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哲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物哲学-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年纪大一点,头脑比较开窍些,我很聪明的会一个人跑到图书馆翻找,因为新送来的明信片或卡片都会先寄放到图书馆,等待馆员把它们分类好,并且将上面的人名剪掉,而我就趁着那些叔叔阿姨们在整理明信片的时候,假装要帮忙,其实只是在挑选自己喜欢的卡片罢了,想想小时的自己还真是有点小聪明!    

  一直到现在,我都还维持收藏明信片的习惯,算一算大概也有好几百张的量,只不过现在收藏最多的明信片是台湾的,其中有很多是日据时代发行的,明信片的风格林林总总,全是年代久远的产物,却也引人回味着时光流转、物换星移的怀旧风情。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4 宝山一座(1)

  现在回想起来,便觉得小时候的某些行径真是好笑。    

  念小学的时候,我们全家还住在西螺的神学院里,由于父亲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担任木匠的爷爷要供养七个儿子与二个女儿,生活自是艰苦,因此爷爷便要父亲跟着一起学做木工。但是当时有一些基督教会在台湾开办各式课程,求知欲旺盛的父亲为了想一圆读书梦,于是父亲毅然决定进入教会。而记得小时候我们和母亲娘家的往来是最为密切的。国小念书时,几乎每年暑假我和弟弟都会回屏东的外公家。    

  我有一个舅公是收旧货的,俗称古物商。他的工作就是专门搜集一些旧货、家具等杂物,整理筛检过后,便拿去当作资源回收。舅公在我外公家后面的一块空地上,将收集而来的杂货,堆了二座有如小山丘般高的垃圾山,高度至少有一、两层楼高,堆放的空间是开放式的,四面没有围墙,可以自由进出;简单的说,就是在一片大空地的四个角落各架上了柱子,然后架了一个可以遮阳避雨的铁板屋顶,像是个临时搭建的篷子。    

  因此,每年一到放暑假的时候,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想直奔回屏东,然后一副即将如获至宝的心情,镇日占据在垃圾堆的山头上。现在回想起来,不禁觉得自己的行径真是好笑。因为我其实并没有真的在那两座垃圾山里捡到过什么令人难忘的宝物,那只是一个有趣的回忆罢了。也由此可见,自己对于收藏的癖好与热情,在那个时候便昭然若揭了!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4 宝山一座(2)

  虽然,在这两座被我号称为宝山的杂物堆里,还真没捡过什么让人惊艳的宝贝,不过却因而窥视了不少人的秘密,倒也觉得有点痛快,更何况这些人与你是八竿子也打不上关系。    

  这两座垃圾里尽是一些纸类的废弃物,像是用过的笔记本啦、旧杂志,甚至于还有不知道哪位仁兄的成绩单,以及某某人不小心丢弃的情书等等;还会找到某家的地契,当然是已经失去价值的,也翻到过别人的帐簿,以及公司行号的会议数据、图表等等,但这些都是过期没有用的文件。手气好一点,也许可以找到好看的漫画当作战利品。    

  而在这些杂物里让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情书。有的内容写得诗情画意、文情并茂,有的则是肉麻兮兮,叫人不忍萃睹!其次就是黑白老照片,很多是美美的结婚照,每张都很复古也很有味道,当时我很纳闷为什么拍得这么美的照片会被丢掉,真是可惜。虽然有些人觉得捡到他人的照片挺恐怖的,不过,我却一点也不这么觉得,毕竟那是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所留下来的影像,欣赏起来反而让我觉得挺有趣的!    

  此外,也有不少早年很红的艺人相片,不过影像多是黑白的,非常复古典雅,这些照片就跟现在文具书店里贩卖的明星照一模一样,很可惜当时捡到的明星照都送人了,我想搞不好自己就是那时候开始喜欢老照片的。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4 宝山一座(3)

  由于,舅公家从事古物商有好长的一段时间了,因此家里也累积了不少捡来的好货,每一次都是充满好奇心地在屋子里玩耍寻宝。印象中有一只铜制的花瓶,舅公家们跟我献宝,说什么这个铜制花瓶是去某个望族家里搜来的,因为有点损坏而被望族给丢弃,虽然花瓶有些变形,而我的年纪尚小没什么识货能力,加上他们一家人都把这玩意儿当宝,因此我心里还真是羡慕极了,所以一天到晚便吵着要跟他们一起去收旧货,当然我的行为是一定会被大人阻止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东西其实都不怎样,但因为满足了我小小心灵的一些想象,每年暑假的垃圾山之旅,却也多少影响了我日后收集纸类收藏品的习惯,怎么说都还是让人会心一笑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养成了自己现在还有逛垃圾堆的习惯。    

  记得前几年,过农历新年的前夕,台北市政府开始实施大型家具回收的政策,很多台北市居民就会把很多想要丢弃的家具清理出来,堆积在马路上,那时候我就特地去逛台北市有着日本宿舍的老小区,倒还真的给我捡到很多宝物,如60年代普普风格的老家具、老旧的理发椅、旧式的灯具、以及毁损的电器用品;在别人看来是要被丢弃的「垃圾」,却成了我意外的收获,很多物品都可以被我拿来当作修补其它古董物品的零件,对于我来说可以说受用无比;更有趣的是,当我在努力寻宝之际,也遇到了很多古董商同好;我想这应该是任何一位收藏家都特有的习性──在垃圾堆中寻找宝物吧!!


第二部分:我的收藏品chapter08 外曾祖母的绣花鞋(1)图

  我的第一双绣花鞋,乃拜外曾祖母之赐。    

  因为某些家庭因素,从小我们就跟母亲娘家很亲,而身为家族长孙的我,就像手中握有皇帝钦赐的尚方宝剑般,享有某种因传统价值而衍生的特权。    

  记忆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外曾祖母总是很沈静、优雅地坐在老屋里,幽暗的灯光、因阳光位移所造成的光影,衬着她娇小的身躯特别醒目。    

  外曾祖母是旧时代的传统妇女,拥有一对三寸金莲般的小脚,不过因为年近百岁,已无法行走,来去都得让人撑着扶着。小时候我很怕看到她的脚,总之就感觉那是相当怵目惊心的画面,因此对她的脚印象也特别深刻!    

  不过恐怖归恐怖,小鞋因为造型特殊,鞋面上优美的刺绣图腾,还是很吸引人,因此仗着长孙之姿,我耍赖地跟外曾祖母要小绣花鞋,而她也大方地赏了我一双小鞋。    

  后来,外曾祖母过世了,在那个年代,活上了一百多岁,相当于一个世纪之久,可以说是超级长寿有福气的,过世的时候家人把她生前的物品,大半给烧了,一直到年纪稍长以候,有一次我回到屏东老家,翻着她的旧东西,发现有不少烧漏的东西,不过都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却勾起了不少儿时回忆!    

  自从拥有第一双绣花鞋,陆陆续续也收集了很多跟小鞋子或刺绣相关的台湾早期女红作品。尤其当了歌星之后,很多歌迷知道我喜欢这些藏物,就有人大方地送来她外婆的小鞋子,而且是很完整的一整套,包括鞋子、裹脚用的布、还有绑在鞋子外面,上面满是绣花图样的饰裤。虽然鞋子是穿过的,但饰布与裹脚用的布则是全新的,一直到现在我还把那组小鞋子收藏得很好。


第二部分:我的收藏品chapter08 外曾祖母的绣花鞋(2)图

  算一算,我收藏的绣花鞋就有二、三十双,主要以台湾早期的弓鞋以及客家鞋款为主。    

  没有深入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光是绣花鞋,因区域不同,式样与造型的变化也各有千秋。根据数据的记载,台湾早期的居民当中,会缠足的大多是福建漳州及泉州来的汉族妇女,而客家女人因为要干活儿的缘故,基本上是不缠足的。    

  台湾的小鞋子以弓鞋为主,弓鞋是闽南特有的鞋型,它的样子像弓,所以取名弓鞋;侧面看过去鞋型有个脚后跟,是用木头削出来的后跟,众所周知在穿之前要先经过缠足的动作,而且是从四、五岁就开始了,以现在的眼光看确实是有些残忍,不过经过那番折腾,为得还是能早日穿上三寸金莲!    

  但不论弓鞋的刺绣花样有何变化,基本弓型是不变的,弓鞋最早是从宋朝开始,由于这玩意源流很多,传到各个地方经过时间的淘洗,也都发展成风格迥异的花纹样式。话说回来,在当时那个社会,会缠足的女人多是富裕之家,一般认为缠足的女人走起来路来摇曳生姿,是优雅富贵的象征,这习俗该算是从大陆流传过来的。    

  而客家鞋的刺绣花案也别具特色,客家鞋的鞋身是布做的,鞋底是用粗糙的竹梅纸层层迭迭到二公分厚左右,然后再用皮贴紧,并用麻线将之缝补起来,鞋尖往上偏后的方向翘起来,看起来像一艘船,而鞋后跟处有的是包起来的,有的是开口的,长相其实跟现在的鞋子很相似。之前曾经流行过好一阵子客家风格的绣花鞋热潮,很多日本人还特地跑到台湾或香港来大量采购,由此可见它的魅力了。


第二部分:我的收藏品chapter08 外曾祖母的绣花鞋(3)图

  值得一提的,客家鞋与弓鞋的不同,除了样式不同外,连刺绣也各拥风格,两者可说不遑多让,各自有自己的配色与图腾,关于我的这些收藏,大概是从清朝末年到公元1930年代左右,鞋子之外,还有服饰类,可说是从头到脚都有收集。    

  其实这方面的常识,都是收藏之后才去找资料的,但得承认在台湾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好找,很多都是口耳相传,或者早期许多爱好民间收藏物的同好,上山下海,花上了许多时间下乡拜访给调查来的,全是得来不易的数据,所以更值得好好地珍惜。


第二部分:我的收藏品chapter09 老玻璃之約(1)图

  花瓶是我玻璃收藏的第一件物品,也因为它开启了玻璃藏品的另一扇窗。    

  话说我与花瓶的第一次美丽相遇,是在北上念大学的时候。    

  挥别了纯朴宁静的斗六城乡,也道别了每一个曾经在我成长记忆中暂留的景象,我像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新鲜学子,踩着快捷的步伐,涌入相较繁华喧嚣的台北大都会,期待一个崭新的生活以及不一样的世界。离家几百哩不再是哼唱的旋律歌词,而是如此真实。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北上求学,我的学校就座落于淡水河岸旁,相对于台北还要来的古朴得关渡小镇。    

  也因着关渡离淡水小城有着地利之便,所以下了课或者闲闲没事之余,随兴搭乘公交车,或者跳上火车往淡水行去,无所事事的闲逛亦或三五好友排坐在淡水海口欣赏落日余晖,便成了排遣空档、磋砣美好时光的兴之所好了!    

  淡水小城有一种很独特的氛围,蜿沿的街弄、起伏的楼舍,构成淡水鲜明的层次与盎然的古意。    

  早些年的淡水,有许多贩卖古董文物的特色小店,如今虽然还遗留下零星几间,不过大多被时兴的咖啡馆取而代之。    

  有一回下了课往淡水老街逛去,我走着走着,脚步伫然停在一间大门开敞的店家前,突然煞车是因为这家店真的有点突兀,它是一间米店,店老板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不过门口却摆了一个透明玻璃柜子,透过几净的玻璃,柜子里整齐摆放了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古瓮、玻璃花瓶、以及仕女使用的手饰等,当下我的目光被一只色彩鲜艳、线条优美的玻璃花瓶吸引着。


第二部分:我的收藏品chapter09 老玻璃之約(2)图

  我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心早被它那斑斓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给揪摄住,对当时的我而言,它真的是一只很美丽的花瓶,而且让人才看一眼就觉得心动。    

  开口问了价格,可不便宜呢!尤其对一个没什么经济能力的学生而言,根本是买不起的。不过虽然无缘拥有,但欣赏总能够吧!于是之后每次来到淡水四处走走逛逛,就会不自觉的来到这间米店,看看那花瓶还在不在,没想到这么闲逛着,倒也训练了不少识货的眼力。    

  像我还记得在淡水老街的交叉路口有间专门卖老东西的精致小店,店老板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女士,她总是一身吉普赛的穿扮风格,我非常喜欢这家店,除了布置很吸引人外,店里的每一样老东西都非常有味道,看得出来女老板的品味。    

  后来我听说她是位画家,才恍然大悟,难怪她的眼光这么好,选的东西都很有特色;不过因为每一样商品的价格真的不便宜,所以每次去也只能window shopping,喂食视觉对美丽事物向往的渴望罢了!    

  话说回来,我的第一支花瓶其实是朋友送的,它是一支蓝色的牡丹瓶,原本是成对放在好友家的神桌上,后来因为其中一支破掉了,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