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感谢折磨你的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363-感谢折磨你的人-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为没有人愿意亲近的死海。    
    Z    
    因为肯付出,加黎利海的收获,正是干净的湖水与热闹的人潮,它就像辛勤耕作的农夫,天天耕耘,努力付出,自然会得到应有的成果。    
    至于一味地接受而没有付出的死海,结果则是贫瘠与足迹罕至。它就如一个不问付出只问收获的农夫,撒下种子之后,便任由秧苗生长,即使杂草丛生、土壤干涸也置之不理,那么到了秋收时节,他又怎么能看见丰收的景象呢?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唯有不断流动更替的水才会充满氧气,如此鱼儿们才会有舒适的生存空间,为湖泊增添生命活力。    
    有舍才会有得,只要不吝于付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便能腾出新的空间,容纳新的机会。


第五章第42节 人生会有高低起伏

    作家希·切威廉斯曾说:“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从各个方面袭来的劲风,然而,每一阵风都会加快你的航速。”    
    不要抱怨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而要心存感激,因为,它们只不过是提醒我们要在人生的航程中把稳自己的船舵。    
    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是起起伏伏,有高有低,即使这一路上,遇见再大的风雨,也终究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Z    
    在一个非常炎热的正午,佛陀行经一座森林时,忽然感到非常口渴。    
    于是,他对着随侍一旁的阿难说:“还记得我们不久前才跨过的那条小溪吗?你回那儿帮我取一些水来。”    
    阿难回头去找那条小溪,但由于之前曾经有马车走过,把溪水弄得非常污浊,阿难看了看,心里想:“这水不能喝了!”    
    他回去告诉佛陀这个情况:“那条小溪已经变得很脏了,请您允许我继续走,我知道再往前一点,还有一条水非常洁净的河。”    
    然而,佛陀却摇摇头,坚定地要求他:“不,阿难,你得再去刚刚那条小溪取水回来。”    
    阿难面有难色地应了一声:“是!”然后,带着不服气的情绪,再次回头到小溪去取水。    
    可是,走没几步,他却想:“明明水质已经变了,为什么师父一定要让我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呢?”    
    结果,阿难走到了一半,又折回到佛陀面前,接着不情愿地问:“师父,为什么您要那么坚持呢?”    
    佛陀这时不加解释,只坚持地说:“你再去吧!”    
    阿难只好遵从,继续朝着那条“变脏”的小溪前进。    
    当他再次来到溪水边时,眼前的变化令他大吃一惊,因为溪水居然又变回他们初见时的清澈、纯净,黄浊的泥沙已经全部流走了。    
    于是,阿难开心地提着水,手舞足蹈地回来,并跪拜在佛陀的脚下,说道:“谢谢,您又为我上了一堂伟大的课程:原来,‘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恒久不变的’。”    
    Z    
    人生本来就有起伏,即使遇上风暴,也终究会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一如故事中被搅浑的溪水,混浊波动的水流必定会有澄清平静的时候。    
    如果你的人生一直是风平浪静,总有一天,你也会感到厌倦,因为在平静无风的水面,你反而要费更大的力气向前划行。    
    这个时候,你会渴望有点风吹来,再大也无妨,因为聪明的人会借助风力,让航行的帆船加速前进,抵达目的地!    
    当阿难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恒久不变”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分享到那份“豁然开朗”的喜悦呢?    
    人生之路不会永远是一条直线,我们会遇见转弯,也会遇上爬坡与下坡。然而,正因为有这些起伏不断的坡路,我们才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看见多元的美丽世界。


第五章第43节 充满热忱

    充满热忱,机会就会上门    
    只要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生活中的失意和挫折都将是暂时的。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乐观的人,面对工作与生活必定乐观;反之,悲观的人的生活了无生趣,必定充满灰暗。    
    Z    
    有一家食品厂登出了招聘启事,许多人得到消息,纷纷赶来应征。    
    考核的时间还没到,外面却飘起了雨,这时在外面急着将货品搬上车的工人跑了进来,向招聘的负责人求援,希望能找几位应征的人到仓库帮忙。人事主管于是向大家询问:“有没有人愿意帮忙?”    
    只见一堆人纷纷站了起来,表现出服务的热情,他们跟上前去,个个都非常卖力地帮忙搬货上车。    
    过了一会儿,厂长来到仓库,发现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立即找来负责的人问明原因,而负责招聘的人便如实告知。    
    没想到厂长却大发雷霆,怒斥道:“乱七八糟!我不是说过了,要再过一段时间才招聘吗?”    
    这时正愉快地帮忙搬货的应征者,听见厂长这么说,不少人当场发火说:“这么说来,你们不是在骗人吗?搞什么名堂啊!”    
    他们气愤地说着,并气呼呼地将手上的货物随地一扔,一大群人便急匆匆地往外走去。    
    此时,雨越下越大,仓库的负责人眼看着货物全堆在外面,焦急地请求他们帮忙,并允诺会给予报酬,但是大家仍不为所动,只有一个人在大家的嘲笑声中留了下来。    
    货物搬完后,这个人没领报酬就往大门走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人事主管忽然跑了过来,用力地握住他的手说:“恭喜你,你已经通过本公司的考核,请你明天就开始上班。”    
    这个年轻人听了满头雾水,正在纳闷时,只见厂长站在前方,用赞许与肯定的目光,向他点头致意。    
    Z    
    当故事中的其他面试者,为了求职而抱着现实的“交易”心态,期待在付出后会有必然的收获时,聪明的老板只以一句话,便直接拒绝了那些工作心态不正确的求职者。    
    毕竟,在有求于人的情况下,大家都会尽量表现出卖力的一面,然而,这些人只顾及一己之私,却不会为别人着想,日后自然也不会尽心尽力为公司付出。因此,在这个考验的过程中,老板清楚地看见多数人刻意的“企图”,而不是服务的“热情”。    
    如此一来,更加突显出那个年轻人乐于助人、不问收获的热情,也因为这份服务的热情,让他轻松赢得工作的机会。    
    你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吗?    
    何不先停下脚步,好好审视自己抱着什么心态求职呢?心中充满着交易与排斥、自卑或自大,你的脸上也必定传递出这样的信息,那么,面试官看了自然要退避三舍。    
    因此,寻找工作时,不妨投入“热情”与“积极”,这样很快就会找到自己想要的机会!


第五章第44节 转移目标

    “转移目标”也是一种劝架妙方    
    法国哲学家拉布吕耶尔在《众生相》里提醒我们:“想要规劝别人的时候,与其以强制手段让对方服从我们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我们附和着对方的举止,更为便捷而且有益。”    
    当人们在争吵时,情绪必定焦躁不安,更容不下旁人的劝说,这时,想劝架的人,就要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化解在气头上的纷争,让事情有个圆满的结局。    
    Z    
    这天,禅师在大街上,遇见了一对正在吵架的夫妻,他停下了脚步,站在这对越吵越激烈的夫妻身旁。    
    妻子哭着说:“你不配做我的丈夫,你根本不像个男人!”    
    丈夫气呼呼地说:“你再骂,别以为我不敢打你!”    
    老婆任性地说:“我就是要骂你,你不是男人!”    
    忽然间,“啪啪”两声,丈夫真的打了他妻子两个耳光。    
    这时,站在旁边的禅师非但没有上前劝阻,反而像看热闹一样,大声吆喝着:“快来看哟!不要钱的好戏就要上场喽!快来看哪!这里有免门票的‘决斗’大赛啊!”    
    街上的人们全都被禅师的吆喝声吸引了过来。    
    而这对吵得面红耳赤的夫妻,根本没空理会周围情况,这时候,妻子因为被打了两个耳光,正在呼天抢地哭喊着:“你不是男人,你不是男人,居然敢打自己的老婆,我不想活了!”    
    丈夫看见妻子不停地哭闹,反而卷起了袖子,作势恐吓她说:“好,你不想活是吧?那我就成全你了!”    
    妻子一听,情绪更加激动,冲上前去,猛拉着丈夫的衣服,大声喊叫着:“你敢?那你杀啊!你杀啊!”    
    “啪!啪!啪!”    
    人群中不知道是哪个不识相的家伙,居然在这个时候拍起手来,就在大家东张西望寻找好事者时,只见禅师走了出来,笑着拍手叫好:“实在太精彩了,现在还要上演‘凶杀’场面,肯定更加精彩!看来好戏就要开锣喽,大家快来看哪!”    
    有个路人看见禅师这么幸灾乐祸,生气地说:“喂,老和尚,人家是夫妻吵架,你在那里搅和什么?这关你什么事?”    
    禅师不紧不慢地说:“当然跟我有关啊!你没听见男的说要杀人吗?你想,人死了不是得请和尚念经吗?那我不就有钱可以拿了吗?”    
    在场所有人听见禅师这么说,纷纷转移了目标,并气愤地对着禅师怒骂:“你这个和尚实在太可恶了,为了拿钱,竟然希望人家死去!”    
    这时,责备和尚的声音越来越多,也大过了吵闹夫妻的声音,忽然间主角成了配角。那对夫妻眼见围观的人群纷纷转向另一边,当下停止了哭闹与吵架,也好奇地上前探看发生了什么事。    
    禅师看见这对夫妻安静地走上前来,便笑着对他们说:“不死啦?那你们也不吵不打了?既然这样,就听我说几句话吧!”    
    于是,在众人的包围下,禅师对着这对夫妻,仔细地讲了一堂“夫妻相处之道”的课,而在场所有人这会儿才明白,原来这一切是聪明的禅师为了劝导这对夫妻和好所想出来的妙招啊!    
    Z    
    聪明的禅师以转移目标的方式,缓和了那对夫妻的激动情绪,还让他们能心平气和地聆听劝说。所以从禅师的身上,我们也学会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便是“转移目标”。    
    发生争吵的时候,人的情绪多半是急躁且焦虑不安的,思路也必然紊乱不堪,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一定无法客观或理性地解决事情。    
    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像那位禅师一样,巧妙地将双方火爆的情绪加以转移,不仅可以缓和彼此的情绪,还能利用机会给予规劝,让事情平和地落幕。    
    只要规劝有方,我们就不会有“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即使再困难的事,也能圆满地解决。


第五章第45节 把希望化为前进的力量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因为心中有梦,我们便会为了这个梦想的目标而努力进取,积极生活。    
    也因为心中有梦,我们的生活才充满希望与无限活力。    
    Z    
    有一位弹奏三弦琴的盲人,非常渴望在有生之年能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于是他寻遍各国名医,却找不到一个人能帮他达成这个愿望。    
    有一天,这位盲人琴师碰见一位江湖道士,这位道士居然对他说:“我可以给你一张保证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1 000根琴弦,才可以打开这张纸,否则这帖药方就无法生效。”    
    拿到这个秘方的琴师,开心地带了一位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四处行走卖艺,尽心地以弹唱为生,生命充满了希望的能量。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当他弹断了第1 000根弦的时候,琴师便急着找出藏在怀里的药方,并请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样的药材。明眼人接过纸条一看,却不解地说:“你会不会被人耍啦?这只是一张普通的白纸,上面并没有任何字啊!”    
    琴师一听,感到一阵晴天霹雳,忍不住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但转瞬间,他突然明白道士要求的“弹断1 000根弦”的真正意义,正因为有着这个“希望”,才支持着他尽情地表演下去,更让他带着自信与希望,走过了53个年头。    
    午后,这位盲眼的老琴师,找来同样双眼失明的徒弟,他没有把故事的真相告诉他,反而郑重地将这张白纸,转交给这个也渴望看见光明的弟子。    
    他认真地对徒弟说道:“我这里有一张秘方,保证能治好你的眼睛。不过,你得在弹断了1 000根琴弦之后才能打开这张纸,否则药效将会丧失。现在,你已经有资格收徒弟了。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