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位大人瞧着,都觉得自己好像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憎意。

    田大人便不待徐大人张开,温和了声音,问起了周康,“你是谁家的孩子啊,这么大点,怎么把这么大个的证人带来的?”

    周康这会儿也跪到了堂上,循着声音找到了问他话的大人,虽然眼里的憎意还没完全收拾,但却非常知礼的冲着问话的大人磕了个头,两手扑地,恭恭敬敬的。

    田大人瞧着,眼里的温度又暖了几分。

    嗯,没人会不喜欢对自己恭敬的人。

    尤其还是个小孩子。

    就像他不懂得掩饰喜恶一般,也不会懂得掩饰发自内心对另一个人的崇拜与敬意。

    田大人看着堂下的小孩子,顺眼至极,耐心也极其的好。

    周康磕了头,再直起身时,已经开始回答问话这位大人的问题了。

    “小的是萧家的。”

    像是怕问话的大人听不懂,还特意伸手指了指萧家人所坐的位置。

    田大人就觉得这孩子挺聪明,还挺细心。

    周康指过了,收回目光继续说道:“大人问小的,家里怎么没有别人送证人过来,实不相瞒,不是家里没人,实在是家里人都受了伤,没办法过来啊。”

    他一个小孩子,这会儿竟嘤嘤哭上了。

    田大人瞧着他刚还稳妥说着话,这会儿竟撸袖子抹泪了,一时,竟是觉得好笑。

    虽说这公堂是严肃的地方,可这律法也不枉人情吗。

    田大人耐性极好的安慰道:“好了,本大人瞧着你这般,怕是与家里受伤的家丁们,都是关系不错的吧。”

    “那当然。”

    周康吸了吸鼻子,甩开袖子,理所当然的回道:“我们家的人都知道,我爹体弱,我是个男孩子,从小也皮实,总爱上树掏个鸟窝,钻洞挖个老鼠,爬上墙头学学飞人,跳到房顶,捅捅烟囱”

    “哈哈,哈哈”

    不待周康把话说完,堂上忍笑的还好,这衙门口围观的百姓到是都听乐了,有那忍不住的,便跟着哈哈笑了起来。

    黄大人也好兴致的跟着凑了句趣,“这么说来,你还是个淘小子呢。”

    言语间不见半分责备,周康机灵,听出来了,便愈加拔直了腰板,得意道:“淘怕什么,家里的叔伯哥哥们都说了,男孩子,淘点好,皮肉结实,学点武艺,将来就能保家卫国。”

    七岁的孩子,提起保家卫国,一脸峥嵘。

    外面的百姓虽然看不到,可堂上的三位大人却看得清清楚楚。

    黄大人不由就问了句,“这些话,都是谁交你的?”

    他眸光微不可见的瞥了萧家人入坐的位置一眼,心里暗暗思忖着。

    周康却浑然不觉他这问话里可否有别的意思,只奇道:“保家卫国还用教吗?不该是男儿本色,生当如此吗。”

    呃

    如果这话不是从一个七岁的孩子嘴里出来,黄大人指不定就要以为自己跳了别人的坑呢。

    可他前思后想,再仔细看着堂下压根就没跟任何人眼神对视过的孩子,反应的那么快,完全是本能的回答着他的话,一时间,竟觉得汗颜。

    在一个孩子面前,他汗颜了。

第216章 证人() 
黄大人一时竟无话可接。

    堂上有片刻的安静。

    好在,衙门口耳尖的百姓们这会儿都开始议论起来。

    “呦,这孩子瞧着不大,心思可真不小呢。”

    “就是,就是,人家别看年纪小,可这精神却值得咱们学习呢。”

    “血气,血性,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对,老子这辈子最佩服有出息的人了,不论年纪。”

    “年纪是个屁,有的人,坐吃等死活到老,一闭眼,谁也记不得他,有的人,轰轰烈烈活到老,闭不闭眼都一样。”

    “咋能闭不闭眼都一样呢?”

    都是粗人,没读过多少书的,反应慢的,就没听出那话里的意思。

    不过,也总归有反应快的,帮着解释一句,“咋不一样,活着的时候,大家伙眼里,心里都记着他,死了以后,大家伙眼里心里照样也记着他,不只记着,还会说给自家的孩子,一辈一辈的传下去,你们说说,那这人到底是死了,还是没死?”

    “噢,是这样啊。”

    恍然大悟般,众人顿时选择倾向了第二者。

    “威武”

    又是一声威武杀,议论声戛然而止。

    缓站了刚才黄大人的尴尬,田大人笑着把徐大人又推了出来,冲着他道:“徐大人,证人来了,你看,是不是该?”

    盘问证人了?

    其实,早就该盘问证人了。

    要不是田大人一时兴起,多跟周康聊了两句,黄大人又接了话头,这会儿证人都能盘问个七七八八了。

    徐大人心里不住的腹诽起来,脸上却端得公正严明,一副“正室”派。

    “啪”

    又是一声惊堂木,场面陡然回到了肃然中。

    徐大人看着堂下跪着的孩子,发声问道:“刚才你说,家里的叔叔伯伯哥哥,你家里妈然有这么多人,这个时候,怎么不见来帮忙?”

    还咬在了为什么是一个孩子送证人的事情上。

    周康一提这个,委屈重又席上心头,眼圈登时就红了,那模样,要不是还得回答大人的问话,估计真有可能再度哭出声来。

    可就算没哭,他开苦时,声音也染了口腔,还有委屈。

    “回大人,小的说的叔叔、伯伯、哥哥们就是这次出任务受伤的家丁们,虽然他们都不是小的的亲哥哥,亲叔叔,亲伯伯,可从小的会爬,会走的那天起,他们就看着小的长大,陪着小的上房揭瓦,挖门盗洞,小的跟哥哥、叔叔、伯伯们早就情深似海了,这一次,看着他们伤的伤,亡的亡,小的心里难过死了,如今他们都下不来床,这差事,小的就偷偷的领了。”

    说过了情深似海,他的声音一下子就又悲伤起来,尤其在提到伤的伤,亡的亡的时候,眼泪大滴大滴的往下落,一副伤了心肺的模样。

    黄大人算是领教了这小屁孩说话的功力了。

    情深似海是这么用的?

    虽说这孩子说话有条理,也清晰,到底也只是个孩子,怕是有些话语,也是从大人那儿听来的一知半解,自己又是好奇,想学以致用,这才闹了刚才“情深似海”的笑话。

    黄大人包容着。

    田大人也带笑的鼓励着。

    徐大人这会儿也没再刁难他。

    大概是觉得这孩子实在伤心了,若是再问下去,当堂哭闹起来,也不好看。

    “啪”

    又是一声惊堂木,徐大人陡然唤道:“证人。”

    声音突然威武起来,再加上那惊堂木拍的堂下的人一点准备都没有,被他这么一唤,本能的激灵一下。

    徐大人不愧是经验老道的审案者,不待证人这一激灵缓解,紧跟着问道:“从实招来,你们是如何得知萧家聘银会经过平城,又是在驿站落脚,这一路谋划,接应,是谁给你们打的前站,谁善后,事成之后,如何分脏,速速招来?”

    言辞犀利,半点不给对方喘息时间。

    可即便是这样,按道理,犯罪方也不会开口就老实交待,总会先呼几声冤,存在几丝侥幸,然后再上上刑,慢慢认清了现实,变得老实了,才会如实的交待作案的过程。

    徐大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用眼神给了曾府尹暗示。

    曾府尹也准备好了手势,只待徐大人一声令下,他手势一起,衙役们就会冲上来,把刑具摆在证人面前,威吓一番,若不识相,就会真的动刑。

    可事实与他们想的,终有出入。

    这证人,好像还真是这改好了,虽然先前被徐大人的惊堂木吓着了,可等到徐大人问话一完,立刻就竹筒倒豆子般的开始详述起来。

    “大人,小的真不是主谋,这件事儿,是上头有人接的线,我们千总”

    “你说谁?”

    徐大人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怎么能听到千总这样的字眼?

    他眼睛瞪如铜铃,满含警告。

    不只他,就是黄大人,田大人,这会儿也不敢再做壁上观了。

    原来还欲端着茶杯喝茶,却都被这句话震的什么心思都没了。

    茶杯还端在手里,却忘了往嘴里送,只一错不错的盯着堂下的证人,等着他回答徐大人的话。

    徐大人问的,就是他们想知道的。

    这证人被看得直缩脖,脸上明显现了畏惧,语气更加真诚,起誓发冤般的说道:“小的真没撒谎,是我们千总人说要给兄弟们弄点油水,这才接了私活,原以为打劫的就是个富户,兄弟们想着劫富济贫,打劫一番,大伙留点,剩下的,就散给穷苦的百姓,也算是咱们有情有义了。”

    这么长的一串话,被堂下的证人用极快的语速说完,因为太急,收尾时,竟还被口水呛了下。

    “咳咳咳咳”

    咋不咳死你呢。

    徐大人盯着过于紧张得证人,看着他咳得满脸通红,却是半点同情心都没有了。

    这会儿,他心里虑过百种想法,可哪一种,都不敢去深究,也不能去深究。

    他再度有了烈火灼烧的感觉。

    心里除了恼这个证人,更加恼了黄大人和田大人。

    明明是三个人接了差事,这两人到是同仇敌忾,把他拱了出来。

    不行。

    这事儿不能任姓黄的和姓田的袖手旁观。

    徐大人权衡利弊,很快就做出了选择,直接在堂上就把田大人和黄大人的名讳喊了出来,“田奇庸,黄良,你们可是听清楚证人刚才说的话了?”

第217章 诬陷() 
田奇庸和黄良能说没听见吗?

    “他说的是千总,大人。”

    压根也不需要这两人回答,堂外,衙门口围观看热闹的就有耳尖牙俐的喊了出来。

    这一声像是引子,方才落下,紧跟着议论声就起了。

    有人问,“千总是啥?”

    这是个长得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脚上的鞋子还沾了泥,脸上也不怎么干净,眼角还带着眼屎,瞧着那样,到像是早上没洗脸就出门一般,身上挑了两只筐,这会儿是空的,大概是一早进城赶急的,货卖的好,卖的快,才空了闲心来凑热闹。

    凑热闹不要紧,大伙都来凑啊。

    平头百姓不要紧,大伙都是平头百姓。

    不明白的来问,明白的就自作聪明的张口吆喝道:“这千总,当然是字面上的意思啊,是军营里的差使,手下管着一千个人呢。”

    “咦,那照你这么说,这千总上面,也会有万总呗?”

    人群中就有好奇带起哄的跟着凑了热闹。

    这明白人其实也不是很明白,不过,照着他的推理,千总管千人,那管着一万个人的自然也能叫万总了,所以,他大言不惭的拍着胸脯说道:“那当然。”

    “要是一万人以上,该叫啥?”

    超过了万,普通百姓就不会算帐了。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看向明白人。

    明白人又不是在军营里呆过的,哪真就懂这些,摸了摸头,被大家盯着,享受的同时,又不想被人家说他也就知道这么一点,一时间,就信口开河道:“十万总,百万总呗。”

    堂上:“”

    诸位朝廷命官差点就要忍不住从椅子上起身,冲出去揪着那明白人,办他个道听途说了。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萧定坤一个当总兵的,实实在在从军营里一步一步爬起来的,对这些建制再清楚不过了,一听人家这么议论他们军营里的建制,就有些按捺不住的想跟人说道说道。

    而且,照他的认知,这天子脚下的百姓,就算是目不识丁,也该比别的地方的百姓强上许多的。

    怎么能连军队最基础的建制都不知道呢?

    他颇有些不能理解。

    萧深到是一笑而过,不以为意,因着比萧定坤早到了天子脚下一段时间,对这里的了解、认知,已不再是从前大家嘴里谈论的,想像的。

    实实在在的接触下来,他意识里早就没了萧定坤以为的那种天子脚下子民的优越感,反而明白了一点,这个世道,你若有银子,有实权,有本事,在哪儿,都能吃香的,喝辣的。

    反之,就算你天天守在天子脚下,也不过就是维持着一日三餐,一家生计罢了。

    不过,这种认知,他没觉得有讲给萧定坤的必要,所以,微侧了身子,靠向萧定坤一侧时,他只是小声的提醒一句,“爹,稍安勿躁。”

    “啊?啊。”

    萧定坤到底还是分得清主次的,屁股下虽然有些按捺不住的想去说道说道,却被儿子一提醒,反应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