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府对文艺的管制还是比较严的,不允许发表被认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作品。

(三)艺术、音乐和舞蹈

1。艺术
印度尼西亚悠久的文化,也表现在艺术创作上。印尼民间神话传说、宗


教信仰和古典史诗,是古代爪哇和苏门答腊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陵庙建筑
是建筑艺术的主要形式。陵庙上的雕刻以宗教的题材,雕刻家在佛教和婆罗
门教的神话题材中,创造了美丽的富于印度尼西亚形式的雕刻,反映了当时
的现实生活。这种建筑古迹,在爪哇最多,在苏门答腊、巴厘岛、龙目岛等
地也不少。

教信仰和古典史诗,是古代爪哇和苏门答腊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陵庙建筑
是建筑艺术的主要形式。陵庙上的雕刻以宗教的题材,雕刻家在佛教和婆罗
门教的神话题材中,创造了美丽的富于印度尼西亚形式的雕刻,反映了当时
的现实生活。这种建筑古迹,在爪哇最多,在苏门答腊、巴厘岛、龙目岛等
地也不少。
高 
4。2米的丘陵上,建筑材料采用火山岩、安山岩。塔分九层,塔庙
里雕刻的佛像,共有 
500多尊,6种传统姿态,手势各异,栩栩如生。雕刻
作品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和每个局部都不是隔裂的,而是保持着各自之间的
内在联系,整体上保持均衡和协调。在梭罗和日惹边境的普兰邦南陵庙包括
160多座建筑,但大部分已崩毁,现仅修复 
8座,美丽瑰伟。

在东爪哇有闻名的巴那达兰陵庙、是麻喏巴歇王朝时代的建筑物,富于
民族形式。麻喏巴歇灭亡后,印度尼西亚的艺术中心由东爪哇转移到巴厘岛。
在巴厘岛,人们可以看到美丽壮观的塔庙和雕刻着各种姿态的佛像。巴厘岛
还流行着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美术和装饰美术作品,包括木刻、手饰、金属
工艺品、骨制工艺品、陶器和编织品。巴厘人喜欢雕刻家具,甚至洗澡间的
水管也加以雕饰,雕塑的神像、鸟类、鱼类和兽类等动物,神态活泼、形象
逼真、富于想像。巴厘岛迄今已成为印尼最闻名的旅游胜地。

2。音乐舞蹈
印度尼西亚是著名的歌舞之邦,人民很喜欢音乐,不论你走到那里,都
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生活在各岛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
舞蹈和乐器。例如西爪哇巽达族的“杭格隆”,用一套长短不一的竹筒,摇
撼撞击,发出清脆的乐音,是一种优美的民族乐器。“佳美兰”音乐,是印
尼最典型的民间音乐。这种音乐不是以管弦乐为主,而是以拍打敲击的乐器
为主。主要有各种铜锣、各式“甘梆”和大小不一的鼓组成。“佳美兰”乐
队通常由 
24人组成,可以单独演奏印尼民间音乐,也可以为戏剧、舞蹈和演
唱伴奏。

西方乐器传入印尼后,印尼人民用西方乐器,如小提琴等,再配于地方
乐器,创造了一种叫“克朗庄”的音乐格调,这种音乐,富于夜典情调,也
深受人民的喜爱。

印度尼西亚的歌曲,优美动听,其中有一些歌曲,诸如“宝贝”、“棱
罗河”、“星星索”等,在我国流行也很广、深受中国听众的喜爱。

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近几年来,在印尼的各大城市,也流行着各种通
俗歌曲。在各个饭店、歌厅和渡假胜地,人们到处都可以听到这种流行歌曲。

印度尼西亚人民也是个善于舞蹈的民族,尤其是在巴厘岛,舞蹈成为当
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巴厘舞蹈,分为两种,一种是宗教舞,庄严肃穆;一
种是民间舞,活泼灵巧。舞时主要靠手腕和指头的动作。

苏门答腊一带流行马来“隆梗舞”,它是由一对以上的男女青年演出,
歌唱时女先领唱板顿诗,以迎男伴,舞者随歌曲节奏而变化。

在米南加保一带盛行“盘烛舞”,舞者手托燃烛盘,身体和盘烛随着音
乐旋舞,动作轻盈。


“基伯拉舞”是爪哇民间舞蹈,盛行于日惹和梭罗一带,舞者扮成恋人,
边舞边哼恋曲,高潮时,观众与演员同唱。

“基伯拉舞”是爪哇民间舞蹈,盛行于日惹和梭罗一带,舞者扮成恋人,
边舞边哼恋曲,高潮时,观众与演员同唱。
由 
12岁以下的儿童手握竹
杆进行表演,这种舞蹈多用于欢迎客人或运动会等活动的开幕式。

“欢乐舞”流行于马鲁古地区,表现青年男女在收割丁香花之后,以民
歌伴唱的交谊舞,表现人民的欢乐心情。

“马望望舞,流行于苏门答腊中部,开始播种时,乡村的居民聚集在一
块,边唱边舞,预祝丰收季节的到来。

(四)戏剧和电影

1。戏剧
印度尼西亚的戏剧,富有民族特色。最流行的戏剧形式叫“哇扬戏”。
“哇扬戏”有三种主要类型:一种叫“皮哇扬”或叫“皮影戏”;一种叫“人
哇扬”,由人扮演剧中人物;另一种“木偶哇扬”,前两种类型的“哇扬戏”,
多流行东爪哇和中爪哇一带,而第三种“哇扬戏”主要流行于巽达地区。

“哇扬戏”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初人们利用“哇扬戏”塑造傀儡形象来
表达他们对精灵的崇拜和信仰。后来印度教传入,“哇扬戏”主要是“皮哇
扬”塑造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
所以演这种戏时,故事中有许多关于王后、国王、古代神祗、巨人和魔鬼、
神话中的动物和鸟类等。但若演现代主题的哇扬戏,则更多地表现有关印尼
的历史,特别是革命时期这段历史的故事和人物。

“皮哇扬”的傀儡是用描绘色彩的牛皮剪成小块而制成,靠灯光将傀儡
的影子投射在白影幕上。表演时傀儡由“导演”操纵,并配以说词、歌唱和
击节。在一个通宵的演出中,“导演”不停地操纵他手中的傀儡(经常不止
一个),口中还要唱着歌词或用幽默而有趣的词句作剧情道白,同时还要用
他的双脚敲打乐器来增强剧情。这一切都要做得调和一致。哇扬戏通常要用
“佳美兰”乐队来伴奏。

“人哇扬”剧中的人物,是由人来扮演的,它也是一种戏剧、歌唱和舞
蹈三位一体的艺术表演。“人哇扬”演出的时间、比“皮哇扬”一般要短一
些。

“木偶哇扬”的傀儡是木制的,穿上礼服的表演者,右手插入衣内,用
中指扭动傀儡的头颈,再用左手拉动与肩相连的木条,于是扭扭捏捏,举手
划脚,活跃于舞台上。

在所有的哇扬戏中,除了描绘诸神之间的爱与恨、婚嫁、打斗、征服和
主持正义外,也叙述一般平民的故事。

2。电影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电影文化事业也开始产生。自 
20年代末以来,荷
兰人在印尼开始拍摄和放映一些影片。据说第一部影片是由荷兰人克鲁格于
1927年在万隆拍摄的,片名叫《忠心的猴子》,其内容是根据巽达地区的民
间故事编写的。此后每年生产 
2~3部影片,1929年生产了 
9部影片。在日
本人占领印度尼西亚的 
1940~1941年前,影片产量超过了 
15部。1942~1945
年日本占领时期,影片产量明显下降。

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电影事业才又陆续恢复和发展。1954年的电影年,
产量达到 
70多部,电影院近 
500家,观众达 
7千万人。

苏哈托政府上台后,设立了印尼全国电影委员会,加强对电影界的管理。


鼓励生产本国影片,限制进口影片,对进口影片收取高额的进口税。1975年
雅加达成立号称东南亚最大的印尼电影资料馆,收藏有国内外各种影片。

鼓励生产本国影片,限制进口影片,对进口影片收取高额的进口税。1975年
雅加达成立号称东南亚最大的印尼电影资料馆,收藏有国内外各种影片。

80年代期间,印尼电影事业又有较大的发展,每年能生产数百部影片,
并出现了一批有名望的演员和导演。迄至 
90年代,印尼电影生产呈下降趋
势。主要是随着电视的普及,电影观众不断减少;另方面是进口影片日益增
多,观众多喜欢看外国影片、而看国产片的观众日趋减少,致使国产电影公
司的收入不断下降,影响生产。

(五)新闻、广播、电视

1。通讯社
安塔拉通讯社:成立于 
1937年,现隶属于印度尼西亚新闻部,是国家的
新闻社,地址在雅加达。它向印度尼西亚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国
内外订户,提供国内国际新闻、评论、背景材料、新闻分析、新闻图片和消
息等。安塔拉通讯社和东盟备国、日本、中国、印度、美国、英国、法国、
荷兰、澳大利亚等数十个亚洲和西方国家与地区的通讯社建立了关系,同世
界各大通讯社均有工作联系。上述这些国家的通讯社也大都在印尼设有分社
或特派记者。安塔拉通讯社每天发行印尼文和英文新闻稿。

印度尼西亚民族通讯社:属于私营通讯社建立于 
1967年。该社的新闻稿
和新闻评论等内容,主要是涉及国内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新
闻和问题。

武装部队新闻社:是印尼国防与安全部主办的新闻通讯社。

2。报刊
印度尼西亚目前共有报刊杂志数百种,其中主要的日报 
76种、周报 
89
种、杂志 
113种。日报的发行量由 
1993~1994年的 
44,661。3万份上升到
1994~1995年的 
4774。5万份。主要的全国性报纸有:

《专业集团之声》,是执政党专业集团的机关报,1971年创刊,主要刊
登专业集团的活动、印尼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综合报道和评论,以及国
际新闻等。

《武装部队报》,是属国防和安全部的报纸,1965年创刊。除报道一般
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新闻外,偏重报道有关国防与安全方面的新闻和评
论。

《战斗报》,是属印尼陆军的报纸,1965年创刊。除报道一般国内外新
闻外,偏重有关军事方面的消息和评论。发行量约 
5万份。

《明灯报》,1974年创刊,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该报
主要反映建设团结党的观点。

《罗盘报》,原天主教党机关报,1965年创刊,报道一般国内外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新闻和评论,现主要反映印尼民主党的观点。

《希望之光报》,原基督教党机关报,1961年创刊,报道国内外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新闻和评论,现主要反映印尼民主党的观点。

《印度尼西亚日报》,1966年创刊,是印尼官方出版的唯一华文报纸。
该报日出对开两大张 
8版,印尼文和华文参照排版。主要报道印尼政府的政
策和经济、文化消息以及少量有关华人的消息。


此外,较为有名的全国性报纸还有《独立报》、《自由印尼报》、《印
尼观察报》、《印尼时报》、《印尼每日新闻》、《印尼先驱报》等。

此外,较为有名的全国性报纸还有《独立报》、《自由印尼报》、《印
尼观察报》、《印尼时报》、《印尼每日新闻》、《印尼先驱报》等。

主要的杂志有:政论性的《论坛》、《分析》;综合性的《英迪沙里》;
妇女方面的《卡蒂尼》;经济方面的《印尼经济与财政》、《自力更生》、
科技方面的《技术》;保健方面的《沙蒂卡》;旅游方面的《印尼旅游》;
文学方面的《地平线》、《基础》;社会科学方面的《棱镜》等。

3。广播电台
印度尼西亚的无线广播电台,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广播电台、商业广播
电台、地方政府广播电台以及对外广播电台等。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广播电台属国家广播电台,成立于 
1945年 
9月 
11日,
台址在雅加达,经费来源为国家拨款。该电台共设三套节目,即雅加达播出
的全国性节目,地方中心台播出的大区性节目和面向本地的地方性节目。截
至到 
1989~1994年第五个五年建设计划末,印尼共和国广播电台共有 
49个
广播站,其中包括 
5个地区的中心台—棉兰台负责苏门答腊地区,日惹台负
责爪哇和巴厘地区,马辰台负责加里曼丹地区、乌戎潘当台负责苏拉委西和
努沙登加拉地区,查雅普拉台负责马鲁古和伊里安查雅地区。此外尚有 
135
个地方政府广播电台和 
437个私营广播电台。广播电台范围覆盖了印尼 
67%
的国土面积和 
80%的人口。平均每 
5个印尼人就有一部收音机。1991~1992
年发射机共 
351台,3292千瓦发射力,每天广播 
1330个小时。

印度尼西亚之声广播电台(VoiceofIndonesia)是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广
播电台,属于政府所有。用短波对外广播,使用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西亚语、
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华语、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