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门娇-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老太君点了点头,“从前没有过,是打西北有了战事后才开始的。”

    她想了想,竟自笑了起来,“不瞒你说,我夜里常整宿整宿睡不着,原先还想着是因为牵挂儿孙们,忧思伤神,但这两日发汗发得厉害,夜间总要起来换一两次衣裳。”

    宜宁郡主在旁边紧张地问道,“太医,老太君这到底是怎么了?”

    王太医沉吟一会,安抚着说道,“老太君有些阴虚阳亢,这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崔翎立在老太君身后,心里觉得很是愧疚。

    和别的嫂嫂不一样,她就住在泰安院里,这几日借着看书的缘故,只除了用膳的时候与老太君一道,平时都躲在自己屋里。

    近在咫尺,竟没有察觉老太君身子不适。

    她扶着老太君的胳膊低声唤道,“祖母……”

    语气里颇多心疼与内疚。

    老太君轻轻拍了拍宜宁郡主的臂膀,又握住崔翎的手,笑着对几个孙媳妇说道,“没听王太医说这病说大不大吗?都哭丧着脸做什么?”

    她抬头对着王太医颔首,“你这老东西说话只说一半,把这几个孩子都吓坏了。”

    王太医抚了抚胡须,语气倒是轻松起来,“几位奶奶不必如此,年纪大了,有些阴虚阳亢实属正常,不瞒众位,老夫也有这方面的困扰,开方调理好生顾着也就罢了。”

    他微顿,“不过老太君忧思过虑,积思成疾,这症状有些重了,恐怕需要调理好一阵子。”

    电光火石间,崔翎脑海中似有什么东西飘过。

    她猛然想到,前世她一位重要的女客户患有高血压,症状和老太君的一模一样,也是潮热发汗,心慌失眠,偶有头晕目眩。

    女客户曾说,高血压这病很常见,也不是什么要人命的毛病。

    唯独一点,只要沾上了,这辈子就和药片离不开了,须要每日吃药控制,有两回她忙得太过,将这事忘了,立马就又复发。

    崔翎想了想,问道,“我从前认得一位夫人,也和祖母的病状相同,她说这病倒也无什么大碍,只不过须每日服药,一旦哪日忘了,就容易再犯了。”

    她满面诚挚,“太医,这可是真的?”

    王太医略一深思,点了点头,“想来那位夫人病症已深,那也是有的。不过老太君这是头一次犯这毛病,症状尚浅,还不好定论,我先开两剂药,等用完了,我再过来接着诊治。”

    他提笔写下一张药方,“按着方子每日煎服,早晚各进一次。”

    老太君性子爽利,又十分信得过王太医,便也不太将这当一回事。

    她笑着说道,“好不容易请了王太医来这一回,不如也给我几位孙媳妇儿听个诊吧。我看老大媳妇这几日脸色不好,老二媳妇又瘦了,若是有什么不适,正好也叫老太医开个方子调理一下。”

    几个孙媳妇都知道王太医医术高明为人又和气,和袁家关系一直都很好,便也不客气,一个个地坐下来请他听诊。

    宜宁郡主有些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二奶奶梁氏则是积食不化,王太医开了两个调理的方子。

    廉氏深知老太君心意,晓得祖母其实是想要问一问五弟妹的肚子。

    她便拉着崔翎坐下,“五弟妹像是瘦了,叫老太医看看吧。”

    老太君闻言立刻眼眸星动,算了下日子,如今离五郎和小五媳妇成亲已经过了快有两月,高明的太医已能诊出是否喜脉。

    子嗣大事,尽管也晓得希望不大,但她老人家还是十分紧张,满目殷切地望着王太医。

    王太医细细诊过,笑着说道,“五奶奶身子骨不错,健康得很,老太君不必担忧。”

    这便是没有怀上的意思了。

    说失望,多少是有一些的。

    但老太君也不是那等急功近利的人,晓得子嗣这件事需要慢慢来,是急不得的,是以倒也很快调整了心情。

    她笑着说道,“那便好,我呀,如今什么都不盼,就盼着阖家平安康健,那才是福气!”

    这时,苏子画徐徐上前,对着王太医柔声说道,“我这几日身上倦怠,吃东西也没有胃口,恰好老太医在,也替我诊一诊吧。”

    她轻轻将手放在脉枕上,露出晶莹皓腕。

    王太医神情肃穆地辨脉,良久终于露出笑容来,“恭喜四奶奶!恭喜老太君!”

    他双手道揖,“府上又要添丁了!”

    老太君刚才略受打击的心,听闻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又沸腾起来,“小四媳妇怀上了?”

    王太医笑着说,“是,是喜脉,约莫也才两月大的胎。”

    添丁降喜,对镇国将军府袁家来说,实在是一个再好也不过的消息了。

    袁家顶门立户的男人们,除了袁大郎都去了战场,家中就只剩下妇孺。

    就算是早就习惯了离别的将门眷属,但那颗牵记挂念的心,却一点也不会比别人家少。

    白日里妯娌们作伴,多少也能排遣一下思君之意,但一到晚上,长夜深寂的煎熬,在这越发寒凉的天色里,变得更苦闷绵长。

    袁家需要一抹亮色,点亮孤寂清冷的寒夜。

    苏子画也很高兴,微红着脸说道,“我自己也觉着像是,可又不敢确认,正好今儿老太医在。老太医医术高明,他说是,便就是了。”

    廉氏闻言,忽然也有些扭捏起来,她吞吞吐吐地说道,“其实,我葵水也有两月未至,只是没有其他的症状,不敢怀疑到这上头来。”

    她红着脸道,“既今儿大家都请老太医看了,我也就一事不烦劳二主,求老太医解惑。”

    过不多久,屋子里又响起了王太医爽朗的笑声,“贵府上双喜临门,老太君可要给老夫封一个厚厚的红包哪!”

    。。。

039 决定() 
廉氏和苏子画同时有了身孕,老太君自然乐不可支。

    但她却还顾虑着崔翎的心情。

    等送走了王太医,遣了其他四位孙媳妇儿回去歇着,老太君单独叫了小五媳妇到身边。

    她握住崔翎的手,轻轻地抚了几下,语气慈爱地说道,“你和小五刚成婚就分别,到底在一块的时日太短,这回没有怀上,也不必难过。”

    崔翎心想,她和袁五郎那夜根本就没有圆房,原就不会有子嗣。

    倘若说她怀上了,这才是件惊悚的事呢。

    远在西北的三郎四郎收到家书得知自己要再当父亲了,必是欣喜若狂,可若是袁五郎收到这样的消息,怕是得其怒攻心吐血而亡吧?

    所以,知道两位嫂嫂同时有了喜,她是真心实意感到高兴的。

    崔翎张了张嘴,刚想要说两句漂亮话,想让神思过虑的老太君放下担心。

    却听老太君接着安抚她道,“子嗣的事儿,又不像是射箭,哪能那么巧一箭射出,正中靶心?再说,就算是神箭手,不也得经过天长日久的练习吗?你们两个都还年轻,来日方才,咱们不急,不急。”

    一箭射出,正中靶心……

    崔翎将头垂得更低了,心里想老太君还真敢打比方,这话虽然分明是要安慰她的,可是为什么听起来就那么怪呢。

    就算是神箭手,也得经过天长日久的练习……

    她前世也是经过人事的,老太君生动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勾起了她想象的翅膀,不由令她羞得满脸通红。

    崔翎粉面微酡,连忙说道,“祖母,不许取笑人家!”

    她抱着老太君的手臂晃啊晃,“原本啊,孙媳妇是觉得让祖母失望了,有一点愧疚,但好在两位嫂嫂都有了身孕,祖母想要抱曾孙,三嫂四嫂一下子给了您一双。”

    老太君将她搂在怀里,“傻丫头,祖母活了那么多年,这世上的事不知道经过多少,难道还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吗?”

    她一顿,接着说道,“子嗣的事,本来就是天意,何况不过一夜,我心里其实并没有抱多少希望。怎么会因此而苛待你?”

    崔翎低声唤道,“祖母……”

    老太君笑得越发慈和,“祖母不否认当初求娶崔氏女是存了那样的心思,但如今我更庆幸的却不是你有没有为袁家添子嗣,而是……”

    她语气温和柔软,像是黑夜里温暖的白月光,“而是我们家小五媳妇,是这样一个好孩子。”

    崔翎只觉得心底深处某扇尘封紧闭的大门蓦然松开了,有一股温热的洪流从她胸中倘佯而过,鼻间有酸涩的水奔涌,汹涌的眼泪就要夺眶而出。

    她趴在老太君的膝上,强忍下泪意,想要说些感恩的话,但开口时却又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老太君问她,嫂嫂们怀孕了,而最被期望的她却病没有,她刚才是不是难过了?

    不,她没有。

    事实上,她还松了口气,并且觉得自己好幸运。

    否则在接下来与老太君相处的日子里,她无法想象到底要怎样才能面对老太君的惆怅失落?

    她明知道老太君抱曾孙心切,新婚夜却故意没有和袁五郎圆房。

    明知道老太君是因为牵挂着她肚皮里的动静,这才免去了尚武堂的早操,她不只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在前次葵水来时,也没有及时跟老太君说。

    不只没有说,她还费尽心力地掩盖了。

    虽然也是担心老太君失望,可扪心自问,难道没有想要继续偷懒的心思吗?

    说到底,她还是太自私了。

    可现在,老太君没有怪责她,在三嫂四嫂都有了身孕这样大喜的情况下,还想着要顾虑她的心情,怕她伤心难过,撑着病体说了那么多安慰她的话。

    崔翎觉得自己真是太坏了。

    她强忍住泪水,不让它们流下来,怕让老太君积郁过多的神思再多受一份担忧,只拿袖子胡乱地擦拭了一下眼角,心里有了决定。

    有些话不必说,可以用行动去证明。

    所以,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靠在老太君的臂膀上,静静地,静静地……

    翌日晨起,到了用早膳的时候,崔翎并没有出现在正堂。

    老太君奇道,“小五媳妇每日里最盼望的就是用膳的时辰了,哪日不是一大早就过来等着了,今儿这是怎么了?”

    杜嬷嬷笑着说道,“回老太君的话,五奶奶卯时过来请安,见您还未起身,便就没有进屋。我见她换了上回大奶奶给她新做的衣裳,想来是去了尚武堂。”

    她忙拿了勺子舀了一碗米羹,“今儿厨房做的是菊花羹,听说是五奶奶吩咐下去的,说是这个菊花羹对您的身子好。”

    今日还是刘师傅亲自送的餐。

    他立在一侧,指着桌子上几样点心说道,“不只菊花羹,还有这些,也都是五奶奶特意吩咐下来的,五奶奶说,已经问过王老太医,这些东西都能用。”

    杜嬷嬷夹了块点心到老太君碟子里,“这个叫枸杞莲心糕,昨儿五奶奶从您这里出去后,便去跟刘师傅商量研制的,为了去除莲心的苦味涩味,五奶奶试了好几回呢。”

    她笑着说,“老太君您尝尝!”

    自然是好吃的。

    老太君笑着摇了摇头,“怪不得昨儿小五媳妇非要亲自去送王老太医,原来是要问这些。”

    崔翎喜欢鼓捣美食,这一点老太君是很支持的。

    她老人家自个的嘴也挑剔,否则也不会花重金礼聘那么多的名厨在府里了。

    自从崔翎嫁过来后,每日里的食物还从未有重复过,光说一条鱼,便有不下几十种做法,每每还能给她做出从未尝到过的美味,她心里也是欢喜的。

    所以,小五媳妇询问王老太医后,精心制作出来的糕点,味道自不必说,光冲着那份心意,老太君也欢喜得不得了。

    只是,她心里却仍然隐隐担忧,因为崔翎这会正在尚武堂操练。

    对老太君来说,崔翎性情就和袁悦儿一样,尤其在住进泰安院后,行为举止不像是个孙媳妇,倒像是膝下养大的孙女,凡事既不跟她客气,也从来不刻意讨好她这个祖母,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皆是发自内心。

    那孩子不乐意虚情假意,也不愿勉强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

    若到了其他人家,恐怕要受长辈不待见,可是袁老太君却就喜欢她这一点。

    老太君还记得小五媳妇被免了每日里扎马步做早操时的欢喜雀跃,这两月来,只要她不提,小五媳妇也绝口不谈做早操的事,就算小二媳妇梁氏偶然提到,小五媳妇也必将话题绕开。

    可见,崔翎是十分不愿去做操练的。

    但今日,她却自动自觉地去了,难道那孩子虽然嘴上说没什么,心里还是在意没有怀上子嗣这件事?

    老太君一边吃着美味的枸杞莲心糕,一边想,等小五媳妇回来了,还是得再和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