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天工-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晓得,明奸就是出卖吾大明利益的卑鄙奸人,”巩永固笑呵呵地道:“大人,还有什么吩咐没有?”

    “咱们要讲道理,要站住大义,”李彦拍了拍巩永固的手臂,又给他交代了一些细节,他要巩永固在气势上压住沈有容,甚至是刚刚上任的登莱巡抚陶朗先。

    登莱到旅顺,只需半日船程,到金州也就是次日便达,如此近的距离,又可以通过船运,可以说非常便捷,登莱便是金州的后方。

    只不过进军金州以来,金州所需的物资大多数从天津运来,也就是李彦用圣旨从登莱舟师那里调了一些船只,还有登州府提供了一些粮草,登莱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登莱总兵沈有容、登州海防道按察使陶朗先对援辽军攻取金州的作战计划均不认同,遑论支持,这个状况不解决,金州攻略便会大受影响,或许眼下还不如何,但要持久作战,没有登莱作为坚实的后盾,无疑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援辽军派出的各个分队已经都接到命令,开始往金州收缩,情报部从辽阳探到的消息,后金军在得知盖州降明以后,已经加快了军事动员的步伐。

    援辽军正军是三个营,神机二营、神机四营和厂卫营,总兵力接近一万,这次分作八队,最远前出到复州卫、得利赢城、归服堡,击败多支建奴地方军队,俘虏建奴汉军一千多,不包括复州的数万军民。

    此次出击,收拢辽民近十万,而且从地方上搜集了不少物资,唯一让李彦感到遗憾的就是兵力不足,不能继续深入,扩大战果。

    辽民被李彦分别安置在辽南的岛屿,以及金州南面的金州半岛腹地,援辽军三个营则全部在金州集结,准备迎接建奴军的进攻。

    经过这次出击,八支分队差不多都遇上了一些同少量建奴的战斗,加上参加第一次金州会战的三个哨,援辽军这支新军也基本上算是经历了战场,士兵的身上,也似乎多了一些东西。

    援辽军在出击的时候,将参加了第一次金州会战的老兵与新兵混编,经过了十几天的作战与磨合,在金州集结以后,便顺势进行了重组,使得新兵老兵搭配。

    而在军队的编制上,取消援辽军的番号,代之以钦命“复辽军”,总兵官王国兴。

    神机二营为“灭虏营”,营官为参将刘文炳;神机四营为“破虏营”,营官是参将骆养性;京滦厂卫营则改称“选锋营”,营官是守备宋大牛。

    此外,还有从辽军辽民中取精汰弱后组成的“金州营”,李彦让把总巩永固来带这个营,金州营眼下的主要任务还是协助守备地方。,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49章 战争准备() 
在总结首次金州会战的基础上,复辽军对主力三营进行了重组,以使每个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战术单位,既可以单独作战,又能够相互配合,在战术风格上,各营又侧重不同。

    以神机二营为底子的灭虏营本来是全火器、全部配坐骑,包括两掖火铳兵、两哨炮兵,一哨骑兵。

    作战部与参谋部会商以后,认为全火器营无法单独成军,缺少长枪兵保护的火铳手,既容易被敌人近身后吃得死死的,也缺乏追击能力,长枪兵与火铳手必须对应配备,在战术上相互弥补。

    会商的结果是突出灭虏营的机动优势,将两哨炮兵抽调出来,并补充两哨会骑马的长枪兵,成为两哨长枪兵、两哨火铳兵、一哨骑兵的格局,如此一来,扔掉沉重火炮的灭虏营,在行军时将成为骑兵,机动能力大为提高。

    补充灭虏营的两哨长枪兵,大多是从神机四营和厂卫营中抽调会骑马的长枪兵组成,此外还从辽兵中抽调了一些。

    因为重组是在出击之前,差不多是一边出击一边调整,一边磨合,十余天的时间下来,倒是都有了整体的模样。

    虽然临战前做出调整有些仓促,不过参谋部认为第二次金州之战的烈度不会太大,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磨合,若是等到战后,可能又会面临第三次金州之战,那时候的情况会更加严峻,也只有边调整,边作战。

    灭虏营变成骑步营的编制,破虏营则没有进行大的调整,除抽调一些人进入灭虏营,然后补入一些辽兵外,依然还是两哨长枪兵、两掖火铳兵,以及一哨中军骑兵的格局。

    选锋营的格局与破虏营大体类似,也是两哨长枪兵、两掖火铳兵,只是中军哨不是骑兵,而是灭虏营抽调出来的炮兵。

    复辽军采用五五编制,分别称作前后左右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五伍为一队,设队长;五队为一旗,设旗长;五旗为一哨,设哨长;五哨为一营,设营官,加上军官及亲兵护卫,标准配置为一营三千六百人。

    选锋营的两哨长枪兵与两掖火铳兵的配置与灭虏、破虏二营相同,不过中军哨的编制相对较大,除了五个旗火铳手以外,还有一个哨的炮兵。

    三个营重新编组以后,灭虏营机动能力最强,破虏营最为中规中矩,选锋营则更加强调火力,不仅火铳手要多出五个旗,而且配备了一个哨的炮兵,相应的,选锋营也是机动能力最差的一个营,只有中军哨有一个旗的骑兵,其他都是步兵,还带着沉重的火炮。

    灭虏营调整出来的另外一个炮兵哨,则编成独立的炮兵营,名为“雷击”,雷击营掌握原本的一哨炮兵,以及所有的城防炮,需要配属各部作战。

    从出击前线回来后在金州重新集结,复辽军三营抓紧时间进行磨合并演练工事攻防战术,第一次金州之战的经验告诉他们,严格、充分的训练,可以使得军队的战力得到有效增强。

    李彦和参谋部已经针对建奴可能采用的战术,在沙盘上反复演练,李彦也多次现场察看工事的情况:“依托工事,我们不用担心建奴的骑步兵冲击,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对方的弓箭手,以及火炮。”

    “建奴应该没什么炮,最多是在辽阳、沈阳得了些,肯定不多,”包有才道。

    “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我们就当他有,”李彦指了指齐胸高的矮墙:“如果发现建奴有火炮,我城防军在建奴发起冲击以前,全部隐蔽在矮墙后面,只留观察哨注意敌情,等到建奴冲上来,进入射程以后,再有观察哨以及指挥台发令,士兵从隐蔽处走出来,准备迎敌。”

    实践是最好的学校,李彦已经不像出征金州之前那样紧张,对于各种战术动作也清楚得很。

    火炮在这个时代使用的还是实心铅弹,如果掩藏在墙壁的后面,线杀伤的实心弹就难以发挥作用。

    “至于箭矢,只有用火炮与火铳压制他们,并依靠士兵身上的铠甲抵挡了,”李彦走到一个火铳手面前,伸手拍了拍他身上的皮甲。

    火铳手因为是远距离的作战,而且状态弹药对手臂的灵活性要求比较高,通常穿的是无袖的皮甲,防卫能力相对较差一些。

    复辽军的骑兵也强调机动能力,也只穿轻便的皮甲,只有三个营六哨长枪兵装备防护能力最强,也是最沉重的铁叶甲。

    在李彦的支持和纨绔们的运作下,复辽军的装备都选择最好的,倾尽全力,也只是装备了这六哨的重步兵。

    铁叶甲有个好处,就是是方便修复,只要将坏掉的铁叶换下来就是,重新组织起来的金州卫军器局足以完成这样的工作。

    但这也是暂时满足了需要而已,如果损坏严重,还是会有报废,复辽军日后必然会继续扩大,会需要更多的铠甲。

    王国兴、骆养性也多次提出,想要组建一支重骑兵,也因为重铠优先供给重步兵而作罢。

    李彦知道军器局制造铁叶甲的工艺很复杂,需要耗费很多人工和物料。

    随着滦州铁厂的投产,钢铁的产量倒是能够满足更多的需要,但是打制铁叶,将铁叶联结成为铠甲,还是需要很多人手。

    “火铳手有城墙的遮掩,还有头盔和皮甲,生存能力应该很强,”李彦站在矮墙后面,能够看到前面错综复杂的障碍物:“如果建奴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我倒不认为他们能打破金州关墙。”

    沈阳之战,贺世贤轻敌冒进,野战失败,建奴靠着内应打开城门,破城而入;辽阳之战,袁应泰也是连番出兵城外,才一败再败,被建奴趁机抢到城门,又有内应在城中防火纵烧,于是城陷。

    后来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依城而守,就是不出击,才取得宁远、宁锦两次大捷。

    李彦打算复制宁远、宁锦之战,而与袁崇焕相比,援辽军似乎也要比所谓的“关宁铁骑”更加强大。

    依靠坚城工事,远用大炮,近用火铳,再用长枪,李彦想不出以后金的条件,除了靠人多,还能用什么办法攻破金州。

    “大人,建奴诡计多端,就怕辽民中有奸细,”包有才在一旁说道,沈阳、辽阳之战,建奴的内应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李彦微微点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过他已经将新来的辽民都送往后方,并且由金州营负责监视,换句话说,他们这一次跳出来,总比下一次跳出来更容易对付。

    李彦还在想着铠甲的事情,火铳、火炮的生产效率已经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建立了试验、统计、改进的研究制造体系和发展方向,即便没有更多超前的提示,也会渐渐做出成果。

    在冷兵器仍处于主要地位的时代,铠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训练能够提升战力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经过训练的精兵很珍贵,精锐的老兵就更加宝贵。

    提高防护力,无疑能够增加战场获胜的筹码,也能够提高士兵的生存能力,保存更多个精兵和老兵。

    如果说以前更多地考虑军队的锐气和进攻,那么现在就必须将防守、士兵的防御力重视起来。

    要给更多的士兵穿上防御力更高的铁甲,还要打造防御力更强的重步兵和重骑兵,站在金州城上,看着城北远方起伏的群山,李彦知道他的复辽军不可能总依着城墙,终有一天要与建奴发生野战,那时候就要靠铁甲的防御能力了。

    铁叶甲的制造难题一在铁叶的打造,二在铁叶的联结,铁叶的打造让李彦想起锻压机械,或许可以用水力机床生产;至于铁叶的联结索性就不用铁叶,直接用大块的铁板,做成板甲。

    李彦立即将这个想法通知工匠营的负责人,原来华夏工场的张国相,要他通知机器厂、铁厂那边,试验水力锻压机,并组织金州的工匠,试验板甲的防护能力和构造。

    由于辽南大量辽民的涌入,金州及附近岛屿的人口总数已经接近十万,其中的工匠差不多全部被李彦留下,至于其他的军户、农户,则有组织地撤往登莱。

    虽然李彦对沈有容不通过他直接从辽南拉人感到不满,并派了巩永固去登莱闹过一通,不过他并不反对对辽民进行分流,尤其是金州人口急速膨胀的时候。

    不过这种分流一定要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而且要保证金州发展的需要。

    登莱总兵沈有容、登莱巡抚陶朗先对巩永固的跋扈虽然很没有好感,倒也不敢乱来,虽然有些消极,但却不会乱拉人了。

    天津巡抚毕自严总督辽饷,对金州的支持倒是十分有力,这才使得金州的发展没有受到阻滞,一直进行得比较顺利。

    天启元年六月,熊廷弼正式加兵部尚书、右都御使衔,经略辽东军务,推行三方布置之策,而与此同时,建奴也以额驸乌尔古岱、孙女婿李永芳领兵八千,征讨金州,前锋已达复州一带。,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50章 兵临城下() 
“建奴号称八千,实质不过五千左右,其前锋已抵复州,后队尚在海、盖一带,建奴分兵沿海各城堡,似乎要将沿海的辽民强制迁往内陆。”

    得到建奴前锋已到复州的消息,复辽军马上召开军务会议,茅元仪站在挂着的地图前,分析建奴的动向。

    “长生岛送来的消息,建奴骑兵已经在对岸的羊官堡出现,并向他们发出了招降书,长生岛守备郭振明接了招降书,并没有立即回绝,佯作要考虑,打算拖上一阵看看。”

    郭振明的父亲是博平候,原来在神机二营作把总,现在担任长生岛守备,他当然不会和建奴妥协。

    “建奴没有船只,应该也不会攻打长生岛,”茅元仪说道。

    “郭振明这是自作聪明,”李彦苦笑着摇了摇头,看到诸人多是露出不解的神色,便用手指在地图上方作势点了点:“他想迷惑建奴几天,殊不知这也是建奴想要的,建奴不会在复州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