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陶太后忽略了日期,只示意冯昭继续。

    “当时争执声有点大,我被吵得烦了,便想去看看谁那么大胆子,敢这样肆无忌惮。”

    以冯昭在寿康宫的受宠程度,真有谁看不过眼,喝上两句,一点也不让人奇怪。

    不过,寿康宫和显阳殿不一样,她这里还有大臣往来,每天军机要务不断,有时候政事争执,难免会声音大些,到也不算坏了规矩。

    但寿康宫又没有官员走动,能论起撒泼打闹的,也就冯昭和刘宪。

    可陶太后又深知,这两孩子虽然在太皇太后跟前有时无法无天了些,却不会乱了章法,吵架也是为了逗趣,半真半假罢了。

    心思电转,陶太后没等冯昭说下去,直接问道:“那个人是平顺王。”

    可脱口而出后,又没等冯昭点头,陶太后就给自己否了,“不应该啊,平顺王那人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和善人,见谁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听说在他自己的府里说话都不大声,怎么会跑到太皇太后的宫里吵闹?”

第23章 战友() 
瞧瞧,陶太后对平顺王的认知,与外面所传一般无二,这也正成了前世平顺王能一举功成的利剑。

    冯昭惯性的抚上小腹。

    陶太后眼尖的发现,关心道:“不舒服吗?”

    冯昭不曾想隔着一张小桌还能被陶太后发现,心里既感动,又后悔。

    她仰着颌,眸子酸胀的冲陶太后摇了摇头,“没有。”

    嘴唇翕动间,她其实更想问一句,“前世,姨母是不是对我很失望?”

    陶太后感觉到冯昭神色间的五味杂陈,心里好奇不已。

    只是没给她发问的机会,冯昭便转换了情绪。

    她勾了勾嘴角,缓解了那阵酸痛,继续说正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以为那样咆哮暴怒的人不应该是平顺王。”

    直接否定了平顺王惯于表现在人前的伪装。

    以陶太后对政事的敏锐,几乎瞬间就应该有反应。

    比如,什么事能让一贯没脾气的人动了大怒,而且还是在亲娘面前。

    传出去,那就是不孝。

    可她再次出乎冯昭意料。

    “阿昭,姨母问你,平顺王是不是欺负你了?”

    比起刚才的审示,陶太后这会的眼神已经满布锋锐,那里面的戾色看得冯昭愕然,好半晌没反应过来陶太后话里的意思。

    陶太后静等着冯昭回话,不急于催她,但脸上的气势却没有收敛,一副若是冯昭敢应“是”,她就随时准备拿平顺王开刀的样子。

    屋子里又一次安静下来。

    冯昭懵懵懂懂的想到“欺负”的含义,心里再生感动,怕陶太后误会,忙道:“姨母想哪儿去了,我才多大,平顺王都多大了。”

    “你多大,正是云英未嫁的好年纪,也该挑夫婿了。”

    陶太后收了身上的气势,脸上重又挂了笑,似有若无的提到了“夫婿”。

    冯昭哭笑不得的看着陶太后,“姨母,你都不好奇老好人一个的平顺王,怎么会突然发脾气吗?”

    其实,陶太后在盯着冯昭看的时候,就在想这个问题了。

    只是,她到底也没真正把平顺王当对手看,所以,方向便偏于一句老话。

    她说,“泥人还有三分土性了,平顺王再是和气,太皇太后做了过分的事儿,也总得让他发泄发泄吧。”

    得,在陶太后心里,太皇太后就不是个让儿女舒心的人。

    好像儿女痛快了,她就不痛快似的。

    若平顺王真是个好的,冯昭这会儿也就当成笑话与陶太后凑凑趣,三言两语当解闷,说过就算了。

    但,不行。

    她必须纠正姨母对平顺王的轻视。

    她既重生,便不能让前世的一幕重演。

    冯昭忽然伸出手,隔着小桌,抓向陶太后的手臂。

    陶太后任她作为,怕她抻着手腕,还体贴的把自己的手往前送了送。

    虽然陶太后已经过了花样年华,但宫里的女人素来自有一套保养的方法,比起同龄人来说,陶太后的皮肤细腻光滑,犹胜许多。

    就是手上的肌肤,也不比冯昭逊色。

    可她的手并没有冯昭的手暖。

    指尖相撞,握在一起时,触感很凉。

    若是夏日,这样的凉,只会让人觉得舒服。

    偏生,现在是冬日。

    冯昭握着就有些担心,“姨母,你的手怎么这么凉?”

    陶太后显然不以为意,虚应道:“不是大事。”

    可女子四肢过凉于身体也有恙。

    冯昭看出陶太后不予多谈,心里只能暗暗记下,便避开这事儿,接着说平顺王。

    “姨母从来就没想过平顺王会有异心吗?”

    为了让陶太后彻底重视起来,冯昭连弯子都不绕了,直指根本。

    陶太后下意识的就想驳她,可见她脸上的神色认真,眼里的波光更是清亮,又是那副不躲不避,任由打量的模样。

    一时,竟相信了。

    但一个人在你心里固有的印象维持久了,忽然让你改观,确实有些困难。

    陶太后略显犹疑,语气却多了慎重,“阿昭,你听见了什么?”

    好像触到了冯昭与寿康宫决裂的那层纱。

    冯昭言之凿凿的送上最后一把推力,“平顺王说,他已经等了五年,还要再等几年?”

    五年。

    在陶太后心里,这是个敏感的时间。

    五年前发生了什么?

    先帝就是五年前去的。

    再往前推一推,六年前,冯昭的父母双双离世。

    刚刚还被冯昭握着手的陶太后,忽然就反握了冯昭,目光咄咄的看着她,问:“太皇太后怎么说?”

    呼

    信了。

    冯昭可以肯定,陶太后信了她的话。

    已经在心里对平顺王起芥蒂了。

    真好。

    这一刻,她忽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有战友了。

    眼眶又有了热间,她咬着唇逼了回去。

    现在,不是流泪的时候。

    而且,流泪能解决什么?

    是能挽救前世自己和姨母的命运?

    还是能让今世姨母和自己在命运中翻盘?

    都不能。

    想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打破格局,只有亲手去做,才有可能。

    冯昭深深的吐了口气,静静的笑开了眉眼,仿佛说着一件愉快的事儿,“我听见太皇太后亲口对平顺王说,等到皇帝彻底掌权,姨母退出帘后,她会用一件致命的武器,让百官闭口,助平顺王”

    接下来的话,冯昭没说。

    但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就算下面的话不说,陶太后还猜不着吗?

    陶太后心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可到底是执政的太后,脸上竟也没表露出惊惶、害怕来。

    冯昭安静的等着她自己接受这番变故,心里默默的又道了句“对不起,姨母,那个秘密,我现在还无法说出来,你再等等。”

    不过,她又在心里默默的保证着,一定不会让陶太后等太久。

    因为前世刘宪掌权的日子离现在越来越近了。

    不过,前世刘宪掌权当天,封了她当皇后,这一世,她已经打消了嫁给刘宪的念头,也不知道刘宪掌权的路,会不会像前世那样,不曾变动。

    唉。

    有太多的事儿拥到一块,冯昭好像还没来得及彻底布局,便因为上香那场压制不住的意气,把与平顺王府的对抗,提前上演了。

第24章 平妻() 
静姑去而复返的时候,陶太后已经面容平静的在同冯昭喝茶聊天。

    她匆匆走进来,脸上还没收起叹惜,便开始为陶太后讲起了寿康宫的事。

    “太皇太后把白菊赐给了平顺王,平顺王妃也是气怒不过,泥人的土性撑了起来,生生把白菊撞翻在地,也是巧了,白菊竟然有了月余身孕,这么一撞,竟然给撞没了。”

    “身孕?”

    冯昭被这个消息惊到了。

    脑子里下意识的搜索起前世的信息,只记得白菊是进了王府后才生的孩子,月份好像是比她进王府的时候早了些,但在宫里那会,可从来没听过她有过身孕啊?

    静姑看着惊疑的冯昭,以为她是被这个消息惊到了,并没多想,唏嘘道:“不过,平顺王到也不是忘情负义的,在太皇太后面前求了平妻之位给白菊。”

    “平妻啊。”

    这次到是陶太后意味深长起来。

    如果没有冯昭之前那番话,陶太后没准还要在心里骂上一句寿康宫那位,一个市井小妇抬成王妃已经够让平顺王在贵族面前丢够了脸了,如今连身前伺候的人都送到平顺王府做平妻了,难不成,为了安景阳殿、安刘宪的心,寿康宫打算把平顺王府彻彻底底的变成废物?

    陶太后偶尔空下来的时候,想到寿康宫那位,也替她觉得可怜。

    嫁进宫里又生了儿子的女人就是这样,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

    骨肉亲情实在太单薄了些。

    可前一刻有了冯昭的言之凿凿,这会儿,她便不由想得多些。

    寿康宫、平顺王,这对母子还真是出乎她意料的能掩饰自己啊。

    静姑不过离开了一小段时间,回来就察觉到陶太后对平顺王这件事儿不似以往多了同情,反而像是遇到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

    怎么会这样?

    静姑心里存了疑问,可向来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的她,并没有急于去问,而是又道:“白菊小产,太皇太后怕污了寿康宫,这会儿已经让平顺王把人抬回府了,还责令平顺王妃回府后,好生照看白菊。”

    “把人换了吧。”

    静姑:“”

    饶是她跟着陶太后年月不少,一下子也没反应过来陶太后的意思。

    她怔愣的看着陶太后,翕着唇,不知道该怎么说。

    陶太后到也不瞒她,主动点破,“你打听来的消息,应该是那边主动放出来的。”

    静姑脸色顿时一变,虚言道:“娘娘的意思,那人被发现了?”

    陶太后并不直接答复,而是偏了目光,看向冯昭,“阿昭以为”

    已经接受了白菊小产,面对陶太后有意考教她,冯昭到是能淡然处之,“如果姨母得来的消息大部分都是从那人之口,现在看来,的确有可能已经暴露了。”

    她说的是暴露,并不收买。

    言外之意,有替静姑解围的念头。

    陶太后了然的笑了,“嗯,静姑选人,还是值得放心的。”

    可宫里的女人都做惯了安插眼线的事,太皇太后防着她,能查出来,也不稀奇。

    只是以往她并没察觉而已。

    静姑也是明白人,反应过来两人话里对她的信任,心里只觉得温暖无比。

    被温暖包围的她,越加用肝脑涂地来回报陶太后。

    “我再换个人,请娘娘放心。”

    她掷地有声的保证着。

    不过,陶太后此刻却又摇了头。

    不等静姑发问,冯昭便已说道:“姑姑觉得我如何。”

    毛遂自荐?

    静姑这下眼睛都瞠大了。

    她“啊啊”两声,竟发现说不出反驳的话。

    冯昭觉得自己好像把静姑给吓着了,忽而又变得调皮起来,“以后,阿昭任由姑姑使唤。”

    哎呦喂,郡主大人,你这是要把静姑吓死吗?

    这宫里,能使唤起康宁郡主的,一只手都占不满,时不时的还得看康宁郡主高不高兴呢。

    不过,听出她话里的玩笑,静姑只能无奈的跟着笑了。

    陶太后眉目舒展的看着两人说话,尤其目光落在冯昭身上时,更多了慈爱。

    “噢,对了。”

    冯昭忽然想起件事儿,还得请陶太后帮忙。

    陶太后示意她开口。

    静姑眼尖的扫了眼小桌上的茶水不再冒热气,转身又出去了。

    冯昭便快速的说道:“我打算回武国公府住段时间。”

    刚说了给自己当眼线,这一下子又要回武国公府,陶太后心里到是不怎么着急寿康宫那边没人盯着,却还是问道:“你又有什么主意?”

    得,这是一开口就比刘宪精明不知道多少倍的脑袋。

    冯昭再次用心鄙视了一下刘宪,心里其实又有点好奇姨母亲生的那个儿子,该是怎样的?

    一定比刘宪聪明吧。

    嗯,不能走神。

    冯昭快速的打断自己的念想,和盘托出自己的打算,“自从我爹娘过世,姨母接我入宫,我便再没回过武国公府。”

    闻音知意,陶太后又想到冯昭住在宫里,为了不让寿康宫生疑,必然还是要和从前一样在那边的时间多些。

    如今她站在自己这边,面对太皇太后,心里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