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思远当时高兴的应了,还心血来潮的指着当时姚氏身上穿的那件衣服上的花纹,说,“我要跟娘身上这个花纹一模一样的剑套。”

    虽然姚氏身上那件衣服的花纹繁琐了点,但也不是不能绣,便答应他了。

    谁知道,姚氏有心亲手绣了送给儿了,便没让丫环们动手,等到冯冀元打仗回来,看到姚氏因为绣那个剑套扎的手指都是针眼时,登时就提溜着冯思远的脖领子,将他狠狠训了一顿,还霸道的告诉他,以后这种事儿,要么等娶了媳妇,让他媳妇给他做,要么就找个丫环给他做,或是拿银子去外面买去,别指着他娘,那是他老子的媳妇,只能给他老子做。”

    有了冯冀元的干涉,冯思远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姚氏那件将要完工的剑套,又加长了,做好之后,戴在了冯冀元的配剑上。

    虽然那样的花纹与冯冀元的气质,格格不入。

    但冯思远那个时候小,根本就不明白格格不入的概念,只觉得他爹这般霸道,他屋子里又没有个服侍的丫环,想要拿剑,得什么时候才能得着这么一个好看的剑套,所以,干脆他也不学剑了,甩枪吧。

第488章 终身() 
这才练就了一身好枪法。

    冯思远这么一说,姚氏到也想到这件早年间的趣事,竟了回味的笑了起来。

    母子俩对视时,姚氏更是忍俊不禁道:“你不知道吧,那个剑套,你爹从来就没戴出过家门,到现在,还收在你爹的书房里。”

    “怎么可能?”

    冯思远不信,摇头道:“我亲眼看着我爹把那剑套套在他身上的配剑上,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还出了府门呢。”

    “那么花哨,你爹可戴不出府门。”

    姚氏看着这么多年,还被他爹蒙在骨里的儿子,哭笑不得,“你爹只是在你面前晃着,逗你的,走到了府门,没看到你跟着,他又掉回了头,把东西放到了书房里,晚上回来,特意交待我,以后都不让给你做这么花哨的东西,说你一个男孩子,没得都养成了娘娘腔。”

    “怎么可能”

    冯思远真是醉了。

    一个剑套,他爹至于想的这么长远不?

    还娘娘腔。

    他最讨厌男不男女不女的娘娘腔了,好吧。

    母子俩一时说着旧事,竟又亲近了几分,就是对冯冀元,冯思远也是更多了感激。

    翡翠赶着母子俩说完了话,才把剑套捧着送了过来,摆到姚氏眼前的炕桌上,“夫人,找到了。”

    猩猩红的剑套,上面绣着缠枝的白梅,相得益彰,却又不繁复累赘,任谁看了这样的东西,都会夸上一句心思巧妙,手世独道。

    姚氏拿起这件剑套前,特意观察了一下儿子的反应,虽说没期待他能给出多少惊讶的反应,但还是盼着他能多看两眼。

    可冯思远似乎真是这么多年习惯了用枪,对剑,就没那么偏爱了,看到这样精巧绣工的剑套,竟也没觉得有多稀罕,大抵面上没流露出拒绝,也是因为这是姚氏给他做的东西。

    所以,姚氏拿起剑套的时候,冯思远直接夸了句,“娘的绣艺又有精进了。”

    姚氏绣艺不好,要不然,也不会在冯思远小时候给他绣剑套那次,扎的手指上都是针眼了。

    但姚氏这些年始终坚持着给冯冀元和冯思远做里衣,这也练就了她拿针终于不于把针尖扎进手指肚的本事。

    但要求他绣出多精美的绣品来,有些为难人的。

    冯思远毕竟不是女孩子,不如女孩子贴心,所以,就算这件套看着顺眼些,因为花纹看着并不复杂,所以,就没多想,即便不复杂,这东西要是绣成灵动轻巧的样子,也是需要一番绣功和心力的。

    姚氏一时感叹于他的粗心,一时又有些感叹于这样好手艺的女孩子,若是能打动儿子的心,娶进门来当儿媳妇,那该多好?

    不过,凡事总是要努力一下,才知道结果如何的。

    她把手里的剑套往冯思远的身边送了送,“这是你爹以前的一个下属,现在在福建那边当水师统领的王克俭,王统领家的姑娘绣的,因着福建那边终年不下雪,王姑娘有一次去外祖家,正赶上冬天下雪,院子里的梅花开了,一时心血来潮,就自绘了花样子,绣了这件剑套,说是送给他哥哥的,疏不知,那会,他哥哥正跟他爹一块练水师,一时不察,溺了水,没救过来,就那么去了。

    王大人碍着老人年纪大,就没给岳家送消息,连带着王姑娘知道自已的哥哥去了,都是年后春暖花开,她回福建以后的事儿了,所以这柄剑套就一直没出来,直到这次,王大人派人来洛城催要饷银,给你爹送了茶饼,想着咱们府上,你小时候也是摸过剑的,为睹物思人,就连着这个剑套,一块送过来了,我瞧着这上面的图案好,便想着给你拿去用。”

    这故事说得可够长的,把一个普通的剑套,硬是镀了层亲情的金。

    冯思远看着,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了?

    鬼使神差的,他就接了过来,有那么一刻,像是他不接,绣这剑套的人,就会始终因为送不出去,而黯然神伤一般。

    而当东西接到他的手里,仿佛,他看见了绣这个剑套的人,重又展颜。

    这是一种极其玄幻的感觉,明明他只听了一个故事,眼前竟像是虚幻出一个画面般。

    冯思远立时摇了摇头,把剑套攥手里,拿起桌上的茶盏,猛然灌了几大口。

    “别急,慢点喝。”

    姚氏不察,见他喝得急,怕他呛着,又吩咐翡翠,“快去,再给世子爷倒上两杯。”

    “是”

    翡翠这边刚应,就要转身。

    不过,没等她转过去,冯思远已经急匆匆的开口了,“不用了,我不渴。”

    不渴你喝的跟几辈子没喝过水似的?

    姚氏和翡翠差不多同时生起这样的想法。

    只是,两人都有默契的没说。

    翡翠低着头,退到了一边。

    姚氏却是看着儿子,有点打量的意思。

    冯思远也不知道是察觉了,还是没察觉,反正,落下了茶杯,他蹭的一下就从炕上站了起来,踩着脚踏下了地,道:“娘,我还有事儿去寻我爹呢,你这头没什么事,我先走了。”

    “行啊。”

    姚氏一点拦他的意思都没有。

    冯思远愣了一下。

    似乎,没想到会这么快过关。

    不过,过关总比留下来被强迫好。

    松了口气,他再不停留一下,摆了手,就朝着屋门口走去。

    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帘外,姚氏觑着门帘晃了两晃,停了下来,收回目光,又透过窗纱,朝院子里看了会儿,见他彻底出了院子,才像是没忍住一般,“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翡翠啊,你说,我要是把王姑娘接家里住几天,外面的人,会不会说闲话?”

    姚氏刚才没跟冯思远说的是,这个王姑娘,此次也跟着亲戚,来了洛城。

    王大人死了儿子,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姑娘,原本并不怎么看重,但没了儿子,姑娘就成了宝,再加上王姑娘的脾性不错,一时,竟成了福建那边争相竞抢的对象。

    可王大人似乎并不打算把这个唯一的女儿留在身边,这次把人送到洛城来,一来,有让孩子出来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意思,二来,未尝没有把孩子的亲事,定在洛城的想法。

    姚氏私下里与冯冀元说,王大人除了送了礼,还附带了一封家信,请姚氏看在曾经的情分上,在王姑娘的婚事上,帮着多拿拿主意。

第489章 反弹() 
姚氏一时拿不准,这个拿主意,到底是怎么个托付法。

    因着王家随同王姑娘来的亲戚,也不是个能拿得起事的,而王夫人又不愿意离开王大人身边,说是没有儿子傍身,怕福建那边乱了套。

    这一点,姚氏到是能理解她。

    随同王姑娘来的那个亲戚,本就是王夫人娘家的兄弟媳妇,说话,自是占在王夫人这边来说。

    听她说,福建那边可不似皇城脚下,这般规矩严谨,有多少人家都实行着两头大。

    就是家里一个做主的正牌夫人,外面养个随心的平头夫人。

    在外人面前,两边都叫夫人,在男人眼里,家里的正头夫人就像穿在外面的衣服,好看,随时拿出来炫耀。

    而随心养在外面的那个夫人,平素不管着男人后宅那些事儿,只操心怎么讨好男人的心,相比起来,更会小意温柔,更懂得抓住男人的心。

    王大人虽跟王夫人保证,就算她跟着女儿来了,自已也不会做那等事。

    可王夫不信,这才委了自已的兄弟媳妇跟着女儿过来,又诚心诚意的给姚氏写了封信,让自已的兄弟媳妇一落脚,就来见过姚氏。

    说到底,以前在冯冀元手下讨生活的时候,都与姚氏来往颇多,相处的也颇为融洽。

    但王夫人小心眼,有点爱吃醋,姚氏也是知道的。

    端没想到,她会为了看住男人,把自已女儿的婚事,都撒手不管了。

    姚氏哪好替她拿这样的主意。

    好在,她自已的兄弟媳妇也说了,王姑娘其实也是个有主意的。

    早前,王姑娘的长兄活着,家里的事儿,看似王姑娘的长兄在与爹娘沟通,疏不知,轮到出谋划策的时候,王姑娘的长兄,反倒愿意与王姑娘一块探讨。

    只是,一个姑娘家,女红针凿懂得多些,到没人会说什么,像这种参与男人的事中,传出去,只怕于女孩子的名洁有损。

    也就是姚氏,王夫人的弟妹又得了王夫人亲口的交待,这才敢含含糊糊的说出来。

    只是,到底是不是像王夫人弟妹说的这般,姚氏还没见过王姑娘本人,到不好妄下断言。

    所以,这会儿她跟翡翠说,要把王姑娘接到府里住几日。

    但王姑娘正是花样的年纪,并未定下婚事,王家与冯家,也不是来往过甚的人家,尤其在王大人去了福建之后,这来往就更不方便了,翡翠想着,“怕是不妥。”

    她是姚氏身边一等一的大丫头,掌着姚氏屋里一多半的事儿,说话,自然也就胆子大些,就算偶尔遇到姚氏想的不周到,不妥帖的地方,也会提醒的多些。

    姚氏不是个容不下人的,所以,这么多年待翡翠,除了主仆情分,到更有些母女的意思。

    翡翠也不笨,感觉到了,待姚氏也更加的真诚。

    这会儿,如实的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道:“咱们府上世子爷还没议亲,整个洛城多少家眼睛都盯着呢,王姑娘此次前来,既然不是一开始就落脚到咱们府上,这会儿拉过来小住,怕是会让外面的人多想。”

    于武国公府,并不损失什么。

    但议亲的王姑娘,端看姚氏是什么态度。

    以后若是让王姑娘议亲就在武国公府,那还好些,若是只看王姑娘与世子合不合适,不合适,再把王姑娘送出去,议到别人家,知礼的只会在心里嘀咕,这是姚氏看不上的,才转手议给别人家,有那不知礼的,没准背后就得说三道四了。

    不敢说姚氏,埋汰一个姑娘家,还不是有的是话在那儿等着。

    姚氏刚才出口的时候,并没想那么多,这会儿经翡翠一提醒,她也明白过来,一时,感叹道:“要是阿昭在府里就好了。”

    那样,接了王姑娘进来住,也就有了名头。

    而且,就算回头她觉得不合适,或是儿子没看上,送回去,大不了就说王姑娘得了郡主的眼缘,时不时的要来陪郡主说话,走了,隔三岔五的再来作客,这事儿也就揭过去了。

    没准,还会有眼皮子浅的,冲着王姑娘得了康宁的眼缘,反而还巴巴的上来求娶呢。

    这都是未可知的事儿。

    不过,想到了冯昭,姚氏不禁就叹道:“也不知道阿昭什么时候能回来。”

    翡翠没应。

    也是不知道怎么应。

    见姚氏刚还兴致勃勃,一转眼,又脸布愁容,刚想寻个什么事,转移转移她的注意力呢,就听外面有人回禀,“夫人,姚嬷嬷来了。”

    “快请。”

    一听是姚嬷嬷,姚氏反应到是快。

    翡翠见她脸上愁色收了,也跟着松了口气,连忙转身亲自迎到了门口,接了姚嬷嬷进来。

    姚嬷嬷找姚氏,自有女人的闲话要说。

    而此刻,寻到了冯冀元的冯思远,要说的,可就是正事了。

    冯冀元比冯思远有魄力,尤其听说人是平顺王府的,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不客气道:“助纣为虐还想全身而退,做梦。”

    这意思,就是干了?

    冯思远要的,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态度罢了。

    既然他爹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