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青奇拉着李青林的手说:“哥,我饿了!”

    李青林道:“不是给三丫钱了吗?是不是太贵了买不起啊?”

    李青奇说:“才不是呢!三丫舍不得花钱。”

    李青林心里笑了,他揣摩了一下卫三丫的心思,一可能是她真的不舍得花钱,二可能是她不知道该花多少钱,怕花多了李青林会生气。

    李青林往场子里丢了一个铜圆,带着李青奇和卫三丫去买吃的。

    越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各种小吃就越多。西街既是粮食蔬菜市场,也是各种小吃的聚集地。农人平时一般不会特地来镇上花钱买这些东西吃,只有在赶集的时候卖了农产品,兜里有了几个小钱,才可能花点钱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因此赶集的日子也是饭店小吃店生意最好的日子。

    远远地就能闻到空气中油香、葱姜蒜的香味,灶台下的炉火旺旺的,油锅里吱吱啦啦地炸着、煎着食物,蒸着馒头包子的大蒸笼上热气冲天。旁边一般都有一张或几张桌子,几条长凳,有几个顾客坐在桌边吃喝。

    李青林稍微注意了一下各小吃摊前顾客的情况,选择了顾客最多的摊位点了皮渣、血糕、油饼、扁粉菜。

    这葱油饼烤得外表焦黄,外酥里嫩;这扁粉菜是用大骨头加香料熬成浓汤,再加入扁粉条、豆腐、猪血、青菜等,吃时再拌入辣椒油。这扁粉菜就着油饼,又香又辣又鲜,算得上是民间美味。

    皮渣是用粉条、猪油、葱花、蒜末、虾皮和香料蒸制以后,再用温油炸过,吃时蘸蒜汁;血糕是荞麦面加猪血、香料丄屉蒸制,再切成片油煎,吃时也蘸蒜汁;这两样小吃所用材料简单,但经过精心制作,吃时香辣可口,味美鲜浓,都算是本地小吃一绝。

    李青奇他们平时的家常饭菜油水很少,现在这些小吃都是味浓油重,李青林怕他俩突然暴食对肠胃不好。这些小吃价格并不贵,李青林本着少吃多味的原则,点的品种不少,可数量并不是很多,除了扁粉菜每人一份外,其他每样各点了一份。

    卫三丫第一次吃这么美味的东西,显得很珍惜。她小口小口地吃,慢嚼细咽,似乎在拉长品尝时间,以便把所有的美好滋味留在心底。

    这李青奇就不痛了,他吃得很快。吃完他放下筷子,用手抹抹嘴,心满意足的感概道:“我要是住在街上就好了,这样天天都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吃。”

    在旁边一直不做声的卫三丫接口道:“就算住在街上还得有钱才能天天吃,没钱谁还让你白吃啊?”

    李青奇点头道:“对!我以后好好养鸡,这样以后才能天天吃好东西!”

    李青林不禁莞尔一笑,讲大道理催人奋进往往被人当着耳边风,许多时候一个小小的感触就能让人树立雄心壮志!

    吃完了饭,卫三丫抢着去会账,李青林拉住了她,笑道:“那几个钱算不了什么,你还是先留着,看到什么喜欢的东西就买一点。今后我再多套几只兔子,多卖点钱就是了。”

    结完了帐,天色已近晌午,李青林领着他俩准备去找李万全他们,然后一起回小李村。

    正东张西望时,李青林忽然看到钱多贵手拿一个包袱,顺着街道鬼鬼祟祟地走过来。

    李青林一把拉住他,问道:“多贵,今天怎么不挑铜匠担子?你神神秘秘的在做什么?”

    钱多贵吓了一跳,见是李青林,笑了:“青林哥,我今天很忙,所以就没有挑担子来!”

    李青林笑道:“做铜匠不忙?那你还有什么比这更忙的?”

    钱多贵道:“你们马上回村吧?我跟你们一道回去。现在这里说话不方便,等回去了以后再和你细说,我有事求你帮忙。”

    (作者的话:本文已发到二十五章,点击率虽然很不错,但作为作者一直没怎么看到读者在评价区留言。此文到底能不能让您继续看下去?作者心中惴惴不安!如果您实在不愿意留言,并且还对本文还看得上眼的话,请投推荐票并收藏,这也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谢谢各位书友)

    ;

    

第二十六章 树欲静风不止4() 
回家的路上所有人都是快乐的。

    卫三丫的口袋里有十几个铜圆,还有一个小镜子和一把桃木梳。刚才经过一个小铺子时卫三丫多看了那小镜子几眼,青林哥就花钱给她买了一只小镜子,外加一只桃木梳。

    卫三丫现在梳头用的是刘二花的旧木梳,那只旧木梳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半边的梳齿已经断了,卫三丫每次梳头都小心翼翼,生怕剩下的梳齿再断了,那她就没法梳头了。卫三丫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镜子这个美妙的东西是在姜秀枝结婚的时候,姜秀枝的嫁妆里就有一面镜子。那镜子真明亮,把人脸上的眉毛都能显现得清清楚楚,比她平时只能在水面上照照自己的脸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卫三丫一直梦想自己拥有一面镜子和一把木梳,但她知道这个梦想很难实现,因为她不可能指望娘家会给她陪嫁这些东西,甚至她结婚时娘家都不可能有人来。

    李青林的礼物让卫三丫兴奋不已,她不时用手压压自己的口袋,一方面是她不断地证实这些东西就在她的口袋中,另一方面不断证实这些东西从今天开始真的属于自己了!

    李万全、李万祥他们也是快乐的。“惊蛰抓小猪,秋后肥嘟嘟”,今天两家各抓了一只小猪,夏天红薯地里大量的红薯藤和冬天窖藏的红薯都可以喂猪,预计到了冬天,一家卖一口大肥猪是错不了的。

    “养猪不仅挣油盐,积攒猪粪好种田”,有了这么好的粪肥下地,自家旱地也可以轮种了,夏天可以种玉米,冬天可以种冬小麦,一块地可以有两块地的收成,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李青奇是快乐的,今天吃的东西太美味了,只要今年养鸡赚了钱,他以后可以经常赶集吃好东西了。

    钱多贵也笑眯眯的,腿脚不好的他和李青奇一起坐在大车上,手抱着那只包袱,心里乐滋滋的。他环顾四周,这些耕田的农人只会种田干活,谁能体会自己的喜悦呢?

    到了小李村,钱多贵下了车拉着李青林对李万全说:“二叔,我找青林说点事情,您老多担待!”说完也不管李青林愿意不愿意,拉着他就走。

    到了村外一个僻静地方,钱多贵打开他的灰布包袱。里面的东西被仔细包了两层,等钱多贵打开包袱,李青林定睛一看,包袱里有一枝乌黑发亮的驳壳枪和一堆乱七八糟的零件。

    枪?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驳壳枪!这可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军极为喜爱并且极为肯定的杀敌利器!李青林不禁激动起来。

    驳壳枪又称盒子炮,其正是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它的枪套为一个木盒,也被称为匣枪。在它的家族中有一种一九三一年量产的全自动型手枪,在中国被称为快慢机。

    毛瑟兵工厂生产这种手枪本意是想德**队能采购装备,可包括德**队在内,所有的欧洲军队都认为此枪质量虽然很好,但是价格太高,射击时不容易控制枪口上跳,如果作为手枪使用体积重量太大,不易随身携带,作为步枪使用威力太小,因而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军队愿意将它作为制式武器。

    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墙内开花墙外香”,被西方各**队所摒弃的驳壳枪在却中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二十世纪初,中国国内军阀混战急需武器,日本为抑制中国进而控制西方向中国销售军火,但手枪不在禁运范围。许多西方公司在中国大量倾销手枪,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作为身处手枪之列的驳壳枪,它弹仓装弹多,子弹初速高,身管长,火力猛。一般普通射手如果将木枪盒结合在手枪把手处再抵肩射击,可准确射击一百五十米处目标。因此,它在中国一经出现便受到了从民间到军队的无比青睐。在高级军官互相交往中,德国原产的驳壳枪甚至成为高级礼品相互赠送,可见一把好的驳壳枪在当时是多么的珍贵。

    李青林拿起包袱里的驳壳枪仔细看了看,枪身左侧用篆书刻着“一七式”,枪身右侧也用篆书刻着“民国十八年晋造”。这枝枪不是德国原厂生产的,而是国内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仿造,口径不是7。63mm,而是11。43mm,俗称“大眼盒子”。

    李青林拿起驳壳枪掂了掂,虽然没有装子弹,但是还是觉得有点重。

    终于看到真枪了,这可是抗战利器啊!

    前世的李青林在电影、电视剧中无数次看到过抗日战士手持驳壳枪,打得鬼子屁滚尿流,李青林决定必须拥有这样一支手枪!

    李青林问钱多贵:“你哪来的枪?买的?”

    钱多贵苦笑道:“我倒是想买一枝,可我也要买得起啊!就这阎老西造的大眼盒子外加五十发子弹,起码得一百大洋。前几个月我拜了个造枪修枪的师傅,这枪是我师傅借给我的,让我照它的尺寸挫零件,再把它装起成一把枪。这次如果成功了,我就可以出师修枪了!可是我照样子弄了这么多零件,装在一起就是打不响!”

    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小股军队、土匪、豪强大户手里都拥有枪支,他们经常需要修理枪支或制造枪支,这就催生了一个特殊的人群-私人游动修枪造枪贩子。

    这些人一般没什么文化,靠着师傅言传身教,靠着简陋的工具,以手工打造零件、制造枪支。所修造枪支的质量因人而异,有的较为精美,连原厂标记都能仿照得惟妙惟肖,有的特别粗糙,一看就是私造枪。

    因为造枪造零件所用的民间钢材材质达不到标准,这类武器的通病都是中看不中用,打几发可以,打多了一定会出问题。但毕竟是一把可以杀人的枪,加上收费低廉,因此游动修枪造枪的商贩生意很红火,收入相对较高。

    李青林于是问钱多贵:“莫不是你零件造的和样枪不一样?”

    钱多贵摇头道:“我一个一个比对过了,看上去每个零件都是一摸一样、一般大小,可装在一起就不行了。”

    李青林笑道:“你再去问问你师父啊,我也不会造枪,帮不了你什么忙。”

    钱多贵道:“师傅这次接了个大活,到北边给**修枪去了,起码三个月后才能回来!你文化高,帮我看看,一定能找这零哪件到底那里有问题!”

    李青林仔细看了看钱多贵包袱里的零件,里面除了必须要机械制造的枪管和击针等重要部件外,其他的都是手工制作的。钱多贵的手很巧,零件做得很规范,其中重要的部件还做了打磨。

    李青林想了想,问钱多贵:“你做的这些零件是不是比那把枪少了什么?或者零件和那把枪的零件不一样?”

    钱多贵拍着胸脯道:“绝对一样都不少,我就是照着那把枪的零件做的。所有的零件我也仔细比对过了,都是一摸一样的。”

    李青林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最后只好对钱多贵说:“我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几天我好好琢磨琢磨,或许能找到什么原因。”

    钱多贵无限希望地说:“你从小就比我聪明,你一定能找到好办法!”

    李青林笑道:“我从来也没做过枪,不一定能有什么好办法哦。”

    驳壳枪有固定弹仓供弹和插梭供弹两种,发射方式有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李青林手里的这把“大眼盒子”还是固定弹仓,并且是扣一次扳机打一发的半自动发射方式。李青林在前世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见得最多的是二十响驳壳枪,也就是那种全自动插梭式的,他对这把仿造枪还有点看不上眼。

    李青林边把玩“大眼盒子”边问钱多贵:“市面上有二十响么?”

    钱多贵道:“有倒是有,就是要订购,要是德国造的价钱可贵得很。”

    可以买得到枪,李青林喜道:“德国造的在哪里可以买得到?大概多少钱一枝?”

    钱多贵答道:“听我师父说在县城的怡和洋行可以订购,一把正宗德国造二十响带五十发子弹要一百八十大洋呢!”

    竟然还有公开卖枪的商行,这家商行的后台一定不小,于是就问:“谁家势力这么大敢公开卖枪?是军队里有后台么?”

    钱多贵道:“现在军队算什么?这家洋行是日本人开的,他们的枪都是从天津运过来的。小日本现在在中国简直可以横着走了,他们卖枪哪个敢管?”

    带五十发子弹的驳壳枪竟然能卖一百八十大洋,李青林闻言简直气绝。

    “他Ma的又是日本人!”李青林心里骂道。

    李青林曾经看过一份资料,一九二四年北洋政府军政部同德商天津世昌洋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