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门娇-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安氏见那些药吃了都不见好,也没有少听信那些所谓的民间偏方,珍贵的药材没有少用,这些都得花不少钱。

    她自己庶出。嫁妆银并不如人家丰厚,这些年来。崔成楷也没有别的营生,孩子们面上她也花了不少。

    如今叫崔成楷前些日子一闹,囊中羞涩,就没有剩几个钱了。

    所以,浣衣坊也好,针线房也罢,大厨房那就更不用说了,打点的不够那些仆役谁理?

    衣服是给洗了,可送回来的时候该脏的地方还是脏的。

    该放的新衣是下来了,但大的大,小的小,总没有一件是合身的,若是叫他们送回去换,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又送来的,仍然是不合适的。

    至于大厨房那,就更苦逼了。

    那些厨房上的人总是紧着给银子多的菜做,轮到五房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过了饭点,有时候是菜凉了饭还是热的,有时候菜倒是热了,可饭凉了。

    总没有一顿吃上热乎的。

    安氏自己倒还好,她也不是吃不得苦的。

    崔成楷这里还不能进这些粗食,仍然是用药和粥养着,倒也不怕。

    可几个孩子都在长身体的时候,受不得这样的苦,从前也算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如今安宁伯府还没有散呢,却过上了这样的苦日子。

    安氏是在替孩子们委屈。

    崔翎在门口驻足微久,想了想还是叫人传了才进去。

    安氏见崔翎来了,忙不迭抹泪,还装出一副笑容来,“九姑奶奶来了?我看二嫂三嫂她们都说家里乱,不叫已经出嫁了的姑娘回来,便也央跑腿的婆子去袁家送了信。”

    她微微顿了一顿,倒是有了几分好奇,“姑奶奶怎么还是来的?”

    崔翎笑着说道,“我就是好些日子没有看到父亲了,想来看看他。”

    听了安氏这话,她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那些跑腿的婆子这几日蹬鼻子上了脸,狗眼里都不把五房的话放在心上了,所以其他的姑奶奶们那都有人传了话,唯独她这里就没有人上门。

    也幸亏她这里没有人来传话,否则她若是今儿不来,岂不是会错过这场好戏?

    莫说盛朝开国之后数百年来,就是古往今来,也万没有好端端的伯府老爷连口热饭都不给吃,还要看奴才脸色的事。

    那些人虽然也是因为伯府拖欠工钱才惹的事,究其原因,还是伯府的错,可这些人柿子专挑软的捏,不去找世子夫人麻烦,不去跟长房理论,尽欺负五房这些毫无还手之力的人。

    这简直太令人气愤了。

    崔翎和五郎和崔成楷行了礼,略寒暄了几句,问了一下病情。

    崔成楷笑着说道,“唐太医的药果然管用,如今已经在喝第七剂了。他除夕那日还曾来过一回,说是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接下来就只要好好静养了。”

    他来来回回没有看到两个孩子,略有几分遗憾地说道,“下回来可要带上珂儿和怡儿,我好久都没有见着他们了。”

    崔翎笑着点头,“昨儿半夜里下了一场雪,晨起虽然化了大半,但路上还是有些滑。老太君不放心,外面又冷,两个孩子便没有来。”

    她顿了顿,“等下回吧,等下回父亲好了,我叫两个孩子跟您一块儿住两天。”

    崔成楷撇头说道。“你这孩子。又胡说。伯府如今这样乱,我这里又什么都没有,哪能叫两个孩子过来玩?”

    他小声地嘀咕,“我倒是想,你弟弟妹妹也念叨过好几回了,他们还没有见过小外甥和小外甥女呢。”

    崔翎目光一动,半晌笑着说道,“我可没有胡说。”

    她略沉吟片刻。接着试探地问道,“父亲这身子需要静养,我看在伯府是不能够的,伯府如今这乱糟糟的样子,看了叫人糟心,哪里静得下来。不如,不如父亲去外面的庄子住一阵吧?”

    就算是要分家,那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办成的事。

    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将崔成楷和安氏,还有三个弟弟妹妹们从这里搬出去。

    原本袁家的东山别庄倒是个好地方。前些日子他们刚去过,庄子都是收拾过的。干干净净,也有地暖,暖和安静,是个休养的好地方。

    可是,这毕竟是袁家的产业。

    盛朝的男人,尤其是读书人,大多都有些傲气和骨气。

    崔成楷这个老岳父,一定不会愿意去女婿家的庄子休养,还是拖家带口的去。

    这若是传了出去,可要叫别人怎样看待他?

    所以,崔翎索性便不提这一茬了。

    她想了想问道,“父亲,小时候您常带我去的那个农庄,您还记得吗?若是您肯,这几日就收拾收拾,等过了正月十五,我就接您过去,您看如何?”

    在她三岁之前,母亲罗氏还活着的时候,她记得一家三口就时常去那个农庄。

    庄子不大,在南郊,周围都是农田。

    到了夏天的晚上,总要伴着蝉鸣和蛙声一起入睡,虽然吵,可听着却那样安心,这是自然的味道。

    冬天倒是没有去过,也不知道那里防寒措施做得怎么样。

    但崔翎想,大概是无碍的,今日才不过初二,到十六,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只要肯出得起银子修缮,别说换几个暖帘,就是砌一座热炕也成。

    到时候再多烧几个炭炉,过一个暖洋洋的冬天,还是不成问题的。

    崔成楷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遐思。

    良久,他苦笑着说道,“翎儿,亏你倒还记得……”

    他以为三岁的孩子,哪里还有什么记忆,可崔翎却清楚明白地告诉他,她还记得去南郊庄园的往事呢。

    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那孩子她也记得她母亲过世的事?

    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心情,一下子便有莫名的情绪涌上来,崔成楷觉得胸口有些疼。

    他讪讪地说道,“那庄子是你母亲的陪嫁,当初你出阁时,我已经将它交给了你。”

    言下之意,这已经是女儿的产业了,他不好再跟着过去。

    崔翎却笑道,“就算那庄子是给我的,难道我这个做女儿的,就不能请父亲过去小住一阵子?”

    她转头对着安氏说道,“那农庄里不仅有池塘,还有秋千架,弟弟妹妹们一定会喜欢的。”

    安氏心里晓得,崔翎一定是在外头听说了什么,才会急着想要让他们离开崔家。

    对于这份心意,她很感激,可又觉得有些拘谨。

    不论如何,那总归是先头夫人的陪嫁庄子,如今又给了崔翎。

    三个孩子若是过去玩儿,那自然名正言顺,可她跟着崔成楷过去住,又算是什么?

    虽然并不违背礼法规制,可若是叫人知道了,背地里肯定是要说闲言碎语的。

    不过,比起那几句不痛不痒的闲话,安氏现在更迫切地想要离开这个安宁伯府。

    吃得不好,穿得不好,还不是最严重的,她最厌恶的是,长房和二房的人还总时不时地要过来吵嚷找麻烦,这简直太影响人休息了。

    所以,尽管崔成楷十分为难,但安氏却坚定地点了点头,“我去,九姑奶奶,我们去!”(未完待续。。)

    。。。

182 人选() 
平心而论,崔成楷对元配罗氏是愧疚悔恨的,但他也亏欠了安氏。

    这些年来,他整日纵情酒醉,活得浑浑噩噩不说,还总是带给安氏不少的麻烦。

    欠下的酒钱,吐脏的衣裳,将家里熏得臭臭的,这些且不必说。

    就只看他平素对安氏的冷淡,对孩子们缺少温情,在他不管事又没有能力的境况下,她还能将这个家默默无闻地管好,就是他对她最大的亏欠。

    所以,哪怕心里有所顾忌,不肯去南庄,可安氏已经这样斩钉截铁地点了头,崔成楷就不能再反驳她。

    免得在大女儿面前伤了安氏的体面,叫安氏不高兴。

    他几若无声地叹了口气,“既然你母亲都说好了,那我们便就去吧。”

    安氏脸上难掩高兴,连忙对崔翎说道,“九姑奶奶,你和姑爷先在这儿陪老爷说说话,我下去安排一下,中午就咱们自家吃一顿团圆饭。”

    她兴冲冲地下去了。

    崔翎想了想,对着五郎说道,“夫君,你先在这里替我照顾一下父亲,我去看看母亲。”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说,“大厨房这样欺人太甚,我恐怕母亲到时候又要吃闲话。正好,我带了些平素用得到的米面来,等会儿还是我亲自下厨做一顿简单的。”

    整治一桌像样的酒菜,那就得需要花钱,依着大厨房那帮人的尿性,除开这菜的本金,商银也会要得不少。加起来。说不定得有二三两银子。

    二三两银子。五房自然拿得出来,可若是今儿花用了,接下来的多少天,日子就更难过了。

    假若五房手头宽裕,可以随便撒出这样的闲钱,那之前也就不需要吃人家的剩菜了。

    崔翎不想要安氏当东西去换一顿午膳。

    果然,她赶到安氏的屋子时,恰正看到安氏从柜中取出一副金头面绞了一块递给贴身的嬷嬷。

    都到了这份上了。安氏倒也没有愁眉苦脸,她很是爽快地说道,“这会儿到外头去兑银子,怕是来不及,就拿去郭嬷嬷那儿,叫她帮忙换一点银子。”

    那老嬷嬷不赞同地道,“郭嬷嬷那虔婆,黑得很,这块金子分明能值个五两银子,到了她那儿顶多出来三两。夫人!”

    她嘴快,很有些不赞同地说。“与其如此,还不如老奴出去外头一趟,兑了五两银子出来,就直接上酒楼,挑那上等的席面置办一桌,叫人送了来才好。”

    这主意倒是好,从郭嬷嬷那兑出来的三两银子,等拿去厨房,顶多就能置办出一两半银子的菜来。

    倒还不如直接从外面兑,再从外面买,不只体面,还能剩下点钱。

    安氏高高兴兴地说,“那就这样办了吧!”

    崔翎叹了口气,高声喝道,“母亲!”

    安氏一惊,见自己的盘算被崔翎看穿,脸上不由一红,“九姑奶奶,你怎么来了?”

    她忙使眼色叫老嬷嬷出去。

    崔翎却喝住了那嬷嬷,“不必出去了。”

    她不赞同地对着安氏说道,“母亲手头紧,那就该跟我说,何苦绞了头面出去兑银子?”

    安氏忙指着那头面说道,“九姑奶奶也不要误会,这不是因为你来了才绞的,早先你父亲的药里有一味百年老参,价格贵了些,府里要用普通的人参来代替,我不肯,就绞了那个去换的。”

    她不好意思地笑笑,“一个金头面而已,身外之物,不值一提的。”

    崔翎心里倒有几分感动,她叹了口气说道,“我带了一些米面食材过来,咱们这里不是有小厨房吗?我已经叫人清理了,等会儿我亲自下厨,给你们做一顿好吃的。”

    她笑了起来,“母亲一定也有所耳闻吧?我的厨艺可是还不错哦。”

    安氏闻言却并不高兴,脸上青一阵红一阵。

    她讷讷说道,“我知道,那些年,我没有好好照顾你,叫你受委屈了……”

    这盛京城的世家小姐们,谁肯去厨房沾阳春水?

    想要吃什么喝什么,都是使唤人去做的,哪个会真的亲自下厨动手去做菜?

    所以,当安氏听说崔翎的厨艺好时,并不觉得光荣,反而有些理亏。

    那些年,她对这个元配所生的女儿,的确是没有苛待过。

    可她也没有对她好,日常份例她倒是给得痛快,不只及时,还总是额外多一些,但这也不过只是物质上的关怀。

    说到底,这些都是公中的,也没有让她自个掏钱,至于为什么给的多一些,只不过是因为她的孩子都还小,用不上那些。

    她没有真正地像一个母亲那样去关心崔翎。

    所以,就在她眼皮底下生活的,可她竟然不知道崔翎还会厨艺。

    崔翎轻轻笑了起来,“母亲这话说的,我下厨做菜,是因为我喜欢,我愿意,可不是因为你虐待了我不让我吃饭,所以不得不自己去做。”

    她上前搂住安氏的臂膀,这还是她第一次对继母这样亲近。

    顿了顿,她才说道,“母亲不要多想,你待我挺好,我没有什么好怨的。”

    这倒是她的真心话。

    继母和继女的关系,这本来就是最难的一层,十个人中有九个要相处不好。

    名义上虽然是母女,可到底不是亲生的,还占着元配嫡出这四个字,轻不得,重不得,这个度很难把握。

    崔翎可以理解。

    安氏没有苛待过她,连重话也没有说过一句,虽然也没有贴心地教养过她,可继母而已,她对继母的要求还没有那么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