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超级市场里的那个女人不是个白痴’,她是你太太!她还是世界上最精明的消费者。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多达3 000种,但任何一种上涨一分钱,都逃不过她的法眼。所以,当你们写广告时,别把她当白痴,请给她应得的尊重!”           
  真正成为千万富翁的人往往对消费者都是尊重的,因为他们懂得越尊重消费者,消费者买得越多。试想,我们平日看到的广告有多少违背此原则的,别以为你在电视或印刷品上看到的广告都是成功的,其实失败的远比成功的多。判断广告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应该只有一项,那就是销售量。换句话说,成功的广告会使看过或听过该广告的人,因此选择该家公司而非别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布利斯说:“我告诉我们的推销员,如果他们每天早晨开始干活时这样想:‘我今天要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而不是‘我今天要推销尽量多的货’,他们就能找到一个跟买家打交道的更容易、更开放的方法,推销的成绩就会更好。谁尽力帮助其他人活得更愉快更潇洒,谁就实践了推销术的最高境界           
  创造财富只是副产品,它不该成为惟一的目标。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以替他人创造利益。           
  ——盖瑞…布莱尔           
  ◆富翁知道竞争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分享与双赢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零和游戏。所谓“零和游戏”是这样一种概念:游戏者有输有赢,游戏参与各方得失总和为零。有许多体育比赛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当你看到两个打乒乓球的人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他们最终总会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球为失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但整个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是博弈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习惯于按零和游戏的模式考虑问题,就会认为对方的“赢”就是自己的“输”。           
  自古以来,人们便视赚钱为一个“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一种肮脏生意,恶毒的人拼命占便宜以搜刮钱财。在但在千万富翁的眼中,他们相信一个人可以不靠肮脏手段而致富,你不用去抢别人的蛋糕来加大自己的蛋糕。他们选择一种“双赢”的策略——追求“你活我也活”——讲求彼此的和谐与互助合作。           
  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不可否认,许多大家都“看得出”的机会,也就是大多数人既看得到,也能参与的机会,往往不一定是最好的机会。当许多人都看得出某一种生意或某一项投资有赚钱的机会时,大家便会自然纷纷投入,造成激烈的竞争,也自然难以得到这种投资的收益。所以,真正致富的良机往往在于“人弃我取”。人弃我取,或者应当说一般人会忽略的机会,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在等候着有本领的人去发掘它。               
  
第12节:富从大局思考穷却自我设限(5)           
  千万富翁更懂得让赢得比赛者分享胜利的果实。一般人通常只想到自己要成功,甚至不惜因此牺牲同事。不管这种行为是出于太过专注于自己的努力,还是因为感受来自同事的竞争威胁,结果都会伤害到部门和公司的整体利益,不论就短期或长期而言,都对公司不利。           
  分享成果的另一个好处是,大家因此明白,公司不赚钱时,可分享的利润就减少,奖金也减少。结果是,因为大家的利益一致,所以方向一致,因此相互鼓励。于是,“渴望获得”及“害怕失去”这两大激励因素,从合伙人到新进员工身上,都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分享可以达到双重目的:第一,人们将会尽力去开展业务;第二,人们将乐意彼此扶持,因为一人成功,大家都成功,一人失败,大家都失败。           
  没有任何诱因比经营自己的事业更有效。真正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赚了几百万,而在于你造就了几个千万富翁。           
  以这项标准而言,斯科特的公司可谓极成功,这完全得益于被斯科特称为“最乐意追随的人”的马什,马什也是斯科特的合伙人之一。他不仅所有合伙人都赚得百万美元以上,连为推广发明者或作者的人,也收到百万美元以上的发明者奖金。共有四十多人,因我们的努力成为千万富翁,或拿到百万美元以上收入。除了拍广告的名人外,这些发明人、作者和发现者,在与他们合作前都没有什么财富可言。           
  有人怀疑,把蛋糕分割成这么多块,会使销售增加但利润下降。其实不然,他们利润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比全国前10大零售商还高出一倍多,也比任何邮购公司及家庭购物网高出一倍以上。           
  “分享财富”的原则只要运用得当,且用在正确的人身上,没有比这个方式更管用的。虽然蛋糕,越分块越多,但同时它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结果,庞然大蛋糕里的一小块,还是远大于小蛋糕中的一大块。换句话说,你要百分之百拥有一块金块,还是要拥有一座金矿的1%?           
  ◆千万富翁们懂得有效整合资源           
  初创业时(当然对以后同样适用),谨记一条原则:现有的一切资源,一定要充分、充分、再充分地利用。这个资源包括你所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才是最有效率的。           
  洛克菲勒家族的发迹史实际上也是美国社会两百年历史的缩影。美国金元帝国和洛克菲勒的利益是一致的,洛克菲勒王国是美国“金元列车”的不可缺少的火车。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始人约翰?戴维来。洛克菲勒在他出生的小镇上生活了3年,便跟随父母搬家到了纽约西部的摩拉维亚镇旁的一座小村庄。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洛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每当黑夜降低,约翰常常和父亲点燃蜡烛,相对而坐,一边煮着咖啡,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话题又总是少不了怎样做生意赚钱。约翰…洛克菲勒从小就满脑子装满了父亲传授给他的生意经。           
  7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约翰在树林中玩耍时,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想火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肉食品,如果他把小火鸡养大后卖出去,一定能赚不少钱。于是,洛克菲勒此后每天都早早来到树林中,耐心地等到火鸡孵出小火鸡,暂时离开窝巢的间隙,飞快地抱走了小火鸡,把它们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照顾。到了感恩节,小火鸡已经长大了,他便把它们卖给了附近的农户。于是洛克菲勒的存钱罐里镍币和银币逐渐增多,变成了一张张绿色的钞票。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想出一个让钱生更多钱的妙计。他把这些钱放给耕作的佃农们,等他们收获之后就可以连本带利地收回。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竟能想出卖火鸡赚大钱的主意,不能不令人惊叹!           
  父亲和母亲对于长子的行为反应截然相反。笃信宗教,心地善良的母亲对此又气又恼,狠狠把他揍了一顿,可是颇有眼光的父亲却说:“唉呀,爱丽莎,你这又何必呢!这个国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钱、钱、钱!”他对儿子的行为反而大加赞赏,满心欢喜。约翰?洛克菲勒就是由这样一个相信圣经上所写的一言一语、敬畏上帝的基督教徒的母亲抚养大,由一位不虔诚的花花公子的父亲的实际处世之道教育成的。           
  在力学中,我们懂得,当力矩一定的时候,力臂越长,所需的力越小;反过来,力臂越短,所需的力就越大。诚如阿基米德的那句著名的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推动整个地球。”千万富翁们往往都是懂得如何运用“杠杆”的人,每一次财富的积累都意味着他们会到合适的支点,使自己很小的力产生很大的效果。“杠杆作用”的力量在于四两拨千斤,也就是更好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结果最大化。这些有效的资源包括:           
  资源之一:别人的钱。           
  很多生意人都错误地认为,手头上有大把现金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中了六合彩,那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事实不是这样。           
  你一定已经听过很多次这句话,“你需要用钱去赚钱。”毫无疑问,手里有钱,干什么事情都会容易一点。但是我的解释是:“如果你没有钱就赚不到钱,那么你有钱也赚不到钱。”           
  一位千万富翁就曾说过过样的话:“你不必等到有钱了再去挣钱,只要你拥有人们想要的,你就能拿这些东西去付账。如果你出预付折扣,就能用现金得到你所需。很快,它刚好成为变戏法的现金。”               
  
第13节:富从大局思考穷却自我设限(6)           
  很多人放弃做老板的梦想,多数是因为缺乏资金。所有做会计的都会给你做一个生意计划,预测你2-5年努力之后才能收回成本。你呢,跟着就相信,要启动一个生意一定要有多少多少的投资才行。这样,又一个企业家的梦想破灭了。然而,很多千万富翁级的人马根本不去理会那样的逻辑。他们往往开始创业的时候几乎是身无分文的,但不久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没有钱创业是很痛苦的。但是有很多现金创业可能是有害的,钱多反而会阻碍生意发展。因为有点钱,就大量地浪费在购买设备、租赁办公室、请秘书、雇佣销售人员和扩大信用额上面。在这个时候,你往往对工作就没有那么投入。           
  我们最有价值的商品不是黄金,不是珍珠,也不是金钱。是信息!将会有很多人愿意花钱买信息。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如果有了知识,金钱就不会成为问题。如果他知道如何将失败的生意变成成功的生意,就有人愿意付给他高价。           
  资源之二:别人的经验。           
  如果每一件事都需要自己学习,那么可能你一辈子也学不完,所以千万富翁们更懂得要从别人那里借用或者学习知识。           
  资源之三:借用别人的主意。           
  当马克希望成为一个职业演说家的时候,他参加了l 9 7 4年的美国全国演说家协会会议。在一次听了协会的联合创始人卡弗特?罗伯特讲述了如何创作多作者图书后,马克就在一个月内应用了这个主意。他与基思?德格林一起创作了《站起来,说出来,战胜对手》。他们聘用了14位联合经销商,每人投资2 000美元获得1 000册书。这是马克的第一次零现金投资。他利用了别人的主意,当年自己就赚取了20万美元。           
  资源之三:别人的时间。           
  大多数人都会以相对较便宜的价格出售自己的时间、才能、关系、资源和技能。千万富翁们此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好才华出众的人士来为自己节省时间。           
  资源之四:别人的工作。           
  大多数人希望有工作。他们想要的是保险,而不是机会。因此千万富翁们就懂得聘用他人来从事你自己不想做或者没有能力做的工作,通过这些人来提升自己并成长壮大。           
  ?……           
  ?其实,生活中的资源远不止这几样,关键在于能否去发现并有效利用,而千万富翁们都是有效整合这些资源的专家。           
  有一句电视广告语:智者当借力而行。 这话说得非常的好。你有没有想过:为了实现目标,你可以直接运用的资源有哪些?金钱、物资等,都是很明显的。人也是资源,他们可以直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他们当作你的榜样来做。假如你知道某人曾经达到某种目标,你可以请教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你也可以视历史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或电影电视中的虚构人物为模仿对象,只要他们曾有与你类似的目标,并完成它就可以了。           
  个人的素质与技能也是资源。比如说,坚忍不拔、交际圈广及具有亲和力,皆是很有用的。假如某项特质你没有,但很想拥有,想一想你要怎样才能拥有呢?可以通过训练、模仿或自我取用及发展这些素质。           
  事实上,金钱、人际关系以及你的个人素质都是成功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