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底是胆子小,迈过门槛的时候,还左张又望的。

    平路这会儿要不是没力气计较,真想一巴掌呼他脑门上。

    娘的,你这是来做贼的吗?

    捏手捏脚,小厮好歹走到了平路跟前,没跟色的只蹲下了身子,差不多都半趴到地了,却没敢伸去把人从地上扶起来。

    就那么苦着眉头,等着平路吩咐。

    平路也不跟他计较了,左右这样的人,这辈子也就只配守个门了。

    他缓了两三口气,才勉强撑住一些劲,交待他,“去找平妃娘娘讨主意。”

    “啊?”

    小厮脸都吓青了。

    平妃娘娘可比王妃厉害多了,虽然归府的时间短,可惩治下人的手段,却在府里传播的快。

    大家伙明面上不说,私下里可都悄悄议论平妃是母夜叉,以后,这府里王妃怕是要看平妃娘娘的脸色行事呢。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平妃娘娘进府后,对府里的规矩看得极重,该是在哪儿当差的,若是逾越了,挨顿板子都是轻的。

    他一个看门的,进了主子的花厅都胆颤心惊的,再跑去主子的后院,给女眷传递消息,可不等着被抽筋扒皮?

    小厮害怕的直摇头。

    平路恼他不争气,可这会儿实在没人能用,那些看见王爷踹了他的丫环、小厮们,没谁敢进来扶他。

    勉强压住了气,平路哄劝道:“没事儿,你去吧,就说替我传话,这事儿大着呢,王爷着急出了府,能拿主意的,就只有平妃娘娘了,这会儿你要是不按我说的做,等回头王爷回来了,责怪下来,我也会把你推出来挡刀”

    “平管家,我去,我去”

    这么直白的威胁,小厮哪敢不听,屁滚尿流的跑了。

    只,他想见平妃,却不是他想,就能见的。

    他想犯规,也得有人给他犯规的机会。

    白菊的院子,素来守得紧,这与她本人的心思缜密有关,也与她在宫里生活的习性相关。

    所以,小厮自然被拦在了通往后院的月亮门处。

    不过,守门的婆子到不是胡搅蛮缠,不分轻重的,问明了事由,便打发了梳着总角的小丫环去往里通报。

    没多长时间,梳着桃花髻的白菊便携着两个贴身丫环疾步走了过来。

    “娘娘也是你随便看的,还不低头。”

    婆子瞄见了平妃娘娘身影,忙提醒了小厮一句。

    小厮胆小,自然是唯命是从,又低声道了谢,“谢谢大娘。”

    婆子连客气一句都来不及,白菊已经到了近前,目光略微偏移,给了身边的丫环一个眼色。

    那儿穿着绿衣青萝裙的丫环就脆声问道:“你说的都是真的,这会儿平管家在哪儿?”

    小厮照着婆子的话,头也不敢抬的回道:“管家还在花厅里躺着呢,府衙来的人,也在门房里坐着等信呢。”

    白菊听得就皱眉,心里这事儿的确拖不得,便自作主张道:“刘二在哪儿?”

    刘二是府里的帐房先生,小厮便道:“还在帐房那儿。”

    白菊心里有了数,吩咐身边的丫环,“让他给你引路,亲自去见几位衙差,说话客气些,就说我病了,宫里太皇太后有事寻王爷,传得急,这才耽误了他们的差使,这会儿刘二就在府里,立刻就能跟他们去对峙。”

    话尾,她又示意丫环靠向自己这边。

    丫环会意,挪了挪脚尖,将耳朵凑了过去。

    白菊以一只手背遮了唇,低声在她耳边交待着,“记住,姿态一定要放低,再准备几个红封。”

    “是,奴婢明白。”

    红封也就是荷包,跟在娘娘身边服侍,随时准备赏人,每天身上都会带上几只荷包,只里面装的东西不同罢了。

    既是要给那些衙役的,至少也要拿出五两银子一个的荷包。

    小丫头心里盘算着身上带的三个,也不知道够不够,离开前,又绕到娘娘身侧,从另一个丫环的腰间解了两个下来,有备无患。

第220章 早就() 
打发走了衙差,白菊也见到了受了王爷窝心脚的平管家,忙让丫环喊人把平管家扶了起来,又让人去寻了郎中来府查看。

    做完了这些,看着平管家勉强喝下了半盅茶,能打起一点点精神了,白菊大略的问道:“王爷进宫,可是寻太皇太后拿主意去了?”

    这会儿,身边的人都打发出去了,白菊说话也就不含糊了。

    平顺王这个人,相处的时间久了,白菊、平路都清楚一点,就是遇到事情,有点拿不定主意。

    说白了也是太皇太后弹压得紧,这么些年伪装窝囊有点窝囊习惯了。

    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改过来的。

    见平路点了头,白菊心里就开努盘算起来。

    平路偷眼瞄着,见她只是微微沉了眸,脸上却不见多少慌乱,肢体见更不见半点害怕,或是彷徨无助,心里不禁暗道:“到底是太皇太后带在身边的人,这份临危不惧的风姿,便不是谁都能学来的。”

    唉

    平路一想到自家的王爷,再想到这位平妃,同样是面对突发事件,两人的表现,高低立现。

    一时间,只觉得自己这么多年信仰的那个目标,突然变得渺茫起来。

    平顺王进宫的消息,与公堂上审案的进程,同时传到了显阳殿。

    当然,武国公府也同时得到了消息。

    冯昭一边讶异于这公堂上突然冒出来的证人,一边又想着,这样的手笔,到底是萧深做的,还是另有其人呢?

    给她送消息进来的冯思远,这会儿刚好把她屋里服侍的人都打发出去,连琼琚都没留下,自己端茶倒水的斟了两杯,一杯递到冯昭手边,一杯自己捧着喝了。

    缓过了嗓子的干渴,冯思远才乐道:“阿昭,你说这平顺王府是不是穷疯了,竟然把主意打到你聘银上了?”

    虽说按聘银来算,几十万两不算少了,可对于一个王府,几十万两,还至于打个劫?

    冯思远半点亲戚间的互助互爱都没有,着急上火更别提了,他这会儿只觉得痛快。

    冯昭虽说也怀疑这件事的真假,但见冯思远这般幸灾乐祸,不由乐道:“他倒霉了,你高兴什么?”

    “怎么不值得高兴啊,我早就跟爹说过,平顺王这人,平时瞅着待谁都挺温和的,别人提起来,也是一个王爷怎么过得这么窝囊,可我就总觉得,他这个人吧,从里到外,透出种阴谋的味道。”

    冯思远从来没跟别人说过这些话,此刻,纯粹是事赶事,让他一时放松了,屁股一把,也不讲礼节了,直接坐到了桌子上,一只脚支着地,另一只脚随意的晃动着,带动的身体也跟着左摇右摆一般,跟冯昭说,“他娶平民王妃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种事,发生在皇亲国戚里,有些匪夷所思,照着一般的套路,寿康宫里肯定得反对的厉害,他要是真慕人家的美色,也许就跟寿康宫里杠上了,闹闹非死即活的戏码,可没有,这些假想,一件都没发生,反而还说寿康宫里满意这桩婚事,这不是玩笑吗?

    冯思远说着早些年他就觉得看不透的情况。

    冯昭听听笑笑,本还不以为意,忽然间像是想到了什么,眸色一紧,两只手攥着茶杯,忽然盯着冯思远问,“大哥,这话,你什么时候想到的?”

    “他要娶平民王妃的时候啊。”

    冯思远连思考都没思考的脱口而答。

    这样的答案,在冯昭听来,真实性无可复加,更有一种椎骨刺心的感觉。

    她忍不住再问,“那你,跟叔叔、婶婶说过吗?”

    “怎么可能。”冯思远一副你别逗了的表情,“我爹娘一来不会信我,二来,直觉,我直觉啊”

    冯思远指着自己的脑袋,告诉冯昭,“我爹娘怕是不愿意关注寿康宫,还有平顺王府的事儿,就是平顺王以前来串门,我爹在家,也会找了理由就没在家,娶了这个平民王妃后,有几次他王妃过来,我娘虽然是陪着,可除了干巴巴的喝茶,就没听这两人聊过有兴趣的话题,场面尴尬的呦”

    冯思远啧啧有声,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冯昭看着他一边摇头,一边又提着茶杯抿着,粗心大意的模样,只觉得心里气极,恼极,怒极。

    她控制不住的发了脾气,“那你为什么不把你看到的,感觉到的,提醒叔叔、婶婶?”

    如果提醒了,是不是前世叔叔就会早做警惕,不那么轻易上寿康宫的当,不那么轻易相信了平顺王。

    不相信,就不会有后来的死亡。

    那样的场景,即便是重生了,过了这么多的日日夜夜,也无法真正的从她的脑海里消除。

    她总是记着,记着自己之所以重生,是因为什么。

    只,她记着的,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痛苦,冯思远哪会知道。

    一瞧她发脾气,冯思远懵了,晃动的脚尖也老实了,身上得瑟的肉也安静下来,奇道:“阿昭,你怎么了?”

    好端端的,发什么火啊?

    冯思远一脸的懵比。

    冯昭被他问得意识重回到现实。

    可即便回来了,她的不甘,也不能一瞬间就消失无踪。

    她只能勉强忍住脾气,看着一副受到惊吓模样的冯思远,尽量用自己以为平和的声音对他说,“大哥,以后你不能这样。”

    “哪样?”

    冯思远还没明白。

    冯昭知道,这怪不得他,“叔叔和婶婶毕竟也只有四只眼睛,看事,想事的时候,也都是用自己眼睛看到的去评判,而他们看到的,未必就是你看到的,我看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该及时的把自己看到的,跟叔叔、婶婶说,让他们面对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儿,能起到综合考虑的作用,不要被对方片面的一面给蒙蔽了。”

    “你怕我爹娘受骗啊?”

    冯思远自以为听明白了。

    不过,这太可笑了,他只觉得冯昭反应太大,“怎么可能,我爹娘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这世上,还有谁能骗得过他们?”

    平顺王就骗了他们。

    冯昭很想大喊一句。

    可理智告诉她,这些事儿,都是发生在上一世,冯思远没有那些记忆,她说了,那些还没发生的,被他听来,就算不觉得怪诞,也只会当作她梦中的假像,不会信以为真。

第221章 求助() 
说不得,怎么办?

    冯昭紧盯着冯思远,直看得他不停挠头,猜不明白她想干什么,才定了主意,对他说道:“大哥,从现在起,你记得我的话。”

    “呃”

    冯思远看着她这副“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的模样,识时务的点了头,听话道:“你说。”

    “以后,你心里若是再对什么人或事存疑,一定要说给叔叔婶婶听。”

    冯昭把“人或事”咬的极重,生怕冯思远听过就忘似的。

    这么郑重的交待,又一副严肃的口吻,自打冯昭回府,冯思远还没怎么见过呢。

    噢,景明寺那回遇到平顺王府的小妾,阿昭要打杀她,也是这般的严肃。

    冯思远下意识的察觉,一但阿昭严肃起来,那这件事儿就是她下定决心的。

    她既下定了决心,自己就当是哄她,也应该应下来吧。

    这么一想,冯思远就痛快的点了头,“成,我听你的。”

    “那等晚膳的时候,你就把刚才跟我说的话,去跟叔叔、婶婶说一遍。”

    冯思远:“”

    要不要这么速度啊?

    寿康宫。

    墨姑被太皇太后安排到了冯昭身边后,便不打算再提个嬷嬷进来伺候了,只提了秦光近前伺候。

    平顺王进来的时候,秦光打发了殿内的宫女,自己垂着眼睑,守在了殿门口。

    位置刚好,既能听到殿内说话的内容,又防止了殿内有人偷听。

    平顺王此刻脸色并不好看,语气中,诸多埋怨,“母后,陶氏那个贱人,想干什么?”

    府衙的事儿,他三言两语的说给太皇太后听了。

    就是他不说,这件事儿,太皇太后也会关注,秦光的消息也是隔一柱香,就送进来。

    比起平顺王的噪怒,太皇太后反倒显得平静许多,抬手安抚他道:“王爷别急,一个证人而已,不足为惧。”

    “母后这话怎么说?”

    平顺王习惯了遇到难事由太皇太后给他拿主意,此刻,太皇太后的一句话,抵得上身边幕僚的十句,百句,瞬间,整个人就从躁动中,安稳下来。

    太皇太后似早有预料,等着他安静下来,便让他坐到一旁摆好的茶桌旁,“从进来,你还没喝口茶呢,先润润嗓子,咱们再说。”

    刚才来得及,又逢遇事,哪有心思喝不喝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