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少百姓围观看热闹了。

    时间一长,连最后来的,都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可想而知,等到这些大夫被商会会长劝散的时候,老百姓中间,已经开始流传起了平顺王以前如何假意“纡尊降贵”,现在又如何演够了戏,收够了民心,重又过起了王公贵族的生活。

    仇富,永远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老百姓对王公贵族本就充满了好奇心,几乎是一丁点的小事,到了老百姓口中,都能变成极有味的谈资。

第484章 成效() 
也不知道是谁引的头,开始大家还只谈论平顺王从一个平民王爷,重又归位于王公贵族之列,后来,渐渐的,大家就提到了已故的平顺王妃。

    百姓中有人说,“你们知道吗,平顺王之所以娶已故的那位平民王妃,其实就是想借着这件事儿,来在咱们老百姓的心中刷刷印象分,等到将来,让咱们这些什么都不知道老百姓,支持他呢。”

    “支持他什么啊?”

    这人一瞧就是个不知事的。

    那先头讲话的,到是这一片出了句的大嘴巴,偏,消息还灵通,所以,大伙都乐意听他讲官宦人家的趣事。

    这也算是平淡生活的一味调剂。

    消息灵通的那人一挑眉毛,语气肯定的说道:“还能什么啊。”

    虽然五个字,没表达出什么意思来,但这人用手指着皇宫的方向,眼睛里释放着“你懂的”的情绪,只要有点胆子的,估计都能猜个大概。

    猜到的,顿时瞠大了眸子。

    没猜到的,也隐隐明白起来。

    这种事儿,还不能拿到大庭广众下来说,但关上门,大家会偷偷在家里议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谈着谈着,这事儿不仅流传在百姓间,连着官宦人家的内宅,下人里,都开始谈论起来。

    平顺王开始还没在意,被火药的事闹得焦头烂额,根本分不出神来打听这些来自市井民间的消息。

    而平顺王府的幕僚,大家在火药一事上,始终拿不出一个周全的主意,见平顺王心情不好,一改早前的儒雅,客气,差不多逮着谁就冲谁发火,看谁不顺眼,就踩谁两脚,搞得大家有话不敢言,一个个都盼着由对方把外面的消息透给王爷。

    这么一谦让,竟是平顺王最后知道这个消息的。

    平顺王气得鼻子都歪了。

    他指着坐下的那些幕僚,毫不留情的骂道:“本王多年心血,好容易积攒下来的好形象,竟是一朝被毁,你们这些人,平时一个个口蜜腹饯,个顶个说自已是天下第一谋士,现然,我就给你们一个做回天下第一谋士的机会,本王限你们五天之内,将市井流言,全部压下,还有,就是帮本王做回原来的形象。”

    五天,把跌入谷底的形象重新拉升不说,还要做得跟原来一样?

    可原来还有个平顺王妃,现在,王府里只有一位后迎进来的平顺王平妃,哪来的先王妃?

    大伙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眼神交汇都少了,俱都低着头,不言语。

    平顺王见此,更是生气,他蹭的一下从坐位上站了起来,一只手狠狠的拍在了案子上,“啪”的一声,震的众人耳膜都嗡了两下。

    平顺王自已掌心也差点断裂,可他哪还有心情管这些,如若可以,他真恨不得一巴掌一巴掌扇过去,把这些人的脑袋打开花了,不像现在,能做的,就只是指着这些人的鼻子骂上两句。

    见众人没有出头的,平顺王索性就指了其中一位。

    “贾仁,你来说。”

    贾仁五十多岁的年纪,是嘉安帝十五年的进士,颇有才学。

    最初投靠平顺王的时候,颇受礼遇,只是后来,平顺王招揽的幕僚越来越多,虽然对外做的形象,还是万事不管的样子,但贾仁也算是看透几分,早就猜到了平顺王会有后招。

    说实话,做幕僚的,谁不盼主子野心勃勃,官运亨通,前途无量?

    可近两年,平顺王更侧重于那些新招收来的幕僚的主意,像贾仁这样,在平顺王府时间久,真心为平顺王出谋划策的,反而不太受他的重视。

    渐渐的,贾仁也歇了心思。

    以往,像这样商议大事的时候,平顺王最爱听那些年轻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可眼下,他竟然把自已拉了出来。

    贾仁心就更凉了。

    他隐隐猜到,平顺王怕是要杀鸡儆猴。

    心里暗暗一叹,面上故作平静的起身,两手在胸前做揖,朝着平顺王拱手道:“王爷,在下近来身体多有不适,头脑也不是很清晰,一时间,到也无法为王爷排忧解愁。”

    这个时候说这种话,不是火上浇油吗?

    大家听着,心里俱都替贾仁捏了把汗,生怕平顺王这会儿把所有的火气都甩过去。

    平顺王心里的确是不痛快的。

    甚至,他还真想让人把贾仁拉出去,赏他几板子。

    可当他抬眼,看到贾仁恭敬垂手的动作,还有他低首间,头顶明显的白发时,他忽然就想到了几年前,他第一次见贾仁的情形。

    那时,他还只是个落魄的进士,得了功名,却不受上封待见,对官途心灰意冷。

    可他一路进学,花了家里不少银钱,这些年,家里的积蓄都花在了他身上,就这么一穷二白的回去,只怕辜负了老父、老母的期望,只能一边瞒着家里,一边寻找合适的差事。

    而平顺王与他的偶遇,到真是偶遇。

    当时他还塑造着平民王爷的形象,但听贾仁满口的朝政诟病,侃侃而谈的样子,他觉得,将来若是他坐到了那个位置上,贾仁或许会是个可用之人。

    那时,他就打着储备人才的心。

    可谁成想,如今,贾仁的头发都白了,他还没坐到那个位置上。

    以往,太皇太后都让他等下去,总有一天,那把椅子会明正言顺的落到他头上,到时候,以他在民间积累的人气,坐稳那把椅子,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可他现在一点也不想再等了,他怕自已也会像贾仁那样,从黑发,变白发。

    他看着贾仁不说话,贾仁便始终保持着俯身的动作,其他人也不开口,气氛一时诡谲起来。

    有平常与贾仁不对付的,这会儿原本该幸灾乐祸的,可偏偏,脸上不好笑,心里竟也没有半点笑的意思。

    大概是同处在一个位置上,若是贾仁的结局真不好了,他们也不免生出兔死狐悲的心情。

    就在众人,包括贾仁自已,都觉得平顺王会拿他当那只儆猴的鸡时,平顺王却忽然变了话风,有些意兴阑珊般抬手示意贾仁起来,“到是本王考虑不周了,先生既是身体不适,那就就此告老吧。”

    绝口不提送仪程的事儿。

    贾仁也像是不在意般,求仁得仁,“多谢王爷。”

第485章 兔死() 
平顺王府这边的动静,一直在萧深的眼皮子底下。

    差不多贾仁前脚收拾了包袱一离府,萧深这边就有了消息。

    而彼时,他正陪着冯昭坐在宴息室的大炕上下棋。

    冯昭的棋艺并不好,但萧深有意哄着她,时不时的让着她,还让她看不出来,到是下了一百多目还没结束,让冯昭越下越有信心,还扬言要杀他个片甲不流。

    萧深听了做出一副害怕的模样,走起棋来,到是更加认真起来。

    当然,认真也是做给冯昭的表像。

    其实,他也没什么棋艺。

    只是,娶了冯昭,他便有意在生活上,与她制造点小情趣。

    又因冯昭从小生活在宫里,很多能力,都是环境熏染,不见得精通,但肯定是会,他不想让她离了宫,就把原来的生活都打乱了,所以,愿意自已花时间去研究,去学习,陪着她慢慢的将这些习惯融入他与她的生活中,变成他和她的一部分。

    显然,现在来看,是有成效的。

    不过,两人下得正好时,高景匆匆走了进来。

    冯昭直面着高景,一看就觉得他是有事来回,手上的棋子就停在那儿,要下不下的。

    萧深捏着手上的白子,还做着想要参透棋局,从中找出生机的愁眉样,听到高景的声音,只是淡淡的回了下头,没什么精神的问他,“什么事?”

    高景如今也算是看出点大人和郡主间的情趣,不能把大人在郡主面前的情绪太过当真,有的时候,纯属为了哄郡主高兴。

    虽然,高景不太懂大人这么做的理由,但大人心里把郡主置于什么样的位置,他还是清楚的,自然不会不辩真相,藏着掖着的。

    他道:“平顺王府传来消息,贾仁收拾了包袱,离开了平顺王府。”

    “他不是平顺王身边第一信得过的幕僚吗?”

    因为对平顺王府的关注,冯昭竟是张口就说了贾仁的位置。

    不过,高景却是摇头道:“那是从前了。”

    皇帝跟前的宠臣都没有从一而终的,更何况这种幕僚啊。

    当然,也要分人,有的时候,主子和幕僚之间,也要靠缘份。

    像萧深同周行,就是一种缘分。

    萧深心里拿周行当老师般尊敬,看重,就是对待周行唯一的儿子周康,何偿不是当作亲弟弟一般。

    所以,周行即便身体不好,但能出力的时候,绝不含糊。

    冯昭对从前和现在根本就不在乎,她沉了沉眸,略带思考的问萧深,“少了这位贾幕僚,平顺王身边的人,可还有堪当大用的?”

    萧深将白子落于棋盘上,才道:“到也不能说不堪当大用,只是,人一多,这主意就多,再者,兔死狐悲,这会儿,未必别人就没有自保的准备。”

    “你的意思,平顺王并非真心放贾仁离开?”

    冯昭听出点别的味道来。

    萧深这会儿手上没棋子,抬眸看着冯昭盈白如玉的小脸,笑道:“真心怎么样,不真心,又怎么样?”

    这话说得可有些耐人寻味了。

    冯昭缓缓眯了眸,仿佛在揣度着萧深这话里的意思。

    可萧深压根就不给他多揣摩的机会,催她道:“到你了,想好了再走噢。”

    一副要反败为胜的样子。

    冯昭心里明知这家伙是有手段使,不想让她知道,索性也就随了他,反正外面的事儿,她都交给他了,这会儿放手就是了。

    这样一想,到是把精力都用到了棋盘上,没一会儿,就把棋面上的白子杀得落花流水。

    萧深看着连呼,“怎么会输,明明已经布好阵了的。”

    一番装模作样的痛悔之后,他才从炕上起身,穿了鞋子,对着冯昭说道:“我出去一趟,你累了,就歪一会儿,我去把床上多宝阁里的话本子给你拿来翻翻。”

    冯昭不拦着他,只是在他将话本子递过来的时候,笑催他一句,“快去吧,高景还等着你传授主意呢。”

    萧深一听,顿时哈哈大笑,伸手捏了捏她的脸蛋,夸道:“真是个鬼机灵。”

    冯昭想躲,可没躲过去,感觉到萧深只是嘴巴上用力气,手上并没什么劲时,便有心情嘟囔起来,“真拿我当三岁孩子哄了。”

    在萧深眼里,她可不就是个孩子吗。

    萧深还欲再哄她一会儿,可冯昭想着高景这会儿恐怕还站在门口等呢,便又催了起来,“你快去吧,再磨蹭下去,天都要黑了。”

    “那行,你看吧,我让齐石给你弄点吃的送来。”

    要不是这里实在不方便安排人,萧深真不愿意委屈冯昭,怎么也得安排四五个丫环给她。

    若不是太皇太后非要把“冯昭”扣在宫里,至少,琼琚和采蒿还是能接过来的。

    而且,这两人都是有分寸,熟识冯昭脾气的,比起外面新买来的丫头,或是府里的粗使丫头,不知道精细多少倍。

    一想到冯昭现在连洗澡都要自已动手,赶到他忙起来的时候,连个给她搓背的人都没有,萧深就恨不得平顺王立时有所动作,这件事儿赶快结束。

    冯昭看着他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宴息室,推门而出的画面,颇有几分话本子里一步三回头的意思,心里忍不住就想乐。

    当她嘴角真的把心里的情绪乐出来的时候,耳朵里又听到屋门外,萧深正仔细的交待着齐石要给她准备什么样的水果,点心,还有,他要是回来的晚一点,要早些安排人把膳食送来,还要提前查看好,膳食可有不妥的地方,还有

    林林总总,竟是说了好半天。

    冯昭清楚的感觉到被人放在心尖上的幸福感。

    这种情绪使她脸上的笑意一直持续到日落都未有停歇。

    而彼时,萧深已经不在府里了。

    他去了武国公府,见了冯思远。

    说实话,冯思远见到他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