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别人或许她就推了,怕既干了活,最后还落不着好。

    可她跟长嫂的感情又是不同,知她心情开阔,待她真诚,既是说出这样的话,便是真心实意,所以,她也就一直管了府里的内务,后长嫂过世,文国公夫妇也相继过世了,偌大的国公府,她就算是想推却责任,也推不掉了。

    虽说累是累了些,可正如冯冀元所说,日子过得还是舒坦的。

    一想到冯昭去了封地,那婆家的人想进来掌她的家,姚氏这颗心又提了起来,“也不知道萧家太太是个什么品性的,家里人好不好相处,你不是说萧深除了他自己,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吗,家里还住着位不清不楚的师妹,这一大家子要是到时候都跟着去了康宁的封地,有眼色到也罢了,不过就是吃吃喝喝,统共也费不了多少银子,就怕这些人忽然登了高,眼里没了上下,再学着那些暴必户的作派,作威作福,拿着康宁的名头干些不上道的事儿,可怎么办?”

    皇家还有几门穷亲戚呢,做起恶心人的事儿,比让他们干点正经事可有手段多了。

    姚氏这会儿真觉得冯昭这门婚事太仓促了,看着冯冀元又忍不住担心道:“你说,咱们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把她嫁出去了,阿昭心里能不能怨咱们啊?”

    “不会。”

    冯冀元好像被姚氏啰嗦的酒都醒了,这一句答的到是斩钉截铁。

    姚氏却道:“我还是不太放心。”

    冯冀元瞧着她眸光犯难,忖了忖道:“要不,阿昭去封地的时候,你也跟着过去住段日子。”

    “什么?”

    姚氏倏然瞠了下眸,以为自己听错了。

    冯冀元便锁着眉道:“你不说,原我还没想这些,现在你一说,我也觉得这种情况比较麻烦,可我一个大男人,这事已经被太后娘娘当着百官的面说了出口,想要反悔也是不可能了。”

    “早知道,咱们还不如先跟阿昭通个气了。”

    姚氏一副后悔不迭的样子。

    想着昨天晚上匆匆与冯昭交待那几句时,她眸光里全是信赖,一时又觉得自己这个当婶婶的实在太对不起她了。

    她忍不住拉着冯冀元的手臂央求道:“要不”

    冯冀元像是她肚子里的蛔虫似的,不待她再往下说,忙不迭的摇头,“想都不要想。”

    姚氏的意思,是想让陶太后收回成命。

    虽然她自己也觉得这句话说得有些不妥,可她一点也不担心陶太后真收回了成命,会对冯昭的名声有什么影响,以陶太后的计谋,只要到时候寻个靠谱的理由,这件事儿就能把冯昭从里面摘出来。

    再者,就算真有影响,凭着武国公府的嫡女,文国公府的外孙女,又是两宫太后宠着长大的名头,另挑一门门第合适的,又不是难事。

    可这会儿被冯冀元一否,好像这事儿已经没有了转还余地,姚氏只能想趁着冯昭还没出嫁,她该怎么教她一些嫁了人以后的事儿。

    “唉,早知道,头几年就不该顾忌那么多,早早的把她从宫里要出来,带在我身边,耳濡目染,就算事情赶的急,也不至于像现在两眼一摸黑,什么门道都不懂。”

    冯昭长这大,都没学过管家,主持中馈,怎样当个宗妇。

    只是这些事,在冯冀元眼里,都是小事。

    他想对姚氏说,你刚进门那会儿,不也是什么都不会,可现在,不一样能独挡一面?

    只是这话说出来,他想让姚氏跟着冯昭去的想法就不能成了。

    为了让姚氏更加的放心不下,冯冀元再次落井下石,“现在再说那些也没用,事到如今,你不若就照我的想法,陪着阿昭去封地,再帮她挑出几个能干的下人,你再费些心,指点一番,也就成了。”

    “你说这个办法到是好。”姚氏先是肯定了这个主意,“可也有弊端。”

    话落,她抬指指向自己,“我一个当婶婶的,跑到姑爷家当家,这本身就说不过去,再者,想挑几个称手下人,也不是那么快就能点拨成材的。”

    “阿昭身边那几个不就不错。”

    冯冀元点拨了姚氏一下。

    “可她们的身契都在宫里。”

    琼琚几个虽然挺好,但她们都是宫里的宫女,论理,只有宫里的娘娘、皇上才能配用,若是给了冯昭

    姚氏有些担心某些人会借此生非。

    冯冀元却浑然不以为意,“只要两宫有一位放了话,这就不是大事。”

    见他如此笃定,姚氏也跟着松了口气,“既是这样,我还得从府里挑几个有能耐的管事妈妈给阿昭带去,还有医婆,这一去山高水长的,也不知道她路上能不能受得了,冷不丁的又换了水土,身体也要重新适应。”

    女人想东西就是太细,冯冀元觉得照姚氏这么想下去,怕是把皇宫直接给冯昭搬过去,才能让她放心。

    好在,姚氏这份仔细都用到了冯昭身上,若是用到他和儿子身上,真要是上了战场,再管着水喝不喝得惯,饭吃不吃得香,下人用得顺不顺手,那这仗也不用打了。

    冯冀元心里失笑腹诽,面上却装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姚氏喋喋的又说了许多,直说得口干舌燥,才想起来,“翡翠去端醒酒汤,怎么这会儿还没回来?”

    话音刚落,帘子外端着醒酒汤的翡翠便已应了喝,“夫人,奴婢送醒酒汤。”

    竟是回来有一会儿了,只是一直听着里面两人说话,翡翠找不到时机进来,这才拖延了。

    等姚氏喝了茶水,冯冀元喝了醒酒汤,两人又就着冯昭的事儿说了会儿话,姚氏便定了主意,打算明天往宫里递帖子,若是回复的快,后天一早,她就进宫一趟。

第135章 借花() 
太皇太后见了姚氏的帖子,没等细看,便气恼的摔在地上,没好气的说道:“她还有脸来见我!”

    从打三十那天晚上回来,太皇太后这几天的脾气就没消下来过,寿康宫里服侍的人都禀着息过日子,生怕和气了几年的太皇太后,把脾气一股脑的发在这几天。

    墨姑也是硬着头皮矮了身从地上捡起了大红的贴子,拂了拂上面不曾见到的灰尘,打着眼色让殿旁的宫女接过去,这才转身,小意的站到太皇太后身后,两只手搭着她的肩,一边轻重适缓的揉着,一边小声哄道:“娘娘息怒,当心自己的身子。”

    “我到是想当心,也得人家愿意让我不操心啊。”

    太皇太后的指责一句比一句重。

    墨姑听了也只是赔笑,“娘娘也是知道,国公爷和夫人心里还是敬重娘娘的。”

    太皇太后微不可见的扯了扯嘴角。

    墨姑也不知道是不是没看见,又道:“郡主这几日除了到您跟前说说话,显阳殿那边连提都不提,心里怕是怨上了。”

    太皇太后听得撇嘴,“也就是康宁脾气好,若是那被宠坏的孩子,指不定就怎么闹腾呢。”

    墨姑听着太皇太后终于不围着姚氏打转了,便又顺着她的话叹气道:“唉,奴婢听说,郡主在其羽馆里自言自语,说什么到底不是亲生的。”

    真若是上了皇家金碟的正经公主,不闹才怪。

    言下之意,康宁郡主哪里是不闹,不过是知道自己底气不足罢了。

    平时再嚣张跋扈,那也要看跟谁。

    太皇太后冷峻的面庞忽然就缓了一下,身上的怒意仿佛也消了些,斜拧过身,她看着墨姑,问,“这话,是康宁身边的人传出来的?”

    墨姑摇了摇头,“是奴婢怕娘娘惦记郡主,就让让郡主院子里伺候的人,多留了心,是在郡主上官房时,不小心听到的。”

    墨姑咬重了“不小心”。

    太皇太后听得明了,尤其想到人在官房,因为独处,所以情绪比较容易外露,这个时候能说出来的话,十之八九是真心话了。

    这么看来,显阳殿那位真是白白修行了这几年,一朝算是把康宁得罪透了。

    太皇太后一想到此,心里便有了几分得意,语气一轻,说道:“姚氏进宫请安是假,嘱咐康宁嫁人的事儿才是正经。”

    帖子里,姚氏已经把心里的担忧写上了,一副生怕太皇太后生她的气,不让她进宫见康宁郡主的模样。

    太皇太后在心里撇了撇嘴,对姚氏这番作派又是一阵不喜。

    哪有人把想进宫的拜帖写的那么繁复啰嗦的。

    墨姑听着太皇太后这会儿再提姚氏,已经不似之前那样怒意明显,忙赔着笑道:“国公夫人还不是怕您怪罪,只是她却不知道,您这肚子里可是能乘船的。”

    太皇太后被她说得一笑,“呸”道,“以前怎么没见你这么贫嘴。”

    墨姑心知太皇太后这是允了姚氏进宫,便奉承道:“还不是娘娘性情好,奴婢们胆子也大些。”

    只有跟了仁主,下人才敢说笑恣意。

    太皇太后听得熨帖,抚着鬓角不曾零乱半分的发丝打趣了一句,“好在你还没明目张胆的向我讨赏。”

    话意刚落,就听身后扑通一声。

    墨姑直直的跪到了地上,喜气洋洋的磕了头,“谢娘娘赏。”

    太皇太后:“”

    这可真是

    一时间她到哭笑不得了,索性就放话道:“这几日你们也辛苦了,墨姑领着,拿了我妆奁上的百宝匣子,一人挑一件喜欢的拿去。”

    这就是不只赏了墨姑,还赏了这满宫的下人。

    众人惊喜交加,扑通扑通跪地的声音像年夜里的鞭炮,接二连三的谢恩声更是让这爆烛声锦上添花。

    太皇太后瞧着,阴郁了几天的心情,好似终究舒朗开来,这种被膜拜的日子,让她隐约透过眼前的几人,看到了她们身后,更多更多的人。

    墨姑等了一会儿,没听见太皇太后喊起,因着位置在太皇太后的榻后,不便察言观色,便悄悄的给跪在前边的宫女怜儿打了个眼色,示意她看看太皇太后怎么了?

    怜儿比锦丫胆子大点,虽然不敢正视太皇太事,可小范围的动一动脑袋,转一转眼珠子还是敢的。

    尤其刚才太皇太后的情绪明显好转,她就觑个空,望了一眼,瞧着太皇太后好像在出神,她悄悄的冲着墨姑无声的说道:“娘娘在发呆。”

    墨姑虽然不能完全猜透太皇太后这会儿的心思,却觉得太皇太后大概不需要她们在近前伺候,便自己率先爬了起来,轻掂着脚,冲着还跪着的宫人打着手势,示意她们悄悄的往出退。

    墨姑自己刚听了太皇太后的话,去取了她妆奁上的百宝匣子,捧到了偏殿,唤了刚刚退出来的宫人,“太皇太后既然发了话,你们就都来挑挑吧。”

    太皇太后随意摆在妆奁上的匣子里装的首饰也都是极好的成色,几个宫人不敢挑那价值连城的,只挑着珠圆玉润的各自取了。

    墨姑到是没在意别人,只在锦丫和怜儿挑选的时候,自作主张的拿了一只玛瑙,一只墨玉的镯子示意两人接了,还道:“这两只镯子你们两个戴老气了些,不过,拿给家里的长辈,却是极有面子的。”

    这都是内造的,按理说,不能流于外面街市,可凡事不外乎追究二字。

    太皇太后既是赏了,若是不过问,这样的宝贝拿到自己家里当传家宝都使得,也就谈不上流露在外了。

    而且,锦丫和怜儿又的确是服侍的让太皇太后比较满意,想来,太皇太后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多说什么。

    可这样的主意,两个宫女却不敢拿,甚至,墨姑要是不替她们选了,她们俩也只会像别的宫人一样,挑着尽量普通些的,小一点不打眼的拿一件算了。

    这会儿,两人反应都极快的冲着墨姑道了谢。

    只碍着身后还有别的宫人,这谢不好道得太郑重。

    可两人的心意,墨姑却是收到了,等到两人接了东西,便笑着收了匣子,冲两人眨了下眼睛,“娘娘这会儿怕是不愿意被人近前打扰,我把东西放回去要出去一趟,一盏茶左右就回,殿里的事儿,你们俩个是稳妥的,多照应些。”

第136章 递话() 
人有三急,锦丫和怜儿都没多想,笑着应道:“姑姑放心吧,娘娘一时问起,我们就说姑姑肚子不舒服。”

    这也算拿人手软吧。

    墨姑心里想着,面上却冲两人眨着眼表,表扬道:“真是两个机灵鬼。”

    从寿康宫出来,墨姑急步匆匆的去了其羽馆。

    因是寿康宫的人,墨姑又是太皇太后身前得力的,进出其羽馆只有被奉承的份,守门的婆子恨不得堆了满脸的笑在墨姑跟前混个脸熟,半点打听她过来是自己的意思,还是太皇太后吩咐的意思都没有,只忙着往里面递话。

    听着声音,琼琚亲自掀了帘子,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