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地脉-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
  我们无法忘记20世纪面如菜色的河南兰考饥民在焦裕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在盐碱地里劳作的情景,作为受到黄河危害最深重的地盘,在今天那儿仍然是河南最为贫困的地区。r》   金元以后黄河对河南的危害是述说不尽的,令我们惊奇的是这样一块土地竟然养活了一亿多人,绝大多数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并未在艰苦卓绝的生活和自然灾害面前屈服,而是以罕见的忍耐力与博大的情怀傲然屹立。河南人的厚重坚韧在中国可算首屈一指。
  然而最令人痛心疾首的还是那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对此我们不得不低下头颅深深地反思:
  明朝崇祯十五年,李自成起义军第三次大规模围攻开封,垂死挣扎的明朝官军为了打击起义军,竟丧心病狂地挖开朱家寨、马家口两处黄河大堤,企图用黄河水淹没起义军,正是阴雨绵绵的秋天,波涛滚滚的黄河洪水铺天盖地地向开封扑来,使得开封城原有的37万人几乎死伤殆尽,最后仅剩下3万余人。整个河南东部遭受了一次空前的毁灭性灾难。
  1938年6月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开封后进逼郑州,搜刮民脂民膏有一整套方法的国民党部队一触即溃,为了阻止日军前进 的步伐,国民党政府竟下令在郑州以北17公里处将花园口黄河大堤扒开。泛滥的洪水肆意纵横,将豫东、皖北、苏北三省上千里土地变成了荒无人烟的黄泛区。
  马克思在论及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时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必然要解体一样。”事实正是如此,当趾高气扬的英国佬用坚船利炮把古老的国门打开一个缺口后,中国便开始了屈辱的近代化历程。传统的农耕与游牧之间的南北冲突不再成其为历史的主题曲,代之而起的是撞击力度更加激烈的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东西对垒,在这场血肉模糊、鱼死网破的文化大冲突中,显然首当其冲的沿海地区是前沿阵地。
  洋鬼子们仿佛对早已日薄西山的河南不屑一顾,这块贫困封闭的内陆腹地吊不起他们太大的胃口,所以除了对一些古玩瑰宝进行散兵游勇 式的掠夺之外,他们并没有张开血盆大口大动干戈,所以,直到晚清以后河南才受到国外势力更大规模的经济侵略。
  河南干瘪的躯壳满目疮痍,散发着浓厚血腥味的海风吹来时,更显出古老黄河的无边苍凉。每当寒冷的冬天,穿着黑色棉袄的饥民背井离乡沿街乞讨,沉默的河南人在漫长的黑暗中苦苦挣扎,大地上哀鸿遍野。
  到解放前夕,河南已沦落为一个破烂不堪的烂摊子,与其说这是经济萧条的地区,倒不如说是一处难民的收容所。
  河南旧时代的光芒并未与现实的光芒联系起来,这差点儿使我们失去了对于历史发展轨迹所持有的方向感。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在感慨其家族成员时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这话对河南履历来说是恰如其分的。
  然而历史并未一直沉沦下去,新的契机出现在了20世纪末期,随着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浪潮,河南人以极快的步伐掀开了新时代的发展篇章。
  第47章   佛法西来商人敬鬼神,周人畏天。在河南境内出土的大约15万片甲骨文中,内容大都是关于占卜结果的记载。可见早在商周时代河南人的老祖宗就挺迷信的。
  河南这个地方的许多人笃信宗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上他们一直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尤其是对黄河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之情很容易使人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河南人被战争和自然灾害折磨惨了,冥冥之中,他们脆弱而敏感的心灵需要获得宗教的救济。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在首都洛阳的南宫里非常惊讶地做了一个梦:一片圣洁的白光中,高大的金人在壮丽的皇宫中缓缓飞翔。这个梦被认为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明帝召集群臣解析此梦。满腹经纶的博士傅毅上奏说:“西方有叫作佛的神,它的模样同陛下梦见的金人差不多。”明帝听后很高兴,遂派遣秦景等十多人出使天竺去求取佛法。
  过了一些时日,蔡 、秦等人牵着驮了佛经、佛像的白马万里迢迢回到了洛阳,并请得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天竺高僧前来中土传授佛法。汉明帝亲自前往迎接,不久,他下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以北的地方修建僧院。这就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即第一座寺院白马寺。
  河南人很快就迷上了佛教,他们敬畏自然、乐天知命的天性与佛教的基本教义一拍即合。在以后狼烟滚滚的历史长河里,佛教成了河南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佛教教导命运多舛的河南人从充满宿命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学会在黑暗的世界里施洗自己的灵性,开启心智,并获得救赎。
  佛教一进入中国就选择了河南这块宗教的沃土。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一次明智的选择。
  我们想起了遥远的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餮餮纹,那狰狞可怖的雕饰,流露出早期河南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以及对生命暗淡的忧郁之感。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河南人的恐惧和忧郁,拓扩了他们心灵的领域广度, 使他们获得某种神秘的启示和灵性的愉悦。抑或佛法确实是慈悲的,不然河南怎么会有如此众多的信男善女呢?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阳,青瓦覆盖、飞檐高翘、殿宇古色古香,寺内宏大的钟声声闻数里。香火最盛时这里的僧人多达数千人。
  西晋时全国有180座寺庙,洛阳一地就占去了42座。
  南北朝时,洛阳的寺庙竟空前绝后地达到了1367座。这是一个让后人无法置信的数字,据有的史料统计,当时以洛阳为中心的北魏僧众竟占全国总人口的1/10左右。佛教使大动荡时代的河南疯狂了。当印度禅宗二十八代祖菩提达摩在洛阳见到永宁寺后惊叹不已,声称走遍世界从未见过这样浩大精丽的寺宇。由著名女强人胡太后兴修的永宁寺僧房多达1000余间,崇丽的殿塔高耸云天,整个工程气势磅礴,装饰华美灿烂之极,浓烈的香火一直飘散到了云霞之外。从当时专门记述寺庙的《洛阳伽蓝记》来看, 一系列寺庙霸占去了洛阳近1/3的地盘。
  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安顿下来,他将把精妙高深的禅宗教义传授给喜好佛教的河南人及所有的中国人。在达摩的徒子徒孙手里,他的这一愿望实现了,至唐代中叶,禅宗成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佛教派别。
  禅宗的基本教义是反对任何偶像崇拜,它要求人们觉悟本自清净本自俱足的妙明本性,将自性从现实痛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在圆融无碍的智慧指导下获得大自在的境界,即所谓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强调无执著无分别的心灵活动,认为只有返回自身的根本灵觉才是惟一正确的心灵出路。
  影响巨大的六祖惠能曾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俱足。何期自性,本无能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962年至1967年曾经当选总统的印度大学者拉达克里希南,对菩提达摩在南朝梁武帝 的宫廷里发表的一次演说进行了翻译:
  “心性即是佛性。心性之外没有实性。心性之外一切皆幻,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涅本身即是一种心灵状态。明见你自身的真实佛性,明见了你就是佛陀,你就不会犯下罪孽。善也不存在,恶也不存在,惟此心性存在,心性即佛,毫无瑕疵……你就是佛陀,惟有觉悟,才能断坏业报轮回。”
  在漫长的历史中,河南人的两大传统思想,一是儒家正统思想,二是佛教思想,正如万历皇帝所说,儒家与佛家犹如一只鸟的两支翅膀,每一支翅膀都需要另外一支翅膀的合作。
  龙门石窟是河南地盘上佛教事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从北魏景明元年一直到北宋初年的五百年间里,人们耗尽心力在伊水两岸的石壁上开凿了难以计数的佛教石窟及浮雕。这些场面隆重、构图周密、刻工精致的石窟像马蜂窝一样密布在一公里多的山壁上。其中保存至今的窟龛有2100多个,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36 00多块,造像10万余尊。著名的窟龛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潜溪寺、万佛洞、看经寺、奉先寺等等。仅北魏开始开凿的宾阳三大洞,用时达24年,费工82万人次,才将中洞完成,另外的南北两洞直到唐朝初年才全部竣工。整个龙门石窟的规模之大由此可以想像。
  龙门佛雕大都是褒衣博带的“秀骨清像”,有面相清秀、颈项修长、体态瘦削、风度清逸等造型特点。富丽宏大、纷繁精细的浮雕画面富于变化,装饰图案由各种尖拱、楣拱、屋檐拱、缨珞、帷幕、流苏、云纹、卷草纹、几何纹、莲花纹、宝相纹、华绳纹等组成。在这法相庄严、千姿百态的佛国里,充斥着轻柔飘逸的飞天、娴雅美丽的供养天人、端庄忠厚的胁侍菩萨、纯真无邪的化生童子、膘悍勇猛的力士金刚、婀娜轻盈的伎乐天以及多姿多彩的祥云琼花、瑞鸟吉兽……无不栩栩如生、神秘莫测。
  龙门石窟的精品是奉先寺中高17。4米的卢舍那大佛,这尊大 佛体态丰匀传神,线条精妙,袈裟间层层皱褶富于厚重的质感,整个造型被宁静而慈祥的情感所包围,通体散发着静穆的伟大气息,被称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据说,当初为了塑造这尊大佛,武则天掏出了自己的30000贯脂粉钱。
  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上承雕饰奇伟、雄健朴实的云冈石窟,下启唐代丰腴圆润的写实手法。人们花如此大的心血来制作这些佛雕,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也许他们觉得在人间活得太苦了,他们的心头激荡着一种宗教化的诗意,他们试图把这种诗意描绘出来。
  谈及河南的佛教,许多中国人都记得伟大的高僧玄奘。这位河南人坚贞的精神世所罕见,他只身一人前往印度半岛去学习正宗的佛教理论,历尽千辛万难终于大功告成。玄奘对中国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身上,河南人那种坚韧的毅力体现无遗。
  几年前,有家报纸报道说在开封发现了许多犹太人的后裔,他们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
  从他们祖先修建的庙宇遗址和三块保留至今的犹太碑文来看,犹太人是沿着丝绸之路分批进入河南及中国其他地区的。其中人数较多的一支于北宋时期来到了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城市东京,他们在这儿长期定居下来,接受汉族人的文化,同时注意保持自己民族成员的纯洁性及宗教习俗。他们不与外界通婚,遵行割礼和安息日,遵守犹太教一定的饮食禁忌。
  作为与吉普赛人、波西米亚人齐名的世界三大流浪民族之一,犹太人体现了一种世界主义,他们以四海为家,靠精明得令人生厌的脑袋瓜子闯天下。犹太人从遥远的地方进入河南并不值得奇怪,要知道东京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高丽人、日本人、阿拉伯人、马来人、东非人都曾跑到这里来大发其财。
  开封犹太人将耶和华视为宇宙间至高无上的惟一真神,而在日常生活中,同其他犹太人一样,他们把著名的《摩西十诫》当作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其内容是:1.除我之 外,你不可以有别的神。2.不可以为自己树立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4.当守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10.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房屋、田地、仆婢、牛驴及其他一切别人的东西。
  17世纪,意大利博学多才的传教士利玛窦穿梭往来于北京到广东之间的广大地区,他吃惊地发现河南居住着许多犹太人,当他把这则信息传回欧洲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欧洲人听说河南犹太人拥有古老的希伯莱文经书《正经》(共53卷)时,无不渴望把它弄到手,就连大哲学家莱布尼茨也将此事看作是梦寐以求的事。
  除犹太教外,其他宗教也纷纷进入河南。例如阿拉伯人在河南的许多地方都建造了伊斯兰清真寺,规模最宏大的是开封东清真寺。明朝末年,在利玛窦的影响下,意大利神父弗尔德在开封延庆观附近建立天主教堂,宣传基督精神,吸引了不少的信徒。
  第48章   河南多雄才江南多英才,河南多雄才。江南与河南是中国两大人文荟萃的渊薮,江南为南宋之后出现历史名人最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