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器时代- 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缺的尸体。

清军被从天而降的打击打懵了,大多数人不知道卧倒躲避,而是乱哄哄的到处乱跑,导致自相践踏而死的比被炸死的还多,有些顽强的士兵想用火铳和弓箭反击,可是动力翼伞的速度太快,根本打不着人家,再说了,就是中了一两支箭矢打不下翼伞。

这就是翼伞的优势所在,速度快,结构简单,适合白昼攻击,但是载弹量少,航程近,需要预先找好合适的降落场,不然有来无回,这些特点正好和飞艇是相对的,飞艇体型大,速度慢,载弹大,滞空时间长,但在敌人的防空火力下形同靶子,所以只适合夜间出动,现在是白昼,所以李岩才会将这个动力翼伞派了出来。

看到自家援军来到,敌人的攻势再度被瓦解,城头上的明军欢呼雀跃,示威似的将最后几发炮弹打了出去,第一波空袭部队没有停留,丢下炸弹就扬长而去,紧接着第二波空袭就来到了,这回是装了火箭巢的攻击队,专门射击躲藏了清军的建筑物,,天安门和端门都遭到了火力打击,翼伞两侧各挂了一个二十四发装的火箭巢,一共是四十八发火药推动的高爆火箭,指哪打哪,一阵攒射,差点把正在城楼观战的康熙给射死,侍卫们赶紧扑上来用血肉之躯护住皇上,然后紧急撤离,逃到中南海一带去继续指挥作战。

现在广场上已经看不见活的清兵了,所有的部队都隐蔽起来,惊恐的看着天边,不是他们不勇敢,实在是空袭太过于恐怖,黑压压的机群,震耳欲聋的马达轰鸣和割草一般的杀人方式,再加上这群恶魔是来自于天空,这一切都让清兵们崩溃,动力翼伞带给他们的压力和震撼比飞艇还要大。

第二波打击部队还在皇城上方盘旋,寻找着残余的清军,不时发现躲在中南海树林里、太庙、景山上的敌人,便是一顿火箭打过去,一刻钟之前还耀武扬威的清军转瞬就被空袭打散了军心。飞行员们不时低空从宫城上方掠过,白色丝巾迎风漂浮,带着飞行风镜和皮帽子的飞行员们象城墙上的战友挥手致意,向午门上的刘子光帅旗敬礼,动作潇洒飘逸,引得一帮大兵都暗暗发誓,回去后一定要报名去当天兵,在空中杀伤敌人的感觉实在是太帅了。

第二波还在盘旋着保卫紫禁城,第三波动力翼伞又到了,这回出动的翼伞和前两拨不同,体型大了一圈,飞行速度也稍慢些,径直飞越紫禁城,翼伞下部如同鲤鱼下仔般抛出一长串箱子,每个箱子上面都带有一个丝绸制作的小降落伞,飘飘忽忽落到太和殿前的广场上,还砸伤了不少宫女,明军赶紧过来收货,这是天兵送来的补给,大部分是炮弹子弹火药,都用牛皮纸包着,木箱子盛着,拆开了就能用,还有就是黄石真人研制的止疼药、裹伤的绷带、桑皮纸、金疮药;以及几箱子牛肉罐头、听装啤酒和中华烟。

不光弹药得到了补充,还有酒肉香烟,这给固守紫禁城的红衫军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有了天上的支援,就是守一年也没问题,清军的士气却一落千丈,好不容易付出上万条性命快要得手了,却被空袭搅了局,这让清廷上上下下都很沮丧,几位满族王公更是心生不满,康熙一个小孩子胡乱用兵,折损了许多人马一点成效不见,如何能让他们心服。

中南海的小树里,康熙和大玉儿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隐藏着,这场仗打的实在太窝囊了,一直被人家压着打,好不容易有了翻盘的可能,一下子就全回去了,现在连皇宫都被人家占了,皇城内也没有可藏身的建筑物,明军那帮飞贼,看见像样的宫殿就过去射两发火箭,搞得太皇太后和皇帝只能藏在树林子里,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祖孙两人正在商量对策,忽见有人来报,说是明军大队已到永定门,正支起大炮猛轰城门呢,彭春率军拼死抵抗死伤累累,请皇上增派援军。

这回轮到康熙头大了,他也有了屋漏又逢连夜雨的感觉,京城空有十三万大军,硬是一点用场派不上,连一千人据守的紫禁城都打不下来,看来这仗真没什么前途了,回望老祖宗,大玉儿还是一脸的坚毅,用眼神鼓励孙儿下定决心,越是艰难越要坚持,往往战争拼的就是毅力,谁挺住了最后五分钟谁就是胜利者。

康熙用力地冲老祖宗点点头,然后下令道:“兵分两路,一路增援永定门,一路继续强攻紫禁城,朕要让这帮汉人看看,满人的血是流不完的!”

动力翼伞配载的火箭弹打光了,摇晃一下伞面撤走了,由于动力翼伞起飞和降落都比较麻烦,所以也只能是一锤子买卖,接下来还是要靠红衫军自己硬撑,幸亏他们趁着这个空当扑灭了宫中的大火,歼灭了隐藏的清廷侍卫,又救治了伤员,分发了弹药,还抽空吸了两口烟,闷了两口啤酒,战斗力得到了巨大的恢复,清军再度来攻,依旧是讨不到丝毫便宜。

清军的身影从四面八方涌现,拼凑出进攻队形,可是还没走到射程内,便遭到了一阵箭矢的打击,死伤累累惊慌失措,从他们背后又涌出大批穿着清军盔甲,但是右臂缠着白布条的士兵,挥舞着刀枪和清军战到一处。

“他们自己人打起来了!”有人飞报刘子光,刘子光只是矜持的一笑,心道他们早该内乱了,老子的思想工作可不是白做的。红衫军们兴奋地趴在城头上津津有味的看着清兵自相残杀,一边看还一边品头论足,俨然置身事外,战争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康熙正在树林里休息,忽然听到外面杀声震天,侍卫来报:“九门提督富绶反了!现正带着正蓝旗的人马杀过来,兄弟们都快顶不住了!”

康熙大惊,富绶居然反了!老祖宗前脚封了他做九门提督,把京城防务交给他,他后脚就反了!这厮到底还是不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啊?

大玉儿也极其震惊,富绶这孩子平时看起来挺老实的,没想到在温顺的表面下掩藏着一颗狼子野心,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富绶既然敢造反,手上就一定掌握了充足的兵力,而且他前段时间经常去明军大营议和,肯定和刘子光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协议。

想到这里,大玉儿不禁在心中哀叹:天亡大清啊……“老祖宗!怎么办?”康熙和苏嘛拉姑一起扑过来抓住大玉儿的胳膊,京城的情形实在是太乱了,已经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了,现在这个乱局,小康熙完全失去了掌控能力和分析能力,只能依靠老祖宗的睿智了。

大玉儿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能乱了方寸,她定了定神,拍拍康熙的肩膀道:“莫急,富绶谋反已在哀家预料之中,哀家在他身边埋藏了棋子的。咱们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大玉儿的手掌拍在康熙的肩膀上很有力度,暗中提示他身为皇帝决不可自乱阵脚,康熙立刻明白了,坚定地点点头:“知道了老祖宗,不管面临什么困难,孙儿都将勇敢的去面对!”

这是现在的境况已经不是用勇敢可以解决的了,京城到处烽烟一片,红衫军别动队和天地会是相同的密谍组织,但是行动更加隐蔽,组织更加严密,业务也和天地会没有交集,跟着天津难民混进北京以后一直蛰伏着,现在终于冒出来了,他们穿着清军的军装到处杀人放火制造混乱,暗杀官员,爆破军营,无所不用其极,清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同时对付紫禁城和永定门的强敌已经乏力了,根本无力搜捕他们。再加上九门提督的临阵倒戈,这京城的局势已经一边倒了。

  10…43 富绶的心思

刘子光曾经说过,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不是被外部力量攻破的,而是从内部垮塌,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象空降紫禁城这样直接打击敌人的核心部位,二是拉拢分化敌人,而富绶正是他策反的对象。

爱新觉罗。富绶,继承其父的爵位,改号显亲王,但是一个区区的亲王并不能使富绶满足,因为这天下本来应该是他的,大清的皇位应该由他来做,而不是玄烨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毛头小子!

富绶的父亲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按理说继承皇位应当是长子,但是由于皇太极驾崩的太快,没有置顶继承人,所以引起了一场纷争,当时豪格掌握正蓝旗,又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略优于有正白、镶白两旗以及多铎支持的多尔衮。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而未能入承大统。最终由其弟,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此后,豪格虽仍颇多战功,但受多尔衮打压。顺治五年,因其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当年三月死去,年仅三十九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富绶和多尔衮有着杀父夺母之恨,但是在京城贵族们合谋对付多尔衮的时候并没有参与其中,而是置身事外,这并不是他忘记了仇恨,而是他清晰地分析了局势,认定大玉儿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只掀翻多尔衮根本没有用,正是他的低调让大玉儿觉得他是个可靠的孩子,所以并未加以防范。

顺治皇帝此人虽然是多尔衮亲生,但是一直以此为耻,坚持不认这个父亲,而且纠集其他贵族软禁了多尔衮,要不是大玉儿干预,很可能就把他亲爹给干掉了,顺治为豪格平了反,重新封为和硕肃武亲王,富绶和其弟弟被分别封为亲王和郡王。

顺治死后,多尔衮重新出山,或许是内疚或许是被儿子的背叛所触动,并没有动富绶兄弟,反而以礼相待,富绶兄弟更是不敢乱说乱动,总之在父亲死后,他们就一直夹着尾巴做人,在历次内斗中都安然无恙。

正是由于这种态度,让心思缜密的大玉儿放了心,在满人势微的今天,重用了富绶兄弟,先是让富绶担任使节与明军联络,富绶不负众望,成功将刘子光忽悠住了,退兵五十里,大玉儿很是欣慰,封富绶为九门提督,掌管京城防务,封其弟弟温良郡王猛獾为统兵大将,掌管正蓝旗部队。

富绶隐忍了多年,正是为了今天,大玉儿对他再好也弥补不了多尔衮对他们家的伤害,这皇位本来就不该由福临来做,要不是大玉儿和多尔衮勾结,暗做手脚的话,皇位就会顺理成章的落到豪格身上,这样一来,大清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的内耗,说不定早就一鼓作气拿下南明了。

阿玛当了皇帝,那富绶就是皇太子了,居住在东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生活绝对不是现在这种蜗居在王府中整日装憨卖傻,惶惶不可终日。等父皇百年之后,那富绶就是大清的皇帝了,九五之尊、金口玉言,那将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威风啊。

可是这一切都是幻想,皇位传到了福临的儿子玄烨这里,在富绶眼里,这个十来岁的毛孩子无论哪个方面都比自己差远了,但人家是大玉儿的亲孙子,就算是白痴也能坐这个皇位,自己再熟读史书,弓马娴熟,也只能当个闲散亲王。这口气,富绶从来就没咽下过。

天下大乱,很多人在乱局中看到了机会,富绶就是其中之一,明军武力超强,借他们的刀杀大玉儿和康熙的头是再合适不过了,京城八旗权贵们并不喜欢打仗,山海关一丢他们的魂也跟着丢了,天津卫再一失,连骁勇善战的图海也战死了,大清的主力部队掌握在洪承畴手里,盘踞在山东就是不驰援京城,这些权贵们这叫一个怕啊,一个恼啊,大清的江山就快被大玉儿这个婊子和他的汉狗姘头糟蹋光了!

就在明军攻克天津之后,京城八旗权贵们就开始了地下联络,争取和明军和谈,赔款也好,割地也好,只要能保障他们的奢侈生活就行,大玉儿祖孙是一定要干掉的,大清不能没有皇帝,新皇帝必须是血统纯正的爱新觉罗子孙才行,想来想去大家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富绶,豪格的长子,又是堂堂亲王,由他继任再合适不过了。

富绶是大家选出来的皇位继承人,这次他一点也没有推辞,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大伙,因为他知道,机会只有一次,转瞬即逝,如果抓不到这次机会,豪格的子孙就彻底远离皇位,再也靠近不了权力中枢了。

富绶代表大清前去明军大营会晤刘子光,他眼中隐藏的那种对权力的渴望被李岩一眼看出来,本来刘子光和李岩就已经在琢磨拉拢满清内部权贵反水的事情了,这个人选最好是个识时务的人,不能太有本事,也不能太废物,爵位不能低,亲王最好,富绶简直就是老天送下来的人选啊。

双方各怀鬼胎,一点就透,很快就达成了意向,共同对付大玉儿祖孙,但是只是意向而已,并没有形成任何文字上的东西,刘子光知道,富绶还在等待,等待局势的进一步明朗,他和刘子光不同,从小长在富贵家庭,没有亲自上阵杀敌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