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辩论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经典辩论蚜-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话出奇制胜,使对方无以作答。
  出奇制胜也包括用奇妙的类比、反问等等。
  1936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镇压民主运动,逮捕了“七君子”。沈钧儒先生在法院受“审判”时,其中有段舌战是这样的:法官问:“抗日救国不是共产党的口号吗?”
  “共产党吃饭,我们也吃饭。难道共产党抗日,我们就不能抗日吗?”沈先生答。
  这段话,以“吃饭”作类比,反驳了对方认为凡是共产党做过的事别人就不能做的荒谬主张,驳得法官哑口无言。
  运用出奇制胜法,必须了解对方的意愿。出奇制胜的对策,不是出于主观臆断,而是对客观规律的巧妙适应。
  有一天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同他儿子一起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爱默生在后面推,他的儿子一起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爱默生在后面推,他的儿子在前面拽,小牛没有鼻绳,谁知越推越拽,小牛将两只前掌撑在地上,越是犟着不动。幸好这时女佣看见这情景,走过来将有咸味的手指(她刚烧完菜,手指上还有盐昧)伸进小牛嘴里,让它一面吮着一面轻而易举地随她进了牛栏。
  女佣的奇巧,在于充分理解对方的意愿,收到了出奇制胜之效。棉里藏针
  棉里藏针,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就是软中带硬。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走到渭同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去周国做买卖,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蒙受机失,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
  弦高知道,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12头牛去犒赏秦军。
  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
  他这番话说得颇客气,真是像棉花一样罗,但棉花中藏的针却很硬,其弦外之音是:你们要偷袭郑国,但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郑国已有了准备。由于秦强郑弱,郑国才派出使者慰劳秦军,以尽礼节。如果秦国不识相,那么只好兵刃相见了。
  使用棉里藏针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然要硬,又要扎得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春节期间,火车上十分拥挤。一位年轻姑娘中途上车,见两张对面座席上坐着三个年轻人、边座空着,就走了过去问:“同志,这儿没人吧?”
  对方说:“没有。”
  年轻姑娘于是放下东西,准备就座。不料,一个男青年竟突然把腿突然放到了座席上。姑娘一楞,问:“你这是为什么?”“因为你不会说话。”
  “那么,请问该怎么说?”
  对方眯起眼睛装腔作势地说:“看来你是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地。让大哥告诉你。你得这样说:‘大哥。这有人吗?小妹我坐这可以吗’哈哈哈……。”说完,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姑娘脸上一阵发烧,真想上去抓破他的大饼子脸。但转念一想:不对,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耍滑嘴,我难道没口才不成?于是姑娘说:“听你这一说,我确实没有见过你们这种独特的‘礼貌’方式。不过,你们既然见过世面,又有自己独特的‘礼貌’方式,见了我,就应按你们的‘礼貌’方式办事才对。”
  “你说怎么办?”
  “那还不容易?看见我来了,就该起身肃立,躬身致礼,说:‘大姐,这儿没人,小弟请你赏脸,坐这可以吗?’咳,可惜呀,你连自己的‘礼貌’信条都做不到,还想教训别人,真是土里的蚯蚓,一点蓝天都没见过!”出其不意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肖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肖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高兴地笑了起来:“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来?”“请把我刚才说的3个数字加起来。”
  掌握出奇不意的表达方式,在各种交际场合特别需要。日常生活及特定的处境中,有些出奇不意表达的语言,是非常精彩的。
  有一个音乐家在监狱里仍然经常拉小提琴。到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狱卒问他:“你明天就死了,今天你还拉它干什么呢?”音乐家说:“明天就要死了,今天我不拉,还等什么时候拉呢?”出其不意,即行动抢在对方思想的前面。论辩借此法,就是指辩言要在论辩对方思想之前,意料之外。
  作家刘绍棠一次到南开大学讲演,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他都给予直率的答复。
  一位学生递上一个纸条问题:“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着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予表现,这就意味着文学作品什么都可以写的。”刘绍棠拿着纸条问是哪位同学写的,台下站起来一位女同学。刘绍棠见是个女孩子,就开玩笑说:“你把学生证给我看看好吗?”这个女同学大惑不解。刘绍棠说:“我要看看你的学生证是不是贴着脸上疮的照片。我想是肯定不会的!”
  刘绍棠接着说:“你不在长疮时拍照片,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长疮时的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显真实的面目。共产党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是涉及到许多方面问题的,应由党内采取措施解决。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不可,这岂不是要共产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共产党的工作证吗?”
  这段答辩,充分体现了“出奇不意”这种技巧。
  要看学生的学生证,对话、答辩与学生有什么关系,许多人一定是丈二金刚模不着头脑。等到刘绍棠一席话说完,大家才恍然大悟。这种出其不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假痴不癫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假痴不癫,指的是表面糊涂,心里清楚,以假痴麻痹敌人,反守为攻,克敌制胜。
  在论辩中,有时面对谬论,可假装糊涂,假装没有听懂对方的话的本意,顺着他的话,引出显然荒谬的结论,并进行辛辣的讽刺,从而获得很好的反驳效果。
  例如,在西方某国的一个大型机场售票厅里,许多旅客正排队购买机票,秩序井然。忽然一个衣着笔挺的绅士,手柱“司的克”,挤到最前面,粗暴地指责售票员效率太低,耽误了他的时间。他唾沫四溅地大声嚷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边说边用手指着售票员,摆出一副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架势。
  售票员平静地转过脸去,对票房里别的工作人员说:“这位先生需要咱们帮助回忆,他有些健忘,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售票员又向排队买票的旅客问道:“你们有谁能帮助这位先生回忆一下吗?他已经忘掉了自己是谁了。”
  这些话引起人们的一阵哄笑。笑声中,那位绅士羞得脸通红,只得悻悻地回到后面,依次排队。
  这位售票员使用的技巧就是“假痴不癫”法。
  那绅士说话的原意,人们是清楚的,他是在炫耀自己的身份,妄图以此压服售票员,但售票员偏偏假装听不懂他的话,偏偏从他问话的字面来理解,引出两句使众人发笑、让绅土极为狼狈的话来。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中,美国总统杜鲁门向斯大林暗示美国已制成了原子弹,可是斯大林却毫无反应。许多人事后回忆说斯大林似乎有点聋。事实上,斯大林听得一清二楚。会后他对莫洛托夫说:“应该加快我们的工作进度。”
  这说明斯大林是在用“假痴不癫”法来对付对方。装聋回避对方的问题,掩盖自己的行动。
  假痴不癫,还包括装醉,以“醉态”掩护,以“醉话”出击。1936年,正值抗战之际,蒋介石派他的侍从晏道纲到“东北军”任参谋长,实际上是当“临军”,督促“剿共”。他俨然以蒋的化身自居,趾高气扬。
  为此,东北军将领深为不满,但又敢怒不敢言。
  在一次宴会上,正当大家举杯畅饮之际,忽见东北军的一位军长王明哲连吐两口酒,把洒杯往身后一掷,前仰后合,一副醉态,推开搀扶他的人,醉醺醺地发表起演说来:
  “不要拉我,让我讲几句……我们的老家在东北,被日本鬼子占了!我们以为委员长能领导我们打回老家去,我们从东北到华北、华中,这次又到西北,辗转数万里,无非是想实现打回老家的愿望!……谁想,到陕西打仗,损失得不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得不到抚恤,阵亡的遗族,流落西安,一点救济办法都没有……张副司令(张学良)的处境更让人伤心,他每月的收支费才10万元,还赶不上胡宗南师长……真令人伤悲呵……。”说着嚎啕大哭,泪流满面。
  在座的东北军将领无不悲痛,而晏道纲坐在席位上极其尴尬。回家路上,王明哲问随从:“你看我这出戏演得怎样?”随从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他的用心。
  原来,王明哲根本没有醉,他是借耍酒疯,说话给晏道纲听的。他把东北军想的打回老家的心里话,把对蒋介石的不满,发泄出来。而这些话,是绝不敢公开散布的。然而在“醉酒”中说出来,对方也无可奈何。可见,这种借酒态说真话的“假痴不癫”法,不愧是一种特殊、机智的论辩方法。要注意,戏要做得像,露了马脚就会弄巧成拙。
  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法,就是先让对方尽情表露自己的言行。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话语或行动制服对方。
  后发制人,看来似乎是让先发者占优势。实际上是后发者在等待优势到来,让对方先表露,是为了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让对方先发言,看似与人方便,实则是于己有利的。有个顾客欠了迪特毛料公司15美元。一天,这位顾客愤怒地冲进迪特先生办公室,说他不但不付这笔钱,而且一辈也也不再买迪特公司的东西。迪特先耐心让他说了个痛快,然后说:“我要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你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如果我们的信托部打扰了你,他们就可能也打扰别的好主顾,那就太不幸了。相信我,我比你更想听到你所告诉我们的话。”这个顾客作梦也没有想到会听到这些话。迪特还要他放心,告诉他:“既然你不能再向我们买毛料,我就向你推荐一些其他的毛料公司,我们会把你的欠帐一笔勾销的。”
  结果,这个顾客又签下了一笔比以往都大的订单。他的儿子出世后,他给起名叫迪特。后来他一直是迪特公司的朋友和顾客。欠帐还钱,天经地义。然而,迪特先生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深知这样做了虽然得到了欠款,却可能失去了一个甚至更多个顾客。所以,迪特先生用心听顾客说些什么,把握住他的心理状态,然后想出适当的话语说服他,这就是后发制人。
  待顾客发泄完后,迪特展开攻势了,首先诚心感谢这位顾客对公司提出的意见,继而宣布将欠帐勾销,最后还主动向他推荐别家毛料公司。结果,顾客完全被客番诚意征服了,作了公司的终身顾客。战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线拉长,敌我力量削减,敌人的许多弱点就会暴露出来,我先暗中蓄积力量,然后等待和寻求消灭敌人的可乘之隙,这就是孙子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就是“后发”的用意。1946年初,中央要李先念司令员就中原停战问题同美蒋两方谈判。李先念和国民党实力派人物郭忏分别代表己方协议具体方案。郭忏在会场上表现得十分活跃。未等美方代表宣布第一项协议完毕,但不住地打着手势,要求讨论所谓中共中军区继续挑起军事冲突问题。接着,他对我中原军区部队进行诬蔑:在何时机走了他们的多少人,在何时打死他们多少人,在何时占了他们哪些地方……。并且手拿编造的所编证据,面对中外记者不停晃动,故意虚张声势。
  李先念两眼充满鄙夷的目光,表情十分镇定,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环视一下会场,说:“首先,我有个问题请教郭将军。“有道是‘水有源,山有主’,抗战八年,你们的部队直呆在什么地方?你们驻在黄陂河口、塔尔岗、积阳山等地的部队,在什么地方同日本鬼子打过仗?你们从未来过这些地方,怎么说这些地方被我们侵占了呢?”
  李先念巧妙的问话。使郭忏面有难色,无言以对,郭忏连说了几句:”这个嘛……”可是后面再也找不出合适的答话,只好缓绥抬起右手,按在太阳穴来回揉动,引起记者的嘘声唏语。
  接着,李先念慷慨陈辞,历数我军如何抗击日伪的事实,驳得郭忏无言可辩,连忙转口说:“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