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大辞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成语大辞典-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披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披毛求瑕】见“披毛求疵”。 
【披毛索黡】同“披毛求疵”。黡,黑痣。
【披毛戴角】谓变为禽兽。
【披心沥血】喻竭尽忠诚。
【披肝沥血】比喻竭尽忠诚。
【披肝沥胆】比喻以真诚相见或极尽忠诚。
【披肝露胆】见“披露肝胆”。
【披沙拣金】见“披沙简金”。
【披沙简金】犹言排沙简金。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
【披林撷秀】犹言去粗存精。
【披荆斩棘】①斩除荆棘。②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语本《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披枷带锁】谓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披枷戴锁】见“披枷带锁”。 
【披星带月】顶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归或夜行。
【披星戴月】见“披星带月”。
【披坚执锐】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披麻救火】比喻自取灾祸,自取灭亡。
【披麻带孝】服重孝。
【披麻带索】犹披麻带孝。
【披麻戴孝】见“披麻带孝”。
【披裘负薪】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於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高清廉,隐逸贫居之典。 
【披裘带索】形容衣着粗陋。
【披榛采兰】比喻选拔人材。
【披发入山】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披发左衽】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古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含有落后、不开化之意。后亦借指异族入主。语出《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被,通“披”;衽,同“衽”。
【披发缨冠】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披霄决汉】冲出霄汉。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披垂,非常散乱。
【披襟解带】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披罗戴翠】形容衣饰华丽。
【披沥肝膈】同“披肝沥胆”。
【披沥肝胆】见“披肝沥胆”。
【披露肝胆】谓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
【劈荆斩棘】①砍伐荆棘。②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劈风斩浪】冲破风浪。
【琵琶别弄】见“琵琶别抱”。
【琵琶别抱】唐白居易《琵琶行》有“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句,后以“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
【琵琶胡语】见“琵琶旧语”。
【琵琶旧语】《宋书·乐志一》:“傅玄《琵琶赋》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胡语”、“琵琶旧语”,表示对外屈辱求和之意。 
【匹夫小谅】语本《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后以“匹夫小谅”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匹夫之勇】谓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勇气。
【匹夫之谅】同“匹夫小谅”。
【匹夫匹妇】平民男女。泛指普通百姓。
【匹夫有责】谓国家兴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匹夫沟渎】《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后因以“匹夫沟渎”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匹夫怀璧】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匹马只轮】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形容极少的兵马。
【匹马单枪】亦作“匹马单鎗”。一匹马,一杆枪。比喻独自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匹马单鎗】见“匹马单枪”。
【匹马当先】一马当先。谓冲锋在前。
【匹妇沟渠】谓拘守普通妇女的小节。
【屁滚尿流】①形容极度惊恐的样子。②形容兴奋异常的心情神态。③形容狼狈不堪的样子。 
【僻字涩句】冷僻的字、词和晦涩的文句。
【偏三向四】谓偏向、袒护某方。
【偏乡僻壤】荒凉偏僻的地方。
【偏听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
【骈拇枝指】①《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成玄英疏:“骈,合也,大也,谓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合为一指也;枝指者,谓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后以比喻多馀无用之物。②形容重叠并连的物体。
【骈枝俪叶】谓偶句俪辞。
【骈肩接迹】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足】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迹】形容人多拥挤。
【骈肩累迹】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踵】同“骈肩累迹”。
【骈肩叠迹】同“骈肩累迹”。
【骈门连室】形容为数众多。
【骈首就死】同“骈首就戮”。
【骈首就逮】见“骈首就系”。
【骈首就僇】同“骈首就戮”。
【骈首就戮】一并被杀。
【骈首就系】一并被拘禁。
【骈兴错出】谓不断涌现。
【胼手胝足】手掌和脚底都磨起了老茧。形容极其辛劳。
【胼胝手足】见“胼手胝足”。
【片瓦不留】同“片瓦无存”。
【片文只事】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
【片甲不存】犹片甲不回。
【片甲不回】形容全军覆灭。
【片甲不留】见“片甲不存”。
【片甲不还】见“片甲不回”。 
【片光零羽】比喻零星的珍贵品。
【片言折狱】①谓只听一方面的诉词即可判决狱讼。形容听狱者能取信于人,人不敢欺。语出《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片犹偏也。听讼必须两辞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狱者,惟子路可。”刘宝楠正义:“言人既信子路,自不敢欺。故虽片言必是直理,即可令依此断狱也。”一说,只须简短数语即可了决狱讼。朱熹集注:“片言,半言;折,断也。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后用为称颂官吏贤明之词。②泛指以简短语言断定是非。
【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片言只语】同“片言只字”。指少量的几句话语。
【片长末技】见“片长薄技”。
【片长薄技】微小的特长,浅薄的技能。
【片纸只字】犹片言只字。
【片接寸附】比喻生拼硬凑。
【片词只句】同“片言只字”。
【片鳞半爪】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片鳞只甲】犹片鳞半爪。
【片鳞残甲】见“片鳞只甲”。
【飘瓦虚舟】《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又《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后遂以“飘瓦虚舟”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飘茵落溷】见“飘茵堕溷”。
【飘茵堕溷】《梁书·儒林传·范缜》:“子良(竟陵王萧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於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於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后遂以“飘茵堕溷”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 
【飘茵随溷】见“飘茵堕溷”。
【飘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
【飘风急雨】同“飘风暴雨”。
【飘风过耳】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飘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飘风骤雨】同“飘风暴雨”。
【飘洋航海】同“飘洋过海”。
【飘洋过海】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飘萍浪迹】飘泊无定。
【飘萍断梗】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飘蓬断梗】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折断了的植物断茎。比喻到处飘泊,行踪无定。
【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飘樊落溷】见“飘籓坠溷”。
【飘籓坠溷】同“飘茵堕溷”。
【飘飘欲仙】①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②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拼死拼活】①不顾一切地斗争。②用尽全部精力。
【贫不学俭】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贫而无谄】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贫病交攻】见“贫病交迫”。
【贫病交迫】贫穷和疾病一齐逼来。形容处境十分艰苦。
【贫病交侵】见“贫病交迫”。
【贫无立锥】穷得连插个锥子的地方都没有。比喻赤贫。语本《吕氏春秋·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汉书·食货志上》:“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贫无置锥】犹言贫无立锥。语本《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贫贱之交】亦作“贫贱之知”。贫贱时的知交好友。 
【贫贱之知】见“贫贱之交”。
【贫贱糟糠】指贫贱时一起过患难生活的妻子。语本《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骄人】《史记·魏世家》:“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於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躧然,柰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后因以“贫贱骄人”指对富贵权势持轻蔑鄙视态度。
【贫嘴恶舌】同“贫嘴贱舌”。 
【贫嘴滑舌】同“贫嘴贱舌”。
【贫嘴贱舌】说话油滑刻薄,絮叨噜苏。
【贫嘴薄舌】同“贫嘴贱舌”。
【品竹调弦】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品竹调丝】见“品竹调弦”。
【品竹弹丝】犹品竹调弦。谓吹奏管弦乐器。
【品头论足】见“品头题足”。
【品头题足】亦作“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品头论足】见“品头题足”。
【品头题足】亦作“品头论足”。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牝牡骊黄】古代善相马的伯乐年老,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访求骏马。三月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问为何马,回答说是“牡而黄”;穆公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骊”。于是责备伯乐。伯乐喟然叹息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意思是说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马取来,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马。见《列子·说符》。按九方皋,《淮南子·道应训》、《吕氏春秋·观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歅”。后以“牝牡骊黄”喻指非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牝咮鸣辰】同“牝鸡司晨”。
【牝鸡司旦】同“牝鸡司晨”。
【牝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贬喻女性掌权,所谓阴阳倒置,将导致家破国亡。语本《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孔传:“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
【牝鸡牡鸣】同“牝鸡司晨”。
【牝鸡晨鸣】同“牝鸡司晨”。
【娉婷婀娜】①形容女子姿态柔美。②借指美人。
【平分秋色】语本《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唐韩愈《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后以“平分秋色”喻双方各得一半。 
【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
【平心易气】见“平心静气”。
【平心定气】见“平心静气”。
【平心静气】亦作“平心定气”。亦作“平心易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平白无故】凭空;无缘无故。
【平白无辜】清白无罪。
【平地一声雷】①平地突发巨响。多喻声名地位骤然提高,或突然发生意外之事。②砲仗名。
【平地青云】语本唐曹鄴《杏园宴呈同年》诗:“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后以“平地青云”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平地风波】语本唐刘禹锡《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