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圣记-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六要喊伙计来给苏泰更衣擦洗。

    “算了,还是我来吧。”班先生道,“那个掌柜的,着实可恶。再叫他们的伙计,又添一番口舌。”

    他们不想再和客栈的人吵了。

    “那,辛苦班先生。”秦六道。

    他出门,喊了伙计,让伙计打了热水来。

    他们是赖着不走的,客栈掌柜不客气,所以吩咐伙计也没有那么便利,秦六拿了个五两的银锭子。赏了这伙计。

    伙计这才高兴去打水来。

    班先生替苏泰擦洗,他一个人也搬不动苏泰,就要秦六和陈璟两个年轻人帮忙。把苏泰的身子翻过来。

    褪下亵|衣的时候,陈璟看到苏泰的臀部。褥疮已经有碗口那么大了,烂得厉害,都化脓了。

    触目惊心。

    班先生不知陈璟的药到底有用没有,心想可能苏泰就要这么去了,心里悲痛难受。每次采购药材,都是苏泰随行

    多少年了,大家都是有感情的。

    等班先生为苏泰擦拭干净,换上了干净的衣裳。又打开轩窗透透气,屋子里仍是很难闻。

    “六少爷,您先移步吧。”班先生对秦六道。

    秦六的医术,还不足以治疗这种痢疾。

    所以,秦六在场,也帮不上忙。屋子里太难闻了,让主子在这里挨着,也不妥当。

    “不了,等苏泰好转了,我再走。我今晚也要守在这里。”秦六道。

    秦六很会驭下。

    他对苏泰很好。苏泰病重他一直守在病榻,给人一种礼贤下士的感觉。他对下面的人这么好,吴先生和班先生也会感动。也许将来就跟从他。

    秦家的子侄众多,不乏有出息者。

    将来谁能当家,就要看谁得人心。

    吴先生、班先生这种老先生,在宗德堂很有地位。能得到他们的忠诚,可以赢得很多的支持。

    秦六很上进,很有野心,不像秦九那样混世。

    “六少爷,您不必如此。”班先生和吴先生果然都很感动。

    “应该的。”秦六道。

    陈璟看着他们,见苏泰仍是没有苏醒。仍在高烧中,就对吴先生和班先生道:“给他拔罐。放出点毒血,让烧退下几分。”

    陈璟很怕这高烧再持续下去。

    一旦不停。可能会休克。

    古代的中医,没有任何西医的仪器,面对休克带来的器官衰竭,可能无能为力。到时候,哪怕牛黄找到了,安宫牛黄丸配出来了,也无力回天。

    陈璟插手了这桩医案。

    他手上,从未因治疗不当而死人

    他也不想在这里破例。

    “这倒也是个法子。”吴先生听到陈璟这话,微感振奋。他之前也想到了,但是苏泰臀部有褥疮,他怕其他肌肤也不稳固。

    如今想来,还是要试一试。

    于是,他们给苏泰拔罐。

    拔罐出血,有在曲池和大椎穴位针灸,苏泰的高烧终于缓和了几分。

    苏泰也慢慢醒了。

    只是,他已经神志不清了,缓缓睁开眼,却谁也看不见,也说不出话来。

    “睁眼了。”班先生和吴先生大大舒了口气。

    虽然神志仍是不清,睁开眼都看不见人,但是总算睁开了,意味着醒了,也意味着他们又把苏泰从鬼门关拉回来了一趟。

    “苏管事?”秦六上前,低声和苏泰说话。

    苏泰似乎听到了,往旁边转了转头,却看不到秦六。

    “别打搅他。”班先生连忙道,“六少爷,他才刚刚好一点。”

    “既然醒了,再煎熬一碗白头翁汤吧。”吴先生道。

    他喊了护院,让他亲自去客栈的厨下,煎药送上来。

    “等等。”陈璟道。

    吴先生和班先生就看着他。

    “苏管事这痢疾,不能用普通的白头翁汤,应该添加点其他药。”陈璟道。

    吴先生和班先生微微一怔。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是几百年来公认的治疗痢疾药方。有些药方,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往往是最有效的,增加或者减少,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吴先生和班先生都不太喜欢增减固定的经方。

    吴先生和班先生一样,在宗德堂的采办处。他们平日里负责采购药材、配制药材,制造出药丸、药粉等实用药。

    无疑,他们的医术很高超,熟读各种名著。

    但是论问诊经验,其实并不是很足。

    他们每年看得病例也不多。

    所以,他们都是尽量不卖弄,不去破坏经方。

    现在,陈璟居然说,他要修改经方,“添加点其他药”。

    两位先生都愣了愣。(未完待续)  



第134章同房(月票20加更)

    月票20加更,继续求月票啦~~

    ——*——*——

    陈璟说要修改经方,吴先生和班先生震惊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你们的方子有用吗?”陈璟见两位先生犹豫,秦六也疑惑看着他,他就问道。

    这话,正中要害。

    要是有用,早就治好了。

    陈璟提议用拔罐出血退烧,已经有了点成效。

    那么,照他的方子改改,万一有用呢?

    两位先生相视一眼,彼此就知道了对方的意思。

    “六少爷,咱们的方子,虽说是经方,可吃了这么多天,苏管事的病也不见好转,反而是越发厉害了。自古名医,对症用药,在经方上做添减的,大有人在。不如,往陈公子试试?”吴先生问秦六。

    这事,最后还得需要秦六说了算。

    秦六答应了,他们也少分责任。

    “好。”秦六很痛快。

    苏泰幽幽醒过来,说明陈璟的建议是有用的。秦六知道,苏泰很危急,只能是每种法子都试试,不能瞻前顾后。

    想将来做在家族里有地位,做事就不能婆妈,需得有眼光,也需要有魄力。

    秦六想,现在就是考验他眼光和魄力的时候了。

    所以,他痛快答应了。

    陈璟微笑了下:“那我便班门弄斧了。”

    秦六亲自取过纸笔,给陈璟。

    陈璟伏案,先写了“白头翁汤”的方子:白头翁五钱、黄柏四钱、黄连二钱、秦皮四钱。陈璟又添了生地黄六钱、赤芍药三钱、白芍药三钱、金银花四钱、连翘三钱、生甘草四钱,熬汤取汁服用。

    他写好之后,把方子交给了吴先生,解释道:“我添了六味药。都是清热凉血、解毒的。苏管事的热毒太过于炽热,热湿郁蒸肠道,迫使热毒进入了血分。所以要多用清热凉血的药。”

    这副药,是非常寒凉的。甚至有点险峻。

    吴先生拿到手里一看,心想:“太寒凉了,此乃峻剂。这位年轻人,胆子很大,居然用这么险峻之方,有点像越州的唐老先生。”

    两浙路的杏林界,尊唐老先生为首。

    宗德堂也每年都请唐老先生给他们新制的药把关。

    彼此就很熟悉了。

    况且,谁不知道唐老先生善用峻剂?

    “陈公子。你这方子,有点唐老先生的风采,你可是师从唐老?”吴先生问。

    班先生听到唐老先生,不由一怔。

    他倏然想起了某件事。

    最近,每逢杏林人士积聚,总会说到明州的一桩案例。

    听说明州的杨岱舟老爷,中风高烧,危在旦夕,连唐老先生也没有把握。后来,是位年轻人。用“安宫牛黄丸”治好了杨岱舟的病。

    那段时间,总有人到宗德堂,问:“有没有安宫牛黄丸”。

    后来。大家都在说那位年轻人的名字。

    唐老先生去宗德堂,也证实了这件事,他当时的确没了法子,是那位年轻人将杨岱舟治好的。

    “你你是不是陈央及?”班先生倏然问,差点跳起来,他终于想起了那位年轻神医的名字,陈央及。

    眼前的这位公主也是姓陈。

    他很激动,脸不由通红。

    他这么一激动,秦六和吴先生都莫名其妙。

    秦六不太关心这些事。吴先生却有印象。

    一提陈央及三个字,“安宫牛黄丸”、“唐老赞不绝口”、“治好了中风”等词。一下子冒进了吴先生的脑海中。

    “陈央及?”吴先生也惊愕看着陈璟。

    “是,晚生望县陈央及。”陈璟回答。

    “陈央及。陈公子,怎么了?”秦六知道陈璟的名姓。是他叫陈公子,吴先生和班先生才跟着叫陈公子的。

    “原来是你,原来是你!”班先生得到了证实,激动不已,“唐老先生赞你乃杏林奇才,将来必成成就一番大业。还说你的安宫牛黄丸,有起死回生之效。你让人去找牛黄,是不是要配制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秦六也怔住了。

    秦六很清楚安宫牛黄丸。

    宗德堂闻名江南,成为京里的御药供奉,因为他们的药多而且药效好。可最近这段时间,就是八月份左右,总有郎中去宗德堂问,有没有安宫牛黄丸。

    一味郎中们急切想要的药,甚至说它可以快速褪高烧,起死回生,说得像模像样,像唐老先生也那么说。

    秦家的老爷们就派人去打听。

    可是,除了陈央及三字,其他的都打听不出来。

    听说,那孩子当时配了药,药渣自己拿走了,很谨慎。

    没人见过安宫牛黄丸,却又都在说它的神奇,一时间吵得很热。从八月初才吵起来,到现在,热度并未降下去,至今仍在说。

    陈璟一开口,就让人务必找到牛黄。

    而现在,苏泰正是高烧昏迷,在死亡边缘。

    “唐老过誉了。”陈璟笑道,“我是要配制安宫牛黄丸。这样的高烧急病,非要三宝药之一不可,安宫牛黄丸乃三宝之首,药效最好了。”

    陈璟故意先为“中药三宝”造势。

    “三宝?”吴先生一下子就想起来了,“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因为,方才陈璟问了紫雪丹和至宝丹。

    如今一联系,豁然开朗。

    “不错。”陈璟道。

    “陈公子,您仔细说说安宫牛黄丸。”班先生是药痴,最喜欢钻研各种制药。之前听说了安宫牛黄丸,他心里就痒得厉害,非要知道不可。

    无奈,大家都说不明白。

    “先生,还是先叫人去抓药吧,苏管事等着服用。”陈璟提醒道。

    “是是。”班先生连忙笑道。

    知道了陈璟的身份。想起了其他人对他的称赞,班先生和吴先生再也不怀疑这药方的问题了,立马把他交给小厮。让他们自己的小厮去抓药。

    秦六知道陈璟是为传奇人物后,心想苏泰有救了。心情好了很多。

    吩咐了小厮去抓药,班先生迫不及待继续追问陈璟:“陈公子,劳烦您说说安宫牛黄丸的事。”

    他比较小心,没说这一个月来安宫牛黄丸的影响,也没提总有人去宗德堂打听。

    他不清楚陈璟是怎么看待这药的。

    有些人,就是身怀至宝而不当回事,浪费了东西。

    “安宫牛黄丸啊,它是宝药。用在急发病上,能救命,可以起死回生。”陈璟跟他们解释,往玄乎里说,“高烧、神志昏迷、烦躁乱语等,可以清热解毒;可以治疗治疗内闭所致的中风昏迷和小儿惊厥;中毒引发的高烧;小儿高烧等”

    像中风、小儿高烧,都是中医难症。

    因为中药起效慢。

    而中风,一个不慎就要引发瘫痪,甚至死亡,不给医者救治的机会。就成了难症。如果有种起效很快又有效的药,中风就容易解决多了。

    儿科在中医里,也是难症。小孩子腑脏娇嫩脆弱。一旦发高烧,腑脏无法运化药物去对抗高烧,导致死亡或者痴呆。

    陈璟单单说到了中风和小儿高烧,吴先生和班先生眼睛全部亮了。

    他们是做药的,非常清楚这其中的价值。

    秦家是做御药的,每年进京送药,和太医院的御医们也打交道。

    他们知道一件皇家的秘密。

    皇家那件秘密,权贵们都知道,但是普通百姓未必清楚。

    现在的皇帝。至今无子。他已经一连夭折了六个孩子,道士说是风水不好。所以这些年,宫里都在改变地形和建筑。来改变风水。

    皇帝登基不过几年,才二十出头。但是,皇子公主们的夭折,对皇帝而言也是件痛苦事,所以这些年刻意培养擅长儿科的大夫。

    只要哪位大夫儿科有了名气,就可以入太医院。

    陈璟的安宫牛黄丸,对小儿高烧有效的话,也许能立奇功。

    要是宗德堂能拿到这个药方,再献给皇帝,又是对皇帝大功一件,说不定秦家老爷子还可以封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