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命天下之夫君,温柔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命天下之夫君,温柔点-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也不过才二十四岁,也算是个年少有成的。何况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考中了举人,其心志可见一般。

    只是这样的履历,几大家族却并觉得十分满意。他无父无母孑然一身,心志非一般人能比,这样的人基本没有什么软肋,无疑比普通人更难掌控。

    可他能在天下学子齐聚京城的时候,硬是靠着自己的谋划,一鸣惊人,这般成算在心,省时度事,若能被自己所用,假以时日,也定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助手。

    好在这江汶是单身。

    以江汶的身份,想去嫡女是万万不够的,可那些钟鼎之家,最不缺的就是旁支或者庶女。

    退一万步,这江汶就是万一不当用,左右也不过牺牲一个可有可无的女子而已。

    看着各类请帖像雪花一般飞向江汶暂住的客栈,店小二一脸为难的看着大家:

    “这江举人探友回来偶感风寒,昨夜就发起了高烧,请来看诊的郎中刚走,药还在院子里煎着呢!”

    店中住着不少来赶考之人,这江举人刚住下就出去了,若不是从昨日傍晚起接连不断的请帖往江举人这送来,店小二都快不记得这江举人是谁了。

    见这些送帖子的有好几个穿着体面,有的身后还带着两个小厮,这店小二在京城数年,一眼就认出这打扮是那簪缨世家里中得体的下人。

    因此对那客房中的江汶倒越发态度恭敬起来,这位入了那些大人物的眼,生怕不小心得罪了他。

    送信的人撇了撇嘴,谁知道是真的病了还是假的病了?不过也不好强行闯入,只得把信留下,回去复命。

    江汶确实不是生病了,他此刻正坐在瑾王府的书房之中。

    “此番若是事成,只怕你的仕途只怕多有坎坷。”

    揭露江南之事后,难免招人记恨,于他一个毫无根基的学子而言,是祸不是福。

    上官瑾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张益把他的履历传回来的时候,还特意附上了几篇他曾经的文章。

    上官瑾仔细看过,他胸有锦绣,却并非纸上谈兵,空口夸谈之辈。他出身贫寒,却性格坚毅,胸有沟壑,读书涉猎广泛又性格正直,却并不迂腐。

    哪怕是到了学子齐聚的京城,也当得起称赞也算饱学之士。

    “这样的仕途不要也罢,只求恩师能够冤情能昭告天下,以慰恩师在天之灵。”

    江汶道。

    上官瑾拿到青橙的诗后,和王府的门客商量之后,飞鸽传书送到江南,本想让江南的张益先在江南造势,再运作一番,把声势传到京城,因为开恩科的缘故,京城学子聚集,引导得当,就能激起学子们关注。

    如此以来,皇上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就不得不彻查江南谎报灾情之事。

    没想到张益紧接着就把江汶送进京城。

    也活该应了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江汶口中的恩师名叫王道之,也是杭州府的一个小吏,后来被调往钱江府任了一个小小的知县。钱江府谎报水灾皇上减免赋税之事,上上下下被瞒得滴水不漏。

    偏偏数月前闹出西北旱灾,钱江知府野朝廷征粮为由,加重赋税。

    这事儿也算是理所当然,偏偏王道之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为了说服治下的民众,查阅朝廷文书。

    他本是朝廷官员,这一打探,竟让他发现些细枝末节,王道之深感疑惑,在给江汶写信的时候难免提上两句。

    江汶当时正在外游学,回家看到信时已是一月之后,还没来得及回信,就接到王道之出事的消息。

    王道之一家七口连同两个粗使的丫鬟,因为一场意外的火灾,悉数死在县衙的后衙。

    王道之还在杭州府任小吏的时候,就认识江汶。

    那时候江汶还小,王道之见江汶寡母独自靠卖绣品送他上学非常不易,生了怜悯之心,就把自己看过的书送给江汶,又见他生得伶俐,起了惜才之心,有空就让江汶带上书给他讲解不懂的地方。

    后来江汶寡母病亡后,江汶白天摆摊写信,晚上便把王道之送他的书细细研读,遇到不懂之处再拿去求教。

    生活上也得王道之多有照抚,因此两人之间感情深厚,堪比父子。

    只是王道之行事低调又顾全江汶自尊,除了家人甚少对外人提起,江汶又因从小经历的缘故,有些寡言少语,因此两人之间的事也少有人知道。

    后来王道之调任钱江府,江汶一心读书,两人之间多靠书信来往。

    因此,当王道之的死传来,江汶第一感觉就得蹊跷,他强忍悲痛连夜赶往钱江府,等他赶到钱江府的时候,王道之一家已经被收棺入土,丧事办得如此匆忙,更让江汶觉得疑惑。

    王道之的死被定性为意外,江汶赶到县衙的时候,却看到县衙禁卫森严,本想进去吊念的他装着路过偷偷观察,果然见进衙的人被细细盘问。

    江汶当即离开,趁夜深人静的时候扒开王道之的坟墓,王道之虽然被烧得面目全非,可尸体却并未有过挣扎的痕迹。

    江汶匆忙间不敢细看,怕被人发现打草惊蛇,匆匆把王道之的尸体重新放回去,就回了杭州府。

    王道之对江汶有再造之恩,他不甘心亦父亦友的王道之就这样死于非命,因此私下里顺着他从王道之信中提起的蛛丝马迹查了下去,欲替王道之申冤,把仇人绳之以法。

第869章 安排() 
江汶私下查探的时候和张益的人遇到,他从张益哪里知道钱江府谎报洪灾,又私自以西北旱灾的名义征粮一事,已大致明白王道之打探中多半是发现了什么才被人灭了口。

    对方只手遮天又丧心病狂到了如此地步,江汶正觉报仇无望,知道了张益的打算因此自荐入京。

    他能亲自出一份力把杀害王道之一家的仇人拉下马,而有了江汶的加入,能让事情看起来更加顺理成章。

    两人一拍即合。

    上官瑾看着眼前眉清目朗的青年,不知怎么的,就想起在西北杨县遇到的宋钰。

    一样的饱读诗书,一样的重情重义,有这样的人才是大楚之幸,可偏偏这样的人才,俱都放弃了科考之心。

    “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过几年,等此事平淡之后,也未尝不能。”

    上官瑾起了惜才之心,想要找个不起眼的地方,让他调任一方知县却也并非难事。

    只是有了这事在前,升迁是难以指望了。

    让他调任一方,也是百姓之福吧。

    “学生虽然偏居一偶,也听过王爷的威名,这几年赶走倭寇,安定西北,尚且只能做个闲散王爷,学生一介草民,只怕有心无力。”

    江汶饱读史书,此前只听王爷遇刺身受重伤,现在见到上官瑾,大致也明白其中必有缘故。

    朝廷沉疴已久,上官瑾见他无心入仕,倒也不再多劝,道:“此番事了,若不嫌弃王府中过于清闲太过屈才,我府中正好差了一个校对。”

    江南江汶是不能再回了,也算给他找了一个避身之所。

    闻言,江汶倒也不客气,抬手道:“承王爷抬爱。”

    如今江汶身份敏感,上官瑾见天色不早,也不多留,让马成亲自把他送了出去。

    青橙还在等着上官瑾用膳,下午她收到消息,纯儿已经被顺利送到锦妃的墓地,她能去那里,总好过在冷宫受人磋磨。等什么时候想通了想去那里了,再给她安排便是。

    上官瑾进屋的时候,就看到青橙笑语晏晏的看向他,桌上的饭菜还冒着热气,如今天气渐凉,再等下去饭菜都凉了,便道:“我要回来晚了,你就先吃,菜凉了就不好吃了!”

    青橙特意吩咐厨房做了上官瑾爱吃的咸鼓芥末羊肚盘,听他这么说也不理他,自顾自替他添了饭。

    习惯了两个人一起吃饭,一个人吃便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

    青橙没有应他,上官瑾也不再说,每日回来就看到她坐在那里等他,就觉得一天的疲惫一扫而光。

    都是自己喜欢的菜色,想来都是青橙吩咐下去的。她那么自由的一个人,如今心甘情愿的替他守在这后院之中,打典着王府中日常的衣食住行,半点不见不耐。

    “等这段时间忙过了,我带你出去走走!”上官瑾有些愧疚。

    正在吃饭的青橙抬起头,两眼两眼亮晶晶的看着他,应道:“好!”

    连去哪里都没有问他。

    一副全然信任他,把自己交给他的样子。

    上官瑾就不由得细细思索着要带青橙去哪儿的事来了。

    京城的冬天到处白茫茫的一片,看多了也就厌了,冷得让人连屋都不想出。

    上官瑾就想到他去南方缴倭寇时,温暖如春的冬天来:

    “不如,我带你去南方走走!”

    青橙的心就忍不住飞扬起来。

    上官瑾见状连嘴角都翘了起来,顿了下才道:“既然要去,干脆带上子初吧!”

    侍卫他是不能再做了。

    “子初自小便跟在我身边,他喜欢练武,喜欢挑战,做事尽心尽职,可如今这些他都不能做了。我想了许久,也想不到有什么能让他找到寄托,如今趁着江南谎报水灾的事,不如让他去江南替我做事。”

    “江南烟柳繁华、富甲天下、山清水秀,远离了王府这个熟悉的地方,也免得整天睹物伤人。等他去了,找些事让他先忙起来,忙着忙着,或许就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至于这么消沉。”

    “而且,江南也需要有个人过去,子初他无论能力还是心志,都很适合。”

    这样的安排,也能让他觉得自己还有价值的,而不是被上官瑾随便打发。

    青橙点了点头,上官瑾也算费尽心思,能让子初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也是好的。

    而且现在子初已经基本康复,太医除了每个月一次的例行把脉外,也不再开具药房。

    受伤的胳膊只能坚持多做训练,无需看诊。

    青橙没有说话,子初是先皇亲自替上官瑾挑选的影卫,陪伴着上官瑾长大,意义自然不同别人。

    即便做了妥善的安排,上官瑾心中也并不好受,此时不过想有个人说说而已。

    上官瑾说完,倒是释然一笑:“到时候我们也去看看江南的青山绿水,正好错过京城的冬天。反正现在我只是个闲散王爷,正好游山玩水打发时间!”

    他们自确认彼此关系以来,上官瑾一直忙忙碌碌,两人聚少离多,此时青橙听他如此说,笑道:“闲散王爷正好彩衣娱乐,何不快哉!”

    和王府的宁静温馨不同,后宫之中新册封的兰皇后却忙得不可开交。

    自从青橙出宫之后,兰皇后就觉得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起来,甄选秀女的事已经到了尾声,兰皇后把最后的名单整理好,只等明日进宫觐见,等皇上留了牌子的便选入宫中服侍皇上。

    虽然不喜这宫人又添新人,但这是她册封之后的第一件事,断不能出了差错。

    何江此时却进宫求见。

    除了兰皇后,何江只得一个嫡子,何江的嫡子名为何从,今年才刚十六岁,本来走了恩荫的路子,这次开了恩科,却非要闹着下场。

    按说儿子有这番志向,何江该高兴才是,可自己孩子有几斤几两他还是清楚的,何从自幼不爱读书,给他请来的先生没有一个不是被他气走的。

    女儿入宫当了宠妃,何江对这个唯一的儿子自是千宠万宠,倒也不勉强他。

    因此给他走了恩荫的路子。

第870章 秀女() 
如今,何从一反常态的要求下场。

    何江这才知道,原来他最近看上了个翰林家的女子,他私下几番打探被人拒绝,那翰林出自书香世家,那女子便扬言非读书人不嫁。

    何江一时哭笑不得。

    一个穷翰林他是看不上的,不过自己儿子他还是知道的,章台走马流连花丛,何时为个女人上过心。

    若是能聘回来让何从从此收了心,何江还是乐意看到的,因此这才求到了兰皇后面前。

    兰妃揉了揉额头,见名单上并无不妥之处,递给身边的女官,让她誊写一份送到御书房去。

    “父亲就这般由着他胡闹不成?”

    她封了皇后,何江被封了威武侯,何从一跃成为威武侯世子,如今何家已是水涨船高,成了京城炙手可热的人家。

    要再给何从娶个穷翰林的女儿,就有些门不当户不对了。

    要说何从现在的婚事也有些尴尬,真正的豪门世家,难免有些看不上威武侯府底蕴不够,何况何江还是个靠女儿发家的。

    小门小户的,又难免撑不起侯府门楣。

    所以何从到现在还未定亲。

    “老臣那里是由着他,可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