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天工-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其他的人,有件同样重要的事情,”李彦走到徐洪身边,从地上的工具中拿起一把卡尺,这种尺可以精确到分,也就是一寸的十分之一。

第65章 等分法制尺() 
“你们要做的,就是打制出一批精确度更高的卡尺,”李彦将尺子拿在手上比划着:“一分的精度太粗略,一毫的精度也难以达到,所以我们先做到一分的三分之一,就叫三分之一分尺。”

    要想提高精密制造的水平,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是必须要提高的,李彦大致估算了一下,一尺有三十多分米,三分之一分差不多是一毫米左右,这个精度显然还是不够的。

    李彦将三分之一分尺规定为基本尺,也就是所有的直尺、角尺、卡尺、软尺等测量长度的工具精度,都必须在一分的基础上提高到三分之一分。

    李彦看了看面色有些迷惘的工匠:“三分之一分的精度,你们可以做到吧?”

    昨天晚上想了很久,李彦才想到用这个办法来实现精密制造,尚未来得及仔细推敲,也不清楚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能不能实现他的想法。

    “徐洪,你能做出三分之一分尺吗?”李彦看向脸色凝重的徐洪。

    徐洪担忧地看了李彦一眼,犹豫着摇了摇头:“小老儿不知,如何做量尺,小老儿并不知晓,或许官府那边才有专门的工匠。”

    李彦皱了皱眉头,对于如何做出精度更高的量尺,他也是没有思路:“看来,也只好想法请些官匠了。”

    “切!”刘铁锁不屑地哼了一声:“官府里那些工匠懂什么,三分之一分也不算难事。”

    “你能做?”李彦看了刘铁锁一眼,此人的手艺确实高超,就是脾气太过暴烈,需要打掉傲气。

    “不会是吹牛吧?”李彦仿着刘铁锁的口气,也哼了一声。

    刘铁锁瞪大了眼睛:“啰嗦什么,等着看好了。”

    见刘铁锁这么说,李彦估计他确实有办法,故作轻蔑地笑道:“就算你真能做出三分之一分尺,那能做五分之一分,十分之一分不?”

    刘铁锁没好气地白了李彦一眼:“我刘铁锁能做到五分之一分,不信还有做得更小的。”

    “呵呵,我却能做出三十分之一分尺,”李彦不屑地笑道。

    “你就吹吧!”刘铁锁瞪了瞪眼睛,终究记得李彦的身份,没有破口大骂。

    李彦笑了笑,从身上掏出另外一张纸,在刘铁锁眼前展开:“能看懂不?”

    纸上画着的是一只卡尺的简易结构图,与常见卡尺不同的是,这只卡尺的游标上也有刻度。

    卡尺上标记的刻度为三分之一分,游标上标记的刻度为三十等分,总长为九分,每一刻度为十分之三分,两者相差三十分之一分,也就是这种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

    将一分的长度三等分、也就是将十分的长度三十等分,与九分长三十等分的难度相差不大,既然刘铁锁能做到五分之一分的精度,自然能做出符合要求的卡尺与游标刻度。

    “咦!”刘铁锁看到这种游标卡尺的示意图,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随即皱起眉头。

    “好设计,”刘铁锁抬头看着李彦,目光不再像方才那般桀骜不驯,而是有些佩服:“有了这个设计,卡尺的精度确实能达到三十分之一分,甚至更高。”

    刘铁锁虽然狂傲,不过他也最佩服有能力的人,他一眼就看出游标卡尺的原理和作用,利用卡尺与游标刻度的差异,从而能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

    刘铁锁顿时为这巧妙的设计所折服,对李彦的态度马上有了改观。

    “如果做出五分之一分尺,游标刻度设计成九分不是”刘铁锁急得直挠头,显然缺乏必要的数字计算能力,想要算出游标刻度的设计却是不能。

    “九分五十等分,测量精度为五十分之一分,”李彦很快算出最简单的一种设计方式。

    “受教了,”刘铁锁心悦诚服地向李彦拜了拜,他虽然孤傲,但对游标卡尺这样的天才设计,确实由衷敬佩。

    李彦很快见识到刘铁锁制尺的办法,虽然算不上非常精确,但却十分巧妙,配合刘铁锁精湛的手艺,做出的刻度误差很小。

    制尺的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刻度尺的制作无非就是将标准尺进行等分,一尺十等分为寸,一寸十等分为分,一分十等分为厘。

    无论是尺、寸、分,等分的办法都是一种,李彦将其命名为投射法。

    譬如要等分标准尺,可以用标准尺量出一根十尺的竹竿,并在每一尺的长度端点系上一根等长的麻线,麻线的另外一端全部系在某个点上,使得每根麻线都绷直。

    然后就是将待等分的标准尺放到麻线拉出的线网中,测量最外侧两根麻线的间距,找到恰好为一尺的那个位置,则绷直的十一根麻线恰好将标准尺十等分。

    当然,这只是投射法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要复杂、精细得多,在如何确保定位的精确方面,刘铁锁还有很多妙到毫巅,让人叹为观止的小手段,可以将最终的误差控制在很小的程度。

    本来,刘铁锁这些手艺是不会让别人看到的,但是李彦拿出了游标卡尺的设计,他也就不好意思一点东西都不露出来,这才同意李彦给他安排助手,并将这些手段记录下来。

    在李彦的刻意“压迫”下,刘铁锁、徐洪、杨四,甚至还包括其他几个手艺纯熟的工匠,都或多或少拿出了一些独特的手艺,这不仅让别的工匠欣喜若狂,他们相互之间也能学到新东西,有了这个好的开端,也就更不好藏着掖着,每个人压箱底的才艺都是逐渐展露出来。

    李彦前世只是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这种纯技术性的东西懂得并不多,整个上午都是饶有兴趣地参加到徐洪他们制锁,以及刘铁锁制尺的工作中,并指导学徒进行记录。

    李彦发现用毛笔记录的不方便,那几个学徒本来就不是纯正的读书人,没有练过速记,有时手里托着纸簿,写得很别扭。

    铅笔?钢笔?圆珠笔?还是鹅毛笔?李彦虽然也觉得毛笔字实在是种美妙的艺术形式,但是在科技的发展面前,就连写字都要被慢慢淘汰,这时候也顾不得保护毛笔字,该出现的总会出现,不过是提前一些罢了。

    铅笔涉及到材料石墨,鹅毛笔太原始,圆珠笔似乎不大好搞,倒是钢笔不算太复杂,李彦将没有事情的工匠召集到一起,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给他们看。

    “我要你们做出这种形状的笔尖,材料为薄薄的铁皮,笔端有条细缝,笔尖要光滑耐磨,你们可以蘸墨后在纸面上试验。”

    “要做这个东西不难,可是它能用来写字吗?”经过短暂的相处,工匠们已经发现李彦虽然说过要将他们遣送回锦衣卫大牢,但在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却总是很有耐心,便有人大着胆子问道。

    李彦看了看纸上弯弯曲曲的线条,无奈地举起手中的毛笔:“你们也看到了,这个毛笔有时候用起来太不方便,至于我说的这种铁制笔尖能不能写字,你们将其做出来便知道了。”

    ————————

    ps:等分法是制尺的基础,所谓投射法,草根看过民间手制木杆称的方法便是与此类似,纯手工时代,精湛的手艺配合合理的精巧的工艺,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当然也少不了数理计算。

第66章 宝锁问世(上)() 
中午的时候,李彦给工匠这边加餐,而且大家的饭菜也不同,徐洪、杨四与刘铁锁的饭菜相对更好些,有鱼有肉,刻意的区分让其他工匠很羡慕,也充满学习、工作的干劲。

    吃饭的时候,李彦遇到骆养性,这位衙内气哼哼地直抱怨:“三娃,你那些家丁笨得跟猪一样,我不教了,哦,是他们根本学不了。”

    “大哥不用生气,他们本就是些农户,学不来大哥精妙的刀法倒是常理,”李彦打开酒坛,给骆养性倒了半碗高粱酒,这位衙内还嗜好杯中物,而且喜欢痛饮,却是只喝半碗。

    骆养性听到李彦说他刀法精妙,高兴地端起酒碗,哈哈笑道:“那倒也是,能学好你大哥这套五虎断门刀的本来就不多,你那些家丁也算不错,起码练武的劲头很高,都跟不要命似的。”

    李彦也端起酒碗与骆养性碰了碰,一饮而尽,这种高粱烧锅辛辣无比、入喉如刀,浑身的血液好似要沸腾一般。

    吃过饭,骆养性拉着李彦要教他刀法,李彦对这个时代正宗的武术也很感兴趣,乐于受教。

    看了骆养性的演示,他才知道那些家丁为什么学不会。

    一是这套刀法确实很有难度,一共几十个动作,不仅包括撩、砍、抹、跺、劈、崩、勾、挂,还要结合腕花、背花、缠头、裹脑等身法与步法。

    此外骆养性此人根本没有教授徒弟的耐心,风风火火将一套刀法演练下来,便摆了个很拉风的举火烧天式姿势,往那里一站,甩了甩头:“如何,都看清楚了吧?那就来练一遍!”

    莫说那些家丁,就算李彦有过十几年练习咏春拳的底子,这样看一遍下来,也只能记个大概,要照着演练是根本不能。

    知道骆养性浮躁的性子,李彦就没有多问,接过一把秀春刀拿在手里,依着印象慢慢比划起骆养性的动作。

    全亏李彦有过练拳的经历,记忆力也不错,慢慢地竟然将几十个动作比划出三四成,倒让一旁的骆养性看得目瞪口呆。

    “三娃,你真是太厉害了,想当初我爹教我的时候,我也就是比你好了一点点,虽然我那会才六岁,可你也很不错了,”骆养性高兴地拍了拍李彦的肩膀,拿起秀春刀又将刀法演示了一遍,这次却慢了许多,一招一式地讲解起每一招的要诀。

    “看这一招,腰身要直,出刀要快,想当初我初练的时候,就比你好多了”

    李彦认真记下这些要诀,自动略去骆养性那些卖弄的话语,第二遍下来,却是将这套刀法的模样记了个五六成。

    这套刀法将很多基本动作串在一起,既有套路的连贯,更讲究实用,真正用到的时候,却不必一板一眼,有用的还是那些基本动作。

    骆养性演练到第三遍,终于失去了全部耐心,此时李彦差不多记下了六七成,也不着急,打算慢慢练习。

    在亲自指导家丁学习刀法以后,李彦也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与练习单一动作相比,在学习连贯刀法套路时,家丁们的表现确实容易让人抓狂。

    而在李彦看来,单一动作中,又以长枪直刺最为简单和有效,所以他决定恢复家丁的训练项目,依然是练习长枪直刺,不过从静止直刺,增加行进间直刺。

    骆养性也是放弃操练家丁的念头,觉得这件事太枯燥无聊,不过还是要见缝插针说上两句,不断指摘各种问题。

    骆养性出身武将世家,又在军队中厮混,对于军中操练非常熟悉,比如军队的管理、编伍、赏罚、旗语等,有些也很用。

    李彦将二十三个家丁分作两队,由宋大牛总领,夏二狗、崔石头分别作队长,平常一队训练,一队执勤。

    傍晚,李彦与骆养性正在就队列的问题发生争论,一个在锁匠那边执勤的家丁跑了过来:“少爷,徐洪说弹子锁制好了。”

    “是吗?那咱们一起去看看?”李彦不想与骆养性继续争论,趁机说道。

    “好啊,快去快去!”骆养性听说弹子锁已经做好,立马从地上跳了起来,还不忘补上一句:“先去看看那个弹子锁,回头再教你什么是阵列,不是站得整齐就行的。”

    李彦也不争论,与骆养性一起前往锁匠们工作的地方,人还没到,便听见刘铁锁破锣似的声音:“拿来看看,俺就不信这个什么弹子锁比俺做的广锁好。”

    “呃那泼汉,你算个什么东西!”李彦还未出声,骆养性就已经叫了起来。

    本来围在一起的工匠们看到李彦与那个整日里不断叫嚷的锦衣卫百户走过来,都是连忙回身行礼,只有刘铁锁手上拿着弹子锁在细细研究,恍如未闻。

    骆养性脸色一变,就要发作,李彦拉了拉他的衣袖:“大哥,这个刘铁锁自诩制锁手艺天下第一,这回得看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骆养性见刘铁锁果然是不再说话,心中大爽:“哈哈,倒要看看这厮吃惊的样子。”

    刘铁锁手上拿着锁,翻来覆去察看铁锁的外形,要比成年男性的拳头略大,属于中号挂锁,与常见的广锁比较接近。

    “老样子,”刘铁锁不屑地撇了撇嘴,然后才将钥匙插入锁孔,却不扭动,而是缓缓插入,又向外抽一下,再插入一点,如此几次,脸色渐渐凝重起来。

    “好家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