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隐他方。这不能说不是法国革命的遗憾,但那根源还在产业革命。 


… Page 77…

                                八、伏尔泰 



     法国的启蒙运动,精英荟萃,群星灿烂,但领袖人物是伏尔泰,特别到 

了他的晚年,他几乎成为全欧洲家谕户晓的人物,而且备受景仰——他是18 

世纪欧洲和世界公认的文化泰斗。 

     与洛克相似,伏尔泰也可以称为是他的时代的宠儿。然而,两个人的经 

历和境遇又是如此不同。洛克一生,几乎都在平祥安和的气氛中度过,偶有 

挫折,很快便转入顺境。仿佛迎春晓雨,湿地不湿人。他是英国举国上下都 

可以理解并深受欢迎的人物。伏尔泰的威望与之相似,甚至大有过之。但他 

的发展道路却与洛克有别。他的思想在法国虽然也有极大的市场,并且得到 

知识界、文化界的深深爱戴。但是他的命运却常常于幸运之中陡生不幸,又 

于不幸之中每每得到幸运女神的关照。他一生多与监狱结缘,他的第一部悲 

剧名作便写成于狱中。而且他受过屈辱,挨过毒打,几遭驱逐,又久受通缉。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改变他对法国的影响,而且随着法国启蒙运动高潮的到 

来,他受到的尊重越来越多,他的影响越来越大,终于成为事实上法国启蒙 

运动的导师和领袖,也成为整个启蒙运动的精神象征。如果将幸运的洛克和 

同样幸运的伏尔泰作个比喻,则洛克仿佛一位饱受观众热爱的歌坛明星,人 

们越是欢呼,他越能神采奕奕;伏尔泰则近乎一位身经百战胜利归来的战士, 

越是伤痕累累,人们对他越是百般崇敬。彼时的英国,革命已然成功,洛克 

的任务,就是将他对光荣革命的种种理解——包括政治理解、经济理解、文 

化理解和哲学理解,以清流美瀑般的语言传播于四方,介绍给世界。伏尔泰 

生活的法国,则处在与英国绝然不同的状态下,他的国家不但专制体制依然 

故我,而且自路易十四故去之后,种种屈辱、落后、荒唐、腐败都旧病复发, 

接踵而来。政府没有思想,也不许人民思想;政府没有情感,也不许人民爱 

憎;政府没有人性,还要摧残人民的人性。这一切令人烦恼、厌恶、愤懑和 

苦痛的内容都如阴云一般满布,如毒雾一般弥漫。而先知先觉者身不由已, 

便在烦恼之上频添烦恼,厌恶之中又生厌恶,愤懑之下再增愤懑,苦痛之外 

又多苦痛。英国人有产业革命作底垫,虽是安步当车,却已“会当凌绝顶”。 

法国人经济不行,但文化骚动激烈,虽在平湖之内,却是水怒风狂。此时的 

法国,既不像德国人那样,处在茫茫夜色中,悄悄然走向黎明,又不像英国 

人那样,已是天光大亮,正奔向艳阳时分。彼时的法国正处在黎明前的一段 

暗黑之中,虽然黎明将近,却是分外黑暗。好像人人都对现实不满,但又没 

人知道究竟该干点什么;仿佛人人都懂得这样的世道是绝不会长久了,但又 

没人能说出明日将通向何方。所谓旧世界人人怨愤,新憧憬尚在朦胧之中。 

于是启蒙思想如久旱逢甘雨,必然受到各个阶层开明人士的热烈欢迎。而启 

蒙的契机就是向英国人借鉴,启蒙的原则就是欢呼理性,启蒙的舞台就是法 

国社会,启蒙的直接目的就是呼唤、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具有时代头脑和杰出 

水平的一代新人。 

     这样的时代真可谓是一个绝好的历史机遇,而它的核心地带就是法国。 

此时此刻,洛克与牛顿,一入法国,便造成莫大影响,而将他们的思想和著 

作介绍给法国人的,首先就是伏尔泰。 

     有人说,此时的法国,正是知识阶层整体觉醒的时代,其实岂止知识阶 

层而已。这是一个需要精英便产生了精英的时代,也是一个具有广泛共识又 

需要广泛共识的时代;这是一个对所有反封建者都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时 


… Page 78…

  代,又是一个使社会理性化和使理性社会化的时代。而伏尔泰,就恰到好处 

  地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领袖式人物,仿佛他的生命就是为这个特定的 

  时代所准备的。 

       伏尔泰是个全才。但他这一类型的全才,有别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那 

  些全才人物。例如,他有别于达·芬奇、笛卡儿和莱布尼茨。这些人物属于 

  文理兼通、科学哲学百无遮拦式的天才思想家,而且他们都在至少一个特别 

  科学化专门化的领域有着伟大的创造。伏尔泰也是个全才,但他的才能全部 

  集中在与现实社会生活直接联系的领域。在这个特定的领域内,他可以说无 

  所不能,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在更专业或更深层次的研究上,则非他所长。 

  在这个意义上看,他是不全而全,全而非全。他既不同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 

  也不同于哥白尼和牛顿,还不同于贝克莱和休谟,自然又不同于康德和黑格 

  尔。仿佛只有蒙田、埃拉斯谟和他有些相近,但没有他立意雄浑,气象远大。 

  伏尔泰博大而不精深。他的研究领域似乎也不需要精深,精则不易传播,深 

  则失去听众。但不须精深并非不要精采。他以他的特别表达方式,使他所推 

  崇、所信奉、所钦敬、所钟情的思想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伏尔泰绝不是一位只会坐在书斋中,钻研陈年旧物的平庸教授——就如 

  同一条深深钻入古书堆中的智慧虫一样。他不但善于为文,而且精于经商。 

  在这点上,大约只有孟德斯鸠可以和他放对过招。然而他的经商本领却又比 

  孟德斯鸠高过许多。他对商业、商人有自己的认识,他尊重他们,绝不小看 

  他们。他说: 

        “在法国谁都可以做侯爵;无论什么人从外省带着准备挥霍的钱和有拉 

  丁字AC或Ille姓名的人来到巴黎,都可以说: ‘像我这样的人,像我这样 

  身份的人’,而且可以极端地看不起一个商人;商人自己也常常听到人们蔑 

  视他的职业的话,但他要是为了这事而脸红才是傻的了。但是我不知道哪一 

  种人对一个国家是最有用的,是一位假发上敷粉的贵族,还是一位商人?贵 

  族明确地知道国王在几点钟起身,在几点种睡觉,自己摆出一副尊严的神色 

  的大臣在大臣候见室里表演着奴颜屈膝的一套;而商人则使他的国家富裕, 

  从他的办公室里对苏拉特和开罗发号施令,并对于世界的幸福有所贡献。”① 

       贵族看不起商人,伏尔泰看得起;所以伏尔泰才成为法国革命的先驱 

  者。贵族看不起商人,不通俗务,自命清高,所以才败下阵来,而且冰山一 

  倒,穷得一塌糊涂。就像后来巴尔扎克在 《人间喜剧》中描写的那副惨象。 

  伏尔泰尊重商人,因为他们贡献很大,而且他们的方向正是法国的方向。他 

  本人其实也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商人,而且很会经营,极愿投机。“他以在英 

  国商业界学来的各种方式进行投机,购买国家奖券,在普隆比尔矿泉投资, 

  又在一家造纸厂和一家包装厂投资,还由巴里斯兄弟出面合伙走私军火。总 

  之,作为资产阶级人物,他充分利用了一切社会关系进行商业活动,为自己 

                        ② 

  积攒了大量财产。”颇有些太公在此,百无忌讳的味道。伏尔泰能商能文, 

  正是彼时一代新人的典型。他虽然以文学泰斗的形象彪炳青史,却从来不是 

  一个穷困的书生,他很有钱,也很会生活,在这方面,他不但和卢梭有天壤 

  之别,就是与狄德罗也相去甚远。 

       伏尔泰不但善于经商,尤其善于交往,他的社会活动层面之多,范围之 



① 转引自《世界思想家文库》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年版,第56 页。 

② 转引自《哲学辞典》,序言,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vii 页。 


… Page 79…

广,都是少有其匹的。他一生几乎与各式各样的社会英华都有深入的接触, 

也和各式各样的达官贵人打交道。他年纪轻轻,便以诗才闻名于法国上流社 

会,于是一些被称为“花花公子”的年轻贵族便与他来往起来。他创作和朗 

诵自己的诗歌,他们也非常欣赏他的奇异才华。据说,当他得罪了一个贵族, 

这贵族便纠集一群打手用棍棒痛打他时,本人还躲在暗处高声提醒那些打手 

不要伤了他聪明的脑袋。他晚年时,虽然普鲁士的腓特烈国王和俄国的叶卡 

特琳娜女王与他绝然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但对他的诗名文名同样景仰,并且 

热情邀他去他们的国家作客。伏尔泰一生,交了许多朋友,他热心帮助他们, 

他们也真诚地为他提供帮助。伏尔泰一生去过许多地方,这些国家的文化滋 

养了他,他也没有辜负这些文化。当时最主要的欧洲国家,他都去过、看过、 

观察过、思索过。对他帮助最大的自然是英国,但俄国和德国的统治者也算 

是两本很不错的反面教材,促使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启蒙主义立场,而这一切, 

都对他的名声和影响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他们并不真正懂得伏尔 

泰,却又何妨给他作一回义务广告宣传商。 

     说伏尔泰是个全才,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有多种多样的创作才能。他是举 

世闻名的文坛领袖,又是哲学家、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还是评 

论家和散文家。他在自然科学方面,虽没有独特创造,却是牛顿思想的富有 

影响的宣传者。他著述宏富,岂止著作等身而已。18世纪末出版的他的一套 

8开本的全集,就有70卷之多,而后出版的12开本的全集,则多达90卷。 

他的哲学著作,包括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概论》、《牛顿哲学原理》 

和《哲学辞典》。他的史学著作,除去特别有名的《路易十四时代》之外, 

还有《查理十二史》和《议会史》。他的著名的剧作,包括《俄狄浦斯亚》、 

 《玛利亚娜》、《穆罕默德》、《冒失鬼》和《凯撒之死》种种,还有一本 

以中国传统剧作《赵氏孤儿》为底本改编成的《中国孤儿》。他的诗包括史 

诗《享利四世》,还包括许多讽刺诗,尤其是两次给他招来祸事的《我见过》 

和《在黄毛孩子的统治下》。他的小说,包括《查第格》、《老实人》、《如 

此世界》种种。此外还有文学人物评论《高布依评论》和《伏尔泰随笔》等。 

     伏尔泰仿佛一位无所不能的创作天才,好像只要他愿意,任你什么题材 

都可以得心应手,无论哪一种创作形式,他都可以任意选择,尽情挥洒。而 

且他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哲学人物不同,首先就与休谟不同。休谟的著作是 

总希望出现轰动,却总是出现不了轰动,他则不然,他的很多著作,一经发 

表,马上产生轰动效应。他的诗如此,剧如此,文也如此,他似乎是欧洲上 

空永远闪耀光华的一颗明星,直到他已是耋耄之年,也依然倍受欢迎。 

     伏尔泰的文章风格,尤其清新俊美,睿智锋芒。他的文笔可说千姿百态, 

随心所欲。无论是歌颂,是讽刺,是幽默,是批判,是赞美,是揭露,是笑 

是骂是怒是怨,是激奋不已还是怒发冲冠,都可以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诚 

所谓:高山流水无失妙趣,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伏尔泰特别是一位宣传家。他一生功绩,多在宣传。宣传即启蒙,而且 

唯有他这样有才能、有影响、有实力、有智慧的宣传家,才能把洛克和牛顿 

的思想宣传得那样生动有趣,轰轰烈烈。 

     作为思想家,伏尔泰的创造性劳动不如他的宣传性著述更有成就。甚至 

可以说,他的思想特色,本不以独特创作、深刻思辨为怀。他缺少或无意于 

构筑自己的学术体系,但绝不缺少对当时各种显学的辨别能力。他尊重笛卡 

尔,但反对他的哲学体系。他批评笛卡尔说:“我们的笛卡尔为揭露古人的 


… Page 80…

  谬论而生,却又代之以自己的谬论。他肯定地断言,人是永远思想的,灵魂 

  进入躯壳时,有一切形而上学概念,认识神、空间、无限,拥有一切抽象观 

  念,总之,满怀各种美好的知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