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魏延则不同,这一路他听到有关扬州牧秦宜太多的事迹,简直把秦宜当成崇拜的偶像,惊为天人。初次见到秦宜本人,竟然如此年轻,如此风采,心情格外激动。

    秦宜的小妻子大乔和小乔也跟着来到寿春,有专人将她们姐妹俩送进皇宫。

    回到城里,由于众人鞍马劳顿,秦宜先安抚黄忠、魏延、甘宁等,并安排一人与黄忠见面:“黄将军,这位是张神医,你且安顿下来,由张神医负责诊治你家小儿疾病。”

    黄忠大喜,谢过州牧秦宜,与张神医下去。

    张仲景为何在扬州牧秦宜这里?

    其实,在扬州牧秦宜战罢孙策,回到寿春之后,便命令扬州境内各郡县设立招贤馆,所谓招贤不仅仅局限在文官武将,也包括医学达人,各类能工巧匠,只要你有本事必然受到重视。

    而且在招收医学达人中提到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张仲景,另一个是华佗,各地发现此二人需尽快送至寿春。

    由此可见,扬州牧秦宜非常重视此二人。

    不重视也不行啊,在汉末乱世这个时期,人的死亡率非常高,其中有战争的因素,有饥饿的因素,当然少不了疾病这个因素,这三大因素几乎灭绝华夏民族。

    战争无法避免,你不打别人,恐怕别人也不会放过你,暂且不说。

    解决饥饿唯一的办法是提高粮食产量,与天灾作斗争,这件事秦宜早已经开始行动。

    剩下的便是疾病,作为一州之牧,秦宜必然重视。

    而在东汉末期的数十年间,大瘟疫更是连绵不断,其死亡人数之多,简直无从统计。东汉末年短短三十年间,有明确记载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十二次。在瘟疫流行期间,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后果十分悲惨。

    在曾经繁华,人口茂密的中原地区,一度出现了这样的惨状:“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瘟疫持续不断,公元204年至219年这段时间达到顶峰,大瘟疫给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东汉人口六千万,经历战争、瘟疫、饥饿,人口急剧下降,到三国末期只剩下一千四百多万。其中,在中原人口密集地区最惨烈,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人口。

    当瘟疫流行期间,一些医家纷纷行动起来,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得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这些方法都成为了医学史上宝贵的财富。其中最著名的,当推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在总结治疗疫病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千年名著《伤寒论》。

    张仲景、华佗等行医之人行走天下,茫茫人海根本无法找,秦宜只能出此下策,大撒网等他们进入扬州境内。

    张仲景祖籍南阳人,距离扬州不远,秦宜料定他肯定会出现,果然不久之后,庐江将人送到寿春。一个多月之后,最近秦宜有收到消息,有人发现了华佗的踪迹。

    张仲景本人并不愿意受约束,他更愿意在民间行医,为百姓解除病魔。

    这难不倒秦宜,这时候伤寒论还没有问世,行武之人与医学属于天然近亲,后世秦宜在闲暇时多有涉猎,大名鼎鼎的伤寒论也读过,甚至还知道一些药方。

    秦宜对张仲景说:“一人之力毕竟有限,先生终其一生能救治多少人?天下百姓受疾病折磨的人多如牛毛,哪怕先生不睡觉,也不过接触万分之一。本州牧之所以招募如先生这些医者,其目的是设立医馆。所谓医馆,不仅仅治病救人,而是要医、学兼顾,编撰教材,广收门徒,培养百人、千人、万人专才,那样才会救治更多受苦受难百姓,比起先生个人之力,不知胜过多少倍。“

    按照张仲景的医德,听到此话,犹如仙音,焉有不从之意?

    张仲景当即拜倒在秦宜面前,声音哽咽:“大人之举,乃天下万民之福,张机惭愧,必会倾注此生,完成大人伟业,造福天下!”

    想要说服一个人,首先要投其所好,击中要害,秦宜早预料到张仲景必然臣服。

    这时候张仲景已经研究多年伤寒病,搜索后世那些残存记忆,秦宜有针对性给他一些提示,并与之讨论一些药方。张仲景如获至宝,闭门潜修若干时间,差不多勾勒出伤寒论构架。

    skbshge

第167章 不用孔明当军师() 
安置好黄忠、魏延等,扬州牧秦宜与甘宁交谈。

    “兴霸来的很及时啊,本州牧正打算组建第四只水军,此事看来非你莫属。”

    大江西段有周泰、蒋钦两支水军,大江出海口有凌操的水军,独独中段水域缺少一支水军。如今甘宁甘兴霸到来,正好填补这个缺口。

    甘宁心中大喜,嘴上却说:“甘宁何德何能,刚来就被大人委以重任,甘宁诚惶诚恐。”

    秦宜微微一笑,说:“兴霸不必过谦,你的能力本州牧略微知道一些,武艺高超,箭术一流,水战经验丰富。第四支水军还有特殊任务,不在局限于大江,而是要向中原内陆渗透。扬州正在开挖河道,使得大江与泗水河联通,水军的触角必将向北延伸。不过,河道水深受季节影响比较大,雨季水要深一些,旱季能向北延伸多少就难说了,所以要掌握河道概况以及水文情报,兴霸要辛苦一些。说是水军,既然深入到内陆,更多的是陆战,必须有大将领衔,有兴霸领军,本州牧自然很放心。“

    “州牧大人放心,甘宁决不会辜负大人期望。”

    甘宁信誓旦旦地保证,接下来这件差事。

    州牧府内,秦宜与扬州一干高层齐聚,坐论天下,商讨大战略。

    原班人马中,武将有高顺、于禁,谋士陈宫,文官有袁焕、陈群。现在加上武将赵云,文官诸葛孔明和庞统。大将张辽镇守淮阴,周瑜和鲁肃去了江夏,要不然他们几人也会在场。

    “首先本州牧欢迎诸葛先生加入扬州阵营,有先生相助,扬州事业必定发扬光大。”秦宜首先表达了欢迎姿态,顺便抬高诸葛孔明声望,而后说:“本州牧忙于征战,身边缺少一个能掌控大局的全才,毕竟本州牧没有分身之术,疏于扬州民事治理。诸葛先生有贤才,今后扬州的民政之事就交给你了,呵呵。”

    秦宜此言一出,众人无不震惊!

    诸葛孔明才二十多岁,即便有才又能有多厉害?

    重要的是,他原本从民间而来,没有地方治理经验,州牧大人一上来委以重任,是不是有点过于草率!

    换一个人做出这种决定,手下一般文武早就反对了,鉴于秦宜神一般的存在,众人只是震惊,却无人表达反对之意,先看看再说吧。

    大概诸葛孔明也注意到其他人的表情,本以为有人会出来反对,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生。

    当然,孔明心中也很震撼,他真的没想到自己刚来不久,寸功未立,也没有向扬州牧表述自己有何德何能,扬州牧秦宜大撒把,将扬州牧民事大权交给他搭理。

    得遇如此明主,诸葛孔明感恩载德,慌不迭伏于地,叩拜:“亮何德何能,蒙主公厚爱,知遇之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宫、高顺等原版人马知道主公对诸葛孔明和庞统的重视,让陈宫等人有些不解的是,当初主公论天下谋士,首推卧龙凤雏,说明诸葛孔明谋略卓越,谁知根本不是那回事,秦宜让诸葛孔明管理民事。

    他们的思维仅限于军事领域,压根就没有想到其他方面。

    陈宫等不明白,那是因为秦宜只说诸葛孔明在谋略上有大才,没有说他更擅长管理。

    “先生无需落了俗套,请起,快请起。”

    秦宜笑得像个狐狸,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明他这一招凑效。

    秦宜很清楚诸葛孔明的长处是什么,再者,扬州阵营现在不缺谋士,更何况孔明负责民事,不等于不参与谋略,将孔明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能创造更大价值。

    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曾有过十六个字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说的再明白不过了,诸葛孔明管理才能比军事才能还要强。

    有人说,你说诸葛亮用兵还可以,那怎么总也打不赢司马懿?!

    是的,最终他也没法打赢司马懿!

    前提是必须看到两个人的平台不一样,基础不一样!

    想想魏国多大,光人口就四百四十余万,土地292万平方公里。蜀国呢,不到七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九十多万,魏国比蜀国大四倍还拐弯!

    而且蜀国那个地方,那是又偏僻,人才又稀少!

    换个人你试试,还敢反手打别人,敢主动出兵攻击吗?

    诸葛孔明以一州之地对抗魏国292万平方公里,没有高超的管理能力,蜀地哪里有能力穷兵黩武,征讨曹魏?

    秦宜放权给诸葛孔明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孔明有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便是诸葛孔明一生写照。

    诸葛孔明给后主上表,大意是说,自己在成都有八百桑树、薄田十五顷,子孙过日子够了。他自己的生活也就靠工资那点薪水,没有别的产业。

    事实上,诸葛孔明的确清廉,而且也没有给子孙争取什么特权。

    孔明得到刘备授权,“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得到了开府权、录尚书事这些实实在在的权利,他若有野心的话,想来个九锡、晋公、封王,简直随心所欲。

    但是,他到死也不过武侯而已,清贫简素,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论是作为人臣还是摄政者,他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历史上第一流的。

    在那几百年间的豪强政治背景下,皇帝的位子同样也不稳,东汉章帝之后,每一代皇帝都毫无例外地沦为外戚的傀儡,有的靠着太监夺回权力,有的郁郁而终。

    与汉末的腐朽,弄权者的野心,世家的贪婪比较而言,诸葛孔明无疑给这个时代诸如一丝清流。

    丢下一个炸弹之后,等到众人心情略有平静,秦宜继续说道:“先生不仅有治戎理民之干才,战略眼光无人能及,如今天下动荡,枭雄逐鹿中原,已经到了巨变的前夜,扬州乃一州之地,下一步何去何从,请先生教我。“

    众人一听,肉戏来了,纷纷正襟危坐,等待下文。

    skbshge

第168章 分裂分子() 
扬州牧秦宜要请教诸葛孔明指点扬州策略,众人一听,肉戏来了,纷纷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诸葛孔明略一沉思,回答说:“亮虽然在山野耕读,却也关注天下局势。唯一例外,便是主公突然崛起,亮实在无法想象主公在如此短促时间内统御一州之地,更不清楚曹操为何会让主公执掌扬州。本来双方是敌人,这里面有说不清楚的道理。只是到了扬州才略知一二,至于细节确实不知,应该说,曹操失算了。”

    众人莞尔,诸葛孔明说的是实情,即便在场的人,大多数人当初也不清楚曹操此举深意,剩下的只能猜测了。

    扬州牧秦宜微微一笑,说:“本州牧属于特例,以后再说,先生继续说下去。”

    呃,确实属于特例,诸葛孔明也不再计较此事,还得回到原来命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与绍相持,难分弱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北方曹操、袁绍势大,扬州尚不具备与之争雄。亮以为,扬州宜占据南方地理优势,且暂不对北方用兵,重守不重攻,集中精力向西扩展。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扬州,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州牧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即便仅仅拥有荆州,主公当以淮水为界,坐南向北,攻守自如,有足够资本与北方曹操、袁绍僵持。。。。。。“

    窝日,诸葛隆中对,变成了合肥对,划江而治,变成划河而治,三分天下变成了二分天下,诸葛孔明啊,你怎么心里总有分裂这种念头?

    当然,人家诸葛讲的也对,某一阶段是需要僵持,能不能北上攻击,那要看秦宜有没有能力。

    扬州牧秦宜心中暗自诽谤,你丫的就是个分裂分子,老子可不想与曹操等划江而治。

    呵呵,细想之下,诸葛孔明的确是分裂分子。

    诸葛孔明规划的战略,的确是上上之选,按照扬州目前的实力,西进荆州攻击刘表,估计以荆州军队的实力很难抵挡扬州精锐。

    夺取荆州则进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