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天工-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天还额外送了点酒过来,吃饱了肚子,再喝点酒,身子暖洋洋的,也不觉得还要扫路,是多么辛苦的事情。

    先前说话的那个人本想趁着热闹的时机,再鼓动鼓动,这回却有更多人不以为然,都觉得现在这情况还算不错,至少不像从前那样,每天都能吃饱肚子,每个月还能领二两银子,这可是从前很难想象的事情。

    这么想想,做个工程兵似乎也挺好的。

    “妈的,这些个废物,吃了两块肉,就变得死心塌地了!”营帐背后的暗处,藏着两三个人,他们此前都曾是京营将领的家丁,虽然并不是一个将领手下的,随着京营的整编,裁汰下来的他们给打乱后编进工程营,从而能够碰到一起。

    这些人身为亲兵、家丁,原来在军中的待遇相对来说还比较好,属于享受特权的那一种,在编进工程营以后,就要跟其他人一样干活,享受一样的待遇。

    对于很多卫所兵来说,工程营的待遇确实要比原来的好一些,不过对这些亲兵来说,却可能有所下降,而又要干很多体力活,都会有些不满。

    “将军那边已经传话过来,等他从讲武堂学成以后出来,还要让咱们回去,复辽军这边,实在是呆不下去啦!”有人在黑暗中沉声说道,旁边的人也都点了点头。

    “将军说,这事儿得悄悄地做,不能让那些人知道了,就会针对咱们;等将军出来,就名正言顺,谁也不能阻拦!”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多联络些人,到时候一同投奔将军!”,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61章 变局() 
外面风雪交加,京东一处庄园里头,屋子里烧着壁炉,温暖如春,几个衣着华贵,一看就是非富即贵的,凑在一起侃侃而谈。

    京畿多豪强、富户,虽然人人都说江南好,江南多风流、奢靡,看上去更加繁华、兴盛,不过要说到富豪,北地未必差过南方。

    南方人喜欢享受,而北地的富豪,虽然同样追求享受,却不会像南方的富户那样,将奢靡风流,都摆在市井外面。北地的富豪,财富藏在宅子深处,换成金银珠宝,还有田地,财力却不比任何人弱。

    南方人喜欢做生意,而北方的很多有钱人则喜欢买地,虽然不管南方北方的有钱人都喜欢买地,不过南方人通常会拿一部分钱出来做买卖,北方的豪强,却总是巧取豪夺,让名下的田地变得越来越多。

    “侯爷,这外面都传说朝中那个主事的李三娃,准备让天下的田地一样交税,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情?”这些日子,京畿一带的地主豪强,私下里的走动多了,大家都在谨慎而热心地议论来年的几件大事,各种各样的消息到处都是,也不知道哪一条是真的,哪些又是假的。

    东平侯王升现在可谓炙手可热,一方面,他是天启皇帝母后的兄弟,也就是俗称的国舅爷,谁都知道天启皇帝朱由校最重亲情,借着政变之后,客氏和魏忠贤死掉以后的空白,给李彦安排着见过几次皇帝以后,王升成功和朱由校搭上了关系,现在过几天就要进宫一次,京城上下,可谓人人侧目。

    此外,王升的儿子王国兴,也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表兄弟王国兴,如今是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这身份本来也没什么,不过他还是内阁九巨头之一,这就显得极不寻常了。

    说起来,有明一代对亲贵、勋戚的防备都极为严格,除了王朝的早期,以后的勋戚都是不能参政的,不能做官,只能安心做个富家翁。

    虽然朝廷待勋戚也是极为亲厚的,封赏都比较实在,金银田地总不会少,每年内库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封赏花掉了。

    不过勋戚因为地位特殊,有些其他想法也很正常,就算不想别的,也会关心现在利益会不会受到损害。

    像王国兴这样,以勋戚的身份跻身内阁,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重臣之一,这显然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严重关注。

    王升抬眼看了客座上几位勋贵一眼,平常大家倒是很少来往,毕竟朝廷的规矩在那里,不过自从复辽军发动政变,灭了阉党以后,开始推行什么新政,对他们这些勋贵的限制就少了很多。

    前不久,华夏报上还说什么“自由”、“平等”的权利,虽然说听上去挺不可思议的,不过要能确实给他们带来很多好处。

    王升笑眯眯说了一句:“朝中的事情,不是咱们该关心的,本侯也什么都不知道。”

    “侯爷,这可关系到庄子上的进项,再说了,让咱们跟泥腿子一块儿交税,岂不是没了高下贵贱?”有人见王升不肯松口,便鼓足勇气将话头给揭开了。

    王升不悦地看了那人一眼:“本侯倒是听人说过一句话,所谓高下贵贱,无非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真要是有钱了,住的是大房子,吃的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出门能做精致的四轮马车,这便是高贵。”

    “啧啧,这话说得实在”有人笑着说道,所谓富贵,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些东西。

    “要是没钱,住的是土屋,吃糠噎菜、衣不蔽体,那就是贱了”

    “所以啊,这税交得越多的人,就是钱挣得多,也就越尊贵,你要不想跟佃农交同样的税,那就多交一点,”王升笑着说道。

    刚才还纷纷出声符合的众勋贵这会儿都傻眼了:“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

    “历来士绅不纳粮,这是成例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的土地都是皇上赐封的,朝廷凭什么征税?”

    王升微微闭着眼睛,虽然作为国舅,现在看起来很风光,不过从光宗开始,就不受万历皇帝待见,朱由校在登基之前,王升这个国舅都没啥得到什么,朱由校登基以后,又宠幸客氏、魏忠贤,他还是没能得到什么。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王国兴开始跟着李彦出关征辽,半年前发动兵变,杀了魏忠贤和客氏,他这个国舅才变得像模像样。

    王升有些不耐地扫了一眼这些聒噪的勋贵,要说这些人的眼力可真的是很差,明明王国兴跟李彦是同一阵线的,没有李彦,哪里可能有王国兴进入内阁?偏偏这些人只看到王国兴进了内阁,权势很大,还到这里来,在他面前说李彦那一派政策的不是,真是活腻味了。

    “还有传闻说,李三娃将内库并入节慎库,要取消对皇族、勋贵的封赏呢!”有人语气很不爽地说道:“这个李三娃,真不知道要做什么。”

    王升皱了皱眉头,这些日子,他是听到很多流言,虽然说是流言,不过以他对李彦那一派的了解,有些事情真的很有可能,所谓空穴不来风,从新政以来的一些做法中,就能看到一些趋势来。

    “诸位,这些都不过是谣言罢了!”王升见自己不能继续保持沉默,连忙开口说道:“再说朝廷要修路、开河,等运河与京津马路贯通,咱们做什么不能发财?就算真的收点税,换来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这事儿,本侯还真的愿意。”

    话虽这么说,不过一直嫌弃道路情况不好的勋贵们,这时候却有些不以为然。

    看着镇抚司整理出来的一条条情报,大家的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刘文炳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嘿嘿嘿,这年头,有想法的人看上去很多啊!”

    “大人曾经说过,变革的年代,最容易成就一番事业,自然也容易造成某些人内心的野望,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咱们也不是没有准备,”申湛然现在是李彦身边主要的谋士,相比较石柱国、包有才等人专心运筹某一方面,申湛然更擅长分析和出谋划策。

    李彦微微点了点头:“下面这些异动,之前也曾有所预料,遣往辽东的都是新编的营哨,京城附近,我们能够控制的精锐军队,已经有两万余人,加上正在整编中的新军,以及津滦一带的厂卫营,可以集中五万兵力,除非我们内部发生分裂,不然的话,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支军队能够击败我们。”

    复辽军自上而下,战术、装备和训练都是同样的标准,这次整编新军,就是将老兵派出去,很快复制出一支同样建置的新军出来。

    率先整编的京营、亲军卫,数十万兵额,整编出来三四个营,已经陆续给调遣开往辽西,通过这种调动,一边继续操练,虽然不见得能够派上战场,不过辽西毕竟距离前线更近,总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战争的气息,并逐步适应,要比单在京畿操练更有价值。

    而现在还留在京畿附近操练的新军,只有很少部分是原来京营的士兵,可以说基本没有,譬如通州的新军,就是河间府那边卫所挑选出来的兵员,同京滦厂卫营里兵员,还有招募的兵员混编而成的。

    军中各营哨异地驻扎,如何操作,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有章程,王国兴、刘文炳、包有才等人配合得也相当出色。将一部分军队调出关外,换回来嫡系的复辽军,又用相对更容易掌握的新军,充实京畿附近的防务,至少在军队方面,李彦并没有什么担心,只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军队能够解决的。李彦虽然认为复辽军不怕任何敌人,任何军队都无法击败复辽军,但也并不能反过来就说复辽军可以击败任何敌人,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以复辽军这点兵力,到处扑火,那就会疲于奔命了。

    “几个工程营、河工营、运输营、屯垦营那边,都有人在暗中活动,不过效果并不好,按照之前的整编安排,那些将领的家丁亲兵素质较好,多给挑进了新军操练,现在都已经给调往辽西,在那边,想必不会有什么事情。给安排进各类后勤营哨的,多数原本就不受待见,现在能够吃饱、睡好,还能按时领到工钱,比从前的境况好了不知多少,自然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包有才作为情报官,对军中的情况掌握得很清楚,何况这些事情进行得就不怎么隐秘。

    “那些胡乱蹦跶的,多数是一些中下级军官的狐朋狗党,有的原来就是街上的混混,混在军中挂个名,没想到都给咱们给整编了,这会儿就想着胡乱折腾”

    现实的情况错综复杂,虽然李彦希望革新能够让大家都享到好处,不过这显然无法照顾到每个人的需要,依然会有很多人对新政不满。而现在看来,一旦出现机会,这些不满者就可能联合起来,进行反扑。,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62章 粮荒()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雪,京城内外皆已成白茫茫的一片,即便工程营竭力维护,京通路尚能维持通行,却也因为天寒地冻,而变得极为难走。

    或许是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京城的物价开始变得极为敏感,有些米铺在下雪的次日,即已经挂出歇业的牌子,关门打烊;京城的米行、煤行,这个时候是人最多的时候,几个大铺子一关门,小铺子里的存货很快就给抢购一空。

    一开始,还能有通州那边的货物通过京通路往京里输送,不过随着风雪天气的持续,京通路的通行也越来越困难,到了后来,完全是杯水车薪,京城的物价,也就一涨再涨,米价已经叫到之前的七八倍,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突如其来的大雪,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而且让京城的情况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很多米铺门口,已经排起很长的队伍,而米铺却已经挂出无粮可卖的牌子。

    “粮荒”发生的同时,底下却有一股暗流涌动,各种各样的流言风起云涌,有说北边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雪,现在就轮到京城和北直隶地方上了;还有说辽东也下了大雪,结果不怕严寒和大雪的建奴突然发动进攻,结果偷袭成功,将几十万冻僵了的复辽军全部给灭了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谣言突然之间就冒了出来,若是不了解情况的,乍听之下,很容易给唬住。

    “滋味馆旗下的铺子,已经全部打烊,不再对外经营,将粮食都搜集起来,限量卖给家中无粮的居民!”夏熙脸色严峻地向李彦说起京城现在的局面:“工部、兵部的粮仓,并没有什么余粮,特别是前段时间整兵、屯田、修河治水,一直都在消耗库存粮,本来指着京津之间的粮道畅通,如今却有些跟不上了。”

    李彦微微皱了皱眉头:“这雪才下了三四天,居民家中就已经无粮可吃了?”

    雪落之初,李彦并没有想到情况会变得如此糟糕,而且恶化的速度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其实在辽南,并不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风雪,不过辽南的人口密度和规模,原本并不及京城和京畿一带,就算是现在,在规模上还是要差很多。

    辽南一直对外买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