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种部队始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特种部队始祖- 第15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338、决定中国战争的伟大发明() 
沈擒龙又要到汉城去,一个原因是他得再跟约翰他们联络一下,尤其是怎么收拾托弗特,看看把cia的那些经费全都弄到手没有。ggaawwx

    另外一个原因是,这段时间,敌人夏季攻势粉碎以后,不甘心失败,仍企图以军事压力迫我军屈服。为此,又在进行大量军事准备,似乎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志愿军方面在下级侦察兵和电子侦察部门侦察到大量细节情报之后,志司要求沈擒龙他们弄到准确情报。处长的意思是,这就是沈擒龙说的需要战略情报的时候了,要采取行动。

    沈擒龙办事从来是公私兼顾的,正是机会。再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他还是要抓住一切机会消灭敌视中国的势力的。

    这时他就提出,狠狠打击一下敌人。

    处长和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好,这些日子,他们从cia弄到了大把的外快,那些世界最先进的特工器材,过去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现在志司的侦察基地里边,都堆得跟小山似的,所有人都觉得底气足极了。

    这时不打击敌人,什么时候打击!

    现在整个志司的侦察兵都是这个看法,所有人的情绪都是嗷嗷叫。

    处长和几个领导也是这个想法,大家就要按照这个战斗能力制订敌后的破坏计划了。

    前一阵,不管志愿军这边怎么说,怎么觉得自己勇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代表团也分赴国内各地作报告,极大地鼓舞了国内人民,但是志愿军的损失是不用说的。

    沈擒龙的看法始终是,要是一支训练好的侦察兵,一个侦察兵能顶上普通部队10个战士,一个连能顶上10个连,这3个连就顶上30个连。

    这样,沈擒龙提出的用侦察兵的小部队到敌后去袭击敌人的办法,就能用最小的力量对敌人形成很大的打击,是又省钱又便宜的办法了。

    这时赵文盛也回来了,正好就是3个侦察参谋,3个侦察连长,带着6支队伍,在敌后来一个全面开花。

    只有汤良才提出,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实际怎么打,还是个问题。

    汤良才是觉得,他现在是土的,洋的,东方的,西方的,学了一大堆,消化**。各种侦察技术全都挤到一块儿,都不知道怎么用了!

    沈擒龙说:“这还不明白,你学的那些苏联的技术现在不能用。尽管咱们也是要到敌人后方去,可是不是去玩儿命的。

    咱们也要尽量减少咱们的损失,当然是要打得巧一点了,这次只能用从美国学的技术了。”

    汤良才连连点头,但是还是觉得,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倒糊涂了。

    这时处长在这儿,沈擒龙也不能自己跳出来白唬,于是他不再说什么,等着处长下达命令。处长就和大家商量,具体怎么打,打什么地方,还要决定打到什么程度。

    这时的战斗规模,跟前面五次战役完全不同,连美国兵都不是要打到中国去了,大家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吓趴下,好让对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这样,作战的规模必须要得到控制,用现在的话说,要有一个底线。

    几个干部就对他们要袭击的目标,袭击方式,使用兵力,进行讨论。

    他们最后的计划是,美国攻击志愿军的后勤人员,志愿军也要攻击美军的后勤人员,美军封锁志愿军的道路,志愿军也要封锁美军的道路,美军轰炸志愿军的物资,志愿军就烧毁美军物资。

    总之,就是要让美军同样感受到志愿军的损失,同时对美军的后勤补给实施最大的打击,让美军无法组织起新的攻势,为志愿军的壮大赢得宝贵的时间。

    这个整体思路是沈擒龙提出的,这让汤良才也暗暗称赞。既然都是以偷袭形式袭击对方的物资,汤良才也就明白应该怎么打了。

    前些日子从美国特务那儿学的就是这种用特工技术和器材进行破坏,当然这次战斗就是要用美国技术了。

    可是,这么一想,这苏联技术不是白学了,总是没地方用啊!

    在每个侦察连留下了一个排作为预备队之后,沈擒龙他们3个侦察参谋和3个侦察连长带着队伍从不同方向越过战线,向敌人阵地摸去。

    到了这个月,志愿军终于正式开始研究正规的阵地战。其实,依托良好的工事进行防御战,可以抵抗3倍甚至10倍的敌人。

    但是从路军到志愿军,尽管也进行过阵地战,却很少构筑正式的工事,进行长期的战争打算。

    在打鬼子时候,鬼子的武器也不过是三大盖,临时挖个战壕对付一下也可以。现在美国的飞机大炮这么凶猛,仍然只是用临时的战壕对付,牺牲了那么多英勇的战士就不应该了。

    这个月中朝两军发出指示,要求全军阵地要构筑隧道式据点。

    在长期的攻防作战中,下级干部战士其实已经总结出了大量的防御战经验,于是中朝两军要求全军必须讲求战术,大力加强阵地工事。

    其中志愿军战士创造性发明的“猫耳洞”成为决定中**队战争样式的伟大发明,从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影响极为深远。

    什么是“猫耳洞”呢?这“猫耳洞”,是从志愿军传统的防炮洞上发展来的经验,过去在四野时候,四野也是没有人家国民党兵火力强,也要挨大炮,也就开始修防炮洞。

    但是路军来的老兵不会修工事,俘虏来的解放战士却修得特别快。**很重视大练兵,大家推广经验,大家都学会了修防炮洞。

    但是学习了新战士的技术之后发现,在人家国民党使用的美国大炮面前,光是挖一个对付鬼子的山炮的洞不是特别有效,于是又把这个窟窿往横里挖了一下,成为烟斗式的工事。

    可是到了朝鲜之后,四野的人又发现,这个烟斗式的工事又不行了,原因还是一个,人家大炮威力太大,这次不只是直的工事挡不住,是门口容易给炸塌了。

    就算是工事挖得再深,能挡住炮弹爆炸,要是让人家大炮把门口炸塌了,不是还是要闷死到里边?

    于是,战士们就另外再开一个门,这边炸塌了,就从另外的门出去。这等于是修建了两个烟斗式。两个烟斗式的工事连在一起像什么?不是像猫的耳朵吗?

    猫耳洞由此得名。

    只是这样还不够,美国的炮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一般厚度的工事已经不能挡住连续的炮击,于是志司要求重要阵地特别是核心阵地,必须构筑“隧道式的据点”。

    厚度不断增加,防护能力也自然会不断增加,从后来的测量上来看,一米厚的泥土,连原都能挡住。

    当然,这时美国兵是范弗里特弹药量,连续的炮击,一座山给削去一米是很平常的事儿。所以,只修一米是不够了,还得往更深的深处挖。

    光是躲藏也不够,还得防备人家美国兵冲上来,所以还得准备打。幸好志愿军的主体是河北来的路军,这个地道战的经验也自然冒出来了。

    能防,能打,能藏,这都是地道战有过的经验,只是这时对付美国兵的新式武器和战术,需要再调整一下。就在这个月开始的秋季防御作战中,出现了坑道工事的雏形。

    沈擒龙他们这时再到志愿军的阵地上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志愿军这种越来越坚固的阵地,已经有点要塞的意思了。

    沈擒龙他们非常高兴,自己人这边家伙硬了,就不怕人家欺负。前沿的志愿军带着沈擒龙他们通过自己的阵地,悄悄上了敌人的阵地,一点危险都没有。

    护送的同志回去了,沈擒龙他们继续往敌人的阵地深处前进。这一看,敌人的阵地上也是到处是工事,而且比志愿军的修得好看。人家有美国来的建筑材料,又有美军的工程师,能不好看吗?

    但是美军和南棒的工事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在战壕上面用木材铺上,再在上面盖上泥土。虽然那个叫盖板,但是实际上和志愿军的一样,都是用的碗口粗的木材,大部分都是红松。

    红松这东西当然特别结实,但是这个结实要看跟什么相比。要是跟炮弹比起来,这红松就不结实了。美军和南棒的工事,一发迫击炮炮弹就能炸个粉碎,跟志愿军的没法比。

    所以,这美国人,办事也太不实际了,这事打完抗美援朝也没解决,双方阵地战打到这程度,志愿军还能击穿美军战线,跟美国工事的设计有很大关系。

    沈擒龙他们对美军的工事极其鄙视,这让志愿军的侦察兵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不过,这不是沈擒龙和李骥带着肖光和刘少山过来,不能大模大样地让美军带路,直接进汉城。这时沈擒龙带着两个排,和李骥分开,这是绝对不能找美军迎接了。

    这时美军的阵地防御非常正规,阵地前面是雷区,地雷密度非常大。

    这些地雷都是正规大工业生产的军用制式地雷,有1947年的甲雷,方方的,绿色,是绊发雷,地雷线到处拉。

    还有一种志愿军叫喷雷,跳起来炸的地雷,其实就是现在说的反步兵跳雷。

    世界上最早的跳雷是清末著名的火器家丁守存发明的,就叫跳雷,这种地雷是跳雷的祖宗。

    丁守存所著的《详覆用地雷法》中说,先将一个地雷装入木箱,木箱下部装填抛射药,木箱内装有触发引信。

    使用前,先将木柜埋入地下,然后在木柜旁安置翻车。敌人一旦触发翻车,拉动引信,则抛射药将箱中地雷抛起地面七尺高,杀伤破片可覆盖方圆几十丈。

    现代跳雷是德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的,一般叫s系类跳雷。盟军对该雷的评价是:“可能是盟军部队在战争中最害怕遇到的东西”。

    美国在德国大尝苦头,大量的士兵被s型地雷炸死、炸伤,很快就研制出自己的跳雷。该雷战斗全重2。95公斤,战斗部跳高0。5-2米,杀伤半径为10米。

    还有一种地雷是照明雷,带小伞。一踩上去,立刻就弹出一个用小降落伞带着的照明弹,把整个战场照亮。这东西不会伤人,但是起到的报警作用非常讨厌。

    沈擒龙他们就被雷区挡住了,不能前进。不过,沈擒龙他们才从美国教官那儿学会这些地雷的用法,对这些地雷并不发憷。沈擒龙把侦察兵们分组,轮流上去拆卸地雷。

    沈擒龙他们是干嘛来的?是要到汉城甚至更远的地方破坏的。要破坏的东西从哪儿来?全都自己带着,那不得累死?

    眼前这不是有现成的地雷嘛,沈擒龙的命令是,一个人带几个,各人带足限量。

    首先这是一个现成的教学机会,在教导队学的都是道具,当然不能来真家伙,其次志愿军行军基本靠走,能不带这些罗嗦,临时现拿,不是比走上百里地背着这些几十公斤的家伙方便吗?

    沈擒龙也是不停叮嘱侦察兵们要小心,这次不是玩儿的了。沈擒龙和几个干部亲自盯着,要保证每个侦察兵都不出事。

    沈擒龙带着的自然是林玉堂这个连的一个排,林玉堂带着一个排,李骥带着另外的排,这些侦察兵都是愿意跟沈擒龙和李骥出去的。

    沈擒龙和李骥全都是这个办法,当然把这个办法也告诉了林玉堂。跟着他们出来的侦察兵全都有福了。

    赵文盛带着的只能是汤良才的人,那些人还不知道赵文盛的厉害,只知道服从命令听指挥。将来怎么样不知道,反正他们是从志司就开始背着,先就比沈擒龙和李骥的人多累了半天。

    在敌人的机下面拆地雷,果然不比在教室里边听美国特务讲课容易。等到把每个侦察兵应该携带的弹药定量带足了,很多侦察兵的军服都让汗湿透了。

    幸好开始时候就是轻装出来,所以行军速度很快,也节省了大量时间,等到一切完工,才到早晨2点多。

    沈擒龙亲自来到前面,看着山顶上封锁道路的敌人机。从美国兵的声上面,可以知道对方的换岗时间。

    折腾半天,等着换岗的,当然就没心情,打得无精打采的,才出来的,当然就打得勤一点。

    沈擒龙看了一阵,心里有数,于是招呼两个侦察兵过去。这两个侦察兵,一个手里拿着无声,一个张开双手,随时准备冲锋。

    这时沈擒龙的手下也训练得差不多了,不能什么时候都是他跟李骥亲自上。肖光和刘少山也不用每次都动手,要不然,费这么大劲训练几百人干什么用?

    沈擒龙拿着一挺机,对着美军的隐蔽部,防备侦察兵们失手,美国兵从里边冲出来。两个侦察兵蛇一样迅速向美军重机手扑去。

    就在美国兵一个点射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