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感谢折磨你的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363-感谢折磨你的人-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10分钟时间他赚得了三块钱,虽然只有三块钱,但是用它买来的两块面包,滋味却是前所未有的。    
    狼吞虎咽吃完两块面包之后,男孩吞吞吐吐地向女孩提出了一个请求:“能不能……你能不能再帮帮我,帮我买一套擦皮鞋的工具……我也想擦皮鞋。”可爱的女孩笑了笑,接着也点了点头。    
    第二天,擦皮鞋的女孩身边又多了一个擦皮鞋的男孩。    
    几年之后,人们再见到这对擦鞋匠时,他们不仅成了夫妻,更是一家皮鞋公司的老板和老板娘。    
    Z    
    就像故事中的男孩,如果没有女孩的指点,而接受了人们的“施舍”,他很有可能从此便成为乞丐中的一员。    
    因为,一旦他接受了施舍,斗志便会开始消减,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失意人,人们给予他们越多同情和支援,他们便会开始养成依赖的习惯,依赖人们的帮助与搀扶,甚至只想等待人们的施舍。    
    “拿鱼给他吃,不如给他钓竿”,这才是给予帮助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们随时要提醒自己的信念。    
    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不管是命运还是机会,都要靠自己去创造或改变。


第四章第38节 肯定自己才能看见成功

    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克里蒙·史东说:“真正的成功秘诀是‘肯定人生’四个字,如果你能以坚定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困难险阻,那么,你一定能从其中得到好处。”    
    不要抱怨周遭人、事、物对自己的折磨,如果我们愿意用意志去掌握命运,绝对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Z    
    克里蒙·史东是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自幼丧父的他,因为体恤母亲的辛苦持家,从小便懂得以打零工来贴补家用。    
    有一回,他走进一家餐馆准备叫卖报纸时,被餐馆的老板赶了出来。然而,史东一点也不想放弃,他趁着餐馆老板不注意的时候,又偷偷地溜了进去。只是,他的脚才刚踏进去,餐馆老板就发现他了,气得狠狠地给了史东一脚。    
    被踢了一脚的史东,只轻轻地揉了揉屁股,便又拿起手中的报纸,再次溜进餐馆中。在场的客人们看见这个勇气十足的小男孩,纷纷代他说情,劝老板不如给他行个方便。    
    于是,小史东虽然屁股被踢得很痛,却也在口袋里装满了钱。    
    从小,史东便表现出不凡的毅力与进取心,越是困难他越是努力,从不唉声叹气,也从不叫屈,一旦目标确定了,必然全力以赴,只要目标尚未达到,他就不会放弃。    
    中学时期,史东开始投入保险业,刚开始时,他所遇到的困难和当年卖报纸的情况一样。    
    然而,他安慰自己说:“反正做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进一步评估后发现成功的机会又那么大,那就继续做下去吧!而且要马上行动!”    
    于是,他鼓起了勇气,再次走进了刚刚走出来的大楼,这次他没有被踢出来,而且他还顺利地走进了一间又一间的办公室。    
    那天,有两个人向他买了保险,就推销数量来说,这样的成绩算是失败的了,不过,对史东个人来说,总算是有所收获,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看见了自己的问题。    
    第二天,他卖出了四份保险;接下来的第三天,他则卖出了六份……    
    20岁那年,史东创立了一家个人保险经纪公司,开业的第一天,他就在繁华的大街上卖出了第一份个人保险。接下来,他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记录,还曾创下每四分钟成交一份保险的奇迹。    
    Z    
    “跌倒时不要哭泣,再站起来,你就会看见你的机会!”这是史东面对困难时所采取的人生态度,也是他要告诉我们的成功诀窍。    
    即使一开始就跌倒了,只要能再站起来,就有成功的希望。    
    不必在乎第一步跌得多惨,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你将发现自己的实力原来比想象中要强。    
    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可以停滞、浪费,挫折就像阻挡前进的风浪,迎向它,我们才有乘风破浪的机会。    
    所谓的困境或艰难,从来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只存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只要态度转换一下,自然能像史东一样,在跌倒时轻松地对自己说“拍拍屁股就好,这不过是小事一桩”。


第四章第39节 不害怕

    不害怕,人生才会精彩绝伦    
    英国诗人布莱克曾经写道:“命运并非机运,而是一种选择;我们不应该期待命运的安排,必须凭自己的努力创造命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勇于突破,就没有难得倒自己的事。同时,也不要害怕未来的不可预测,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不在于预知,而在于一再地挑战未知。    
    Z    
    《不带钱去旅行》的作者麦克·英泰尔,原本只是个平凡的上班族,就在37岁那一年,他做了一项疯狂的决定。    
    他放弃了收入丰厚的记者工作,并将身上仅有的三美元捐给街角的流浪汉后,只带了干净的内衣裤,从阳光明媚的加州出发,以搭便车的方式走遍了整个美国。    
    然而,这个决定,竟是他在精神快崩溃时所做的仓促决定,而这趟旅程的目的地,则是美国东岸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    
    一切缘起于某个午后,他莫名地哭了起来,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就要死了,我会不会后悔?”    
    停顿了一会儿,英泰尔肯定地说:“会!”    
    面对一直以来平顺的日子,他发现,生活中从来没有激起过丁点火花,甚至连一场小赌注都玩不起。    
    继续回想这30多年的时光,他又发现,因为个性懦弱,即使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却因为“害怕”两个字,而一再退缩。    
    不断地回想、反省,他懊恼地对自己说:“什么都怕,活着能干什么?什么都听别人的,活着有什么意义?”    
    当他强烈质疑着自己的存在价值时,忽然鼓起勇气下定决心:“我一定要突破这一切!”    
    一个什么事都担心、害怕的人,要独自来到传说中的恐怖角,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决心,特别是当亲友们还语带恐吓与嘲讽地说:“你确定自己行吗?这一路你恐怕会遇到各种麻烦,你一定很快就会退缩。”    
    “不会的!”英泰尔对亲友们说,也向自己保证。    
    凭着一个冲动的决心和一份坚强的毅力,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一件事的英泰尔,真的成功了,他仰赖了82位从小到大最害怕面对的陌生人,完成了4 000多英里的路程,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一毛钱也没有花的英泰尔,在成功抵达目的地时,立即对着那些等待他的人们说:“我不是要证明金钱无用,这项挑战最重要的意义是,我终于克服了心理的恐惧!”    
    望着“恐怖角”的路标,英泰尔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恐怖角一点也不恐怖,这就像我的恐惧一样,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过去实在太胆小怕事了。”    
    Z    
    看到英泰尔曾经有过的担心和害怕,是否你也惊觉自己也经常如此?    
    我们都希望梦想能够实现,更希望能拥有精彩的人生,然而,当我们准备迈出步伐时,难免会像英泰尔一般,犹豫半天,“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万一出现问题,要怎么解决?”    
    步伐都还没有迈出去,心中就开始想象跌倒的姿势,当然只能在原地踏步,然后一再地懊恼机会的错失。    
    别再给自己那么多的恐吓,唯有亲自体验,你才会明白英泰尔的体会,“原来,一切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困难”。


第四章第40节 踏实地跨出每一步

    俄国诗圣普希金在《青铜骑士》里写道:“只有踏实地累积实力,才能为自己赚得独立与荣耀。”    
    揠苗助长的人,只会让仅有的一点能力过早显露,遭到他人白眼的对待;好高骛远的人,只不过有个看似比别人崇高的目标罢了,若不肯脚踏实地去做,最后只能与失败为伍。    
    Z    
    有两棵大小相同的树苗,同时被主人种下,也被一视同仁地细心照料着,不过,这两棵树的起跑点虽然相同,后续的成长状况却大不相同。    
    第一棵拼命地吸收养分,一点一滴储备下来,仔细地滋润身上的每一根枝干,慢慢地累积能量,默默地盘算如何让自己扎扎实实、健康茁壮地成长。    
    另一棵也一样非常努力地吸收营养,不过它追求的目标与第一棵不同,它将养分全部聚集起来,并使劲地将这些养分推至树端,一心想着如何让开花结果的时间提早来到。    
    第二年,第一棵树开始吐出了嫩芽,也十分积极地让自己的主干长得又高又壮;而另一棵树也长出了嫩叶,不过它却迫不及待地挤出了花蕾,似乎随时都可以开花结果。    
    这个景象让农夫非常吃惊,因为第二棵树的成长状况非常惊人。只是,当果实结成时,由于这棵树尚未长成,却提早承担了开花结果的责任,因此一时间吃不消,把自己折腾得累弯了腰,至于所结的果实更是因为无法充分吸收养分,比起一般正常的果实要来得酸涩。    
    再加上它的体型矮小,许多孩子们都喜欢攀上树端嬉戏玩乐,并且拿那些还未成熟的果实游戏,时日一久,这棵树在身心受创的情况下,逐渐失去了生长的活力。    
    第一棵树的情况却完全相反,原本不被看好的它,反而越来越茁壮,在经年累月的耐心等待之后,终于花蕾绽放。    
    由于养分充足、根基稳固,不久结成的果子也比其他的树更大更甜,而那急于开花结果的第二棵树却日渐枯萎。    
    Z    
    很多人就像第二棵树一般,只学会了皮毛,便急着出头与表现,然而,当他的皮毛用尽,也就意味着能力不过如此而已。    
    这时候,不仅难以占有立足之地,还会跌到更深的谷底,甚至连重新开始的机会都很难找到。    
    不论是钻研知识、学习技能还是追求成功,我们都得像第一棵树一样,逐步累积自己吸收的养分,进而培养出扎实的能力,让迈出的每一步留下的都是绝对坚实的足印。    
    成功其实没有捷径,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那便是累积实力,当你拥有稳扎稳打的实力后,自然会充满自信,即使前面有一道鸿沟,你也能一跃而过,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五章第41节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提醒我们:“请记住,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着别人的劳动,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们所领受了的和正在领受着的东西。”    
    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知道接受,而在接受之后不懂得付出,结局将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就像耕作一样,播种、插秧与除草,每一个栽培的动作,农夫们都必须尽心尽力地付出,在秋收时间尚未来到前,他们都明白,唯有努力付出才会有丰硕的收获。    
    Z    
    巴勒斯坦境内,有两个名为“海”的湖泊,这两个著名的湖泊各有各的特色。    
    其中一个叫“加黎利海”,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水质清澈甘甜,可以供人们饮用,因为湖底清澈无比,连鱼儿们在水中悠游的景象也清晰可见,而附近的居民更是喜欢到此处游泳和嬉戏。    
    加黎利海的四周全是绿意盎然的田园景观,因为环境清幽,许多人将他们的住宅与别墅建在湖边,享受这个有如仙境的美丽景致。    
    另一个名为“死海”,也是个湖泊,然而,正如其名,水是碱的而且有种怪味道,不仅人们不敢拿来饮用,连鱼儿也无法在这个湖泊中生存。    
    在它的岸边,连株小草都无法生长,更别提人们选择在这里居住了。    
    令人好奇的是,这两个湖泊其实同出于一个源头。    
    后来人们发现,它们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是因为“一个有‘接受’也有‘付出’;另一个则是,‘接受’后便‘存留’起来”。    
    原来,在加黎利海里,有入口也有出口,当约旦河水流入加黎利海之后,水会继续流出去,如此一来,水流不仅生生不息,也会不断地循环更换,水质自然清澈干净了。    
    至于死海则只有入口没有出口,当约旦河水流入之后,水就被完全封锁在死海里。于是,在这个只进不出的湖泊中,所有的污水或废水也全都汇聚在这里,因为只知自私地保留己用,最后的结果便如它的名字,成为没有人愿意亲近的死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