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再看普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422-再看普京-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寡头也毫不手软,2003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俄罗斯首富,拥有83亿美元资产的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在杜马选举前一改其低调参政的作法,公开插手国家杜马选举。既出钱资助左翼反对派俄罗斯共产党,也支持右翼反对派——右翼力量联盟和“亚博卢”集团。面对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霍氏集团的参政,甚至主攻的“野心”,普京坚定地说:“我不喜欢监狱和手铐,但商界影响太大,有时候也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手段”。    
    12月7日这天,俄罗斯各地的杜马选举投票工作,在平静的气氛中进行。普京总统和夫人柳德米拉一大早就来到莫斯科麻雀山的投票点。俄罗斯法律规定,总统不能加入任何政党,为避免授人以柄,事后,普京说他投了弃权票。    
    为了监督投票和计票的公正性,48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派出了1200名观察员,其中美国(134名)、德国和英国热情最高。杜马选举后尽管有个别观察员提出俄新闻不够自由等批评,但总体来讲,各国观察员还是认为此次选举的投票、计票是公正的。    
    统计结果显示,4个得票率超过5%的政党进入杜马:“统一俄罗斯”党大获全胜;俄共失去上届议会第一大党的桂冠,支持率较上届选举少了近一半;自由民主党和“祖国”竞选联盟分获11。8%和9%的选票。    
    右翼力量联盟和“亚博卢”集团沦落到出局的尴尬境地。俄罗斯议会出现了没有右派代表的格局。    
    有政权党之称的“统一俄罗斯”党得票率领先位居第二的俄共20多个百分点。    
    政权党“统一俄罗斯”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竞选活动中“统一俄罗斯”党不仅大力宣传现政权取得的成绩,还用经济总量早日翻番、消除贫困和实现军队现代化等目标来争取选民。普京一直十分信赖“统一俄罗斯”党,也为他们赢得不少选票。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在普京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俄罗斯共产党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俄共多年来在议会内一直扮演“不妥协的反对派”的角色,是对总统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国家总体形势一派大好,而俄共由于没有能根据俄罗斯社会发展的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2002年每况愈下,社会影响力也直线下降,这也可以理解。(此后,俄共内部小的分裂不断。2004年7月,俄共终于发生大分裂:召开了两个代表大会,出现了分别以党的主席久加诺夫和现任伊万诺夫州州长弗·吉洪诺夫为首的两个俄共。)    
    舆论认为,亲普京政党在杜马选举中控制了议会,从而结束了以往议会与总统对抗大于协作的局面。在目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普京可以说没有任何政治竞争对手,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政治设计来治理俄罗斯,他所面临的施政环境要比叶利钦时代好得多 。这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为普京推进经济改革和反对腐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普京总统在为这届杜马选举做总结时首先强调这次选举巩固了俄罗斯民主体制,然后热情呼吁所有参选政党要胜不骄、败不馁。普京总统要求:获胜政党必须拿出勇气兑现对选民的承诺,落选政党也应分析失败原因,继续为俄罗斯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一章 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第2节 “统一俄罗斯”党

    “统一俄罗斯”党由“团结”党、“祖国”运动和“全俄罗斯”运动合并而成。    
    “团结”党的前身是1999年9月底由俄紧急状态部部长绍伊古牵头,纳兹德拉坚科、普拉托夫、鲁茨科伊等30余名地方行政长官倡议成立的竞选联盟“团结”运动。在1999年12月举行的俄国家杜马选举中,“团结”表现不俗,在议会中占据70多席,并占有1个副议长、7个委员会主席的位置,成为仅次于俄共的第二大议员团。2000年2月,“团结”将竞选联盟改组为社会政治运动,支持普京竞选总统,同年5月,“团结”召开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改组为政党。    
    “祖国”运动由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亲自挂帅组建,1998年12月正式成立,网罗了一大批曾在叶利钦总统班子和政府机构中担任要职的人物及现任地方行政长官。1999年8月,该运动与“全俄罗斯”运动联盟组成“祖国—全俄罗斯”竞选联盟,共同参加1999年12月议会大选。前总理普里马科夫的加入使该联盟的影响迅速扩大。叶利钦当时将其视为仅次于俄共的“第二号敌人”,由于当局的全力打压,“祖国—全俄罗斯”在1999年的杜马选举中只获得13。33%选票,在议会中共占66席。    
    “全俄罗斯”运动由俄鞑靼斯坦共和国领导人沙米耶夫、圣彼得堡市市长雅科夫列夫等于1999年4月倡议组建。该运动的基本成分是一些拥有实权的各地方行政长官。1999年8月与“祖国”运动结成竞选联盟,在当年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两派联合获得66席。    
    2001年12月初,“团结”党、“祖国”运动和“全俄罗斯”运动正式合并为“团结—祖国”党,三组织的领导人绍伊古、卢日科夫和沙米耶夫当选为党的联席主席。2002年初,“团结—祖国”党组建为“统一俄罗斯”党。    
    “统一俄罗斯”党党章规定,代表大会是该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内设最高委员会,最初由俄紧急状态部部长绍伊古、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和鞑靼斯坦总统沙米耶夫三人组成。2002年11月,“统一俄罗斯”党举行会议,重新组建最高委员会,增加俄内务部部长格雷兹洛夫为最高委员会成员,并成为该最高委员会唯一主席。党的最高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全面执行党纲、决定党的发展战略、加强党在全俄罗斯的威信和影响。最高委员会成员由代表大会成员以公开、简单多数票选出,任期四年,该职务一般由俄罗斯有名的政治和社会活动家担任。尽管最高委员会领导人有义务为党的事业摇旗呐喊。但他们不是“统一俄罗斯”党党员。    
    中央政治委员会是党的两次代表大会期间的最高政治领导机构,由代表大会代表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有100名成员,任期两年。该政治委员会一年半不得少于召开一次会议。总委员会主席对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活动实施领导。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权力包括:制定竞选纲领和党的组织及意识形态文件;就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大问题通过声明;与各级国家机关协调关系;就同其他社会政治团体结盟提出建议;批准党的预算,批准党的长期发展纲要并监督其实施;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提出和召回本党参加各级政府和议会选举的候选人等。    
    总委员会是党的两次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期间的最高政治领导机构,由代表大会代表无记名投票选出,由13人组成,任期四年。总委员会的职责是领导党的政治活动、就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通过反映该党立场的决议、向代表大会提出总统候选人和国家杜马候选人等。总委员会主席有权签署总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和声明,不经委托代表该党处理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政党的关系;不经委托同自然人和法人建立公民与法律关系。    
    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党的常设集体领导机关,5人组成,由代表大会代表无记名投票选出,任期两年。它负责保证党代表大会决议的实施、贯彻总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实施党的具体计划和方案、领导选举运动、批准接受、辞退党员条例、从组织上保证最高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总委员会的活动等。    
    “统一俄罗斯”党的成立是普京总统撮合的结果。2003年9月21日,“统一俄罗斯”党举行三大,普京总统亲自到会祝贺并讲话,希望“统一俄罗斯”党“能够选用其在杜马选举过程中独一无二的资源”,“真正成为联合社会的工具”。    
    “统一俄罗斯”党认为俄应保持总统制,反对修改宪法和削弱总统权力。主张“实干”,崇尚“爱国主义”;主张俄各政治派别抛弃意识形态偏见,联合振兴俄罗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使经济真正开放;在对外政策方面,主张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树立大国威信。    
    “统一俄罗斯”目前有党员40多万名。2002年4月,“统一俄罗斯”党联合国家杜马中的右翼政治势力褫夺俄共在杜马各委员会主席职务,促使俄共内部出现分裂。9月封杀俄共就土地私有化等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的议案,削弱了竞争对手的力量。同时,“统一俄罗斯”党将尽力使用好“普京因素”,倡议进入杜马的得票门槛由5%提高到12。5%,意在将其他党挤出俄政坛,以响应普京提出在俄建立两党或三党制的设想,提出政府“政治化”,要求部长以上高官必须加入亲总统政党,力争使普京在其第二任期内成为该党领袖。“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主席别斯帕洛夫2002年11月29日在参加地方媒体领导人会议时公开声称该党是“俄联邦总统普京的党”,鼓动修改宪法,将俄总统任期由4年改为7年。    
    格雷兹洛夫当选为最高委员会主席后,频频召开党内和支持者会议,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力争在2003年杜马选举中独占鳌头,终于如愿以偿。


第一章 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第3节 对金融寡头重拳出击(1)

    2003年10月25日清晨5点,夜幕尚未完全拉开。一架从诺夫格罗德飞往伊尔库茨克的俄图—134客机降落在新西伯利亚托尔马齐沃机场,准备加油。    
    哪知飞机刚刚停稳,突然客机四周灯火通明,警笛大作,十几辆警车仿佛神兵天降,呼啸而至。一眨眼的功夫,警车将飞机团团围住,荷枪实弹、身着黑色迷彩作战服、戴着面罩的特种兵冲进机舱,搜捕俄罗斯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一位“强力部门”官员迅速走到坐在头等舱、惊魂未定的霍多尔科夫斯基面前说:“请跟我们走一趟!” 霍多尔科夫斯基强打精神回答:“我们走”。就这样特种部队的士兵从飞机上揪下了俄罗斯首富。    
    2004年6月16日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莫斯科一家法庭就商业诈骗、偷税漏税、伪造文件等7项指控接受了审判。    
    2003年俄将媒体大亨古辛斯基、传媒和汽车工业巨头别列佐夫斯基驱逐出境。8月又将古辛斯基在希腊逮捕。    
    此前在2000年,普京政权曾迫使工矿业大亨波塔宁向国库上缴1。4亿美元的罚金,以惩罚其在私有化进程中的压价行为。    
    终于,曾经在叶利钦执政时代搞私有化时造就的、颐指气使、操纵政权的俄罗斯寡头,现在已经成了普京政府的主要整治对象了。普京就是想把那些被寡头掠夺的国家财产,想方设法地再为国家夺回来。    
    现年40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曾是俄罗斯不可一世的寡头。    
    196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普通家庭,后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拥有理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他经常戴一副无框眼镜和一块塑料表带的普通手表,穿西装很少打领带,笑容可掬,温文尔雅。    
    霍多尔科夫斯基最初的发迹得益于“共青团经济”。1986年,他出任莫斯科伏龙芝区共青团委副书记。当时国营单位纷纷成立合作社,也就是公司承包给个人经营。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加入了首批下海经商者的行列,他与人合伙承包的合作社叫“梅纳捷普”。最初的买卖是贩卖假酒——包括从国外弄来的“拿破仑”牌假白兰地和假冒伏特加酒,此外还倒卖过牛仔服、计算机等紧俏商品。    
    当年和霍多尔科夫斯基一同起家的瓦列里说:“霍多尔科夫斯基当初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一天工作将近12小时。那时在莫斯科开公司,都是个人干个人的,而且都是为了一个项目开公司,挣了一笔钱就赶快把公司给关了,赶紧跑掉,不然就会被抓,送去蹲监狱。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运作这样的小公司方面很有组织才能,而且他特别敢于冒险,挣钱也很疯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梅纳捷普”开始经营当时苏联人很熟悉的一种日用消费品——古巴红糖。霍多尔科夫斯基在给了外贸部门大量好处之后终于获得了这个贸易机会。当时苏联和古巴之间是易货贸易,霍多尔科夫斯基向古巴提供苏联的石油,换取红糖。通过这些交易,他大赚了一笔。    
    在经历了多年商场的历练之后,霍多尔科夫斯基盼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88年初,霍氏结识了一名叫格鲁博维奇的人,此人的父母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