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主义。任何一种超越常识的哲学都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甚至把最抽象 

  的形而上学也变成最简单不过的日常伦理。先验论在德国和英国造成的影响 

  是使人们脱离公共事务,但在美国的影响则是时刻关心公私事务。他们虽然 

  拒绝宗教意义上的功利主义,却是地地道道的功利主义者。确切地说,唯一 

  可以称之为他们的哲学的,乃是有用即真理的工具主义。如果说他们不象德 

  国和英国的哲学家那样去探索那些高深的哲学思想领域,那是因为他们认为 

  没有必要去作那种探索,倒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去从事这种研究。他们本能地 

  认为不幸的人和糊涂人才求助于那种哲学,可他们不是那种人。”② 

       他们不是那种人,他们是另一种人。他们中虽然没有洛克和孟德斯鸠那 

  样的理论家,但他们国家体制的民主程度一点也不比英国和德国低;他们中 

  虽然没有德国古典哲学那样的大思想家,但他们的智慧一点也不比博大精深 

  的德国人少;他们虽然没有出现牛顿那样的科学巨人,但他们的科技水准和 

  发展速度一点也不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差。美国人的政治哲学是以实际行动 

  表现出来的。当他们必需理论的时候,这些理论也往往采取法律和宣言的方 

  式。他们对那些言简意赅,操作性强,能够一目十行,一览无余,睁眼可见, 

  闭目得思的理论模式,显然更有兴趣。 



        (2)崇尚法制,不留余地 

       美国18世纪的政治理论,完全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他们的法制 

  理念虽然同样属于欧洲人发明的所谓“自然法”,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欧洲的自然法,理论胜于实践;美国的自然法,却是现实高于理论,其理论 

  水平不过“常识”而已,但实际成果却领时代风骚。 

       18世纪的欧洲,最为先进的法治国家,当属英国。而英国的光荣革命, 

  虽然成功,并不彻底。他留下一些余地给皇室贵族。而这些“余地”,也许 

  还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得以顺化。法国虽然爆发了影响极为巨大深远的大革 

  命,但法国大革命的结果却不是归之于民主政府,而是归之于拿破仑称帝。 

  美国则不同,他的法治特色在于:以法立国,不许例外。美国人的法律,无 

  论何人,必须人人遵守。而那些对美国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虽在具体 

  政见上常有激烈的争论,但在尊重和服从法治这一点上,确是异乎寻常的步 

  调一致。 



        (3)权力制衡,约束政府 

       美国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大社会小政府。美国政府并非没有权 

  力,也绝非不讲效率。但约束政府权力,使其无法肆意泛滥,则是他们的文 

  化传统。所谓“最好的政府,乃是最少管事的政府”,是美国人信奉的一句 



① 康马杰: 《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年版,第11 页。 


… Page 179…

格言。 

     在国家体制方面,不但保证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独立,而且司 

法权力常常成为美国政治问题的最终裁决人,这一点,在 18世纪的欧洲大陆 

确是十分罕见的。 

     美国国家体制的分权原则,又可以称之为双重分权,因为它不但切实实 

行了孟德斯鸠等人主张的三权分立原则,而且还要实行上下分权,即中央和 

地方即国家和地方的分权。美国国家极大,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极大,但经 

此一番上、下、左、右的权力分割,使他们的行为主要是政治行为永远无法 

超过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力之外。 



     (4)借鉴他人,不忘创造 

     美国18世纪的政治理论,其基本来源自是欧洲。但他们并非完全照搬, 

而是有借鉴,也有创造。对美国政治哲学影响巨大的人物中,包括霍布斯及 

其自然法和人性论,洛克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卢 

梭为突出代表的人权理论、平等观念和法国启蒙思想。但美国人对来自欧洲 

的理论,如对他们的人权论,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有所变通。欧洲的人权思 

想,主要是强调自由、平等和财产权;美国的人权思想,则在保留欧洲人权 

思想的基础上,将个人财产权,改为追求幸福和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力。经此 

一改,便使之变得更适应于美国的人权现实,也更好地体现了具有美国特色 

的文化风格。 


… Page 180…

                 2。潘恩、杰斐逊和汉弥尔顿等人的政治理念 



       对美国开国前后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未止潘恩、 

  杰斐逊和汉弥尔顿,至少富兰克林和华盛顿,也是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富 

  兰克林长期出使欧洲,对欧洲的民主进程和文化接触最多,而他本人则是新 

  生的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华盛顿文化不高,好像智商也不高,虽有文集传 

  世,但不以思想著称。他的特点,在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在美国独立 

  战争期间,担任总司令,功勋卓著,威望无比。战争一胜利,便辞去军职, 

  回归乡里。1789年他被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届总统,任期两届,便决定不 

  再连任。以他的威望和政绩,不但连任不成问题,就是成为终身总统亦有可 

  能,但他为民主政体计,只作两任,绝不食言。华盛顿以自己的实际行为给 

  美国留下一个好榜样。由此观之,现代人的理论建树,原不必拘泥于引经据 

  典,寻章雕句,能以社会为版,以生命作书,同样可成美好文章。 

       从理论方面看,最具宣传效应的人物则是潘恩,最有代表性的则是美国 

  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作为补充和理论张力出现的人物则是汉弥尔 

  顿。 

       托马斯·潘恩生于英国福克郡一个基督教教友会家庭。他虽是扬名世界 

  的大宣传家,其实学历不高。他13岁便已失学,以后干过裁缝,当过教师, 

  也做过税务官。1774年他来到北美,适逢美国独立运动如潮如涌。潘恩的个 

  性颇似卢梭,而他的文章也同样具有鼓动性。他和当时的许多政治领袖不一 

  样,他的作用主要是用自己的文章向世人宣传,他不受命于谁,他要写的、 

  说的就是自己的意见。他的文章之所以产生那么大的效果,也是机缘巧合, 

  也是势所必然。他的文章内容,似乎就是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翻版,但有强 

  烈的潘恩风格,他最有影响的著作,即他那部《常识》。《常识》发表于1776 

  年1月,一经问世,便产生巨大影响。 

        《常识》的主题就是鼓吹美国独立,而它的理论基础则是欧洲的人权思 

  想与民主观念。 

       潘恩崇信“天赋人权”的理念,并由此生发,批判英国的殖民政策,连 

  带将英国的政治体制和政府也一起批评。他坚决反对妥协,以富于强烈感染 

  力的语言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以暴抗暴,以恶抗恶。他鼓吹人的生存权、自 

  由权和财产权,而且认为这还不够,人还应该也必须具有追求幸福和反抗压 

  迫的权力。他同意“自然法”说,但他的某些结论和霍布斯截然相反,和洛 

  克也肯定有别。他认为社会起源于人们的需要,而政府起源于人们的意愿。 

  在谈到平等时,他写道: 

        “在宇宙万物的体系中,人类本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只能为以后的某 

  一桩事故所破坏;贫富的差别是很可以加以说明的,而且在说明的时候,不 

  必采用压迫和贪婪之类刺耳的、难听的字眼。压迫往往是财富的后果,而很 

  少是或决不是致富的手段。”① 

       在谈到君主政体时,他又写道:“在君主政治的体制里有一些极端可笑 

  的东西;这个体制首先使一个人无从获得广博的见闻,然而又授权他去解决 

  那些需要十分明智地加以判断的问题。国王的身份使他昧于世事,然而国王 

  的职务却要求他洞悉一切;因此这两种不同的方面,由于它们出乎常理地相 



① 《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9 页。 


… Page 181…

                                                                    ① 

  互敌对和破坏,证明那整个的人物是荒唐的和无用的。”如此等等。 

        潘恩的文章,既富雄辩,又无顾忌——造反者何所惧哉!他不追求理论 

  缜密,但渴望振聋发聩;他不要体系完美,但要求一针见血。他的文章如火 

  如荼,句句火热,字字千钧。他批评那些认为没有国王就不能立国的糊涂者 

  说: 

         “有人说,可是北美的国王在哪儿呢?朋友,我要告诉你,他在天上统 

  治着,不像大不列颠皇家畜生那样的残害人类。但是,如果庄严地规定有一 

  天要宣布宪章,希望我们甚至在世俗的德行方面也不要露出缺点来;让发表 

  的宪章以神法和《圣经》为根据;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我们 

  是否赞成君主政体,知道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因此,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 

  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就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 

  情况。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推 

                                                                     ② 

  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他的结论是:“组 

  织我们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③2 

        潘恩还写过好几篇同样很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著作,如《人权论》、《林 

  中居民的信札》和反映他宗教观念的《理性时代》。 

        潘恩于1787年回到欧洲,他往来于英、法之间,并参加了法国革命, 

  而且获得法国公民资格,还做过国民议会议员。但法国革命毕竟不是美国独 

  立运动,雅各宾派当权时,便将他逮捕入狱。多亏美国大使门罗出面援救, 

  才获得释放。1802年,他重新回到美国,1809年病逝于纽约。 

        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美国民主共和党 

  创始人之一,还是美国第三第四届总统。他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可以视为美 

  国18世纪政治哲学的最主要代表。如果作个比方,那么潘恩可以比作卢梭, 

  杰斐逊可以比作洛克。 

        杰斐逊的民主、人权观念,与潘恩的思想其实没有多大区别。他和潘恩 

  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不但是一位思想者,尤其是一位实践者和组织者。他的 

  风格堪称美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最好代表。他起草 《独立宣言》,反对限制民 

  主,坚持把美国公民的各种权力明确写入宪法之中,而且身体力行,为他的 

  这些理想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做过两届总统,政绩斐然。但他似乎并不以此 

  为最高荣耀。他当选总统后,有人提议公开为他做生日庆祝,但他不同意。 

  他说:“我只注意一个生日,那便是我们的独立日7月4日。”他一生得到 

  过很多荣誉,也受到很多批评,特别是报纸的批评。但他虽然对报纸的无端 

  指责愤愤不已,但他绝不因此违背自己的民主信念。有一次,他气得不行, 

  便不无激愤和幽默地“建议编辑将他们的报纸分为4个部分,并明确标明类 

                                                                                       ① 

  别: (1)真实消息;(2)大致可靠消息;(3)臆测消息;(4)谣言”。 

  并就此补充道:“第三、第四类应明确指出是为那些宁可花钱读谎言而不想 

                                 ② 

  看版面空白的人准备的。”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对报刊自由进行干涉的劣 

  行。 

        杰斐逊的国家学说虽理论创见不多,但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他主张 



① 《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37 页。 

② 同上书,第36 页。 

① 转引自《形形色色的美国总统》,文化艺术出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