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再看普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422-再看普京-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这件事,当时的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纳兹德拉坚科请求原谅,普京说:“你这样高抬我,让我感觉到快活不下去了。”    
    


引子引子(3) 普京的惊人之举

    2003年5月在中国非典肆虐的日子里,胡锦涛作为国家主席首次应普京的盛情邀请出访俄罗斯,参加圣彼得堡市建城300周年的庆典活动。    
    5月26日下午4时,胡锦涛主席乘坐的波音747飞机平稳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2号机场。    
    对外国领导人来说,出席克里姆林宫国宴是一种荣耀,被普京邀请到自己的别墅出席家宴更是一种破格接待。为了表示对胡锦涛主席的尊重,普京总统特意邀胡锦涛主席偕夫人刘永清到自己的别墅来做客。飞抵莫斯科当天傍晚,身着便装的胡锦涛主席夫妇来到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总统别墅时,同样身着便装的普京夫妇早已迎候在门前,两国元首实现了“不扎领带的会晤”!普京愉快地和胡锦涛握手,并把一束鲜花送给胡主席的夫人刘永清。随后两个元首家庭在树木参天、绿茵葱葱、鲜花环绕的庭院里闲庭信步。    
    普京对胡锦涛说:您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选择俄罗斯作为第一个出访的国家,使俄罗斯人民深感荣幸。通过这次访问,我们既可认真总结近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也有机会对今后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制定中长期规划。俄罗斯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我深信,这次访问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载入俄中人民友好交往的史册。    
    2003年5月30日晚上,俄罗斯北方名城圣彼得堡热闹非凡,来自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这里参加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活动——为普京助兴!    
    这天晚上普京先是邀请参加庆典活动的各国首脑到当地最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欣赏该院乐团的精彩演出,然后又邀请各国元首到停泊在涅瓦河畔的豪华游轮上出席庆典活动。当时被允许出现场的记者很多,为抢到一个理想的镜头,不少肩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们穿梭在各国元首之间。有个记者把摄像机举到一位元首头上,为了不影响记者工作这位元首一动不动呆了好大一会儿,等忙活完了记者定晴一看:原来是总统普京。记者脸红了,普京却友好地拍了拍记者的胳膊,又去忙着招呼各国元首了。    
    各国元首都落座之后,普京总统致欢迎词。普京在欢迎词中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的庆典为世界许多国家领导人的直接交往,促进文化、科学、艺术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他表示相信,涅瓦河畔的这次聚会将有利于加强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信任。当时普京总统和翻译共用一个麦克风。普京每讲完一句话,翻译都要凑到普京身旁用英语翻译这句讲话的内容。更为有趣的是,普京刚刚说完“为了节省时间”这句话,翻译就抢先译出了“每个桌上都有讲话稿”,现场的“交互翻译”,都快变成“对口词”了。在场人员都觉得很诧异,然而普京只是笑了笑,对翻译人员没有任何指责的表示。    
    普京不仅谦虚谨慎,而且风趣机智。    
    2002年12月普京应邀访问中国,到北京大学演讲。有大学生问:“江泽民主席在访问俄国时曾经用俄语演讲、朗诵诗歌,总统阁下对中国文学和中国的了解如何?” 普京机智地回答:“江主席多才多艺在各国元首中间早已传为佳话……相比之下,我的造诣远远不如江主席,不过俄罗斯一直十分重视发展和中国的文化科技往来。中俄两国的最高学府已展开了深入持续的交流”。他还说自己女儿正在学习汉语,这样他又多了一个了解中国的途径。普京风趣机智的回答激起全场会心的微笑和热烈的掌声。    
    2004年9月的北奥赛梯人质事件发生后,人们依然相信:虽然别斯兰事件在一段时间内,会对俄罗斯政局及普京总统本人产生影响,但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硬汉普京一定能像以前一样战胜难关,一往无前!    
    普京当选总统是俄罗斯人民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必然选择。他们在历经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之后强烈期盼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普京不负众望在第一个任期初步实现了生活不断改善,国家日益强盛,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因此人们有理由对普京的第二个任期寄予更高的期望!    
    2004年5月7日。    
    莫斯科。    
    大克里姆林宫。    
    金碧辉煌的安德烈耶夫厅。    
    11点50分,身着礼服的总统警卫团士兵高擎俄罗斯国旗和总统旗,手捧俄罗斯宪法文本和总统权力的象征标志,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正步进入大厅。    
    俄罗斯宪法法院院长,俄罗斯议会上下两院议长依次进入大厅。     
    俄罗斯的主要官员,俄罗斯主要宗教团体和社会各界代表,各国驻俄使节1700多人早已提前到场,他们排列在连通格奥尔基、亚历山大和安德列耶夫三个大厅的过道两旁——普京即将在这里宣誓就职,开始担任第二任期的俄罗斯总统。    
    此时此刻,普京乘坐的总统座车在5辆警卫车,9辆摩托车的严密护卫下,正在风驰电掣地向克里姆林宫的方向进发。    
    12时整,伴随着克里姆林宫悠扬的报时钟声,克里姆林宫红场方向的大门洞开,着深色西服系红色领带,坚定、沉稳的普京迈着自信的步伐,踏着红色地毯在1700多位来宾的夹道欢呼声中凯旋般地依次通过格奥尔基、亚历山大、安德烈耶夫大厅来到总统就职讲台。    
    就职仪式由宪法法院院长主持,普京将右手放在宪法文本上郑重宣誓……    
    俄罗斯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国家。    
    20世纪一位俄国小个子,弗拉基米尔——列宁(史称:伟大领袖)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打碎旧俄国,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世纪又一位俄国小个子,弗拉基米尔——普京(现称:魅力总统)领导俄国人民走上了一条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在由乱而治,由治而兴,正在把俄罗斯引向胜利的彼岸。    
    人们不能不感叹: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第一章 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第1节 精心设计国家杜马选举

    2004年3月14日,俄罗斯第四届总统大选开始投票,这一天在横跨亚欧广阔的俄罗斯大地上,亿万俄罗斯选民走进遍布全境的近10万个投票站。    
    由于俄罗斯跨11个时区,当东部楚科奇和堪察加地区早8点投票站开始工作时,莫斯科才是前一天的23点,而当最东部结束投票时,最西部的列宁格勒投票才刚刚开始2小时,要到莫斯科时间第二天的21点才能结束。    
    3月14日当天,普京携夫人柳德米拉参加了投票,他从投票站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俄罗斯备战雅典奥运会的拳击队训练基地视察——普京以自己的行动告诉选民:大选已经过去,新一届总统的工作已经开始!    
    几天后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了统计结果;在登记的选民中有64。3%的人投了票,投票率超过选举有效所要求的50%。普京以占选票71。2%的压倒性优势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直接出线,连任总统。媒体认为俄罗斯已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普京时代”。    
    普京赢了,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早在大选前夕,俄罗斯多数媒体就做了这样的判断:“这将是一场没有多少悬念的竞争”。甚至有人断言,如果将俄总统选举比喻成一场体育比赛,普京就是唯一的国家级选手,而其他候选人则都是业余水平。    
    然而,大选之前普京则不敢掉以轻心,原因是俄总统选举的一个重要规则是选民参选率必须达到一半以上。因此这一届俄总统选举与其说是选举,不如说是与俄民众间的一场政治互动。    
    精心设计国家杜马选举    
    2003年9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俄罗斯第四届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将于12月7日举行。俄各派政治势力角逐的序幕从此正式拉开。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不断规范选举环境,各政党积极活动,准备参与2003年底即将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    
    俄中选委为筹备国家杜马选举作了大量的工作,重新划定了选区。俄选民共有1。07亿,按225个选区平均分配,每个选区共有选民47。85万人。2003年年初,俄中选委还花费900万卢布将107个政党的党纲在《俄罗斯报》上重新公布,以便让选民对政党的政治倾向和纲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2003年7月13日,通过两年之久的《政党法》正式生效。该部法律规定,如果参与杜马选举的政党未能突破5%的大关,但得到3%的选票的话,那么,在未来4年内,该党每票都能够得到国家一个卢布的拨款,如参选党得到的选票少于2%,那么它要支付竞选期间免费使用国家媒体所需的费用。    
    鉴于以往选举中出现的某些政党利用公关手段互相攻讦,而使选民对选举态度冷淡的情况,为保证各政党平等竞争、诚实选举,俄中选委于8月22日至27日召集各准备参选的政党、媒体和从事选举活动的政治技巧专家代表在马涅日广场签署了名为《社会条约——2003年选举》的文件。该条约只是“君子协定”,不具法律效力,签署条约的有关各方只负道义责任。在该条约框架下还设置了观察委员会,负责处理条约参与者的声明和申诉,然后把这些信息送到中选委。如果中选委发现记者或政治技巧专家有违背《社会条约——2003年选举》的举止,再通过独立专家委员会和自由选举基金会等组织进行调查核实。如情况属实,就通过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对其行为予以曝光。在该活动期间,举办了“政党展示会”,为它们提供推销自己和吸引选民的平台,每天都设一个活动主题,如“政党赞成诚实选举”、“政党的社会政策”、“政党的经济政策”和“政党在国家建设领域的政策”等,各政党领袖和代表还可举行党际辩论、音乐会等活动吸引选民。    
    俄中选委还加大规范选举进程的力度,相继受理了俄共久加诺夫申诉普京参加“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为其选举造势案、“没有亚夫林斯基的亚搏卢”运动发动“亚搏卢民主党”案及“右翼力量联盟”党状告一家电视台等案件。    
    公开表示要参加杜马大选并组成竞选联盟的政治团体共有10个,分别是“统一俄罗斯”党、俄共、人民党、“亚搏卢”民主党、“右翼力量联盟”党、日里诺夫斯基的自由民主党、农业党、格拉济耶夫——罗果金的“祖国”、“俄罗斯复兴党——俄罗斯生活党”、官方承认的“自由俄罗斯”党同俄罗斯共和党及俄罗斯汽车司机运动组成的“新方针——机动的俄罗斯”(又称波赫缅尔金——费奥多洛夫联盟)。    
    2003年12月7日举行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换届选举是2004年俄总统大选的前奏。    
    要想在第四届总统大选中有绝对把握胜出就必须通过议会选举,控制国家杜马这个十分重要的议会机构,得到立法机关的“控股权”——这一点普京比谁都清楚。    
    普京的选择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高压方法,压制挑战政权的任何政治势力。到法定的申请竞选俄国家杜马的最后期限,俄一共有18个党派和5个竞选联盟在选举活动中心登记。俄国家杜马由450名代表组成,其中一半由国家确定的地方选区各选举一名,另外225个名额由得票率超过5%的各个参选政党(或联盟)依照各党得票多少按比例进行分配,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这23个政党和竞选联盟中,只有5个政党有可能获得超过5%的法定支持率,他们是政权党“统一俄罗斯”为20%,俄罗斯共产党为18%,自由民主党为7%,右翼力量联盟为6%,“亚博卢”为3%。    
    以“统一俄罗斯”党为核心的中派(即“统一俄罗斯”党再加上“人民代表”议员团和“俄罗斯地区”议员团的力量)提出在新一届杜马选举中要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赢得议会多数派。以俄罗斯共产党为代表的左派因不断受到当局和“政权党”的打压,加之内部自身的矛盾和分歧,其政治影响一直呈下降趋势。可以说,在现在的国家杜马中已经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反对党。    
    为了确保杜马选举的绝对成功,普京对寡头在选举前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他坚决打压那些与自己对着干的寡头,将他们从政治领域中清除出去。普京在继续寻求引渡藏身国外的媒体大亨古辛斯基、传媒和汽车工业巨头别列佐夫斯基的同时,对于其他试图问鼎政治的寡头也毫不手软,2003年被美国《福布斯》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