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终结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终结者-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速度快不起来。

    人饿两顿还能坚持,马饿一天,立刻驮不得人。

    没奈何,许多士卒只得下马,牵马步行。

    用了一个时辰走了十多里,终于又看到一个镇子,卢俊义立刻让人上钱借粮。

    “贼人刚刚要了钱粮,我等为了自保,不敢不给,实无多余的给你等无能之辈。”

    卢俊义掩面而走。

    “调令有,粮食立刻奉上,否则,你可打进来自取。”

    卢俊义叹息而走。

    所以说,方天定一言不合就拔刀,才顺利地借到了粮草,还让花市集的人收拾妥当送了出来。

    卢俊义、朱武是个老实人,只想按常规程序借粮,哪能如愿?

    有粮的都是大户,才舍不得送出自家粮食呢。

    反正,这个天下谁做皇帝,还不是哪个鸟样,只有粮仓里白米才是真的。

    要是换了禁军来,你看他们敢说半个不字。

    自然不是没有心向朝廷的有识之辈,只是都去了大城躲避了。

    剩下的都是一毛不拔的土财主,只认金银,也服刀枪,除了这两样,都是空言。

    老实人想借粮,真的是想多了。

    好在入夜之后,后方送来童贯军令,解了卢俊义燃眉之急。

    只是吃喝一番,不免又耽误许多时间,愈发追不上方天定了。

第174章 史进投军() 
应天府内,天刚亮,史进推着王进出了门。

    王进坐在轮椅上,双腿齐膝而断,好不凄惨。

    为了保命,不得不截肢,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刚来时,看到王进残废,史进真是伤心欲绝,虽然十多日下来也平静了一些,只还是耿耿于怀。

    不一刻,两人进了武学校园。

    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开课时辰未到,许多学生已经早早起来,或是背书,或是练武,一派生机勃勃。

    “凭此一项,明朝兴盛无忧也。”史进暗暗想到。

    明朝救了王进,史进的确心存感激,只是刚离宋江,余情未了,也没有投军的意思。

    看到王进,张卫国提着腰刀跑来,拜道:“王教授,我出刀时总觉得不甚得劲,你给我看看吧。”

    王进虽然双腿已废,可是眼光还在,理论又不差,便在这里任了武学教授。

    因为他教授的透彻明白,简单易懂,学生们都喜欢。

    张卫国聪明勤奋,好学肯问,颇得王进喜欢,若非双腿已残,他是有心收个关门弟子的。

    只是张卫国性格跳脱,被王进说了许多次,可谓屡教不改,让他不免火大。

    王进看他发问,道:“且把刀法使来看。”

    张卫国哎了一声,把腰刀使的呼呼生风,煞是好看。

    王进却看不下去了,喝道:“且住,你这刀法谁教你的?”

    张卫国道:“是我自己琢磨的。”

    王进拍了拍史进,道:“贤弟,去指点他一番。”

    史进应下,走到张卫国前面。

    只有围观群众递来一根短棒,史进接过,倒提在手。

    张卫国双手抱刀,道:“师兄,请了。”

    史进点点头,道:“不须留情,今日便让你看看真正的军中手段。”

    张卫国挽了个刀花,当头一刀劈下。

    史进看也不看,短棒一点,正中张卫国胸口,把他点飞了出去。

    王进道:“你那狗屁刀法,花里胡哨,只能耽误时机。

    我跟你说了许多次,太子传下的破锋刀法最适合战场厮杀,你只是不听。”

    被教训了一顿,张卫国也老实了。

    被喷了一顿,张卫国也不恼火,笑嘻嘻地说道:“教授,明日我等出发离京,去庐州前线参战,我等便合计着请您喝顿酒,你看可有时间?”

    王进惊诧,道:“前线危机如此,要你等去厮杀?”

    张卫国笑道:“就高俅那厮,如何能是王将军的对手。

    只是圣上言,百练不如一战,便选了百余出色者充实各处,以为锻炼……”

    王进听到高俅这名字,忍不住牙关紧咬,双拳紧握,手心几乎掐出血来。

    只是看到自己双腿,悲从心生,叹了口气,道:“尔等小心,莫要损伤了。”

    说罢,便让史进推着走了。

    从早到晚,都有学生来请教,王进如往常一样不吝指点,只是不见笑容。

    史进忍不住了,道:“师父,自从听到高俅这名,你便郁郁不乐,可是想要报仇?”

    王进仰头看天,道:“我成废人便罢了,可怜我老母,一身劳苦,却被高俅那厮逼的抛尸荒野,实乃奇耻大辱,如何不想报仇……”

    “师父,何不请令出战?”

    “这腿,如何能战?”

    史进无言以对,又不知如何安慰,只得推着王进回家。

    到家门口时,天色已黑,一人远远迎来,拜道:“小人外出公干半月有余,今日方得回来,便请教头喝酒。”

    史进放眼看时,却是一个故人。

    画匠王义。

    曾经,他的漂亮女儿被贺太守夺走,自己被发配偏远军州,幸得史进救了。

    史进听了他的遭遇,单独去刺杀贺太守,却不慎被捉,喜得梁山大军破了华阴,最后共聚梁山泊。

    王义抬头看到史进,惊喜拜下,道:“却不想能碰到恩人,真是喜煞小人了,且请同我归家,好生款待。”

    说着,一手拉着史进,一手推着王进,并不让两人推脱,便要同归。

    两人推辞不得,只得随他走了。

    史进问道:“你如何来了应天?”

    王义道:“蒙恩公救了小女团聚,我等便南下来了应天,恰逢朝廷开科,我也去试,侥幸得了个官身。

    向日偶然听到王教头来了,知道是恩人师父,便略尽孝心。”

    史进拱手道:“有心了。”

    王义喜气洋洋地说道:“相比救命之恩,这些小事何足挂齿。”

    不一刻,到了王义家。

    王义叫道:“玉奴,快快出来,看谁来了。”

    随着叫声,玉娇枝走了出来。

    端的花容月貌,人见人爱,只是一双眼睛直往史进身上睃。

    走进几步,玉娇枝拜下,道:“恩公在上,请受小女子一拜。”

    史进扶起,叙了几句闲话,王义便让准备酒食。

    他瞧得明白,玉娇枝一颗心思全在史进身上,只是不点破。

    史进个铮铮直男,若是失礼,怕是再难相见。

    好在都在应天城内,自有机会。

    玉娇枝准备好酒食,几人就坐,吃了一回酒。

    看王进只是郁郁,王义不禁问道:“教头来此,朝廷上下无人不爱,何故如此不乐?”

    王进叹道:“可恨高俅那厮到了庐州,我却双腿残废,不得报仇,如何能乐?”

    王义看向史进,道:“恩人一身好本事,何不出阵,即可以建立一番功业,也可以替教头报仇,岂不是两全其美?”

    王进道:“杀母之仇,废腿之恨,如何能假手于人。”

    王义劝道:“所谓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何不可?”

    史进沉思片刻,拜道:“师父,我自往庐州走一遭,擒得高俅来,好让师父报仇。”

    王进摇头,道:“你非军籍,无法军中效力,却是无法。”

    “王画匠,可在家么?”

    听到喊声,王义抚掌笑道:“解决良法来了。”

    王义出去开了门,拜道:“见过越王殿下。”

    方亳扶起王义,道:“莫讲虚礼,且把调色原理都给我说说。”

    王义回道:“殿下,小人上次说的清楚,我等只会调色,实不知其中道理,确无法作答。”

    方亳听了,说了一句“诚为可惜”,便要走。

    王义慌忙拜下,道:“小人有事求越王帮忙。”

    方亳停下脚步,道:“何事且说来?”

    王义道:“我有一恩人,姓史名进,人称九纹龙,端的一身好本事,现下想去庐州军中效力,只是不得其门,还请殿下援手。”

    “请殿下援手。”

    王进、史进出来拜求。

    “原来王教头当面,失礼了。”扶着王进坐回轮椅,方亳又道:“我与军务并无干涉,教头想战,只好找枢密院请令,找我却是不行。”

    王进垂首,哀声道:“双腿尽废,如何上的前线,必被驳回。”

    “教头独去当然不可,这不是还有你的好徒儿在呢。”方亳沉吟片刻,道:“也罢,我便陪你们去枢密院走一遭。”

    杜进臣听到方亳来了,早出来迎接了。

    倒不是溜须拍马,而是军器制造,方亳出力甚多,他又是工部尚书,杜进臣如何敢拿大?

    若是王进一人,杜进臣定然不允,史进想要出阵,那必须同意。

    这和方亳无关,其实是方天定的交代。

    因为无功不能给官,只是补了军籍,又调王进为学员军领队教师,史进为随行护卫。

    如此,两人便可以于庐州前线效力。

    一应事情办完,方亳对王进说道:“教头且随我回府,有些军器须带往前线试验一番,还要教头出力。”

    刚刚得了人情,王进也不拒绝,随着方亳往越王府走去。

    方亳命令护卫接过王进,对史进说道:“我看王画匠家女儿,一颗心全在你身上,马上就要出征,如何不辞而别?”

    史进啊的一声,不知如何回答。

    “且去,待得胜回来,我便于你做个媒,也好成就一段佳话。”方亳道。

第175章 兵进宿迁() 
天蒙蒙亮时,大军来到了宿迁城外三里一个村子里。

    日行百里,人困马乏。

    “拜见太子!”火云居领着两个密探拜道。

    因为宿迁是宋军后方第一城,这里明军密探猬集,火云居便是其中一个头目。

    下令诸军抓紧时间休息后,方天定问道:“可查探清楚,宿迁城内到底囤积了多少粮草?”

    火云居道:“虽未亲见,然根据往来船只推算,应有百万石,只是粮仓戒备森严,我等不能确定运入的是否为粮草。”

    方天定沉吟片刻,问道:“可以确定宿迁城内只有一万厢军么?”

    火云居道:“还有一千禁军驻守粮仓,这一部颇为精锐,守卫严密,我等无机可乘。

    除此之外,只有厢军一万,战力低下,不足为虑,我等反复核查过,绝无错误。”

    童贯也不是白痴,自然不能让厢军看守粮草,不然定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局面。

    所以,必然要派禁军驻守。

    只是一千兵,并不足为虑。

    方天定下定决心,道:“你立刻回城,纠集内应,助大军破了宿迁。”

    火云居匆匆而去。

    众军兵把节约的干粮喂饱了马匹,又补充了饮水,就地休息。

    各将齐聚方天定周围,仔细研究着情报和地图。

    烧毁敌军粮草,迫使敌军退兵,是战争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历史上,此类战例数不胜数,最著名的,便是官渡之战中曹操烧了袁绍的乌巢,从而一举决定了天下大势。

    赵宋把百万石粮草聚集在宿迁,而且防备不严,方天定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烧了这些粮草,泗阳城下宋军没了吃的,只能撤退。

    到时候,明军衔尾追杀,定能大获全胜。

    不用追杀,只要赵宋军队撤退,哪怕全须全尾地都退了回去,在战略上,明军就已经大获全胜了。

    因为这一结果,已经告诉了天下,赵宋打不过方明。

    人心立刻由宋转移到明上来。

    便如乌巢被烧,河北四庭柱之二张郃、高览并无数军将立刻投降曹魏一样,赵宋所属,除了极少数死忠和宋江这般有仇的,肯定都是闻风而降,甚至主动潜逃。

    哪怕赵宋还可以阻止反击,却也无济于事。

    人心所向,即天命之所在。

    得人心者,得天下!

    之所以现在才对宿迁下手,一是因为宋军初至,锐气正盛,不宜轻动,且野战需要骑兵;二是赵宋粮草还在转运,宿迁城内粮草不多,不是下手的好时机。

    现在,宿迁城已经养肥,可以杀了。

    宿迁城中,因为储存大量粮草,原本的官仓不足使用,便把附近民宅一并征用了。

    所有居民迁出,周围隔开防火道,军兵巡绕,严禁闲杂人等靠近。

    因为想核实具体的粮草数量,也是看是否可以放火,明军已经在这里损失了十多个密探,都是不由分说被砍了的,可见这部禁军守卫之严。

    朦胧晨光中,一队宋兵由一裨将领着,不疾不徐地巡视着。

    走了几步,对面过来一队宋兵,同样一个裨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