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猎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缘猎手-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控制点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帐篷所建起的,里面有两个评分员,我没有注意到他们是哪个国家的,因为在这里,英语听得比较少,而大多数的人所说的都是爱沙尼亚语。

    他们交给我的是一幅军事地图,要求我把所观察到的详细写在地图上,只有完成之后,才会给我们安排下一步的内容。

    凭着我良好的记忆力,我快速地在地图上画着,写着,十余分钟后,我才把兵力的布署和火力系统写得清楚明白。

    两个评分员在仔细地检查过之后,又发给了我一张新的军事地图,这张地图并不复杂,只是这张地图的面积很大,我们所要遇到的问题也会更多,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清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只要不被敌人抓到,我们目前还不会被扣分的。

    利用十余分钟去研究一下地图,我也在考虑着下一步的计划。

    要怎么走这个路线,哪条路线才是最佳路线,我头脑中还在算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肚子都在叫唤了,我伸手摸了摸怀里的两块压缩饼干,却又舍不得吃,这个时候节约一下还是好的,毕竟我们还有体力,留下一点吃的,对于以后来讲,将大有帮助。

    把地图收入怀中,我离开了控制点,因为我要快点儿和林军他们汇合,一起渡河。

    中午一时左右,终于在河边的密林中和林军他们汇合了。

    林军他们在这里已经等我有半个小时左右了,要不是我熟悉他们,恐怕连边也摸不着。

    林军贴近我身边,悄声地对我说:“我们怎么走?”

    我用望远镜看了河对岸一下,皱了皱眉头道:“对面有人,我们必须找一处没人的地方渡河。”

    林军点了点头,道:“下游比较偏僻,我们下去吧!”

    小队九个人,悄然潜向下游。

    终于找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地点,我告诉队友们,准备渡河,而我又一次拿起了望远镜观察河的对岸。

    扫过了一遍河对岸,我刚想命令渡河时,却突然发现有所异常。

    望远镜中敌人黑洞洞的枪口已经在对岸等着我们了。

    那个位置很隐蔽,稍不注意就会忽略过去。

    虽然我只发现了一管枪口,但我不信敌人只有一个人,其他的人,我们还没有找到,但这一个敌人的暴露,已足够让我们有所警觉了。

    “林军!”我压低了声音道。

    “在!”林军潜到我身边。

    “河对岸有敌人的埋伏,我们不能过河。”我手握着望远镜还在观察着。

    “那怎么办?”林军吃了一惊。

    “先稳住,研究一下再说。”我沉声道。

    严冬和向志军推荐来的李刚也加入了研究的行列。

    李刚是北京军区的一名少尉,武功特别厉害,听说少年时他曾随着少林武僧习过武功,硬气功的造诣很深,加入特种部队以后,他的军事才能也渐渐崭露头角,是北京军区重点培养的少年军官之一。

    要说这李刚,素质还真不错,来文的来武的,都是行家里手。

    研究过地形后,李刚淡淡地道:“敌人掌握了我们的行踪。”

    虽然李刚似乎说的很随意,但我马上重视了起来。

    “理由呢?”我问李刚。 

第九十一章 突破重围() 
第九十一章突破重围

    李刚比了比地图,边在上面划着边给我们讲解:“看,这里这里,按照这里的地理条件,敌人必须提前绕行20多公里才能到达我们对岸设伏,敌人会料到我们来这里么?显然他们的人手不够,他们只有掌握了我们的行踪,才会有针对我们渡河的举动。”

    我沉思了一下,觉得李刚说得非常有道理。

    “李刚,你认为,敌方是怎么掌握我们的行踪呢?”我凝视着李刚,表情严肃。

    李刚想了一下,马上回道:“我觉得我们的潜行还很成功,这不是我们暴露的原因,我怀疑是……”

    李刚把系在手腕上的无线电求生装置解了下来,比划了一下。

    “我们每个人都安有这样的无线电求生装置,”李刚解释到。

    这个求生装置是比赛组织方配发的无线电求生装置。这种装置在队员陷入绝境而无法求生时,只要把装置上的密封条撕掉,救援队就会及时赶到,而撕开密封条也意味着这个队员放弃了比赛资格。

    “虽然密封条未被撕开,但它微弱的无线电波可能被时刻在我们头上盘旋的敌直升机逮着了,所以我们的行踪一直被敌人所掌握。”李刚如是说。

    我征求了一下大家的意见,大家一致感觉这个求生装置的疑点最大。

    “谁有办法解决?”我轻声问。

    每个队员都在冥思苦想,寻救解决的办法。

    “我有办法了!”李刚的眼神一亮。

    还没有等我问下去,李刚已解下他背上的睡袋。

    “睡袋上都有铝箔条,这东西厚,隔源,能把无线电波隔断,我们用这个把求生装置包上,这样就不会有电磁波泄出了。”李刚有些兴奋了。

    “好办法。”我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不算如何,这个办法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了,我立即命令所有的队员照办。

    队员们纷纷动手,解下自己的睡袋,并把睡袋上的铝箔条撕了下来,包在求生装置上,这样不会把求生装置丢掉,也不会因为电磁波的泄露而担心了。

    也许这种办法很土,但这种办法确实是非常地实用。果然,我们的行踪再也没有被发现,在向下游又走了十余公里,感觉到对岸没有敌人了,我们准备着渡河了。

    这条河不是很大,也并不深,相比而言,渡过这条河是相当的容易了。

    顺利地渡过了小河,但我清楚,我们的危险警报还没有解除,敌人还会再次出现的。这回多亏了李刚想出了这个办法,否则我们行进的速度一定比较慢了。

    前进了差不多有十几公里,天色已有些暗了下来。

    这时,四周显得很是安静,鸟叫的声音都没有。

    气氛出奇的怪异,除了风吹树枝的动静外,并没有其它的声音了。此时我的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总是感觉像是要有什么危险发生似的。

    “停!”我低喝了一声。

    所有小队的成员迅速地找好自己的位置潜伏好。

    李刚和林军潜到我身边,而严冬利用他独特的鹰眼观察着四周。

    “有情况?”是李刚低沉而有磁性的嗓音。

    李刚一向很沉稳,而且足智多谋,以前一直没有发现,经过电磁泄露的事件后,我对他的机智大为赞赏,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师级人物。

    “我感觉不大对劲!敌人好像又追上来了。”我估计着差不多是这种情况。

    “我也觉得不太对劲,四周是静了很多。”李刚点头表示同意。

    “难道电磁波又泄露了么?”林军插了一句。

    “应该不是。”李刚沉吟了一下,又道:“应该是敌人早在这里了。”

    “有情况!”严冬说了一句。

    “什么情况?”我问。

    “敌人人数不少,而且,还有大家伙。”严冬苦笑道。

    大家伙?我心里沉了一下,是装甲车么?

    “有装甲车?”我把心中所想的问题问了出来。

    严冬点了点头:“是,而且有两辆。”

    两辆?妈的,还真多。

    “能躲开吗?”我问。

    “前面有一大段空地,必须冲过去才行。”

    “那就试试,李刚,你怎么想的?”我转首问李刚。

    “嗯……可以一试。”李刚想了一下回答道:“不过,我们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

    “什么方法?”我问道。

    “很简单,这次必须要暴露在敌人面前,但我们突击的时候,必须要讲究突击的方法。”

    李刚这一说,一下子提醒了我,跑直线被抓的机率较大,如果突击时,忽然左切或是右切,必然会打乱敌人的布置,在他们一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趁这个机会突围了。

    “后面有敌情!”是高俊杰说的。

    “嗯?我们被敌人围堵了。”

    “马上采取方案突围!否则就会被困死的,趁他们的包围还没有形成之前,赶快。”李刚也有些急了。

    “好,这就突围。”我简单地说了一下方案。队友们很快就理解了。

    突击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断地变向,向左或是向右折,然后再向前猛插的方法。

    依靠这个方法,当敌人围堵我们时,我们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捕,但敌人的封锁线实在是太多,突破一个还有一个,一环套着一环的。

    开始的几次,摆脱敌人非常容易,但俗话说的好“再一再二不再三”,我们这么有规律的突破,很快就被敌人所掌握,为此,敌人运用了……

    又遇上敌人了,有了多次摆脱敌人的经验,老实说,我们现在充满了自信,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突破敌人的包围,但希望这种自信不要变成了轻敌和骄傲。

    知道后面还有追兵,我们必须要加快速度了。

    看着后面逐渐接近的敌人,我吐出一口气猛地喝道:“执行第一方案!”

    我们所定下的第一方案就是先向左折或是右折,然后前插,利用不断的变向,来迷惑敌人的判断,这一方案看似简单,但其中大有名堂。首先要掌握好时机,才可以实行突然变向,过早或是过晚就急着变向突击的话,很容易让敌人看出问题。其次,在变向后,我们不会一成不变地继续向前,经过一段的距离后,再向前插,同左折变向一样,时机一定要掌握好。最后,这第一方案在第一次左折变向后,很快就实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变向,以我们轻装的速度,摆脱敌人的追击还是不成问题的。

    小队看准时机,猛地左折,迅速向前突击,突击有三百米左右,然后又一次的左折,这回不到一百米,再一次向右折,小队以快速灵活的跑动来影响敌人的判断,在之前的几次中,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可惜,再成功的方案用多了,也会被人瞧出破绽来的,何况敌人只是一时的上当,绝不会永远的上当,在我们摆脱敌人的追击后,敌人也研究了我们,对我们进行的最大的阻击。

    丛林,是隐藏的最佳地点,虽然敌人对于丛林较熟悉,但我们在这一天多的变向突破中,对丛林有了深刻的体会。每当敌人快要追上我们时,我们同时也耍几个小手段,很快地摆脱敌人了。

    今天,看来运气不是那么好,敌人根据我们行进的规律,判断出我们的前进路线,在我们刚刚冲出密林的边缘时,发现等待着我们的居然是两辆全副武装的全地形装甲车。

    “妈的,方案失败!”我狠狠地骂了一声。

    身后的李刚马上道:“b方案。”

    李刚的经验可不是假的,他也曾多次地参加过我军的秘密行动,因为指挥出色,而被破格提拔,而面对敌人的重重阻击,李刚仍然从容,还在行进的过程中,拟定了几个方案。李刚所说的b方案就是在行进中所提出来的,分整为零的一种方法。整体是以个人能力为主,分面分散突击。

    由于小队**有九人,整体的目标较大,容易被敌人一网打尽,而分散突击就是怕被敌人一网打尽而形成的方案。尽管这个方案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分散突击后,如何汇合是一大问题。

    由于我们除了带有求生装置之外,没有任何的联系手段,小队成员也无法确定在哪一处汇合,容易分散兵力,被敌人各个成擒。

    但目前来讲,除了这个方案,一时之间没有更好的方案可以执行了。在这个时候,就是要考验我们的个人能力了。

    “实施b方案。”我叫了一声,全体队员立即执行了b方案,全体退入密林中,分散突击。由于可实行突击的面积过小,队员们实行的b方案也各不相同,有两人一组执行突击的,也有三人一组实施突击的,整个场面看似混乱,但突击过程却简单有序。

    我和李刚一组,突击的方向正好是敌人分布较为密集的地方。我和李刚是同一心思,尽力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给其他队友以最佳的突破良机。

    密林中树木较多,隐藏的地方也多,我和李刚分别隐藏荆棘丛生的树木中,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无巧不成书,急追过来的敌人只有两个,我和李刚正好一人一个。

    就在两个头戴钢盔,全副武装的假想敌冲到我们跟前时,我和李刚几乎同时扑了上去。只见李刚扑到敌人背后,搓手成刀,直砍敌人后颈。那敌人有所察觉,但动作偏慢,怎及得上李刚快如火石的动作?敌人尚未及转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