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万祥道:“你要是以前问的话还真没有。前段时间镇上的维持会要大家办良民证,汉奸们带着照相师傅一个村接着一个村照相,咱们两家就着这个机会还真的照了两张合影呢。”

    李青林道:“这倒是正好用上了。”

    说着他转头对刘秀珍道:“妈,你把照片放到哪里去了?我去取出来带上。”

    刘秀珍将他往外推,道:“夜深了,还不快去睡觉?这么晚了还找什么啊?等我晚上找好了明天早上再给你。”

    回到李万祥家之后,李青林给了他们老夫妻一些钱并陪他们老夫妻说了一会子话,等拿到了李万祥家的全家合影之后回到了自己和卫三丫的屋子。

    见李青林进了屋子,卫三丫挺着大肚子要给他去打洗脚水,李青林一把按住她,道:“你都快生了,就别忙活了,我自己也有手有脚的,还是我自己来吧。”

    拿起木脚盆打来了热水,李青林洗好了脚上了烧的暖暖和和的热炕,两个孩子在炕头睡得正香,卫三丫自己靠在一床叠好的棉被上正等着他。

    李青林看着她高高隆起的肚子,问道:“都这么大了,累吧?”

    卫三丫笑道:“你说累不累呢?”

    李青林道:“还有多久就生了?”

    卫三丫算了算,道:“不在这个月底就在下个月初,反正是快了。”

    李青林展开被子给她盖上,道:“本来这次是想将你们一起带过去,现在看来只有等你生下来了再说了。”

    卫三丫道:“都是我拖累了大家。”

    李青林道:“怎么能这么说呢?你给咱们李家添丁进口,我们李家感激你都来不及呢。”

    说话间,李青林已经将自己睡的被窝铺好,他吹灭了油灯并钻了进去。

    不一会儿,李青林感觉到卫三丫的手伸进了自己的被窝,并且很快就抓住了他那最紧要的部位。

    李青林这段时间没接近过女人,那个部位立刻就坚硬如钢,他一把按住卫三丫在乱动的手,道:“三丫,别闹了,你马上就要生了,闹得太过分会出事的。”

    卫三丫嘻嘻一笑,用手用力一捏那坚硬的物件,道:“有本事你就别硬啊。”

    李青林被她一刺激,那物件膨胀到似乎要爆炸,他忙说道:“别闹了别闹了,你现在挺着个大肚子,你只点火不灭火,想害死我啊?”

    这时李青林只觉得被子被人掀开了,卫三丫钻了进来,不一会儿,李青林感觉到自己被一片温湿所包裹。

    许久都没有进过女人的身子,李青林身体里蓄积的能量很多,在卫三丫的曲意服侍之下,李青林竟然爆发了好几次。

    极度舒爽以后的李青林摸着卫三丫的头,道:“你这是何苦呢。”

    卫三丫躺在他身边,道:“知道你要去见她了,我就是要让你快活,免得你见了她就忘了我。”

    第二天一大早,李青林带着两家人的合影照片踏上了回清河的归程,当然临走之前他留了一些钱给刘秀珍。

    回到清河之后,李青林再次悄悄召集自己的手下开了一次会议,具体到议程,李青林还是要求大家团结在一起,等过了这三个月之后,大家再见机行事。

    因为日军已经占领了太原,从豫北到西安必须要绕道而行,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先向南过黄河,再乘坐陇海线的火车西行。

    往南过黄河最安全的路径就是从西部山区绕道,这条路虽然崎岖难走,但是基本上没什么鬼子和伪军,因而也是那些长途贩运的商人们常走的道路。因此李青林决定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商人,然后夹杂在商队里边过黄河。

    因为路途遥远,又因为现在火车的速度太慢,要想在六月之前赶到西安,那必须提前很长时间动身。

    就在李青林紧张准备的时候,潘可为突然来了。因为军统来了一份电报,要他近期必须去西安一趟,潘可为就是准备和李青林同行的。

    李青林本来只准备带丁狗蛋一个人同行,现在潘可为来了,而且还带了一个名叫蒋忠彬的小特务同行。人多力量大,并且潘可为作为军统人员很可能有一些特权,李青林自然不会反对他加入自己西行之旅。。。。

    更多到,地址

    

三八五章 游击干部训练班1() 
五月十日是农历三月二十一,黄历上表明此日宜出行、宜会友。这天还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李青林正是选择了这个吉日开始启程去西安。

    向吴城和其他人交代了一些公务,李青林装扮成长途贩运的商户,挥手告别吴城等人之后,李青林带上丁狗蛋随同一个南下的商队往黄河方向赶去。

    商队出发后不久,李青林就如期遇到了等在路边的潘可为和蒋忠彬,他们也同样装扮成了长途贩运的商贩。

    因为目前还是在第九支队的防区之内,路上当然由李青林建立的护商队武装护送,李青林他们夹杂在这样的一个大商队里边,一切自然是绝对安全。在队伍中,丁狗蛋和蒋忠彬在前边骑马,李青林和潘可为则坐了一辆骡车随后而行。

    长路漫漫,聊天自然是最好的打发时间的办法,李青林和潘可为一路走一路聊天打诨,通过这种很随意的聊天,李青林也知道了潘可为的一些信息。

    聊天的话题自然很随意,二人说着说着,李青林突然想起吴城上任第一天发生的那件怪事,于是他问道:“潘大哥,我想问你一件事,电讯组的何春是你们军统选派来的人吧?”

    潘可为道:“整个电讯组的人员全部都是我们军统精挑细选来的,她当然也是了。怎么了?她不听你招呼?”

    李青林道:“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对我的态度好像很不友好,第一天报到的时候还无缘无故瞪了我好几眼呢。这件事弄的我老是觉得很奇怪,我也不认识她,也没得罪过她,她为什么要拿眼睛瞪我呢?”

    潘可为闻言愣了一下,随后却大笑道:“她不瞪你瞪谁?你不认识她难道就不能得罪她?我告诉你,你可是将她得罪惨了,并且得罪到底了。”

    “这倒是一件怪事,潘大哥,你说说,我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事情得罪她了?”李青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急切问道。

    “何春是谁?何春是你未婚妻,你知道不知道?”潘可为一脸诡笑,道。

    李青林大惊,道:“潘大哥,她还年轻,还是黄花大闺女,我可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你的这个玩笑可真开不得。”

    潘可为用手指指着李青林,笑道:“你现在是**少校李立功吧?以前第十师报上去的花名册上可记录得清清楚楚,你家住万安县长胜镇大李庄,你的父亲可是叫李万财,你还有一个兄弟叫李立德哦。”

    “是啊,这都是那个红秃子瞎胡闹乱报名字搞出来的,我后来在第十师改了几次都没改成,这些年一直就用李立功这个名字也没什么不好啊,可这和何春有什么关系?”李青林不解道。

    “何春是李立功三姨的女儿,从小就由她的父母同李万财家的那个真李立功订了娃娃亲,两家还留有婚约呢,也就是说现在的何春就是你这个‘李立功’少校的未婚妻啊”潘可为大笑道。

    笑过之后,潘可为接着又说道:“七七事变前夕,李立功病重,其时命若悬丝,李家人就去信要求何家将何春送去李家结婚,以求给李立功冲喜治病。何春从小就对这个病恹恹的表哥没什么好感,自她懂事以后就反对这种封建联姻。又因为她还是个女学生,在学校接受现代教育之后吸收了很多科学知识,她知道这种表兄妹结婚就等同于乱*伦,因此早就不同意同那个真李立功结婚并且坚决要求家人退婚。只不过她家里欠了李万财家很多钱财,家长不敢得罪李家,这桩婚事才一直拖了下来。当接到李家要何春给快病死的李立功冲喜后,何春在母亲的帮助之下连夜逃往上海,最后在上海参加了由咱们军统办的电讯技术训练班,因而进入了军统。”

    “那个真的李立功不是已经死了么?她的婚约自然解除了啊?”李青林道。

    潘可为大笑,道:“解不解约不是她说了算,而是上边说了算。其实啊,上边对你的三大队还是很重视的,他们一直就想派人打进来。第一次被中统占了先,上边连肠子都快悔青了,而这次机会很好,他们很顺利地夺得了电讯组组长这个关键位置。之所以选了何春来当电讯组的组长,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电讯技术一流,更是因为在她的档案里看到了她的未婚夫就是你这个李立功少校啊。她瞪你倒不是别的原因,可能是气你冒用了李立功这个名字,按照道理真李立功不在了,那个婚约自然消失了,可现在‘李立功’不但活着,而且还成了**军官,她以后再嫁人。少不得要多费一番口舌呢。其实别说是嫁人了,就是在咱们军统内部,何春要想解释清楚你们的关系,那也是很麻烦的。”

    李青林气恼道:“这都是些什么事啊,我什么都没做,没来由的就被一个女人恨上了,潘大哥,你说我怨不怨?”

    潘可为大笑,道:“古人云‘最难消受美人恩’,李老弟,你就好好享受这美女如云的桃花运吧。”

    何春也只是长相比较周正一些,在李青林的眼中她确实算不上什么美人,李青林本想说“她还算是美人?还比不上我老婆呢”,可转念一想他们都是军统人员,这句话如果说出口然后又被潘可为传到何春的耳中,以后还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李青林于是将这句话咽了下去。

    因为依靠骡马脚力往南走,并且山间的商道比较崎岖,商队每天行进的距离并不算多,李青林也有了时间慢慢观察潘可为的随行,那个军统小特务蒋忠彬来。

    从表面上看,蒋忠彬的年龄和丁狗蛋差不多大。蒋忠彬的个子不高,人也长得很瘦,不过他皮肤白净,如果穿上学生服,口袋里再插上一支钢笔,手里拿上一本书,其外形还真像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学生。不过他显然已经在社会上混迹多年,眼睛里已经没有了涉世未深学生的那种纯净,更没有青年学生那种特有的孤傲和激进。

    潘可为此行显然还有另外的一些任务,他在沿途不断接见一些人。从这些人的打扮上来看,其中有商人,有职员,有教师等等,看来这些人都是军统埋在敌后的钉子。虽然潘可为并没有刻意避讳李青林,但是李青林并不想参合进军统的浑水,在潘可为和这些人会面的时候,李青林都很自觉的带着丁狗蛋躲开了。

    连续几天几夜的行进之后,商队终于到达了黄河的岸边上。

    商队到了这里,随队而行的商人们开始分散开来,一些人往东,一些人往西,还有一些人开始准备渡黄河,在南渡黄河的人群里就有李青林和潘可为一行人。

    因为日军已经占领了太原,整个商队的行程基本上都是在日伪占领区的夹缝中行走,这个渡黄河的地点也是在日伪的空白区,李青林他们现在南渡黄河的地点在灵宝县对面的一处黄河荒滩上。

    李青林本以为以黄河的凶险渡过此河必须使用吨位较大的渡船,可到了现场一看,这个临时的简易渡口并没有停靠任何木制渡船,将他们渡过黄河的工具竟然是他从没有见过的一种交通工具,它是一种绑着两排黄褐色透明状圆筒的木架子,并且这种木架子还在一个个又黑又壮的西北汉子的肩膀上扛着。

    一行人中的蒋忠彬显然有过黄河的经验,他很快就和其中的一个壮实汉子谈好了渡河的价钱。而在李青林这边,潘可为吩咐大家整理好衣物,绑紧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做好过河的准备。

    潘可为边整理自己边低声告诉李青林,过河的时候千万别说“破”、“沉”、“碰”、“没”、“断”等字眼,因为水上讨生活的人都比较迷信,象这些字眼在他们的耳中不吉利,到时候这些人发起火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在黄河岸边,那个壮实汉子已经走进浅水中,并将肩上的木架子放进了河水里,只不过那些园皮筒是朝下摆在水面上的,然后他再给架子上摆上了一块垫子。

    众人来到了河边,李青林随着众人登上了那个木架子,并在壮实汉子的安排之下端坐在垫子上。等大家坐好之后,壮实汉子一声吆喝,他手中的木浆一摆,扎了圆皮筒的木架子缓缓离开岸边,最后顺着黄河的水流往下游飘去。

    早就听说过黄河水流急漩涡多,而身下的这个渡河工具竟然如此简陋,李青林一开始还有些担心它能不能承受住连带壮实汉子的五个人,可等李青林真的到了黄河的水中才发现,这个渡河的筏子却是很实用、也很安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