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尤尼西亚-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次于日本和美国,居第三位。1967~1985年,提供援助 
8。73亿美元,荷兰
在印尼的投资为 
6。85亿美元。1987年印尼对荷兰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 
2。9%,1992年该进口额上升到 
4。7%。1992年由于荷兰批评印尼的人权,引起
印尼政府的不快。印尼宣布拒绝荷兰的援助,要求荷兰不再担任“援助印尼
国际财团”主席。1994年 
4月,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访问印尼,苏哈托总统提
出两国关系应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互利互惠的基础
上。荷兰首相赞同,称两国关系已趋成熟。1995年印尼举行国庆 
50周年,
邀请了荷兰女皇访问印尼,象征着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友好。

第二,与葡萄牙的关系

印尼与葡萄牙在东帝汶问题上存在分歧,两国关系也因此受到严重影
响。但双方在僵局中也谋求突破。1994年初,葡—印尼友好协会主席德·麦
罗访问印尼,旨在促进两国民间往来,并作为两国建立相互信任措施的一部
分。德·麦罗称东帝汶并入印尼是东帝汶人民的最好选择。1995年 
1月,两
国外长就东帝汶问题在日内瓦举行第 
5轮会谈,并达成 
8点共识,但葡萄牙
外长认为会谈离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

4。同澳大利亚的关系
1950年 
5月,印尼同澳大利亚建立了外交关系。苏哈托政府执政后,两
国保持经济、军事合作关系。1985年 
8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在电视讲话中
承认印尼对东帝汶拥有主权,印尼对此表示欢迎。11月,印尼外长访问澳大
利亚,表示印尼不会威胁澳大利亚的安全。1986年,由于澳新闻媒体对印尼
公开批评和不利报道,引起印尼方面的不快,两国关系受到影响。自 
1991
年 
12月,基廷就任澳大利亚总理后,两国关系逐步得到改善。1994年 
2月,
基廷在悉尼发表讲话称,印尼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邻邦,苏哈托的新秩序给
印尼带来了繁荣与稳定,这是 
30年来影响澳大利亚及其区域最有益的战略因
素。6月,基廷访问印尼,对印尼政府关闭了三家报刊表示失望,但承认这
是印尼的内政。同时允诺增加对印尼的援助。8月,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雷伊
访问印尼,双方同意加强军事合作。澳还邀请印尼参加澳“袋鼠”军事演习。
8月第二届印尼—澳大利亚部长级论坛会议在堪培拉举行,会后发表了联合
声明,并签署了科技开发合作协定及船业合作协定。


(三)同中国的关系

(三)同中国的关系

1。两国的友好关系史
据历史记载,早在二千年前,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民就开始友好往来,并
建立起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在印尼的许多岛屿上,曾发掘出早自中国汉代
以来的古器。中国史书上也有很多关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记载。

中国《后汉书》有云,汉朝顺帝永建六年(公元 
131年),爪哇叶调国
国王派遣了名叫师会的使节到中国来,向汉朝皇帝贡献礼品,而当时的东汉
顺帝也回赠金印紫绶的礼品,这是两国最早友好往来的正式记载。

公元 
411年东晋时期,著名高僧法显访问印度和狮子国(即斯里兰卡),
回国途中,他乘坐的船遇到大风浪,漂流到耶婆提(即爪哇或苏门答腊—注:
有的学者认为耶婆提是指爪哇岛,但也有学者认为指苏门答腊)。他在此居
住了 
5个月,后来乘中国商船回国。法显回国后,根据旅途见闻,撰写了《佛
国记》,其中谈到耶婆提的历史、地理和风情等。据法显的记载,当时中国
和爪哇或苏门答腊之间,已有定期航船来往。

到中国唐、宋以后,即印尼室利佛逝、三佛齐和满者伯夷(即麻喏巴歇)
王国时代,两国关系更加密切,来往更多。

唐朝咸亨至开元年间(公元 
670~713年),室利佛逝国王曾数次派遣使
节到中国,向唐朝贡献礼品,而唐王朝也向室利佛逝国王回赠礼品。

唐朝时,曾有不少中国高僧到印尼研究和学习佛经。公元 
664~665年,
中国高僧会宁曾居住爪哇三年,并和中爪哇名僧若那跋陀罗共译《阿笈摩》
经二卷。唐著名高僧义净曾在室利佛逝学习楚文和研究佛经,前后达 
13年之
久。义净是公元 
671年从广州乘船出发,前往印度求取佛经,途中先到交通
要道逝利佛逝的占碑和巨港。他在此受到热烈的欢迎。义净发现,这里文化
繁荣,佛教盛行。决定去印度之前,先在此学习梵文,他一住就是半年。此
后,他经过马来半岛的吉打前往印度那烂陀。在印度,义净钻研佛经达 
10
年之久,收集梵文本三藏经约四百部,又于公元 
685年回到逝利佛逝,用了
大约 
4年时间,将梵文佛经译成中文。由于迫切需要抄写文具和助手,义净
于 
689年回到广州。不久,他又和四位助手返回室利佛逝。他在此完成了两
部重要的佛教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公元
692年,这些著作完成后被送回国内,他自己也于公元 
695年返回中国。

据记载,我国唐代到国外研究佛学的有 
60人,其中有 
19人到过印度尼
西亚。

到了宋朝,中国和三佛齐王国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整个宋朝期间(公元
960—1178年),三佛齐曾向宋朝派遣使节达 
30多次。三佛齐使节每次到来,
都要带来丰盛的礼品。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绍兴 
26年(公元 
1156年),
三佛齐派来的使节向宋廷贡献的礼品有:龙廷、真珍、珊瑚、犀角、梅花脑
板、梅花脑、琉璃、金刚锥、猫儿眼指环、青玛瑙指环、大珍珠指环、番布、
长剑、短剑、象牙、木香、丁香、胡椒、乃至糖、枣等等。

对这样丰盛的礼品,宋廷也总是慷慨回报,“每优赐遣归”。《宋史》
中说:元丰二年(公元 
1079年),宋廷一次就回赠钱 
6万千千缗,银 
1万零
5百两”(见《宋史》469卷《三佛齐传》。


除了官方使节的往来,民间商人的来往也很多。由于三佛齐是一个经济
繁荣、商业发达的国家。当时各国商人经常云集在三佛齐的各港口。中国商
人经常带去中国的产品如瓷器、丝绸等,又从三佛齐购买各种土特产品。

除了官方使节的往来,民间商人的来往也很多。由于三佛齐是一个经济
繁荣、商业发达的国家。当时各国商人经常云集在三佛齐的各港口。中国商
人经常带去中国的产品如瓷器、丝绸等,又从三佛齐购买各种土特产品。
元 
1292年,元兵曾入侵爪哇,遭到爪哇人民反抗,两国
友好关系受到短暂的影响。但自 
1309年以后,随着满者伯夷王国建立,印尼
和中国元朝很快又恢复正常关系。满者伯夷又开始派遣使节到中国元朝进行
访问。在商业方面,两国也继续通商。

到明朝时期,满者伯夷王国同中国明朝关系又有进一步发展。两国经常
互派使节,而在商业方面的交往比过去更多。这里特别介绍明朝郑和下西洋
的事情。

明朝永乐 
3年至宣德 
8年(公元 
1405~1433年),三保太监郑和曾率领

2。7万多人,分乘百艘大船 
7次下西洋,到东南亚、南亚、以及东非 
30多个
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历时 
29年。郑和下西洋,每次都路经印尼,因此在该
国留下了不少有关郑和的史迹和传说。如印尼一些地名三宝垄、三宝墩、三
宝井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少地方还为他建立“三宝公庙”,至今仍
有不少完好地保存,并常有人去烧香。在印尼还流传着郑和及其一些伙伴(郑
和及这些人都是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在该国传播伊斯兰教的传说。其中一
个传说云,当年郑和船队抵达爪哇时,航手王景弘突然患病,郑和便下令船
队在三宝垄登陆,为王治病。郑和继续西行,留下王和四名随从。王病愈后,
由于热爱这块土地,没有去追赶郑和的船队而决定居留下来,教当地农民和
华人耕地和经商,并向他们传播伊斯兰教。当年随同郑和下西洋的同伴马欢
(也是回民)写了一本《瀛涯胜览》,详细介绍当时爪哇和苏门答腊的情况。
中国和印尼之间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对促进两国经济和文化的发
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勃西尔在《东南亚华侨》一书中写道:“加里曼丹北部
敦坡索人使用犁的方法显然是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陶威斯·德克尔在《印
度尼西亚史绸》中指出:“我们的祖先向中国人学习养蚕的方法,不久,我
们就会纺织丝绸了”。他又说:“中国和印尼之间的贸易除了商业利益,还
有其他好处,即中国优美的文化传播到印尼,使印尼的艺术和文化光辉灿
烂”。其他方面,如甘蔗制糖、造纸、制茶也是由中国传入的。印尼人喜欢
吃的豆芽、豆腐、豆酱的制作方法也是由中国传入的。印尼语中的豆芽、豆
腐、豆酱、面这几个词都是采用中国闽南话谐音。另一方面,印尼的木棉(古
书称吉贝)和许多香料植物如沉香、丁香、龙延香、胡椒等也先后传入中国。
1974年,我国泉州港发掘的宋代古船中,就发现有大量来自印尼的降真香、
乳香、檀香、沉香、龙廷香、胡椒、玳冒等物品。

在印尼沦为荷兰殖民地后,为了开发印尼经济,荷兰人曾不断到中国沿
海广东、福建一带捕获或贩卖劳力,然后把这些人运到印尼的苏门答腊、爪
哇和加里曼丹的矿山和种植园中充当采矿工人和农业种植园工人。无疑,通
过中国工人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印尼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侨
民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2。两国建国以来友好关系的发展
1945年 
8月 
17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成立,和 
1949年 
10月 
1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揭开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1950年 
6月,中国和印尼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先后在雅加达、棉兰、
马辰和望加锡(乌戎潘当)开设使领馆。中国和印尼建交后,任命王任叔为


中国驻印尼的首任大使,而印尼政府也于 
1951年 
1月委派临时代办伊沙·马
迪前来中国。到 
1953年 
10月,印尼政府正式任命莫诺努杜为驻华大使。中
国政府也于 
1954年 
1月改任黄镇为中国驻印尼大使。

为开展两国经贸交流,1953年 
11月,由阿斯马温领导的经济代表团同
中国有关部门商谈,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第二年,以孔原为首的中国贸
易代表团前往雅加达,签订了两国贸易议订书和支付协定。

1954年,印尼派遣艺术团到中国访问演出,1955年中国也派遣了文化代
表团到印尼演出,并在雅加达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

1955年 
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了著名的亚非国家会议,有 
29个亚非国
家参加。中国总理周恩来应邀出席了万隆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亚非会议最后通过了著名的《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成
为指导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

亚非会议之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对印尼进行友好访问,受到印
尼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与隆重接待。访问期间,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与印尼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根据本人志
愿的原则,在条约生效两年内选择他们的国籍。

亚非会议之后,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与发展。亚非会议闭幕一个多月,
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应邀到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1956年 
7
月,中国副委员长宋庆龄访问印尼,受到苏加诺总统格外隆重的欢迎。苏加
诺总统崇拜孙中山先生,对宋庆龄也非常敬重,把她看成是世界上伟大的女
性之一。作为回访,一个月之后,印尼合作国会议长沙多诺对中国进行友好
访问。

特别是,苏加诺总统作为印尼国家元首,于 
1956年 
9月 
30日—10月 
4
日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苏加诺总统受到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等中国
国家领导人非常热情和隆重的欢迎。苏加诺总统访华期间,先后访问了北京、
鞍山、上海、南京和广州等地。在这些地方,举行的群众大会上,苏加诺总
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赞扬中国和印尼的友谊。苏加诺总统还专程赴南
京,拜谒中山陵,并去上海参观孙中山先生的故居。

1957年 
9月,印尼副总统哈达到中国访问。虽然当时他已辞去副总统职
务,但他仍受到中国政府热烈的欢迎。哈达先后到沈阳、鞍山、长春、大连、
乌鲁木齐、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