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要,就直说,不拐弯抹脚,这一点,在琼琚她们这些人面前,格外受用。

    见周康不推,她就高兴的唤了院子里的小丫环,吩咐道:“去大厨房看看,今天新做的点心还有多少,下晌前还做不做了,要是做,就问问什么时辰能做出来,要是不做,你就把现有的,样样都包一下拿回来。”

    “不用这么多的,琼琚姐姐。”

    周康一见琼琚嘱咐的仔细,到变得不好意思了,摸了摸头,腼腆道:“就现有的就成,也不用太多,样样装点,给我娘尝个口味。”

    他是想着,这府里的,一定比外面卖的好吃吧?

    不然,他身上有银子,回去的时候,给他娘买些就是了。

    琼琚示意着小丫环按她的吩咐去做,扭回身时,瞧着周康耳朵都有点红了,不由笑嗔道:“刚还觉得你大方呢,怎么转个身,就变成大姑娘了。”

    “人家才不是大姑娘呢。”

    周康还是头一次被人揶揄成大姑娘,登时就跺了脚反驳起来。

    琼琚瞧着他耳廓上的红晕好像消了,便不逗他,指着茶水房道:“走吧,来了一会儿,连口水都没喝上呢,正好,宫里前儿送了新茶过来,姐姐带你去尝尝。”

    康宁郡主就算不在宫里,可宫里的好东西,照旧流水般的往过送。

    周康这会儿也不推却了,笑嘻嘻的应了。

    两人进了茶水室,院子里便又消停了下来。

    冯昭一个人坐在宴息室里,皱着眉头想着萧深让周康送来的消息。

    姨母想做什么?

    怎么扯到了氓山大营?

    她总觉得这件事儿不会如此简单。

    可两世加起来,她对军营的事,向来不上心,一时间,让她想这里面的出处,还真有些为难。

    等萧深?

    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办完差?

    而且,办差时,会不会顺利?

    现在都不好说。

    问冯思远?

    “采蒿?”

    想到,她便冲着宴息室的门外喊了一声。

    片刻,采蒿便掀了帘子走了进来,“郡主,你叫我?”

    “去看看世子在不在府里。”

    “世子一早出去,还没回来呢。”

    采蒿身都没转,就答了一句,“奴婢早上去厨房给郡主拿点心的时候,恰巧碰到世子院里的阿吉急匆匆的在大厨房包了两包点心出门,差点还跟奴婢撞上,当时就说世子走的急,他们拿点点心好应急。”

    “这样啊。”

    冯昭到没多想冯思远怎么忽然走的这么急,左不过,跟今天早朝的事儿相干。

    可他不在府里,那她问谁好呢?

    冯昭又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吩咐采蒿道:“你去看看我婶婶这会儿做什么呢?”

    姚氏到是在府的。

    采蒿去而复返的很快,身上还带着几缕凉气的回道:“国公夫人这会儿正跟府里的管事儿对着帐本,奴婢听翡翠姐姐说,对了有一早上了,怕是还要半天的功夫,才能对完。”

    这么多。

    冯昭听着都替姚氏累,自然也不能拿自己的事儿再去打扰姚氏了。

    采蒿得了这两趟吩咐,心里隐约就猜到郡主怕是想问什么?

    而这个问题,估计还得国公夫人和世子爷这样的人才清楚。

    不过,眼下国公夫人忙,世子爷不在府里,郡主一个人要是愁眉不盏的,万一郁结心气怎么办?

    采蒿觉得得寻个人来帮郡主解解难。

    哪怕不能真的帮到她,但陪着郡主说说话,总是好的吧。

    不由的,她就想到了墨姑。

    虽然墨姑是太皇太后派来的人,但郡主目前也没什么需要防着她,背着她的。

    采蒿、采颦早就在墨姑到来之后,暗地里跟琼琚通过气,以后该如何同墨姑相处。

    论起资历来,她们这样的,还真得在墨姑面前客客气气的。

    但这份客气,也有假意,虚伪之说。

    当然,也有真心敬重之意。

    前提,都要是墨姑与她们的心意一致,完全的为郡主着想。

    眼下,正是试探墨姑的时候。

    采蒿心里拿了主意,瞧着郡主这会儿又垂敛了眉眼,一副沉思的模样,便自作主张的悄声退了出去,到倒座墨姑的屋子里寻人去了。

    “姑姑在吗?”

    人到了门口,并不急着进去,隔着门板冲里面客气的问了句。

    墨姑的声音随之传来,“在,进来吧。”

    她到不急着起来,稳稳当当的坐在八仙桌旁,摆弄着针线笸篓。

    采蒿笑着推门进来,只扫了一眼,并没看清针线笸篓里做着什么东西,便客气道:“姑姑若是不忙,去陪郡主说说话吧。”

    墨姑到谈不上忙,虽说是太皇太后派来的,可既被派到了康宁郡主身边,就该围着康宁郡主转,一个人躲在屋里,算什么忙?

    听了采蒿的话,她便起了身,顺便拿过八仙桌上散落的一块绡纱布料搭在了针线笸篓上,状似无意的动作,却恰好盖住了针线笸篓里的东西,这才冲着采蒿颔首,“走吧。”

    采蒿也不好奇,笑着转了身,先墨姑一步,出了她的屋子。

    等到了院子里,她又站到了墨姑身后,小声说道:“郡主也不知道遇到了什么想不通的事儿,奴婢想着,姑姑见识广,又善出主意,便贸然来请姑姑去帮郡主疏通疏通。”

    原来是这样啊。

    墨姑点了点头,对采蒿的夸赞,并不推拒。

    等到两人进了宴息室,曲膝给冯昭请了安,采蒿又寻了借口下去换茶,墨姑便恭敬的问道:“郡主可是有什么需要奴婢帮忙的?”

    采蒿不知道,墨姑心里是巴不得冯昭能使唤上她。

    只有她有用了,主子才能乐于为她奔波。

    原本,冯昭还真没想到墨姑,可听她这么一问,诚意满满之余,仿佛还带了自信,便不由的试探道:“氓山大营的情况,你可知道?”

第232章 蛀虫() 
“知道。”

    墨姑半点不含糊,明明白白的点了头。

    可她这一点头不要紧,冯昭却吓了一跳,声音都不自觉的高了个音调,“知道?”

    墨姑听出她的不相信,不以为意的笑了下,“郡主是奇怪,奴婢怎么会对军营的事儿有所了解,对吧?”

    冯昭并不否认的点了头。

    她觉得自己前世当了几年的皇后,都不知道军营的事儿,墨姑不过是太皇太后信得过的内宫女官,虽说也替太皇太后办了不少的事儿,可这些事儿,她原以为都是宫里女人的手段,宫外传递消息给平顺王而已。

    怎么会跟军营扯上关系?

    墨姑到是不藏不掖,极有诚意的说道:“奴婢曾跟郡主提过,娘娘一直想帮平顺王登上大位。”

    这一点,冯昭清楚。

    更清楚为了这个目的,太皇太后的手段,太皇太后的无情。

    不由的,她脸色就冷了许多。

    墨姑理解为,她是因为对太皇太后过于信任了而引发的失望,伤心。

    也可以理解,毕竟康宁郡主才十几岁,还是个孩子。

    身边本以为是亲人的长辈,竟然在她几岁的时候,就满腹算计,任谁知道了,也会受不了的。

    而康宁郡主能把这份伤心压抑在心,伪装自己浑然不觉,还未被太皇太事察觉,这份隐忍,也非常了不起了。

    更了不起的事,在隐忍之余,还能策反了太皇太后身边最为倚重的两个人,更让墨姑对康宁郡主的手段,刮目相看。

    虽然康宁郡主并非皇室贵女,可这份心计,手段,到底是长在皇宫里的女孩子,耳濡目染,自学成才。

    有了这样的认知,墨姑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前途,愿望,都押在康宁郡主身上。

    因此,对她已经到了知无不言的地步。

    她道:“奴婢虽说是白菊出宫后,才接了她的位置,做起了太皇太后和平顺王之间传递消息的桥梁,可在这之前,奴婢就留心过,白菊除了给平顺王府传递消息外,还跟氓山大营的统领颇有交集。”

    “氓山大营的统领?”

    冯昭又是一骇,怎么说也是当过皇后的人,对氓山大营的重要性,她听刘宪提过,对氓山大营统领的任用,自然也不可小觑。

    那是守卫皇城的一道屏障,也是当朝皇室手里的一把利箭,是皇帝防备着哪个臣子作乱的护驾人马。

    这会儿,冯昭忽然就想通了萧深为何让周康来给她送信。

    必然是氓山大营里有与太皇太后首尾相应的人。

    一想到此,冯昭顿时背脊生凉。

    她不该忽略的。

    瞳仁一缩,垂在身侧的手指蜷缩成拳,修整圆润的指甲这会儿微微刺痛着掌心,让她后怕的问起了墨姑,“你可知道,太皇太后在氓山大营都收买了哪些人?”

    “奴婢只知道氓山大营的统领夏侯堂受过太皇太后的恩惠,其余还有没有旁人,并不能说清。”

    墨姑实话实说,“这还是奴婢以前细心留意太皇太后往返的信件里,偶然看到的一个名字,等到奴婢接手了白菊的事务以来,氓山大营的事儿,太皇太后虽然也让奴婢送了两回消息,可收消息的人只是宫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奴婢根本就见不到消息最后落到谁的手里。”

    虽然太皇太后信任了她,但在这方面,还是很谨慎的。

    这到也符合太皇太后的性格。

    不过,墨姑到觉得,“郡主若是想知道的更多,不妨问问秦光。”

    “你的意思,秦光比你知道的多?”

    冯昭忖着眉,暗暗思量着。

    秦光那个相好的还在萧深的手上,听萧深说,那肚子可又见大了,人到是挺老实的,安安份份的吃和睡。

    有了这个人在手,秦光不敢不听话,若是知道,想来也不会瞒着她。

    只是,让谁去问呢?

    要不,就跟姨母说一声?

    心里定了主意,她就开始盘算着,萧深说办完了差事会来见她,那她今天进宫,怕是来不及了。

    就明日吧。

    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冯昭这边心里想的挺好,疏不知,陶太后那边早就有所防范,不然,也不会一击即中了。

    说起来,还真得感谢秦光呢。

    萧深只负责押送,夏侯堂几人也不是好相与的,一路上见萧深压根就不给他们开口说话的机会,便知道从萧深这儿打不开突破口,索性就养精蓄锐,留着到朝堂上跟陶太后一辩究竟。

    因此,萧深这趟差事办得出奇的顺利,虽然一来一回赶到朝上的时候,已经午晌过半了,原本的早朝,现在都变成了午朝了。

    可陶太后稳坐幕帘后,又赐了众臣午膳,谁还没眼色的跟太后娘娘抱怨站得腿酸,衙门里还有一堆的事儿等着办呢。

    不过,比起他们只站着受累来说,像急行军一般被押解上朝的夏侯堂几人可好不到哪儿去。

    四个人被带到朝堂上时,个个灰头土脸,面色发白,双腿发颤,差一点就蓬头垢面了。

    以往与夏侯堂相熟的人差一点就没认出来他。

    太皇太后却浑然不以意,对四人的狼狈恍若未见,抬手直指柱国公,道:“柱国公,把你刚刚陈情的条条状状,都读给他们四个听听。”

    “是。”

    柱国公非常乐意的出了列,声音清晰的将之前诉诸的几大罪状又朗声念了一遍。

    “臣不服。”

    夏侯堂虽然狼狈,可攒了一路的微弱力气,这会儿全迸发出来了。

    目光像孤狼般狠狠的盯着幕帘之后的身影,咬牙切齿的说道。

    同样被押解进来的蒲单东、吕清流、任七自然也不甘认罪,谁都知道,这罪认下了,不死也得剥层皮,更别提重回官场了。

    咬着牙,他们三人也都齐声喊冤,“臣不服。”

    “定是有奸佞小人背着臣穿小鞋,牙请太后娘娘明察。”

    “臣也请太后娘娘明察,臣对朝廷,一片赤胆忠心,绝无二心,不求娘娘嘉奖,但求娘娘不要被小人所用,伤了臣等一干守家卫国将士的心。”

    说这话的人是吕清流。

    虽说是武职,可这人平时还喜欢看文章,瞧不起文人的酸腐,却爱卖弄花前月下的酸诗。

    柱国公是知道此人的,这会儿一听他大言不惭的言论,重重的“哼”道:“吕清流,就凭你也配谈保家卫国,你不做国之蛀虫就已是本朝大幸了。”

第233章 半喜() 
寿康宫。

    夏侯堂几人被当场定罪,并立即行刑的消息很快送到了秦光这里,并由他报到了太皇太后这里。

    “听说,朝上争执的厉害。”

    但结果,还是以陶太后的强势完胜了。

    太皇太后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