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法想像的震撼。

    他有种拿在手里的并非是信纸,而是刀剑的感觉。

    他忍不住仰头,看向萧深。

    心里根本来不及形成什么想法,只想在这一刻,找到一个否定的眼神来告诉他,刚才看到的,都是假的。

    是他眼花了。

    可萧深根本就不怕与他对视,甚至在他看过来的时候,还主动伸手示意他先把茶喝了。

    周行这会儿别说是喝茶了,就是让了喝山珍海味,也没兴趣啊。

    他忍着心里说不上来的情绪,拧着眉,抬头,看向萧深,一字一句,确确切切的问道:“你怎么看?”

    大概比周行看得早那么一些时候,大概是在周行到来之前的时间里,他已经沉淀出了一些想法,所以,这会儿他脸上的表情,还很淡定,之前澎湃起来的血液,也不再汹涌奔流了,而是变得平静,有深度起来。

    他并不一言决断,而是看着周行说道:“先生以为呢?”

    有些事儿,你心里是不是已经偏向过去,从你说话的语气,肢体的微表情都能看出来一些。

    周行也算是了解萧深了,见他这样的态度,心中那道纠结不定的天秤就开始倾斜。

    他认真的说道:“你要想好,这件事儿,不成功,便成仁。”

    “所以才请先生来帮着拿主意啊。”

    所谓的主意,并不是征求周行同意去做这件事儿,还是不同意去做这件事儿。

    周行一听就懂了。

    可懂了之后,他觉得原本还算安静的血液,顿时就汹涌澎湃起来。

    多年沉疴养成了他处事情绪难有起伏变化的性格,生怕一时情绪波动太大,对自已的身体有影响。

    可这件事儿,根本就不是能平静下来述说的事儿。

    他哪怕再多吸几口中气,也无法压制住身体里躁动的情绪。

    他不由长长的呼了口气出来,扶着身下坐椅的扶手,慢慢起身后,缓步走到到了萧深办公的那张桌子前。

    他记得,这封信,就是从这张桌子上拿过来。

    这一刻,他觉得这张桌子都闪闪发光。

    像他这样的人,已经放弃了仕途前程,更不敢想什么青史留名,命运的船舶不过是早停靠在岸,或是晚停靠在岸罢了,忽然间,天上掉下一个馅饼,让他有机会还能载入史册,这样的事儿,只要是有热血的男儿,怕是都不会错过。

    哪怕,这件事儿听起来,有很多的匪夷所思。

    可周行就生生的接受了。

    一点也没觉得自已帮着了谋划策,会不会有违道义本该。

    他很快猜到了萧深寻他来的目的,微微凝了眸,缓声道:“这事,不让郡主知道,也是对的。”

    不光是因为信上太后娘娘嘱咐不许告诉康宁的事儿,还有一点,周行觉得,太后要做的这件事儿,太大,大到必须用心筹划,不容许有片刻的失神,分心。

    而萧深对郡主的态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若是郡主跟在身边,太后娘娘又不让告诉她,谁知道郡主会不会多想,理智些还好,若是不理智起来,时不时的找萧深闹上一闹,正事就不用干了。

    萧深显然与周行想的不一样,他半点也不会觉得冯昭啰嗦他是累赘,反而,还很喜欢天天被冯昭牢骚的感觉。

    但一想到此去危险重重,他即便心里再不舍,也会听从太后娘娘的话,不把消息告诉冯昭了。

    他奈的点了头,示意周行坐回去,“先生还是帮我想想,有什么理由,能瞒得过去吧。”

    不只要瞒着康宁,还要瞒着整个淮阳的人,更有藏在暗处的眼睛。

    “让我想想。”

    周行缓身退回到椅子上,捧着椅子扶手坐下去的时候,沉声说道。

    萧深见他沉思着,也不急着问,只摆开了桌面上的公文,一件件的处理起来。

    他一边写着指示,一边在心里琢磨着,他这一走,两月能回来都是快的,这衙门里,还得寻个能坐得住镇的。

    高景和齐石他是一定要带走的,那余下的,胡九管着府里的事儿,周先生

    想来想去,萧深好像也就只有周行可以托付了。

    所以,在周行还没想到具体的方法能帮萧深脱身的时候,萧深就已经对他说道:“我这一走,衙门里的事儿,就劳烦先生多费心了。”

    萧深说得很挚恳,甚至,言语中还有些微微的歉意。

    周行哪还不懂他歉意的是什么,扔下脑子里还不成形的念头,摆手道:“子稽,这个时候,就不要说这些话了。”

    如此,萧深便也不跟他客气了,“那好,还有三天时间,先生好好想想吧。”

    信中陶太后只说让萧深把手上的事儿安排好,还要安顿好冯昭,然后悄悄的带人回洛城。

    而三天,是萧深给周行的时间。

    周行知道事不容缓的道理,就算萧深不给他时间限制,他也会抓紧的。

    不过,他现在面临的难处是,“你若走上一两天还好说,这一去月余,甚至两月都有可能,怕是要寻上一个让别人挑不出错处的理由。”

    “要是能找到这样的理由,自然是最好了。”

    萧深显然对周行这句话极为满易。

    周行逼不得就绞尽脑汁,用力想起了对策。

    有什么是一去归期不定的?

    打仗?

    这是淮阳,风调雨顺,地居国朝南部偏中心的位置,四周根本就没有异族干扰。

    这一条,行不通。

    还有什么呢?

    恶霸?

    不行,太小。

    为祸一方,一来轮不到巡检司管,二来,也实在抵不住一走一两月的理由。

    “海运上,有没有什么匪患?”

    萧深忽然冒出一句。

    周行听得一愕,“海运?”

    语气中的不确定,全都展露在表情上。

第419章 找到() 
萧深刚才也只是灵机一动,可话一出口,他就觉得这个理由真是太好了。

    他看着周行,不由就露出兴奋的表情,“先生想想,咱们带来的人,以前都是马背上打仗,从来没下过水,对吧。”

    周行点头,隐隐明白道:“你的意思,先扯出去当练兵,就说取长补短,之后再拿练兵时遇到的某些事儿来当理由,一下拖着不回来”

    “先生只说对了一半。”

    萧深虽然想法来得突然,可他脑子转得快,与周行的想法碰撞后,神秘一笑,“先生想想,巡检司都管着什么?”

    “所有商贾脚夫进城出城的赋税。”

    周行张口就来。

    萧深笑容里透出一丝诡谲,再冲着周行挤了下眼睛,道:“先生说的是,可之前,咱们是不是都忽略了一点?”

    “什么?”

    周行见他说得如此笃定,不由就被他牵着走了。

    萧深以指蘸了蘸桌上的茶水,笑得意味深长,缓缓吐出两个字,“漕运。”

    周行:“”

    这小子是打算把漕运的赋税也揽过来。

    不得不说,这还真是个惹人眼热的事儿。

    可官场上谁又是傻子?

    想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难。

    周行觉得这事儿难办,又蹙了眉,道:“照理,这事儿该归布政使司那边管。”

    “这个当然。”

    萧深一副正该如此的模样。

    周行瞧着,不由疑道:“你是不是已经跟布政使那边接触过了?”

    话说得很慢,几乎是边说边思考的样子。

    可他没等萧深开口,自已就否定起来,“不应该吧,胡九不是说,布政使司那边除了送了礼物拜见郡主外,并没有人亲自登门吗?”

    萧深说道:“他们不来,那咱们就去喽。”

    周行:“”

    这般明着上门抢的事儿,在萧家出谋划策几年的周行,还真没干过。

    成行时,他几乎都要怀疑这一趟出门,会不会被布政使的人给打回来。

    但事情就是出乎意料的顺利,顺利到他和萧深从布政使衙门的大门出来时候,都有点不敢相信。

    他们非但没有被打出来,还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要不是萧深推脱有事儿急着回去,估计,身为布政使的康大人都要亲自作陪,留他在那儿好好玩上两天了。

    即便他们没留下,康大人也是亲自送出门,若不是萧深几次三番的让他留步,康大人很有可能会一直送到大门口,看着他们上马车,才能安心回去。

    与康大人的亲信道了别,周行上了马车,萧深上了马,一行人就往淮阳赶了。

    若是那不知情的,还当是外面骑马的是护卫,里面坐在马车里的,才是新上任的淮阳巡检司巡检使萧大人呢。

    康大人的亲信一直看着马车没了踪影,这才利落的转身,三步并作两步的朝着大人办公的屋子走去。

    等到他再进来的时候,康有良已经续了杯茶,缓着刚刚说得口干舌燥的嗓子。

    亲信原想等他喝下这杯茶才回话的,却不料,康有良直接放下了茶杯,冲他招手道:“人走了?”

    神色间的关心,并不像简单的同僚询问。

    汪真心里就有了计较,上前几步,隔着长长的书案回道:“看着没了影才回的。”

    康有良这才后知后觉的指着高几上的茶杯,对汪真道:“你也累了吧,去,自已倒碗水喝。”

    “谢大人。”

    跑前跑后的事儿,都是汪真在办,这会儿嗓子也有些干,听从康有良的意思,自己回身去倒了碗茶水,连喝了两三口,感觉嗓子眼舒服了,才把动作慢下来。

    他把茶杯重又放回到茶几上,带着几分好奇,走到了康有良的面前,隔着长案,疑惑道:“虽然两淮的漕运只是江浙漕运的一小部分,可这一小部分的利润也是极可观的,大人怎么就”

    二话不说的给了这位新上任的淮阳巡检使呢?

    而且,照着朝廷其它地方的条例,巡检使管的差事,可都是地面上的,与水上一点都不相干啊。

    汪真这人很聪明,也很会说话,平时在康有良面前,也是极能干的,不然,康有良也不提拔他。

    这会儿见他问的疑惑,却不带多少可惜,计算利益,却没把心思摆到钱眼上,不由就宽慰的笑道:“汪真啊。”

    “唉”

    每每大人直呼其名,便是有事交待。

    不过,这会儿听来,到不严肃,有点像,家里的长辈唤着晚辈。

    汪真心里快速的变化着。

    康有良却不像他想的那么多,只推开了茶盏,略带感激的说道:“你是知道我先前遭人算计的事儿吧。”

    汪真脸色一紧,眸中显露憎意,咬牙切齿道:“禄示明这厮至今还下落不明,若是见到人了,我一定不会让他好过。”

    康有良摆了摆手,到不似汪真那般义愤填膺,只感慨多于气愤道:“那时,我是真以为自已要活不成了的。”

    汪真想着那时自已去康府拜见的情景,眼睛不禁潮湿。

    他声音低沉,隐有伤感,“那时,我见大人气色惨淡,也以为大人要驾鹤西去了。”

    “是啊,要不是娘娘圣明,派了神医过来,我哪还能坐在这个位子上,为朝廷办差,为百姓谋福啊。”

    康有良说这话的时候,先是朝着洛城的方向拱了拱手,落下时,目光又看向了门外。

    汪真也没想到太后娘娘会派神医来,一时间也感慨非常,道:“原来都说天高皇帝远,自在,没人管事,可直到大人出了事,我才明白,普天之下,皆是皇土,无论我们在哪儿,只要太后娘娘愿意,我们就都在太后娘娘的眼皮子下面。”

    “呵呵”

    康有良觉得这话说得太对了,“所以你看,只要我们衷心效忠朝廷,哪怕身陷囹圄,只要身清人正,朝廷,就会给我们最安全的保障。”

    汪真明白,与其说是朝廷给他们的,不如说是太后娘娘给他们的。

    康有良早就站在了太后娘娘一边。

    当然,那个时候皇上也还小,当不了政,而太后娘娘的政令手腕,也足以让男子扼腕。

    汪真并不觉得这样不好,甚至,因着康有良这次的事儿,他心里是真正的佩服太后娘娘,觉得太后娘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像及时雨一样,在臣子性命攸关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

第420章 离开() 
再没有任何一种保障比太后娘娘这般的做法,更能让人心甘情愿的肝脑涂地了。

    汪真感触颇深的保证道:“这样的朝廷,哪怕有一天为之送命,也是我辈之福。”

    他言语真诚,目光虔诚,虽不是高亢激昂,却因为真诚,而更能凸显出他的真心。

    比起有些人只在嘴上说得漂亮,心里却是五花八门转个不停,要强了不知多少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