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暂时,康宁郡主还没有更可用的消息传来。

    只是,留两位老人家在洛城,若是寿康宫那边真动起手来,也的确危险。

    陶太后在这点上,犹为坚持,“这事儿,让陶阳办。”

    良姑却想到了冯昭,她不由给陶太后出主意,“奴婢到是觉得,康宁郡主若是劝上两句,比陶世子会管用些。”

    对这个外孙女,两位老人还是很看重的。

    当然,也不是说对陶世子就不看重了,而是这人吧,都有个怪癖,若是天天守在近前的,面对同样的事情,相劝起来,可能就要多费些心思,而且,两位老人家也是明白人,陶世子那里,有一点圆不过去,出了纰漏,就容易被两位老人家察觉,从面影响太后娘娘的心意。

    可对康宁郡主,两位老人家虽然心疼,却胜在不是养在自己膝下,不好拿捏这脾气禀性,所以,康宁郡主要是忽然提出点什么,两位老人家若是不想驳孩子颜面,康宁郡主再适当性的撒个娇什么的,效果一定就比陶世子的好。

    陶太后听着也觉得可能,不再费精力的点了点头,“保险起见,还是让陶阳带着康宁一块去说。”

    “要是这样,只怕两位老人家就没有推拒的意思了。”

    其羽馆。

    冯昭这会儿并未睡。

    琼琚亲自安排了人盯着陶太后那边的动静,良姑一回来,她便报给了冯昭。

    冯昭心知姨母怕是这一夜都睡不着了,自己躺在炕上也是翻过来翻过去的。

    琼琚躺在脚踏上听着动静,掀了被子起来,抬手揭了帐幔,小声道:“郡主睡不着吗?”

    冯昭点了点头,索性坐了起来。

    琼琚忙把帐幔拉到一侧,用绞金的挂勾挂上,又拿了一床薄被过来,将冯昭包在里面,瞧着没有冷风浸体了,这才温声道:“奴婢给郡主倒杯水吧。”

    “好。”

    冯昭这会儿也觉得有些口渴。

    等到琼琚把水送来的时候,她又觉得炕热,把身上的被子往下拽了拽,抱怨道:“今天谁烧的炕,怎么这么热?”

    “是小瞒烧的。”

    琼琚伸手摸了摸炕被下面,与往天的温度并无二致,可郡主说热,她隐约觉得,这热,并非是炕,而是郡主心里的烦躁。

    琼琚心里想明白了,嘴上却没说,只小意哄道:“那明天奴婢跟小瞒说一声,晚上再烧的时候,火小点。”

    “还是这样吧。”

    也许是琼琚的脾气太好了,声音也温润了,她这没来得的火气,被这么三口两口的茶水,一下子就呷了下去。

    也觉得跟个烧火的奴婢计较没意思。

    再说,前世的事儿,她今天全都跟姨母合盘托出了,也不知道接下来姨母要怎么做。

    还有寿康宫那边,刘宪出宫,她们表现的太安静了,等明天,她得跟萧深说一声,让墨姑和秦光把消息送过来,她好给姨母递消息。

    也不行,她若频繁出入显阳殿,寿康宫那边怕是就要怀疑了,她还得像往常一样,在寿康宫呆的时间比显阳殿呆的时间要长。

    那这个传递消息的人?

    要不,就直接让良姑安排人跟墨姑传递消息,还有秦光那儿,也直接让良姑接手?

    她觉得这样方便多了,回头,萧深或是良姑那边,再想办法把消息递回给她,她也就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没个准备了。

    对,就这么办。

    冯昭心里渐渐有了主意,这烦躁的感觉也慢慢平息下来,连之前说炕热的话,这会儿也不觉得了,甚至,还唤着琼琚,“帮我把被子往上盖点。”

    都从肩膀上掉下去了,也没看见。

    琼琚忙上前把之前给她披的被子重又往上提了提,瞧着她手里的茶水喝了大半碗,便接了杯子,“要不要再给郡主续点。”

    “不要了。”

    冯昭摇头,“喝多了,明天起来,眼睛会肿。”

    这是打算睡觉的意思了?

    琼琚心里琢磨着,嘴上却并未催促,只留心着冯昭的动作,自己跟在一旁伺候。

    好在,冯昭也体恤她,心里的事谱出个章程,便张罗着,“行了,夜深了,睡吧。”

第113章 说话() 
定了主意,冯昭每天还按以前住在宫里的习惯,先到寿康宫请安,陪太皇太后说上一会儿闲话,再表现出一副不怎么情愿的去显阳殿问安,然后,仿佛显阳殿里住着老虎一般,坐不到一刻钟,就急急忙忙的出来了。

    太皇太后听着墨姑禀报了康宁郡主对显阳殿的敬而远之,心里多有带着些得意,觉得自己这几年把皇帝和康宁拢在身边,终究是没做错的。

    不过,还有件事儿,太皇太后心里总觉得有点别扭。

    她唤了墨姑近身,低声与她说道:“你说,自打皇上被送走,康宁除了问我一次皇上什么时候回来,再就没多问过,这孩子”

    “娘娘是想说,以郡主和皇上的情分,不该这么安静,是吗?”

    墨姑闻音知意的轻声接了太皇太后的下半句话。

    太皇太后便点了头,“他们算是嫡嫡亲的姨表兄妹,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皇帝也一向敬着康宁,两人吵个嘴,从来也是皇上先赔不是,康宁也不胡搅蛮缠,虽然不能论“孟焦”,可也不该不闻不问吧。”

    说起来,陶太后对刘宪的处置有些过于严厉,要是从前,太皇太后纵使不问朝政,可关系到刘家江山的百年社稷,她也不会不闻不问,任陶太后一意孤行。

    可看事情,总有两面性。

    陶太后当时差点冲动的脚步,正因为想到了这件事有利可图的一面,而滞了足。

    她心里一直在酝酿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压在她心里已经二十几年了,隐忍不发,且待时机。

    景睿帝去了以后,她隐隐觉得,时机快来了。

    也许是有了稳操胜券的资本,她就压着性子,冷眼旁观显阳殿那边得意忘形的蹦跶着,心里念着句老话,蹦的越高,摔得越狠。

    她和平顺王早有计划,把大事放到刘宪彻底掌印那一日,显阳殿那位大权突落,心里怕是会难受得很吧。

    到那天,她不介意再给她补上一刀,让她知道多年前的那个秘密,再把那个秘密昭告天下。

    当然,她可不会告诉显阳殿那位,这个秘密,最初的参与者,是她。

    想想那个时刻,她都有种放肆大笑的冲动。

    只是,刘宪突然横来一笔,显阳殿那位又做的太过绝情,一时间让她错手不及,却又不想错过机会,便把原本的计划,往前提了几年。

    原本,冯昭在她的计划里,是会嫁给刘宪当皇后,从而,让冯冀元死心塌地的为她所用。

    虽然是姑侄,可她心里可不糊涂,武国公府几条人命相断了断,怕是她这个侄儿,心里已有所疑,迟迟没有动作,不过是碍着冯昭在自己身边。

    麻烦的事,现在计划要是提前了,康宁虽然在自己身边,可她还只是个郡主,并非皇后,与皇家扯不到一起,武国公那边,能不能如她所想,站在她这边呢?

    太皇太后这会儿心里没多少底。

    说实话,她对武国公府这步棋的期望最高,可康宁这座连接两边的桥梁若是不能牢牢被她掌握,只怕武国公府便不会心甘情愿的为她所用,到那时

    太皇太后想着,便有些蹙眉。

    墨姑这些日子没少为太皇太后和平顺王传话,对太皇太后的心思也就能摸个七七八八。

    可为人奴婢的,最忌的便是猜忌主人的心思,尤其还是皇家,尤其,对方还藏匿着如此胆大的妄想。

    墨姑装做没听懂她话外音的样子,眉目低垂,浅笑回道:“奴婢到是觉得,郡主一来是被皇上的行事给伤着了,二来,显阳殿那位手段也太狠了些,郡主也有可能是吓到了,所以,连着这几日的请安,瞧着都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太皇太后听得眉毛轻跳,抬了抬开始下垂的眼皮,颇有兴致的吩咐道:“仔细说说。”

    墨姑先道了声“是”,这才边瞄着太皇太后的神色,边意有所指的说道:“像娘娘所说,郡主虽然跋扈了些,可跟皇上闹脾气从来就没隔过夜,皇上待郡主也从来都是拿真心待之,但凡得到点好的,都想着给郡主带一份,这样的情意,要说是嫡嫡亲的兄妹,到也罢了,偏还是表兄妹,又是慕少艾的年纪,若说心里没有对方,那奴婢可是不信的。”

    太皇太后是慕过少艾,也嫁过人的,只是时间久了,她都有些忘了自己慕少艾的时候,是何心情,初初嫁给嘉安帝那会儿,心里又是何等的喜欢。

    “唉,时间太久了,我都想不起来了。”

    无奈的慨叹,带着几许怅然。

    墨姑听着就笑了,“娘娘怕是把最好的都埋在心里了,先皇一走,娘娘伤心太过,便不愿再想了。”

    论起宽慰人,宫里这些主子身边的奴婢,就没有不会说漂亮话的。

    恭维得不着痕迹,说得太皇太后好像是那长情的人,虽然嘴上不提先皇半句,可心里却时时没忘先皇的影子。

    太皇太后听得舒服,睨着她便随口揶揄一句,“想不到你这没嫁过人的,在这方面,到也能说出一二来。”

    原是无心的话,却因为太过突然,撞得墨姑脸上一僵,嘴角的笑差点维持不住。

    如果太皇太后这个瞧见墨姑脸上的神色,心里一定会起疑,或者,干脆就张口问她点什么。

    可太皇太后就像很相信她似的,完全没往那方面想,所以,说过之后,便把目光落到了榻几上,瞧着桌上的茶水。

    墨姑也就滞了一下神,很快就反应过来,忙挪了两步,背着太皇太后,亲手倒了盏茶水。

    借着这个空隙,她缓了缓心情,转过身时,又是副不好意思的模样。

    茶水捧到太皇太后面前,等着太皇太后接过去,她才像解释般的说道:“娘娘可别冤枉我,我可是没经验的,这不是白夫人按捺不住对平顺王的欢喜,与奴婢说话的时候,不小心流露出来的吗。”

    这个理由找的到好,白菊出宫后,与平顺王联系的人,就变成了她。

    太皇太后非但不怀疑,反而还觉得白菊这是在透过墨姑的嘴,向她传递信息,告诉她,她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就能一心一意的服侍自己,如今被指给了自己的儿子,不管儿子前程如何,都会一心一意的服侍儿子。

    嗯,到不枉自己对她的栽培。

第114章 相信() 
想到此,太皇太后脸上就有了笑模样,喝了两口茶水,把杯子递给墨姑,等她放好,再转身的时候,声音比之前又温和了许多,“那你说康宁失望,也是因为皇上这次做得太不对了?”

    这算是信了墨姑之前的解释了。

    墨姑便剖了心里的想法说给她听,“娘娘想想,那一般的大户人家子弟,也是先娶妻,后纳妾,生了嫡子,才能允妾室生庶子,更遑论官宦之家,哪家相看,不得看看子弟的品行。”

    “这话到是。”

    太皇太后到没想到这一层。

    也是,从打皇上的事儿一出,她前前后后想的都是大事,到是把康宁心里那点小姑娘的心思给忽略了。

    墨姑又道:“娘娘也知道,武国公对夫人极好,后院又清净,郡主虽说这些年都在宫里,可自己家什么样,心里能没数?”

    “唉,是我疏忽了。”

    太皇太后到开始检讨自己了。

    墨姑忙替她开脱,“可郡主一准也知道,嫁到宫里来,便不能像武国公和夫人那般你守着我,我守着你过日子。”

    “康宁不会的。”

    太皇太后相当自信的一摆手,笑道:“早几年,她还没这么大的时候,我就跟她说过,那会儿,她还一脸稚气,却也知道皇家不是普通的百姓,这后宫进不进新人,不只关乎着子嗣,还关乎着前朝,康宁平时虽然跋扈了些,可她从没做过伤害别人的事儿,只不过是看不惯的,不愿意虚以尾罢了。”

    这算是自家的孩子怎么看都是好吧。

    墨姑心里想着,要是让太皇太后知道,康宁郡主背着她和陶太后正撺掇着收拾她,心里又该如何想?

    唉。

    只是她已经被陶太后收拢过去,这种话,就是烂在肚子里,也不能往出说了。

    所以,这会儿她还配合着太皇太后夸了康宁郡主几句,才道:“郡主可不就如娘娘说得这般,皇上若是临幸谁,好不也等到大婚之后,这会儿皇家还没给郡主定个名分呢,皇上就临幸了东都侯府的慎郡主,您老人家想想,这外面怕是都要议论开了,指不定就有人觉得,东都侯取代了武国公,成了您的亲家呢。”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

    太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