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以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黑以后-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偏不倚。无论怎么酣睡,人也绝不可能踏入如此深沉的睡眠领域,不可能如此全面地舍弃知觉。
  不过,知觉的有无另当别论,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身体功能还是运行着的。最低限度的呼吸和心跳。看来,她的存在似乎置于无机性和有机性之间那狭窄的门槛上——悄无声息,小心翼翼。至于这种状况因何故如何产生,尚无从知晓。浅井爱丽好像全身被温暖的蜡丸整个包拢起来,处于完美无缺的睡眠状态中,其中显然含有与自然不兼容的东西。眼下,能做出判断的无非这些。
  摄像机缓缓后撤,传递出整个房间的场景,之后开始进行细部观察,以期有所突破。绝非富于装饰性的房间,也不足以反映主人的情趣和个性。若不细细观察,甚至是年轻女孩房间这点恐怕都难以看出。偶人、绒毛玩偶以及随身饰物之类统统没有。没有招贴画,连挂历都没有。靠窗有一张旧木桌、一把转椅。窗口挂着滚筒式窗帘。桌子上一盏款式简洁的黑色台灯、一个最新型笔记本式电脑(盖子已关合),大号杯子里插着几支圆珠笔和铅笔。
  靠墙有一张简易单人木床,浅井爱丽在那上面沉睡。雪白雪白的无花床罩。床另一侧的墙上安着板架,上面放着小型组合式音响,摞着几个CD盒。旁边是电话和18英寸电视机。带镜子的西式梳妆台,镜前放的只有护唇膏和小圆梳。墙里有个walk in 式的大壁橱,板架上排列着的五张镶框照片几乎是惟一的装饰。全是浅井爱丽本人的照片,任何一张都只照她自己,没有和家人或朋友的合影,而且无一不是摆出模特架式的职业照,想必是杂志上刊登的。有个小书架,但没有几本书,且多半是大学课堂上的教科书。另外就只有一堆大开本时装杂志了。看样子很难称她为读书家。



天黑以后 第二章(2)
  我们的视点作为虚拟摄像机逐一拾起房间里的这些存在,一丝不苟地花时间拍摄下来。我们是眼睛看不见的无名入侵者。我们观看、倾听、嗅味。然而物理上我们又不位于这里,痕迹都不留下。也就是说,我们遵守与正统时间旅行者相同的规则,观察,但不介入。不过坦率地说,能够根据房间情况得出的关于浅井爱丽的信息绝对算不上丰富。给人的印象是:她的性格早已悄然隐藏在什么地方,巧妙地避开了别人的耳目。
  床头那里,数字显示式电子钟无声无息地准确更新时间。此时惟独此钟能够在房间里显示运动。慎之又慎的电子驱动式夜行动物。绿色的液晶数字偷偷地、轻快地推陈出新。此时是半夜11时59分。
  作为我们视点的摄像机观察完细部之后马上后撤,重新扫视房间整体,接着拿不定主意似的将这广角视野保持了好一会儿。这时间里,视线暂且固定于一处。别有意味的沉默持续着。但不久,它又像想起什么似的把目光停在屋角的电视机上,朝着那里靠近。索尼牌正方形黑色电视机,荧屏黑乎乎的,如月亮的背面死气沉沉。但摄像机似乎从中感觉出了什么动静,或者类似征兆的什么。荧屏扩大。沉默中,我们同摄像机共同拥有这种动静或征兆,我们盯视荧屏。
  我们等待,在屏息敛气、侧耳倾听之间等待。
  时钟显示数字为0:00。
  “嗞嗞嗞”——电气噪音传到耳畔。电视荧屏随之获得了生命的一鳞半爪,开始微微眨闪。莫非不知不觉之间有人赶来按了电视开关,或者启动了预约程序?不,二者都不可能。摄像机无微不至地转到电视机后侧,结果表明:电视机的电源插座已经拔下。是的,电视机理应死掉,理应硬梆梆冷冰冰的,保持着午夜的沉默,在逻辑上、在原理上。然而,它没有死掉。
  扫瞄线在荧屏上出现了,闪闪烁烁,模模糊糊,俄顷消失,而后再次闪出。这时间里,“嗞嗞嗞”的杂音持续不止。不久,荧屏开始出现图像,图像开始聚敛成形,但很快像斜体字那样歪歪扭扭,倏然消失,一如火苗被一口吹灭,随后从头开始重复同样的情形。图像使出所有力气踉踉跄跄地站起,试图将那里存在着的什么具像化。图像奇形怪状,信息七零八乱,轮廓遍体鳞伤四散不见。摄影机向我们传递了所有的裂变过程。
  睡觉的女子似乎没有意识到房间里的这种变异,对电视机发出的肆无忌惮的光和声响也全然无动于衷。她只是在早已设定好的完结性当中悄然酣睡,眼下任何东西都无法扰乱她深沉的睡眠。电视机是房间里的新的入侵者。当然我们也是入侵者。但与我们不同的是,新入侵者既不安静又不透明,而且没有中立性。它毫无疑问地企图介入这个房间。



天黑以后 第二章(3)
  左右游移不定的电视图好像逐渐趋于稳定了。荧屏推出某处房间的内部。相当大的房间,仿佛写字楼的一室,又如哪里的教室。大大的开放式玻璃窗,天花板上排列着许多荧光灯,但看不见家具。不,细看之下,房间的大致正中央放着一把椅子。旧木椅,有靠背,无扶手,务实而简朴。椅子上坐一个人。因图像尚未彻底稳定,椅子上坐的人物看起来只是轮廓依稀的剪影。一种弃置已久的场所的冷清清的气氛弥散在房间中。
  往这边传递(大约)那一图像的摄像机小心翼翼朝椅子靠近。以体形看,椅子上坐的应是男子,略略前倾。脸朝前,作沉思状。深色衣服,皮鞋。脸看不见,但个头不高,似乎偏瘦。年龄不好判断。在我们从这不清晰的荧屏上如此零零星星地逐一收集信息的时间里,图像仍时不时出现紊乱。噪音在起伏、在升高。好在这样的无序持续时间不长,图像转而复原,噪音也偃旗息鼓。图像在反复出错当中一步步朝稳定的方向推进。
  这房间里确实要发生什么,发生大概具有重要意味的什么。



天黑以后 第三章(1)
  凌晨0时25分
  还是前面那家“丹尼兹”饮食店内。马丁·丹尼(Martin Denny)乐队的《更多》(More)作为BGM①四下回荡。同三十分钟前相比,客人数量明显减少,说话声也已不闻,让人更觉夜深。
  玛丽对着餐桌,依然在看那本厚书。她前面放着几乎没动过的一盘蔬菜三明治,看样子与其说是由于空腹,莫如说为了获取时间而点的。她不时忽然想起似的改变看书姿势。臂肘拄在桌上,放低身子靠着椅背。也有时扬脸做个深呼吸,查点一下店里的客人数量。不过除此之外,她一直埋头看书,仿佛注意力是一项宝贵的个人资产。
  单客开始显得多了。有人用笔记本电脑写东西,有人用手机收发短信,有人和她同样专心看书,也有人无所事事地呆望着窗外思考什么。或许睡不着,也可能不困。家庭式饮食店是这些人的深夜栖身场所。
  一个高大的女子像是等不及玻璃自动门打开似的走进店来。身材虽然高大,但并不胖,肩也宽,一看就很壮实。黑毛线帽子卡得低低的,宽大的皮夹克,橙色长裤,空手。其剽悍的风貌引人注目。刚进店,女服务生就过来问“您一位么?”她默不作答,以锐利的眼神迅速扫视店堂,看见玛丽的身影,即刻朝那边径直大踏步走去。
  她走到玛丽桌前,一声不响地在对面空座位上坐下。块头固然大,却动作很敏捷,准确无误。
  “嗳,打扰一下好么?”她说。
  专心看书的玛丽抬起脸,发现对面座位上坐着一个高大女子,心里一惊。
  来人摘下毛线帽子。头发是时髦的金黄色,剪得短短的,如修剪整齐的草坪。脸庞很开阔,犹如久经风雨吹打的雨具一般硬绷绷的,而且左右不很对称,但细看之下,里面有一种让对方释然的东西。那大概类似与生俱来的亲和性。她没有寒暄,把嘴唇向一侧扭起笑了笑,用厚实的手掌 “喀嗤喀嗤”摩挲金色短发。
  女服务生走来,按惯例把水杯和食谱放在桌上。女子挥手拒绝:“啊,马上就走,不用了。对不起。”
  女服务生漾出不无尴尬的微笑离开。
  “你是浅井玛丽吧?”女子问。
  “是、是的……”
  “从高桥那里听来的,说你大概还在这里。”
  “高桥?”
  “高桥彻也。高个长发,瘦瘦的家伙,吹长号的。”
  玛丽点头:“啊,原来是他。”
  “问了高桥,他说你中国话讲得呱呱叫,是吧?”
  “日常性的大体会讲。”玛丽小心地回答,“算不得呱呱叫。”
  “那好。对不起,能跟我来一下吗?我那里有个中国女孩出了点儿麻烦,可她又不会讲日语,根本搞不清怎么回事。”



天黑以后 第三章(2)
  玛丽虽然不大理解,但还是把书签夹在书里,合上书推去一边。“麻烦?”
  “受伤了。离这儿不远,几步就到,不花你多少时间。问她出了什么事——大体翻译一下就可以了。会领情的。”
  玛丽有点儿犹豫。但看对方长相估计不会是坏人,就把书装进挎包,穿上运动夹克。刚要拿桌上的账单,女子抢先伸出手。
  “这个我来付。”
  “不用。是我要的东西。”
  “好啦,这点儿钱,只管交给我就是。”
  站起身来,可以知道女子比玛丽高大得多。玛丽小巧玲珑,对方像农具仓库一样结结实实,身高怕有一米七五。玛丽不再坚持,任凭女子付款。
  两人离开”丹尼兹”。尽管是这个时候,但外面街上仍很热闹。娱乐中心的电子音,卡拉OK的拉客声,摩托车的排气声。三个年轻男子百无聊赖地齐刷刷坐在已经拉下的卷帘式铁门前面,抬起脸兴致盎然地定定注视玛丽和那女子走过。在他们眼里,那大概属于奇特的搭配吧。但他们什么也没说,仅仅注视而已。卷帘式铁门上到处是喷漆涂鸦。
  “我叫薰。长得算不上‘薰’,但生来就叫了这么一个名字 。”
  “请多关照。”
  “抱歉,风风火火把你拉了来。吓一跳吧?”
  玛丽不知如何应答,默不作声。
  “挎包我来拿好了,不轻的吧?”薰说。
  “不要紧。”
  “装的什么?”
  “书啦、替换衣服啦……”
  “不至于是离家出走吧?”
  “不是。”
  “那就好。”
  两人继续前行。从繁华大街拐进一条窄街,爬上坡路。薰大步疾行,玛丽随后紧跟。走上空无人影的黑暗的阶梯,来到另一条街。看样子是用阶梯将两条街连起来的近路。几家酒吧的招牌还亮着,但完全感觉不出有人。
  “那里的情爱馆!”薰说。
  “情爱馆?”
  “就是情爱旅馆、情侣宾馆。干那种事的,总之。有块‘阿尔法城’的霓虹灯招牌吧?就那里。”
  听得名字,玛丽不由看了一眼薰:“阿尔法城?”
  “别担心,不是莫名其妙的地方。我是旅馆的经理。”
  “受伤的人在那里?”
  薰边走边回头道:“是的。事情有点儿啰嗦。”
  “高桥也在那里么?”
  “不,不在。他在附近一座楼的地下室跟乐队一起练习,练到早上。学生是够自在的。”
  两人走进“阿尔法城”的入口。客人在门厅看着各房间的照片,挑选自己中意的,然后按号码钮取出钥匙,直接乘电梯走去房间。无需同谁见面,无需开口。费用分休息和过夜两种。微暗的蓝色照明。玛丽好奇地四下打量。薰朝里面服务台的女性轻声打招呼。



天黑以后 第三章(3)
  “对了,你怕是没来过这种地方吧?”薰问玛丽。
  “第一次。”
  “啊,什么买卖都有,世上。”
  薰和玛丽用客用电梯上到上面。沿狭窄的走廊前行,在有“404”标牌的房间门前停住。薰轻敲两下,门当即从内侧打开,一个染着鲜红头发的年轻女郎不安地探出脸来。瘦,脸色不好,一件肥大的粉红色T恤,一条开洞的蓝牛仔裤,耳上一对大耳环。
  “啊,这回好了,阿薰。花了不少时间吧,一直等着。”红发女郎说。
  “怎么样?”薰问。
  “还那样。”
  “血止住了?”
  “止住了,总算。纸巾用了好多好多。”
  薰把玛丽让入里面,关上门。除了红发女郎,房间里还有一个女工。小个儿,黑发向上扎起,正用抹布擦地板。薰把玛丽介绍给两人。
  “玛丽小姐,刚才说过的,会讲中国话。这个红头发女孩叫小麦,怪怪的名字,却是真名,在我这儿干很久了。”
  小麦热情地一笑:“请多关照。”
  “请关照。”玛丽应道。
  “那边的是蟋蟀,”薰说,“这倒不是真名。”
  “对不起,真名丢掉了。”蟋蟀用关西方言①说。看上去她比小麦大几岁。
  “请关照。”玛丽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