被卫兰给关傻了,他们都是君家的人啊,无伤大局的情况下,太后干嘛反对他们的婚事。
  君华回过神来,呐呐道:“其实我们和君家,都没什么联系的。”君家以诗书传家,可从神川皇朝到大衍皇朝,君家子弟从来都是不出仕的,他们以教书育人,写书立着为业。
  从这点上说,君临和君非离都算是君家的异类,他们一个以军功封侯,另一个从太子内君做到了太后,但是他们和君家本家,的确是联系甚少。
  卫昊撇嘴笑了笑,很好心地提醒道:“小猴子,你别忘了,昭阳侯可是太后的亲侄儿,他亲自去求太后,太后怎么可能不允婚。再说荣荣的年纪也不小了,其他的宗室子弟像他这个年纪,孩子都满地乱跑了,他还没娶上媳妇呢,太后不仅不会反对,说不得还会亲自赐婚呢,皇帝想不放你出宫,那是不可能的,他就是再拖,也不可能拖上很久。”
  君华想想也是,可他心底那种忐忑不安的感觉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行了行了,你就安心等着吧。时间不早了,我得赶紧出去了,要是被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卫昊说着推开窗户飞身跃了出去,矫捷的黑色身影迅速消失在了黑暗里。
  君华关好窗户,转过身背靠在窗上,幽幽地长出了口气。但愿卫昊的话都是真的,他在卫兰身边,真的是待够了,再被他困下去,他就要有弑君的冲动了。
  君华满心以为,就算有太后出面,卫兰要准了他们的婚事,只怕也得拖上三五个月。
  不想刚过了半个月,卫兰就下了赐婚的旨意,他不仅放了君华回家准备婚事,还把卫崇荣也召了回来,说是他这两年在易州辛苦了,洞房花烛夜乃是人生四大喜之首,趁机给他放个大假。
  由于卫崇荣远在易州,卫昭代他接了旨,可他一回府,就请了姬辛和君情过府叙话。
  “我原是想着,借着成婚这个机会,让陛下放华儿出宫,他老是把他扣着,看着也不像样,只是……”卫昭长吁口气,表情说不出的纠结。
  君情接着他的话补充完整:“只是你没想到,陛下会答应地如此爽快,甚至允许荣儿回京。”以易州当前的局势而言,卫兰的这个决定,真的是很让人看不懂的。

  ☆、第092章 意

  时隔五年之后,卫崇荣再度站到东山顶上,看着进入视野范围之内的朱夏和南越国土,还有远方滔滔不竭向南流去的红河,眼神深邃而复杂,面上的表情却是不动声色,叫人看不出一丝端倪。
  东方跟着卫崇荣爬上山有大半个时辰了,一直在不停地吹冷风,虽说他内力深厚,绝不至于受不了,但是一直这么干站着,也是很无聊的。他忍了又忍,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出言问道:“世子爷,你能不能告诉属下,你究竟在看什么?朱夏的兵马早就败退得没影了,对面有几棵树,几块石头,属下也已经数得清清楚楚了,可属下就是想不明白,你到底在看什么?你说出来,属下也能帮你参详参详不是,你闷着声不说话,属下就是想帮你排忧解难,也是无能为力啊?”
  卫崇荣转过头,上下打量东方一番,叹气道:“朱夏的兵马是已经退了,可你不觉得,他们的进攻来得很没道理吗?与其说是挑衅,还不如说是试探,完全就是以卵击石。”
  早在四年前的泰安七年,朱夏的老国君就已经去了,图朵先发制人,及时出宫兵马,把尚未来得及做出反应的大王子和三王子都给灭了,顺利登上了朱夏的王位。
  由于李兢的身份败露,姬辛对大衍埋在朱夏的探子进行了从上到下的大清洗,稍有嫌疑的人都被弃之不用,导致情报能力削弱,也就没能摸清楚,图朵的兵力究竟来自何方。
  要知道,大王子的母亲可是朱夏前任宰相的女儿,尽管大王子的外祖父已经过世了,可他的门生遍及朱夏朝堂,大王子在朝上的呼声,绝对是他们三兄弟中间最高的。而三王子的母亲出身武将世家,他的舅舅手握十万重兵,要说起兵逼宫,三王子比两位兄长更有优势。可惜的是,这两位都输了,图朵的动作来得太快,他拥有的能量,也超出了他们的预计,一举就把局势控制住了。
  图朵登基以后,该杀的杀,该贬的贬,很快就把大王子和三王子的中坚力量削了个七七八八,至于剩下那些墙头草,一看情形不对,马上就重新站了队,都不用图朵出手对付他们。
  到了这个地步,图朵还对兄弟不放心,他把大王子贬去了朱夏的最南方,那里气候湿热,瘴气丛生,根本不是住人之处,大王子自然是不愿去死的,不过由不得他,强行被人绑了去,不到半年就一命呜呼了。三王子看到兄长的下场,吓得魂飞魄散,图朵实在是太记仇了,自己得罪过他那么多次,落到他的手上,只会比大王子死得更惨,他把心一横,收拾起包袱逃到南越去了。
  平定了国内的纷乱,图朵把视线投向了北方,被大衍占据的易州六郡,他势必要重新拿回来。
  否则的话,在暹罗和南越面前,朱夏根本抬不起头来,更遑论其他。
  易州对朱夏人的重要程度,卫崇荣再是清楚不过,那就是个天然的大粮仓,承担着朱夏每年一半以上的粮食产量,根本就是无可替代的,说是朱夏人的命根子也绝不为过。
  正是因为如此,被上官翊翁婿夺回建宁等六个郡以后,朱夏人才会那般着急,稍有机会就试图对大衍发起进攻,实在是因为国内粮食产量不够,需要从暹罗和南越手中进行购买。
  粮食买卖和普通的贸易往来不同,朱夏人缺粮,那是不得不买,暹罗和南越的粮食虽有结余,可在有价无市的前提下,要让他们不敲朱夏一点高价,显然是不可能的。
  原本,在朱夏、暹罗和南越三国里头,朱夏的国力是最强盛的,各方面远远超过另外两国。
  但是失去易州六郡以后,三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朱夏受制于人,渐渐失去了原来的优势。而南越求娶了大衍的云梦公主为太子妃,又和大衍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国力蒸蒸日上,渐趋三国之首。暹罗夹在朱夏和南越的中间,还和大衍不接壤,一向最没野心,哪边的势力更强,他们就往哪边靠,但是也不会得罪另一边就是了,非常典型的“墙头草,两边倒”。
  在卫崇荣看来,图朵要对易州发起进攻,最好的时机就是泰安九年。
  当时,先帝刚刚驾崩,大衍的政权正在进行新老交接,难免有些混乱,卫兰不顾卫昭的强烈反对,愣是召回了驻守姚安多年的长宁王姬辛。
  不料图朵并没有那样做,错失了良机,让卫昭在庆幸之余也有一些后怕。随后,卫昭就给卫兰递了折子,让他派人前往姚安,接替姬辛的工作。
  正常情况下,边关防务的交接工作应该是接班的人先到位,就像那年在灵州卫崇荣和霍青阳那样。而不是长宁王已经回京了,接班的人选还没定下,卫兰的做法在卫昭看来,实在是不妥至极。再说姬辛的副将还在姚安,真有紧急情况发生,没有主帅在场,后果如何谁也很难预料。
  卫昭军权在握,卫兰肯定是很不满的,想方设法都要削弱他的势力,可他挑来选去,愣是找不出一个和卫昭没有半点关系的还能接替姬辛的将领。
  最后,也不知道卫兰是怎么样想的,竟然就把卫崇荣派了过去。接到圣旨,卫崇荣有点懵,卫昭也是感觉不可思议。按照常理,卫兰是最不希望看到秦丨王府的实力加强的人,他不管派谁过去,都比派卫崇荣的效果要好。毕竟他是皇帝,仗着大义,再是亲近卫昭的人,只要他有心拉拢,都是有可能拉到自己的阵营的,不过是难易程度不同而已。
  只有卫崇荣,他是卫昭的独子,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背叛卫昭的,他在易州站稳了脚跟,于卫昭是大大的有利,可对卫兰,却是没有任何好处。
  疑惑归疑惑,不解归不解,到底是君命难违,卫崇荣带着满腔的疑惑不解,踏上了前往易州的道路。让他不高兴的,除了被卫兰强行留在渝京的君华,还有易州令人难以接受的饭菜口味。
  易州到底是姬辛的地盘,卫崇荣到了姚安,上手非常容易,一点不比当初在灵州麻烦。
  谁知在他已经站住脚的情况下,图朵竟然不怕死地对红河郡发起了攻击,而不是选在他初来乍到、手忙脚乱的时候,实在是令人费解,他是怕他没有军功不好向卫兰交差吗。
  听到卫崇荣的话,东方挑挑唇角,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卫崇荣说的这些,他倒是都想到了,可是他家世子爷都想不明白其中的纠葛,他如何能想得通,只能沉默以对。
  不想他沉默了许久,卫崇荣还是站在山顶一动不动,东方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敢催促卫崇荣离开,只能站在旁边陪着他,直到天色开始变暗,才不得不提醒道:“世子爷,时辰不早了,你看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朱夏国力有限,图朵要是再敢找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断不会被他们占去便宜,反正陛下不会给你兵力反攻的,你再看下去也是没用的……”
  卫兰登基后,大衍“轻傜薄赋,与民休息”的大方向并无改变,因而易州的局势,多半还是维持不变,两家各占一半,谁也别打对方的主意,搞不好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既是如此,我们先回去吧。”卫崇荣想想也是,图朵的野心再大也不要紧,他的实力在那里摆着,对大衍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易州多山,不管从哪边开打,都是易守难攻,所以大衍从来不在南疆主动发起战事,收回的红河等六个郡,都是朱夏人上门挑衅,他们伺机而动,通过反击战拿回来的。
  回到东山镇,天色已经黑了大半,卫崇荣决定在此过夜,明日再启程回姚安。
  不料刚走进醉仙楼,卫崇荣就看到了从姚安过来的信使,显然是在此等他的。
  卫崇荣抬腿走上二楼,在雅间的凳子上坐定才伸手问信使要信:“把信给我。”
  信使恭恭敬敬把信递了过去,卫崇荣拆开一开,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东方瞥他一眼,好奇道:“世子爷,发生什么事了,急不急?”
  其实,只看信使的穿着东方就能判断出,信的内容不急,但是需要卫崇荣亲自做出决断,所以拓跋先翰派了人送信过来。只是卫崇荣的那个表情,叫他有些看不懂,故而有此一问。
  卫崇荣把信放下,吩咐道:“马上开饭,我们吃了饭连夜回姚安。”
  “世子爷,你还没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事?”东方的好奇心已经彻底被勾了起来。
  卫崇荣挑了挑眉,用一种很奇怪的语调说道:“陛下有旨,让我回京娶媳妇去。”
  东方愕然地张开嘴,怔愣道:“这是好事啊,小世子肯定高兴坏了。”君华对卫崇荣的心思如何,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当初不能跟着来易州,君华可是不高兴了很久的。
  随即,东方反应过来:“不对啊,陛下这个时候让你回京?!”
  卫崇荣但笑不语,他就知道,卫兰做事不是没有缘故的,无论是当初让他来易州,还是突然召他回去,都是有原因的,只是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眼下还是看不清楚。
  “世子爷,你要回去吗?”没有卫崇荣镇着,易州不会出什么事吧。
  卫崇荣颔首道:“肯定是要的,赐婚的旨意都下了,我岂有抗旨不尊的道理。”不管卫兰下旨的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