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卫三丫的父亲很感激,他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李青林理解他的心情,他笑了笑说:“您是长辈,花点钱是应该的,今后好好养病,早点把身体养好。三丫知道你身体好了,也少些担心啊。”

    卫三丫的父亲频频点头称是。

    看完了病拿了药,为了看胃药的疗效,李青林他们还在正县等了两天。两天以后见卫三丫父亲吃了胃药确实很有效,李青林又到“张一贴”处买了十几帖狗皮膏药,这才带着卫三丫的父亲回了家。

    李青林回到万安县,在第一时间里就将竹下和爱子的情况通过来福客栈报告给潘可为。正县已经不是潘可为的控制范围,对竹下和爱子的监控属于另外一个行动小组。在电话里潘可为说要将此事报告给上级,并且说要为李青林请功,并约定十天后和李青林在来福客栈见面。

    请功不请功对于李青林来说根本无所谓,向潘可为报告此事也仅仅是凭着一个中国人的良心在办事,李青林答应十天后见面。

    回到小李村的李青林依然过着平静悠闲地农家生活,农活是干不完的,但是现在也不是特别忙,练武、读书、干活、造枪成了李青林每天的生活规律。

    卫三丫和姜美枝虽然还不时地下地干活,但是大腹便便的她们已经成为重点保护对象,一般干的是简单的轻活。李万全和李万祥他们今年果然没有去当麦客,留在家里的他们也没有闲暇的时间,除了干家里农活,他们的骡车生意很好,中短途运输业务不断,两人越干越有劲,李青林有时都插不上手了。

    家里养了骡子和猪这样的大牲畜,春天地里上足了底肥,地里的庄稼长势很好,天虽然有点旱,但是都浇上了水,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李青奇经过去年一年的实践,蝇蛆养鸡法日臻成熟,他今年扩大了养鸡规模,一个人养了六十只鸡,一个小型养鸡场现出雏形。鸡养得好,下的蛋就多,卖的钱就多,李青奇初步实现了他的愿望——三天两头到长胜镇吃吃煎血肠、煎皮渣、大肉包子等美味。

    刘秀珍和刘二花整天都笑眯眯的,瓮里的粮食满满的,圈里的牲畜都很欢实,地里的庄稼长得喜人,家里的男人都在挣钱,媳妇们的肚子一天天变大,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让农家女主人高兴的呢?

    夏天也是钱多贵铜锡器的淡季,经过李青林的指导,钱多贵已经成为熟练地技工。

    回家的第一天下午李青林就去找钱多贵,钱多贵手里拿着块黄蜡,正在比照着面前的一个铜香炉用刀在黄蜡块上在刻刻画画,他分明是在用黄蜡雕刻一个香炉。

    ;

    

第九十四章 暗剑无声34() 
见钱多贵那么认真的样子,李青林笑着问他:“多贵,改行当雕刻家了?”

    钱多贵见李青林进来,忙丢下手里的活计,道:“青林,前段时间我接了个好活,就是翻造香炉。这玩意不难,没什么危险,来钱还快。”

    李青林详细问了了问情况,原来是有人找他造假文物。前段时间钱多贵挑着铜匠担子走街串巷时,有个熟人问他会不会翻制铜器件。铜匠自然不能说自己还有不会做的铜器活,钱多贵拍着胸脯答应下来了。

    在北平和天津的有钱人都喜欢明朝的宣德香炉,宣德香炉正是铜铸的香炉。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自己玩赏香炉的嗜好,下令从暹罗国(泰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宫藏著名瓷器的样式及各种典册的图案,于宣德三年设计铸造了三千座香炉。

    宣德炉不仅采用红铜铸造,还加入了金、银等其他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几次精心铸炼,成品后的宣德铜香炉造型古雅雄厚,色泽晶莹而温润,确是大明王朝制作的工艺精品。

    宣德皇帝进口的这批红铜共铸造了三千座香炉,除了少量赐给皇亲国戚、有名望的文武大臣以及全国著名的寺院、庙宇、宗祠,其他均深藏皇宫,百姓只闻其名,未见其形。

    宣德炉的制造成功,开创了中国铜制香炉的先河,可以说是成为了一件划时代工艺品。铜制宣德香炉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不愧为天地间一件精美绝伦的古董,它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从宣德炉问世以来,仿制宣德炉的活动就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宫中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就召集原铸工,按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进行仿造,这些仿造品完全与真品无异,连后世的文物专家也不能分辨。

    京津之地的人们以拥有皇家用品为荣,香炉是他们敬天敬祖的必需之物,而且摆在明处,家里有一件宣德炉,似乎能提高人的档次不是一点点。民国初年,一座精美的真品宣德炉的售价往往高达数十万银两,这次人家让钱多贵翻铸的正是宣德炉。

    听完钱多贵的介绍,李青林明白了钱多贵为什么拿个黄蜡雕香炉了,钱多贵雕的是宣德炉的蜡模。

    中国自古即有的金属铸造方法是失蜡法,这种方法先用加了牛油的黄蜡雕成器物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全部蜂蜡融化流出,整个铸件模型既成为空壳。然后再将金属融化,往里面浇入金属溶液,待金属溶液冷却后便铸成金属器物。

    可铸造只是仿制的第一步,要将它变成以假乱真的文物,还需要其他的各种做旧手段。李青林问钱多贵:“你学了做旧的办法?”

    钱多贵笑道:“我是铜匠,只做新物件,其他的应该有别人干。”

    李青林心中暗笑,造假也开始分工合作,很有点生产社会化的意思了。

    钱多贵最后央求李青林:“青林,这底下的款识我就是弄不好,你能不能帮帮我?”

    钱多贵手里的宣德炉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铜香炉底下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款识,以钱多贵的文化水平,想将这几个字模仿好还真不容易。

    李青林拍拍他的肩膀说:“这个好说,等你弄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再帮你。”

    几天过后,香炉的蜡模雕刻好了,蜡模底下的款识也被李青林弄好,剩下的就是钱多贵浇铸了。作为小铜匠,坩埚、风箱、粘土、细沙自然是备好了的,只不过为了铸这件稍大的器件,都准备了多一些而已,坩埚也准备了大号的。铸造香炉的铜料是对方提供的,据说已经经过多次实验,材料基本可以以假乱真。

    浇完铜汁再等到铜器完全冷却,钱多贵又经过一番忙碌,打破砂范取出器件,一件铜香炉出品了。李青林仔细看了看,这件铜器大致的样子没问题,但是外表很粗糙,和那件样品根本就没办法比。

    钱多贵倒是很满意,他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很得意。李青林怪笑道:“搞了半天才搞出这么个粗糙难看的东西,你有什么好得意的?”

    钱多贵道:“青林,哪有一次就铸造好的东西,铸好的东西都要修型打磨。别看它现在这么粗糙,可它各个部位都很完整到位,我再好好打磨以后就好看了。”

    两天以后,那个新铜炉打磨好了,将两件东西放在一起,除了新旧有差别外,其他方面还真没多大区别。

    钱多贵得意地说:“这件新铜器经过他们做旧以后,和我手里的这件就会一摸一样了。”

    李青林问他收入如何,钱多贵答曰不比造枪少。李青林不禁心中感叹,原来造假文物的利润能和军火生意有得一比,那么这个事情绝对是暴利中的暴利,怪不得几十年后那么多人制造、倒卖假文物呢。

    又过了几天,和潘可为约定的时间到了,李青林一大清早就开始动身去县城。快中午的时候李青林赶到县城,直接走进来福客栈。

    来福客栈的人现在都认识李青林,这得益于那张搜寻小林俊二的标准照,因为那张照片就是李青林的照片,并且潘可为全组的人人手一张。

    “小林先生,吃饭了吗?”李青林一脚踏进来福客栈,大堂里的伙计很“热情”的招呼着他。热情归热情,可他脸上挤眉弄眼的,很不严肃。

    “吃你的头啊?”李青林也不客气,作势要打他。

    小伙计“嘿嘿”一笑,连忙在前面带路,边走边说:“小林先生,这次你又要发财了,今天拿了赏钱你要请客哦。”

    “哦?是吗?我怎么不知道?”李青林有点疑惑。

    “等一会你就知道了!”小伙计笑嘻嘻地说。

    还是在楼上那间福字号房,潘可为早已经在房间里等他了。

    潘可为今天红光满面,满脸笑容,一见李青林进来,他连忙站起来拱手致意:“青林老弟,每次见到你都能给我带来好运,看来我们要多多见面哦。”

    李青林心道,你这个国民党老特务,要不是看在都是中国人的面上,再加上你还算是真心抗日的份上,我才不想见到你呢。

    ;

    

第九十五章 暗剑无声35() 
李青林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敢明说,他也堆起笑容,拱手道:“潘大哥是个有福之人,向来都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我所做的这些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潘可为哈哈大笑道:“青林老弟就是会说话,请坐请坐,咱们坐下慢慢谈。”

    桌上早已摆好了两杯茶和几碟点心。二人坐下喝了几口茶,潘可为道:“青林老弟,这次你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豫省站甚至评价为我们今年在豫省最大的突破。”

    李青林笑道:“不会吧?不就是竹下在正县么?上次野川已经透露竹下取代田中了,我想你们应该早就通过跟踪找到他了,找到他这算什么突破呢?”

    潘可为道:“我们从去年开始跟踪小林他们,一直到今年跟踪野川他们,发现他们都和开封的一个点联系频繁。这个点是一家中型旅馆,这些特务都是在这里住过一晚以后再回头,所以我们判断这就是日本特务机关在豫省的总部。通过外围摸排,发现这个旅馆看上去人来人往,也没什么安全保卫,但是他们有几个地方从来不对外开放,非常神秘,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个详细计划,正准备派人打入进去。”

    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潘可为接着说道:“这次获得你的情报后,豫省站责成正县的人员严密监控那个护士爱子,前天已经通过监控爱子找到竹下,并给他们秘密拍了照片。豫省站情报处再结合各项情报分析得出,开封的那个点是明面上的,是个影子机构,而竹下所在的正县才是日本特务机关的正式指挥机构。”

    李青林笑道:“我们一般都认为日本人会从北边打过来,并且开封是豫省的政治经济中心,日本人的重心一定会设在那里。这些日本人真狡猾,利用了我们思维的盲点,竟把真正的特务指挥机构设在了正县。”

    潘可为点头道:“谁说不是呢?豫省站听说竹下在正县出现并且做了许多工作,都大惊失色。要知道正县是两大铁路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人员物资无一不通过此处汇集。如果战争一旦发动,而日本人只要在铁路线上动些手脚,那损失将是巨大的,对于抗战的力量是极大的削弱。”

    李青林道:“怪不得爱子说已经安排人员进入调度室,竹下会那么兴奋呢。那个进调度室的人找出来了吗?他是什么人?”

    潘可为道:“找到了!爱子在正县勾搭上了平汉铁路火车站的一个副站长,再通过这个副站长将这个叫何有才的东北人安排进了平汉铁路总调度室。”

    潘可为喝了口茶,恨恨地说:“我们通过东北的人员查了这个何有才,这家伙是正宗的中国人,原来在满铁工作,现在被日本人吸收做了特务。这种汉奸该杀!”

    满铁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是一九零六年至一九四五年存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特殊公司。满铁是日本在中国的经营中心,极盛时期握有八十多家关联企业的股权,是日本以公司名义进行经济掠夺和经济殖民的公司,可以说满铁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殖民会社”。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取得沙俄修建的中国长铁路长春至旅顺段,改名为“南满铁路”。一九零六年,由日本政府出资的一亿日元和日本皇室、贵族、官僚出资的一亿日元,共计两亿日元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时,满铁总资产达到了四十二亿日元,这个所谓的“公司”就是附着在中国身上的一条大蚂蟥。

    除了拥有铁路之外,满铁公司还拥有铁道两边十六米至三千米不等的附属之地,附属地总面积达四百八十二点九平方公里,日本还取得每十公里驻兵十五人的权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