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巽达族
巽达族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民族,人口有 
2000多万。主要分布于西爪
哇南部沿海地区,并向该岛北部和东部扩散。巽达人在相貌、语言和文化等
方面与爪哇族相近。巽达人爱好音乐和皮影戏。一种用竹管制成名为昂古隆
的乐器,以及类似中国古筝的格扎比是巽达人最喜欢的乐器。巽达人主要从


事农业和手工业,他们种植稻米、玉米等,制作陶器和纺织品。巽达人大多
数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有一种独特的爱好即斗羊。

事农业和手工业,他们种植稻米、玉米等,制作陶器和纺织品。巽达人大多
数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有一种独特的爱好即斗羊。
马都拉族
马都拉族有近千万人,主要居住在爪哇岛东北方的小岛——马都拉岛和
爪哇岛的东部地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多数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捕鱼业。
马都拉人爱好斗牛和赛牛。

4。马来族
马来族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岛的东部、廖内群岛、邦加、勿里洞以及加
里曼丹岛的沿海地区,人口 
900多万。印度尼西亚的语言就是以他们使用的
语言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马来人主要从事农业、渔业,种植水稻、旱稻、
捕捞鱼虾等;城里的马来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和担任企业职工。马来人多数
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人仍保留对“万物有灵”和图腾的崇拜。

5。米南加保族
米南加保族主要分布于西苏门答腊省西部沿海的高原地带,人口约 
600
万。米南加保人仍保留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在婚姻上实行男嫁女娶,母亲
是一家之主,支配着家庭的劳动、财产归属、儿女婚事等各方面的主宰权。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米南加保人也已逐渐转向父系氏族社会。米南加保
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旱稻和杂粮。他们也善于经商。足迹遍布于印
尼各地,他们生产的花裙布在印尼各地很受欢迎。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们绝
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原始宗教。

6。亚齐族
亚齐族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岛北部的亚齐特区。亚齐人约有 
300万。他
们以其富于反抗精神而闻名。19世纪末期,他们曾英勇地进行了长达 
30多
年的抗荷斗争而赢得全印尼人民的赞誉。亚齐人是印尼最虔诚的伊斯兰教
徒,长期以来,他们的一切社交活动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古兰经》
和默罕默德的言行准则,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亚齐人大部分以农业为生,
种植各种农作物,但也有人从事渔业、放牧以及商业活动。

7。巴达族
巴达族主要分布于北苏门答腊省的多巴湖周围地区,人口 
400余万,巴
达族按语言、习俗的不同又分为若干部族,如多巴族、曼台灵族、卡罗族等。
巴达族在宗教信仰上也不同,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有信仰基督教的,还有信
仰“万物有灵论”的。巴达人以从事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旱稻、玉米、
木薯、甘蔗、椰子、咖啡等。其次是从事畜牧养殖业、饲养牲畜。但是也有
到城里做工和经商。

8。巴厘族
巴厘族主要居住于爪哇岛附近的巴厘岛上,人口有 
300多万人。巴厘族
可分为外来巴厘族和土著巴厘族。外来巴厘族是 
13、14世纪从爪哇岛上迁徙
而来,人数较多,主要分部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土著巴厘族人数较少,
主要分布于北部巴都尔山区。土著巴厘族被认为是原始马来人的后代。巴厘
人在宗教上信仰印度教,但与正宗的印度教不同的是,巴厘的印度教掺入了
本地的宗教成份。巴厘人从事农业,种植各种农作物,但巴厘人以善于制作
各种手工艺品如木刻、编织、陶器等而著称。巴厘人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
族。

9。布吉斯族和望加锡族

布吉斯族和望加锡族主要分布于苏拉委西岛的南部地区,人口分别为
400多万和 
300多万。两个民族在相貌特征和生活习惯上相似,但各讲自己
的方言。这两个民族以擅长航海和造船而闻名,自古以来,他们依靠他们自
己制造的精巧的帆船,航行于印尼各岛之间,从事海上贸易。他们甚至远航
到马来半岛,在那里经商和定居下来,因而成为当今许多马来西亚人和新加
坡人的祖辈。除航海经商,布吉斯人和望加锡人主要从事农业、渔业和畜牧
业。在宗教信仰上,这两个民族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10。达雅克族
达雅克族主要居住在加里曼丹岛的内地,由许多部族组成。由于历史和
自然环境的影响。他们较印度尼西亚其他民族开发较晚,经济和文化较落后。
一些地区还从事以刀耕火种为特点的原始农业耕作方式,男人们还从事捕
鱼、狩猎和采集;妇女们则多从事家务和编织业。达雅克人以其纯朴强悍的
性格而著称;他们勇敢、忠诚和守约;大多数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灵
魂。

11。其他民族
沙沙克族,主要分布于努沙登加拉群岛的龙目岛上。他们主要从事农业
和捕鱼业,宗教上信仰伊斯兰教和万物有灵论。

托拉查族,主要分布于苏拉委西岛的中部地区,“托拉查”为布吉斯语,
意为“山民”。由于居住条件的影响,经济和文化发展缓慢,农业还保持刀
耕火种,种植旱稻,大多数人信仰万物有灵论,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

尼亚斯族,主要生活在苏门答腊岛西海岸对面的尼亚斯岛上。尼亚斯人
以农业为生,农作物主要是薯类、香蕉和椰子。在信仰方面,绝大多数尼亚
斯人都是精灵崇拜者和祖先崇拜者,并仍旧保留着巨石文化。

安汶族,主要居住在马鲁古群岛中的安汶岛上。由于安汶最早受到西方
人入侵和统治,他们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在宗教信仰上安汶人信仰基督教
和天主教的人较多。安汶人从事农业、渔业和经商。

库布族,是印尼人数最少的民族,据 
1991年数字,人口约 
900~1000
人。他们主要居住在苏门答腊岛占碑省的武吉都阿帕拉斯山。他们多数以打
猎为生,采集水果、挖掘根块。他们多数信仰原始宗教。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尼还生活有数百万已加入了当地国籍的华人、
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他们实际上已构成了当地的民族。


四、行政区划

四、行政区划

三个特区:雅加达特区,日惹特区和亚齐特区。

24个省是: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廖内、占碑、南苏门答腊、明古
鲁、楠榜、西爪哇、中爪哇、东爪哇、西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
丹、东加里曼丹、北苏拉委西、中苏拉委西、东南苏拉委西、南苏拉委西、
巴厘、西努沙登加拉、东努沙登加拉、马鲁古、伊里安查雅、东帝汶。

(一)首都雅加达特区(DAERAH KUSUS IBU KOTA JAKARTA)

雅加达是印尼的首都,它位于西爪哇北海岸,濒临雅加达湾,地跨芝利
翁河西岸。雅加达古称“巽达加拉巴”,后改名“雅加达”,意为“光荣的
城堡”。荷兰殖民统治时期改称“巴达维亚”,独立后又恢复称“雅加达”。

雅加达面积。。 59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周围耕地。。 13290公顷,种植园。。 121
公顷,森林1000公顷。年降雨量2000毫米,湿度73%。雅加达下辖5个县,
30个乡,265个村。人口825。9万(1990年),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2495
人,人口增长率为。。 2。42%(1990年)。85。5%的居民信伊斯兰教、5。20%信
基督教、4。77%信天主教,3。56%信佛教、0。97%信印度教。

印尼独立后,雅加达定为首都,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和各种重要的全国性
会议场所。它不仅是印尼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印尼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这
里集中了印尼的大商场、主要银行、保险业、房地产、证券交易和一大批制
造业,如电子工业、纺织业、食品业、石化业、汽车装配厂、橡胶加工业等。
位于该城东北部的丹戎不碌港、是印尼的主要外贸港口。主要出口产品包括
电子、服装、鞋类等制造业产品,以及橡胶、咖啡等农产品。1991年出口额
为。。 41。1亿美元,进口额为。。 92。26亿美元。雅加达的经济增长率为。。 8。7%,。。 1993
年人均收入为。。 207万盾(约合。。 981美元)。

雅加达也是印尼的科学与文化中心。这里设有印尼的科学院、科学与技
术发展中心、国防战略研究中心,以及重要的高等院校,如印度尼西亚大学
等。印尼的主要通讯社、报纸、广播与电视台也大都设在雅加达。

雅加达市内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漂亮的现代化小轿车川流不息,
广告、厨窗、霓红灯和各种商标,实令人眼花缭乱。

雅加达市内还有许多文化娱乐场所,有闻名的“缩影公园”、博物馆、
动物园和水族馆等。

(二)日惹特区(DAERAH ISTIMEWA YOGYAKARTA)

日惹特区北面、西面和东面是中爪哇省,南临印度洋。年降雨量为。。 1000~
3000毫米,湿度为87%。面积3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 7。62万公顷,种
植园面积。。 300公顷,森林。。 2万公顷。日惹特区下辖。。 4个县,一个县级市,73
个乡,438个村,人口291。3万人。居民91。2%信伊斯兰教、3。5%信基督教、
5%信天主教、0。1%信佛教、0。3%信印度教。

日惹特区经济年均增长率为。。 5。7%,1992年人均收入。。 76万盾(约合。。 400
美元)。出口产品有芳香油、皮革制品、陶瓷器、纺织品等,出口额为。。 2485
万美元(1992年),进口额106。8万美元。日惹地区主要农产品有稻米、玉


米、花生、大豆和豌豆,椰子、木棉、烟草、咖啡、可可和蔗糖。家畜有奶
牛、马、水牛、山羊、绵羊和猪。轻工产品有手工蜡染印花布、化妆品、陶
瓷制品、塑料制品和皮革制品等。

米、花生、大豆和豌豆,椰子、木棉、烟草、咖啡、可可和蔗糖。家畜有奶
牛、马、水牛、山羊、绵羊和猪。轻工产品有手工蜡染印花布、化妆品、陶
瓷制品、塑料制品和皮革制品等。

(三)亚齐特区(DAERAH ISTIMEWA ACEH)

亚齐特区北倚马六甲海峡,西面是印度洋,南面是印度洋和北苏门答腊
省,东面是马六甲海峡和北苏门答腊省。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古鲁恩·亚
齐河、古鲁恩·博罗河、古鲁恩·贝乌沙岸河等;湖泊有拉乌·达瓦湖、阿
尼乌·拉奥湖。主要山脉为勒乌舍山和乌扎马鲁山。

亚齐特区年降雨量 
2000~3000毫米,湿度 
82%。面积 
55392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约 
80。61万公顷,种植园约 
33。88万公顷,森林约 
328。2万公
顷。人口 
341。6万人(1990年),密度每平方公里 
62人,人口增长率为 
2。72%(1990年)。居民 
98。1%信伊斯兰教,1。32%信基督教,0。16%信天主教,

0。37%信佛教,0。02%信印度教。特区首府在班达亚齐,下辖 
8个县、2个
县级市,139个乡,5463个村。
该特区经济增长率为 
7。45%,人均收入 
1990年为 
76。1万盾(约合 
400
美元)。出口产品有石油、天然气、化肥、水泥、锯木、棕油、咖啡、藤、
橡胶和纸张等。1990年出口额为 
29。78亿美元,进口额为 
4917。4万美元。
主要粮食作物有稻米、玉米、花生、小豌豆、木薯等;经济作物有棕榈油、
橡胶、椰子、咖啡和可可;家畜有奶牛、水牛、山羊、绵羊、马、猪、鸡和
鸭;水产品有海龟和淡水鱼;林产品有圆木、板材、胶合板和木楂板等。

该区的旅游资源有拜特拉切曼大清真寺、亚齐国家博物馆、苏丹墓、苏
丹城堡、卢比雅海洋公园、林吉·伊萨克狩猎区、里库塞国家公园等。这里
设有星级酒店和普通旅馆。

(四)北苏门答腊省(PROPINSI SUMATERA UTARA)

北苏门答腊省北接亚齐特区、南靠西苏门答腊省和廖内省,西临印度洋,
东邻马六甲海峡。境内主要河流有汪布河、伯西丹河、勒邦河、伯拉旺河、
巴丹河等;主要湖泊为多巴湖、拉乌特·达瓦尔湖等。年降雨量 
1100~3400
毫米,湿度为 
86%。面积 
707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 
119。51万公顷、种
植园约 
113。2公顷,森林约 
328。2公顷。人口 
1025。6万(1990年),密度
平均每平方公里 
145人。居民中 
63。2%信伊斯兰教,27。96%信基督教,4。6%信天主教,0。4%信印度教,3。7%信佛教。

本省下辖 
11个县,6个县级市,206个乡,5660个村。首府为棉兰。经
济增长率为 
8。4%,1990年人均收入 
90。20万盾(约合 
474美元)。出口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