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辩论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经典辩论蚜-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人容易自如的治国之道,君主必须反复探索;既然已探索到了。那就不可不藏在心中;既然已藏在心中,那就不可不在政治上去实行;既然已实行了,也就无需明告于天下。天地不需宣告自己的规律,万物自会按它的规律生长;圣人也不需宣告无为而治的思想,而自会显示出它辉煌的成就。”
  “古时的圣贤认为,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就组成为家,许多家聚集在一起就组成为国,许多国聚集在一起就组成为天下,还分封贤人为万国诸侯。这就是治理国家的纪纲,也是统驭天下的要道。对各诸侯国,要宣扬圣贤的政教,顺应它原来的风俗习惯,通过教化使邪恶的人转变为正直的人,改变各种怪异的现象。各诸侯国习俗虽然不同,但各国都有使民众安居乐业的环境,人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尊敬在位的人,这就叫做天下平定。总之,古时圣人治理天下,务求他的百姓安定;贤人治国,务求民风的正直;愚人不能正己和正人,因而与别人相争;在上位的人,苦于所从的事就制定繁多的刑罚,刑罚繁多民心就忧惧:人民忧惧就流离逃亡。上下都不能安于生活,以致累得世人不得休息,这就是施人政大大失误。”
  “天下人心的向背就像流水一样,阻塞它就停止,开放它就流动,不搅动它就保持清澈。哦!人心变化真是神妙莫测!圣人看到它的端倪,就能推断它的结果。”
  文王问:“怎样使天下安定呢?”
  太公答:“天有固定的运行轨迹,百姓有固定的生活模式,圣贤能与百姓一样生活,那天下自然就安定了。君主应依照百姓的愿望施政,并用仁德教化百姓,百姓自然会接受教化从而听从君主的政令。这就是所谓夭无所作为却能使万物生长,就是不给予百姓什么,他们的生活也能过得很好。这就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德政。”
  文王说:“你的话和我内心的想法是吻台的,我将朝思夕念永志不忘,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
  文伐
  文王问太公:“所谓用文事进攻敌人的文伐,它的方法如何?”太公答:“用文事进攻敌人的文伐,有以下十二种方式:“第一,依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的心愿,使他滋长骄傲情绪,必会去做些邪恶的事情,我再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必能将他除掉。”“第二,拉拢敌君所宠爱的人,减轻他对我们的敌对情绪。他所宠爱的人怀有二心之后,该国国力、兵力必将衰弱。朝中若没有忠臣进谏,该国必将陷于危亡的境地。”
  “第三,贿赂敌君左右的近臣,造成与我方深厚酌情谊,他们身处国内而心在外方,他们的国家就必将受害。”
  “第四,助长敌君淫靡行为,扩张他好大喜功的心态;用珠玉厚赂他,用美人给他取乐。谦恭地倾听他低劣的言辞,顺从他的命令而迎合他的意思。他将不再同我为敌,那么我们的计谋便成功了。”“第五,对敌国的忠臣要尊敬,少给他些礼物。他派使者前来交涉时,要故意留住他,对他的意见不答复,尽快促使敌君改派他人来替代,然后给来人透露出一些真实情况,表示亲近他信赖他以结友好。如能这样地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敌国忠臣,敌君就会疏远其忠臣,我就可以继续谋取他的国家了。”
  “第六,收买敌国朝廷内的权臣,离间他朝外的大臣,使有才智的大臣背着他的主子与我通好,这样可造成敌国内部相互倾轧,那么这样的国家没有不亡的。”
  “第七,用厚赂结交敌君,使他深信不疑;收买他左右钟爱的大臣,暗许他们好处,使敌国君臣忽视农耕等各项事业,造成该国粮财匮乏,防务空虚。”
  “第八,赠送敌君重宝,进而与他同谋别国,使他深信这种国谋对他有利。由于对他有利,他必然信任我,这就密切了敌君与我的关系,关系越密切,敌君必为我所利用,他有国而被外国利用,这样的国就必亡。”“第九,对敌君的表面上要尊敬他,但不要用棘手的问题为难他;渲染壮大他的威势,屈从他的意志,以取得他的信任,促使他妄自尊大;先炫耀他的尊严,再用圣贤的德行加以粉饰,这样,他的国家就不得不走向衰颓。”
  “第十,低声下气地为敌君服务,并要装成诚心诚意;顺着他的意思行事,跟他如同亲生兄弟,这样就可以获得真实情况;既然已经得到,就可以秘密收他的权:等到时机到来,就可以用无意的名义,将该国灭亡。”“第十一,堵塞敌君耳目要有好的方法:凡为臣的没有不渴望富贵,而厌恶危难与灾祸的;用暗中许给尊贵的官位,秘密送给大量财宝的方法,收买敌国的英雄豪杰。国内积蓄很多,外表却装作穷困。暗中收纳敌国智士以制定谋略;收纳敌国勇士以提高士气。要满足他们取得富贵的欲望,使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把敌国的豪杰、智士、勇士争取过来,结成党徒,为我所用,这样做就能堵塞敌君的耳目了,敌君虽有国家,但耳目已为人所堵塞,哪里还能够保住他的国家呢?”“第十二,扶植敌国的乱臣,以扰敌君主的统治;进献美女淫声,以惑敌其君主的意志;送给他良犬骏马,以疲劳其君主的身体;又常常以有利的形势诱惑他,使他骄做狂妄。这样,就可以观察选择有利时机,与天下的人共同攻取他的国家。”
  “以上十二种文伐方法如果实施齐全,就可进而采取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时,必须上察天时,下察地理,待各种征象都显现有利时,才可兴兵讨伐。”
  顺启
  文王问大公:“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治理天下呢?”太公答:“尊敬覆盖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覆盖天下,然才后能约束天下;仁慈覆盖天下,然后才能怀柔天下;息惠覆盖天下,然后才能保有天下;权力覆盖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天下。举事能当机立断而不犹豫,就像天体运转不能改变、四季不能变更一样。以上这六个方面全做到了,才可以治理天下的政事。
  “所以,能为天下百姓谋利益的,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使天下百姓遭受祸殃的,就将遭到百姓的反抗;关怀天下百姓生活的,就会得到百姓的感激;杀害天下百姓的,将会受到百姓的仇视;顺应天下百姓心愿的,就将得到百姓的拥护;造成天下人穷苦的,百姓就仇视他;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百姓就依靠他;危害天下的,天下的人都舍弃他像灾祸一样。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只有有仁德的君主才能长久地治理好天下。”三疑
  武王问大公:“我要进攻敌人,建立功业,但有以下三个疑虑:我怕兵力不能攻破敌人,不能离间敌国君主的亲臣,不能瓦解敌人军队,这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第一,因势利导,削弱他的有生力量;第二,谨慎用计,离间他的亲信;第三,不吝惜钱财,贿赂他的将士。要进攻强大的敌人,必先造成敌人强横势态,助长敌人嚣张气焰。强横必然会遭到其他方面的挫折,嚣张必然会导致其他方面的破裂。所以,进攻强大的敌人,自己必须强大;离间敌国君主的亲臣,自己必须团结亲臣;瓦解敌人军队,自己必须坚强。”“运用计谋,以同密最为重要。种种事情的设想,都是用利来引诱,使他们产生互相争夺之心。”
  “要想离间敌国君主所亲信的忠臣,应从他所宠爱的人着手,送给他们所想得到的东西,许给他们丰厚的利益,利用他们去搬弄是非,使他们的君主远离忠臣,使这些忠臣不得志,那些受宠的人因为得到我们给的利益很高兴,就会去制造敌人相互间的怀疑,而达到我离间他们的目的。”“一般军事进攻的方法,必然先闭塞其耳目,让他头脑昏喷,而后击败他的兵力,摧毁他的防线,除去百姓的祸害。具体方法就有:用女色腐蚀他,用厚利引诱他,用美味调养他,用靡靡之音迷惑他。”“一面离间他的亲信,使他们远离百姓,而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计谋。这样诱使他落迸我们的计中而不知不觉,这样事情就成功“对广大百姓要厚施恩惠,必须不吝惜钱财。时时想着并不厌其烦地解决百姓的衣食问题,从而表示对他们的慈爱之心。”
  “总之,只要努力去思考研究,必然会产生智慧,而智慧可以产生财富,财富又可以养育民众。民众中可以涌现出贤才,大批贤才涌现出来就可以辅佐君主统治天下。”
  问:俞忠在哨所站岗时,明明看到有敌人悄悄向他摸过来,为什么他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答:他正在瞄准。
  上贤
  文王问太公:“作为君主,应当尊崇什么人,抑制什么人,任用什么人,除去什么人,严禁什么事,制止什么事呢?”太公说:“作为君主,应当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抑制无德无才的人,任用忠诚信实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的行为,制止奢侈的风气,所以君主用人时,应当警惕六种坏事、七种坏人。”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些道理。”
  太公道:“所旧六种坏事是:第一,臣下有替君主大肆营造宫室亭池台榭,以供游玩观赏之用的,这就是败坏了君主的德行。”“第二,百姓有不从事农桑,纵意气,好游侠,违犯国家的法令人,不听从官吏教导的,这就败坏了君主的教化。”
  “第三,臣下有交结朋党,压制贤智之士,障塞君主耳目的,这就损害了君主的权力。”
  “第四,士有高尚志向、节操,自以为气势盛,在外面与诸候交结,不尊重自己君主的,这就损害了君主威信。”
  “第五,臣下有轻视君主所授的爵位,轻视自己的职责,并且以为君主去冒险为耻辱的,这就挫伤了臣下为君主尽忠的热情。”“第六,强宗大族争相掠夺,欺压贫弱,这就损害了人民生计。”“所谓七种坏人就是:
  第一,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强横恃勇,轻率赴战,企求侥幸立功的,君主切勿用他做将帅。
  第二,有名无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掩盖他人的善,张扬他人的恶,并且到处钻营取巧的,君主必须慎重,不能与他共谋大事。第三,外表朴素,衣服粗简,开口说些无所作为的话而实际是为求名,闭口说无所贪而实际是为求利,这种虚伪的人,君主切勿同他接近。第四,冠带奇异,衣服别致,有广博的见闻和善辩的辞令,浮夸的议论用来自我粉饰,住在偏僻简陋的地方时,就诽谤世俗,就是奸诈的人,君主要谨慎而不要加以宠信。
  第五,献媚逢迎,不择手段地谋求官爵,鲁莽急躁,用轻率冒死来贪求俸禄,见利妄动,不顾全局,浮夸的言论讨好君主,这种人君主要警惕,不能使用他。
  第六,用精细的雕刻和技巧营建华丽的工程,为此而妨害农业生产的人,君主要千万注意,并对他们的行为严加禁止。第七,用骗人的方法、奇怪的技艺蛊惑君主周围的人,甚至用妖言咒语欺骗善良百姓的人,君主对他们的行为必须制止。”“所以人民不尽力去务农,就不是好人民;士不忠诚,就不是好的士;臣不直谏,就不是好的臣;官吏不公平廉洁爱护人民,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国强兵,妥善处理各项问题,确保君权的稳固,整顿君臣的纲纪,核查名实,严明赏罚,使万民乐业,就不是好宰相。君主执政好比神龙之首,站得高,看得远,深入观察事物,广泛听取意见。要显示出庄严肃穆的威仪,不露喜怒忧乐的情意,如天之高,不可穷极,如洲之深,不可测度。君主对于应怒之人而不怒,奸臣就会兴起;对于应杀之人而不杀,那贼人就会发作;对于应行讨伐之国而不加讨伐,那敌国就会强盛,”文王说:“你说得很好。”
  守国
  文王问太公:”怎样建立国家呢?”
  太公答:“请先斋戒(指在祭祀或举行典礼前整洁身心以表示恭敬,包括沐浴、更衣、素食、独居等),然后再告诉你关于天地间事物运行的规律,四季万物生长的变化、圣人治国的道理,以及民心转变的根由。”文王于是斋戒七天,向北方再拜而问太公。
  太公说:“天有春、夏、秋、冬四季,地有万物生长,天下有如此众多的人,要由贤明的君主来治理。一年四季变化的规律是:春天利于滋生,可使万物茂盛;夏天利于生长,可使万物成熟;秋天趋于收敛,可使万物丰盈;冬天宜于贮藏,可使万物找到休眠的地方。万物充盈了就收藏起来,藏到来年春季又重新发育,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也分不出哪是终了,哪是开头。所以贤明的君主只有效法天地四时之理,才能统驭人马,建立国家。”“所以天下大治,仁人圣主就隐而不露;天下大乱,仁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