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徐礁英要走,萧深忽然就唤了句,“徐叔且慢。”

    徐礁英扭身的动作一顿,偏了头过来,看向萧深,“子稽还有事?”

    “我跟爹刚才还说回老宅缺个能支应的人手。”

    对肖二壮到不是不满意,但若是有更妥帖的人,萧深自然乐意用更妥帖的。

    又不是他一个人回去,粗糙点也不打紧,带着冯昭,他必须事事精心。

    徐礁英比萧定坤的心思要细,又了解萧深的为人,猜测着他这番安排,只怕是为了照顾康宁郡主,那这人手上,还真得精心些。

    老宅那边,萧家实在的亲戚不多,但邻里亲朋不说,家家有事儿,又都爱凑热闹,以萧定坤的脾气,长子携新妇康宁郡主回乡祭祖必然要宣扬的到处都是,村子里只怕能来凑热闹的,就不会闷在家里低头做事儿。

    虽说这些事儿都不需要劳烦郡主去应酬,可总得有个女眷支应起来方显得不失礼数。

    “我瞧着,周先生这趟回来,身体、精力似乎都比离开时硬朗不少。”

第345章 鼓励() 
投挑报李,徐礁英推荐了周先生,又把周娘子也捎带出来,总算让萧深觉得满意了,索性,他就与萧定坤说道:“晚上家宴,把言哥也叫来吧。”

    多一个人,多双筷子的事儿,萧定坤不以为意,只随萧深道:“你既然想让他来,那就让他来吧。”

    做足了独宠长子的专权样。

    萧深心里感动之余,只觉得肩上的责任也跟着重了许多。

    通知言哥的事儿,自然由徐礁英揽过去了。

    在萧家,徐礁英一直有一处独自的院子,不似成了亲的下人们在府外的住处,而是像萧家主人一般,独立的院子。

    这样的存在,一直延续着萧家搬到新的住处,他依然辟出这么一处院子来,不算大,设施也很简单,院子里除了住着他和言哥,还有两个与言可年纪相当的小子,当传话跑腿的用。

    平时,府里没什么事儿的时候,徐礁英也会挑时间回来歇歇,顺便辅导辅导言哥的功课。

    是的,言哥到现在还没有进学,读书认字,都是徐礁英在教,布置的课业不重,刚好能让言哥消化。

    今天出门前,他与言哥提过,他父亲和大哥今日回来,只怕府里要忙,白日就没时间回来了,留了一页功课给他,让他在家写写读读。

    言哥从小就很听他的话,不会因为他不在身边看着,就偷懒,所以,徐礁英忽然回来,言哥的功课已经记牢了一大半,还有些没记住,正在那儿反复的读写。

    隔着一道薄薄的门帘,徐礁英看着书桌后身姿挺的笔直的孩子,眉眼里情不自禁的带了许多的笑意。

    或许是从小就养在身边的缘故,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一恍十年过去,不自觉间,他已经将这个孩子当作了自己的孩子。

    也正因为这份当作,他才更能看透言哥努力学习的背后,藏着一颗想要被认同的心。

    这并不稀奇,也很好理解,只是小小的孩童到底不懂大人的世界,不是你表现的多努力,多能干,就能被当坐金子来发光的。

    这个世上,有许多家族,为了撑起一枝独秀,会主动扼杀那些想要争锋的棱角,比如

    “徐叔。”

    是伺候的言哥读书的小子,捧着茶水过来,意外看到徐礁英在,恭敬的打了招呼。

    徐礁英的眸子闪了下,瞬间收起了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想头,收回目光,看向身旁捧着托盘的小子,“少爷写了多久了?”

    “徐叔出去后,少爷只在院子里玩了一柱香,就开始读书了。”

    徐礁英知道,要不是他交待言哥每天必须在院子里透透气,晒晒阳光,那孩子没准会一刻不离书本。

    心下一叹,他向小子伸出了一只手。

    “有些烫。”

    小子到是聪明,知道这是徐礁英要自己进去,便把托盘递给了他,顺便提醒一句。

    徐礁英点了点头,一只手稳稳的握住托盘的一边,抬步,便朝着屋门走去。

    小子快跑几步,上前主动帮他打了帘子。

    帘子两脚掇了铃铛,风一拂动,便清清脆脆的撞击在一起,格外好听。

    按说,读书的屋子,是不该放这种东西,扰人心神的,可徐礁英却为了锻炼言哥的定力,特意找了几只铃铛挂在帘子下面,冬夏不改,也就练得言哥即便听见了,若是书还没读完,或是字没写完,都不会分心旁顾。

    就像现在,徐礁英进来了,他也没有抬头多看一眼,依旧稳若泰山的低头写着自己的字。

    徐礁英看着,心里暗暗满意着,又忍不住想让萧定坤过来看看这样的言哥。

    不过,眼下萧定坤虽然没来,徐礁英也不见得失望,因为随着今天晚上的家宴开始,言哥,将不再只是以前有家没族的孩子。

    一想到这孩子能上族谱了,徐礁英就真心的替他高兴,笑声朗朗,“言哥,停下来,喝口茶。”

    言哥听到这一声唤,意外的抬起头,讶道:“徐叔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他还记得早上徐礁英离开时说过的话。

    徐礁英就笑着把托盘送到了他的书桌上,亲自倒了杯茶出来。

    还没等徐礁英执壶的手落定,言哥就赶紧站了起来,亲自己过来捧起还带着热气的杯子,先送到徐礁英的眼前,“徐叔一定渴了,先喝一口吧。”

    徐礁英哪里会看不出来这孩子孝顺,眸光愈加温和的说道:“徐叔不渴,你先喝,喝过了,徐叔有好消息跟你说。”

    “那徐叔说吧。”

    言哥直接将那杯茶又放了下去,双手垂于身侧,显示出等待聆听的样子。

    徐礁英见此,便也不再逼着他喝茶,直言道:“我已经跟你爹说过了,你大哥和郡主这次回乡祭祖,会把你一起带回去,你大哥的意思,把你的名字写在族谱里。”

    “真的?”

    言哥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那不加掩饰的喜悦与兴奋,终于露出与他年纪相符的轻松来。

    徐礁英就忍不住笑逗了他一句,“你大哥还有句话,就是一路上你要调皮捣蛋,你大哥就会打你屁股。”

    “啊?”

    言哥不可置信的惊叫一声,看着徐礁英的眼睛,错都不敢错开一下的追问道:“真的”

    也许是不敢相信,也许是太过苛求,以至于,开口时,他的声音都显得颤抖,两个字,竟说得断断续续。

    这是一种渴求,压抑的渴求。

    徐礁英只装不懂,依旧温笑点头,“徐叔什么时候骗过你。”

    因为相信,言哥眼眶一下子就红了,笑中带泪的样子,“徐叔”

    鼻音浓厚,仿佛下一句话,就要哭出声来。

    到底是自己拉扯大的,徐礁英还是很心疼他的,却没上前哄他,而是故意板起了脸,说道:“你大哥和郡主才归家,晚上还要开家宴,你哭的眼圈红红的,晚上让你大哥看到了,会不会觉得你一点男孩子的气概都没有,你大哥可是最不喜欢男孩子软弱无能的。”

    萧深那样敢闯敢杀的脾气,一想就知道不会喜欢太过软弱的同性。

    言哥虽然没怎么见过他大哥,但却没少听他大哥英勇的事迹,还有他大哥只身一人,独闯天子脚下,还能娶个郡主嫂嫂回来,在言哥心里,那可是比他爹还要勇敢的大英雄。

第346章 子女() 
当言哥体味到徐礁英话里的意思,再次激动之余,忙忙忍下了眼泪,一边用手背蹭着眼眶,一边掩耳盗铃的自话道:“我才没哭呢,是眼里有沙子。”

    徐礁英心道,这屋里连风都没起,哪来的沙子。

    不过,小孩子爱面子,他也就不打趣他了。

    激动过后,言哥很快就反应过来,问起了徐礁英,“徐叔,晚上的家宴,家里的人都会参加吗?”

    “自然。”

    徐礁英点了头。

    “那徐叔能给我讲讲,我要怎么做吗?”

    试问,一个时刻想要在自己亲人面前表现的孩子,逢到这样的场合,会怎么做?

    自然是尽可能的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当然,更主要的,就是不能在这样的场合丢人。

    言哥不知道他的爹对他有怎样的要求,只盼着自己在好不容易露脸的机会里,千万不能丢人。

    一想到此,言哥就有些紧张。

    他的情绪还不懂得掩藏,轻易的就在小脸上表露出来。

    徐礁英知道他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也不愿意他难得出现一次,落得空无印象,便招手示间他过来。

    言哥随着徐礁英绕过了书桌,坐到了一扇屏风的后面,认真的听着他讲着晚膳时要注意的事项。

    这边徐礁英教的仔细,那边,小袁氏也不免紧张的把儿女叫到了跟前,仔细叮嘱着,“晚膳的时候,你们在桌上,一定不要惹你们爹生气。”

    “知道了娘。”

    应声的,是小袁氏所出的女儿,年芳九岁,乳名翎姐。

    小姑娘长得清清秀秀的,眉弯眼净,只是偶尔看向自己的娘时,会流露出些许的心疼。

    只是,小袁氏的注意力早就落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半点也没察觉到女儿看她的目光是什么样的。

    她刚才那番话,也大多是在嘱咐儿子。

    比起懂事的翎姐,小袁氏的儿子,七岁的肃哥,就显得调皮许多,浑身上下透着被娇惯的模样。

    他手里抓着小袁氏桌上的点心盘子,狼吞虎咽的嚼着一块点心,目光滴溜溜的扫着四边,像是在寻找什么。

    到是跟着伺候他的人比较熟悉他这样的动作,不等小袁氏吩咐,忙端水的端水,倒茶的倒茶,拧帕子的拧帕子。

    小袁氏顾不得儿子应不应,怕他噎着,忙上前来帮忙。

    萧肃却半点领情的意思都没有,一挥手,压过小袁氏欲递到他嘴边的茶水杯子,自己抢过来咕噜咕噜的一顿猛灌,将将把嚼成糊的点心冲压下去,才任由丫头上来给抹着嘴巴,含糊不清的说道:“娘,你能不能别再这么磨叽了,不就是跟我爹吃顿饭吗,又不是没吃过,弄得好像头一次似的。”

    七岁的孩子,表达已经很流利了,语气里嫌弃,更直白的表现出对小袁氏所说的话的不以为意。

    翎姐觉得弟弟这样跟娘说话不好,开口就教训了一句,“你怎么跟娘说话呢?”

    不待肃哥开口,小袁氏责备的声音紧随而至,“翎姐,你怎么不让着点弟弟。”

    肃哥像是早就知道这样的结果一般,直接就冲着自己的姐姐吐起了舌头,得意道:“多管闲事。”

    翎姐就委屈的眼里泛泪。

    可她娘只会哄着弟弟,拉着明显不听她话的孩子,说什么“别跟姐姐一般计较,你姐姐不懂事儿,咱们肃哥最大方了。”

    翎姐虽说不是第一次听这样的话了,也不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委屈了,可每一次再听到,那种委屈得冲着人想落泪的感觉,还会出现,她就咬着牙,仰着头,勉强将眼泪咽回到肚子里,感觉能开口的时候,才冲着小袁氏屈了下膝,告退道:“晚膳的时辰快到了,女儿先回去梳洗了。”

    小袁氏也不知道是听到了,还是没听到,总之,她是没往这边撇过来一眼,到是肃哥,冲着他姐姐匆匆而去的背影,做了个鬼脸。

    小袁氏一脸宠溺的碰了碰他的额头,纵容道:“你姐姐是女孩子,以后是要嫁到别人家的,你忍她几年,等她出阁就好了。”

    “那娘就让她快点出阁吧。”

    肃哥觉得这样,爹不在家的时候,他就是家里的老大了。

    小袁氏就被儿子的童言童语逗笑了,满足他“嗯嗯”道:“好,娘快点给你姐姐寻婆家。”

    也不提女儿才九岁的事儿。

    小袁氏屋子里的人自然也适应了小袁氏的脾气,除了心里多心疼大姑娘以外,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个家里真正说得算的,还是大人,大姑娘出阁这种事儿,不能算是小事儿,夫人就算拿主意,也得是在人点了头的,比起夫人来,大人还是更靠谱一些。

    不担心大姑娘早早被打发出阁的她们,只闭紧了口风,从不在大姑娘面前传这种话,免得让大姑娘更伤心。

    小袁氏也许是觉得女儿从来不给她惹祸,所以,留在这儿的时候没提言哥的事儿,也就没当回事,但跟儿子,她还是特意提了提。

    肃哥对此反应一般,他又不是大哥,成年不在家,对于那个妾生了,庶出的兄弟,他觉得一点存在感都没有,让他同桌,就跟他赏下人与他一起吃顿饭一样,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更没有谦让的必要。

    心里打定了主意,小袁氏的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