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再看普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422-再看普京-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普京如众望所归,顺利胜出的事实也无可辨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西方分析家担心普京权力过大,他们说俄罗斯在玩一场赌博,把赌注全部押在普京身上。他们又担心普京在第二任期会不会独裁,会不会在2008年第二任期到期前通过修宪延长任期。    
    对这个问题,普京多次表示:任期4年,连任两届还行;但如果改为7年,连任两届,人就会疯掉,普京多次坚决反对修宪。    
    普京的担心是一旦开了先河,若干年后难免有人会谋求终身总统。    
    普京不谋求通过修宪延长任期,但是坚持2008年以后的继任人要他自己挑选。    
    如今谈论2008年可能为时过早。    
    但我们可以肯定在普京第二个任期,将一如继往地带领俄罗斯人民披荆斩棘,高速前进,全面振兴。    
    ——人们永远记得普京的承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


第二章 高调组织核军演第1节 三军演练射导弹

    普京主政以来,十分重视国防建设。普京曾表示,作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他将直接统管国家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改革问题。他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诺:俄罗斯政府将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购置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改善军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军人能够体面地服役提供一切必要的保证。    
    俄罗斯在常规力量削减的情况下开始执行以战略核力量为基础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突出核武器在捍卫国家主权中的重要作用。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国防部扩大会议上,普京向俄军提出“同时打赢两场武装冲突”的要求。为此俄军决定实行战略思想重大转移:在进攻时使用“先发制人”的用兵原则。前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公开表示:“如果俄罗斯的利益或它的联盟义务要求这样做。我们不能绝对排除先发制人地使用武力”。     
    2004年2月中旬,俄罗斯举行了2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战略力量演习——“安全—2004”核条件下首长司令部战略演习。    
    俄军此次演习是一场模拟核战争条件下的军事演习。俄军驻欧洲地区的莫斯科军区,列宁格勒军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等6个军区全部参加了演习。演习动用的军兵种涉及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边防军和内务部队。这次演习包括了海基、陆基和空中战略导弹的实弹射击。其规模是前苏军1982年“7小时核战争”演习以来最大的一次。人们记得正是在苏联的那次“7小时核战争”演习以后,美国已故总统里根启动了“星球大战”计划。    
    2月16日普京登上了世界上最大的潜艇——“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战略核潜艇。根据演习计划,普京在巴伦支海深处度过了整整一个晚上。    
    当天是俄罗斯传统的谢肉节,按照东正教的传统习惯,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薄饼,核潜艇上负责后勤的军官也为潜艇上的全体官兵准备了薄饼。普京潜到大海深处与官兵共渡了“谢肉节”。    
    2月17日根据普京下达的命令,北方舰队所属的“诺沃莫斯科夫斯基”号战略核潜艇发射RSM…54潜射弹道导弹,目标直指堪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普京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潜艇上观看了导弹发射情况。    
    当天,根据演习指挥部下达的命令,空军远程航空兵出动了数架图—160和图—95MS战略轰炸机。在机群飞抵北极地区的卡宁诺斯角指定空域后,战略轰炸机向俄南部地区的费拉基半罗夫卡靶场发射了空基巡航导弹。为配合远程航空兵的行动,北方舰队所属的“彼得大帝”号和“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以及数艘护卫舰、扫雷舰组成的作战编队也开始在巴伦支海举行海上演习。“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也参加了演习。     
    17日晚,在观看完核潜艇导弹发射后,普京前往普列谢茨克。根据演习计划,战略火箭兵在普列谢茨克和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分别发射“白杨”(SS…25)公路机动发射导弹和SS…19井式发射导弹。演习指挥部规定,这两枚导弹不但要准确击中标靶,而且导弹在飞行阶段还要改变飞行轨道,以显示俄罗斯有突破假想敌反导防御系统的能力。普京在演习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俄罗斯演习过程中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一批超音速、高精确度的武器能够准确击中洲际目标,而且具有很强的机动性。普京自信地指出,这种先进的武器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都没有,俄罗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有能力保障本国的战略安全。    
    媒体普遍认为,虽然北方舰队在演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普京敢于冒险、敢于胜利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极大地鼓舞了俄军全体将士。


第二章 高调组织核军演第2节 核军演的“一举多得”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美关系有过不少起伏和变化。在叶利钦掌权的时期,俄罗斯有一批“精英”向往西方的“天堂”,他们在经济上大搞休克疗法,在军事上步步收敛、退让,在外交上多方迎合、迁就。结果吃了大亏、上了大当俄罗斯元气大伤。尽管如此,美国仍不依不绕,步步进逼。几年之内,美国就把北约边界向俄推进了700—1000公里,并肢解了敢于对美国说“不”的南斯拉夫,同时开始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渗透。针对咄咄逼人的形势,叶利钦在执政后期作出转折性决定,他签发了发展“非战略核武器”的命令,计划生产1万枚微型和超微型原子弹,以抗衡美国和北约。    
    在普京上台前,俄罗斯对美国的幻想已开始破灭,普京更不愿再当那种受气的“学生”了,他要千方百计地振兴俄罗斯,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    
    俄罗斯的反弹也是美国逼出来的。9。11事件后,在反恐问题上,俄罗斯给了美国很多方便。美国却把俄罗斯列为可以先发制人进行核打击的国家。美国原来说,它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是“临时性的”,后来又说,由于反恐战争的长期性,它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是“无限期的”。最近,美国又利用独联体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对格鲁吉亚等国进行渗透,面对这一切,俄罗斯不能不考虑新的应对措施。此次俄罗斯核演习就是为了向全世界表明,俄罗斯现在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军事超级大国”,“俄罗斯核力量的强大威力”仍然是当今世界可以借助的重要因素,从而增强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据《环球时报》分析:俄罗斯选在2004年2月中旬进行核战争演习,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很强的目的性。    
    第一,增强民众参选积极性。进行核军演除了检验俄罗斯核力量的有效运行状态外,更主要是为了显示俄罗斯的现实国威。这次演习很容易激发选民对前苏联霸权时代的怀念,从而进一步提升普京在总统大选前的民意支持率,增强民众参选的积极性。    
    第二,向北约及美国施压,从地缘政治方面分析,西北和北部是俄国斯防御的重要方向,俄罗斯重要战略目标都集中在这里。随着波罗的海3国与北约关系的发展,俄罗斯的腹部已完全暴露在北约的军事打击之下。演习开始前,俄罗斯一再向美方解释,演习的目的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根本用不上战略核武器和反导系统。此次俄罗斯杀鸡用牛刀,明显是做给美国和北约看的。    
    第三,磨练航天兵。2001年俄军将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空间防御兵从战略火箭军中划出并组建航天兵,其目的就是要控制太空战的主动权。从此次演习设置太空侦察和监视、反导袭击等科目分析,俄军已将未来太空战提到了部队战备训练的日程上来。    
    第四,演练“先发制人”。俄罗斯前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曾表示,由于装备水平差强人意,俄军目前根本无力发动一场进攻性战争。从现有情况看,俄军只能开展核遏制、反恐和维持和平等常规行为。在国力衰退、常规力量无法与北约抗衡的情况下,核武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是俄罗斯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目前,俄罗斯仍拥有数千枚核弹头,1500枚洲际弹道导弹。核打击能力仅次于美国。此外,根据演习的第一项是战略轰炸机升空向北飞行,而非战略防御可以推断俄军正在演练前不久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


第三章 总统选举前解散政府第1节 “我决定今天解散政府”

    动荡的叶利钦时代走马灯似的更换政府和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斯捷帕申、普京)而在政治稳定的普京时代,普京几乎将总理卡西亚诺夫使用到第一任期的最后时刻。    
    1990年以前,卡西亚诺夫是前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科长,由于他对经济工作十分内行,而且英语水平相当高,所以一路绿灯,扶摇直上。2000年5月17日,普京任命卡西亚诺夫为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是一名“技术治国”论者,擅长处理外债。在位期间,卡西亚诺夫长期负责处理俄罗斯的外债问题,是俄罗斯与西方信贷机构进行谈判的主要人物。卡西亚诺夫在任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6。5%,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就在离3月15日总统选举还有20天的时候——    
    2004年2月24日上午,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来到克里姆林宫,准备参加预定中午举行的国务委员会会议,但被告知,因故会议要推迟到下午3点举行。时间到了,普京总统还是没有露面。    
    下午4点20分,俄罗斯两个官方电视台突然中断正常节目,直播普京的电视讲话。    
    普京表情严肃地说:“根据俄罗斯《宪法》第117条,我决定今天解散政府。总理下台回家,其他要员暂时留任。”他同时神情庄重地宣布,任命原副总理赫里斯坚科代行总理职务,留任官员在新政府组成前继续履行职责。他说,这一决定同对卡西亚诺夫政府的评价无关,从总体上讲,这届政府的工作是令人满意的。普京同时指出,他作出这一决定,是为了在3月14日总统选举前表明他的立场,让选民知道他再次当选总统后俄罗斯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卡西亚诺夫对普京这时候解散政府也缺少心理准备。就在此前一天他同普京一起为烈士墓献花时还亲密地附耳私语。按照计划第二天他还要出访哈萨克斯坦,今天这个变故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为安抚忐忑不安的官员们,第二天上午普京去了趟政府办公地点白宫,卡西亚诺夫也去了,而且同赫里斯坚科一左一右紧挨着普京坐在了一起。普京说,这是总统第一次到白宫看望被解散的政府官员。以前总统总是在出现矛盾冲突时解散政府,这次却属按计划行事。他说,新当选的总统要到5月7日正式就职后才能重新组建新政府,这以前的好几个月政府官员们都安不下心来正常工作。目前的做法可以节约时间,避免各项改革中的中断。    
    普京为什么要在大选前解散政府?    
    俄罗斯《独立报》认为:“总统把解除卡西亚诺夫总理职务一事看作是一个有效的竞选步骤。”    
    俄罗斯《晨报》认为:“解除政府是为了刺激选民的情绪,提高国民的积极性。”    
    据分析,普京大选前解散政府原因有四点:    
    首先,着眼于总统选举。普京此举在激活当时低迷的选情,进一步争取选民支持。普京在俄罗斯总统候选人中独领风骚,其人气指数使得将在2004年3月14日进行总统大选的结果没有丝毫悬念。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许多选民因看到大局已定而不准备参加投票。因而投票率过低成为普京连选连任遇到的最大威胁,普京此时解散政府主要是为了刺激竞争对手 和激发选民的投票积极性,避免出现因投票率不过50%而再定选期的尴尬局面。普京坦言:解散政府意在“重申对大选后国家发展的看法”,“使俄民众知道他将提议哪些人组成未来的政府。”    
    其次这是总统普京同总理卡西亚诺夫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注意到普京一直强调经济发展速度。他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视为首要任务。而总理卡西亚诺夫对推进普京提出的各项改革缺乏紧迫感。    
    普京与卡西亚诺夫在经济改革问题上的分歧很大。    
    在俄罗斯政治笑话往往被看作是俄政坛的风向标。2003年以来,莫斯科盛传关于总理卡西亚诺夫的一则笑话。    
    “卡西亚诺夫先生,您如何看待总统提出的消灭贫困的任务?”西方记者问。    
    “是啊,是啊,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不是每个富豪都买得起英国足球俱乐部,还有不少财阀连1亿美元一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