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就是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偏偏就是我-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说汉高祖刘邦刻薄寡恩,他在正式登基当上皇帝之后,便开始大肆诛杀功臣,卸磨杀驴。在这个时空中,除了因为兵圣韩信的实力太强之外,刘邦依然杀了很多功臣。

    可实际上,刘邦从来没有杀过一个自己人。

    什么是自己人,就是真正跟着他一起从家乡起事,一起推翻暴秦统治的人,就是自己人。唯一一个被杀的刘邦的同乡,还是他自己跑到角族那里去的。

    大汉立朝到了今天,除了吕后之外,已经是五个皇帝。除了汉惠帝无法真正掌握权力以外,其他又有哪个皇帝没有诛杀过功臣呢?

    比如说被后人称颂的汉文帝,就对定国安邦,扶住他登基的大功臣周勃,如芒刺在背,后来,找了个借口把周勃关进了大牢之中,若不是因为顾忌自己的名声,而周勃比他儿子会做人,说不定周勃早就已经冤死在大牢中了。

    他的儿子条侯周亚夫忠心耿耿扶住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可结果呢?

    到最后,周亚夫还不是被汉景帝关进了大牢中,活活饿死了,在加上被汉景帝杀了想要用他的人头安抚叛乱七国刘姓国主的晁错,实在汉景帝手里面的功臣又启示这么一两个。

    汉武帝其实做得更过分,当初,那些随同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一起北征与角族进行殊死搏斗的将军们,现如今,他们的子孙又有哪个真正能够继承爵位的。

    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被逼无奈被角族俘虏的,可是,汉武帝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就将李氏一门诛尽杀绝。这对一门三世为了刘姓皇帝一直与角族在战场上搏杀的李家,公平吗?

    站在汉武帝的角度,他要抑制兼并,消灭或者缩减世家大族的数量,将他们的手中兼并过来的土地进行再分配,这无可厚非。

    可是,汉武帝一边温和的对刘姓皇族实行比较温和的推恩令,来削减诸侯王的权利,一边通过坐酌金失侯这样的细罪来随意剥夺功臣或者功臣之后身上爵位,这会让天下人感到公平吗?

    于是,卫青之死,就成了这个时空大汉的转折点,让天下的武者都真正认清了汉武帝的这面目。

    武者在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手中,只是一个个工具而已,在其有用的时候,他绝对会不吝赏赐的,可是,若是在其无用的时候,能够保全首领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卫青之死,也成了大汉境内一座随时都有可能喷发的活火山。

    而打开这座活火山盖子的,真是五圣的这道谕令。

    几乎是一夜之间,天下除了司隶校尉部之外,上一次没有能够跟着兵圣一起来的武者们,也包括他们的家属全都举家跟着武圣派来的高手向着南方而去。

第582章 武圣南迁令2() 
武圣并没有亲自给自己下达的这个谕令起名字,可是,这道被后人称为武圣南迁令的谕令,在暗中一传播开来,立即震动了全天下。

    而在这个时候,汉武帝信重的儒生们又给了这位皇帝陛下一个惊喜,在各郡各县的主官将这个消息传递到各个刺史部刺史手中的时候,这些儒生出身的刺史们十分惊人的全都做出了一个惊人而且相同的决定——将这件事暂时隐瞒不报,等七天后一起在消息呈交给汉武帝。

    原因,自然是出于这个时空儒生们对于武者们的嫉妒。

    若是这些粗鄙不文的武夫们全都走了的话,对儒生,以及汉武帝执行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没有了武圣的这些手下和爪牙,儒生在地方上教学的时候,也就没有了掣肘。

    两害取其轻,在儒生们看来,相比于失去一些人口,让这些武者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就这么离开,去荆州,对于大汉和刘姓的皇权无疑是伤害最轻的。

    当然,这些都是儒生们自以为是。

    与此同时,选择离开的,还有至今仍然替大汉守卫边疆的一些将领,极其家族。

    当然,这些人并不是尊奉武圣的谕令,而只是趁着这个机会,跟着大部队,在武圣派来的高手保护下,准备将整个家族迁徙到新阳翟城去。

    相对于过往脾气暴虐,对待手下并不算是很好的武圣,这些汉军的将领和士兵们更加信任兵圣。

    相对于武圣这么大张旗鼓的在天下各州郡迁移人口,智圣的动作就要隐蔽很多,看着阵法和智圣精神力的能力,他暗中联络了故韩国的亲属,以及城父郡中所有人,悄无声息地将整个智圣山和城父郡一郡之地的百姓全都迁移走了。

    智圣张良虽为汉臣,但是,张家原本是故韩国的士大夫,因此,在离开故土之际,智圣没有忘了那些老朋友。

    城父郡三位主官,以及城父郡辖下的各县主官虽然都是汉庭派来的,一方面,这些儒门出身的人可以监视智圣山的一举一动,而另外一方面,他们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将整个城父郡中百姓的信仰全部扭转过来。

    可是,比较搞笑的是,在智圣和整个城父郡百姓集体迁移的当天,这些大大小小的主官们全都一醉不醒。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城父郡的百姓或者官吏来向他们报信的。

    一直等到七天后,他们醒转过来之后,面对的是如同死城一般的城父郡。

    除了他们自己和家人之外,上至属吏,下至衙役,小兵和百姓,全都消失了。

    与此同时,武圣和智圣全都派使者将他们要整体将自己的势力迁出汉境这件事通知了另外一个势力——医圣宫。

    相对天下其他而言,医圣宫自身的实力其实是最差的,因为,不管是跟随武神一起隐居的初代医圣扁鹊,还是父女二人同时被世人封为医圣的淳于意和淳于缇萦,其自身的实力也仅仅只是六鼎武师的修为而已。

    不过,因为三代医圣精妙的医术,使得医圣宫里暗藏了不少实力高深的武者。其中就有连道宗那么大的宗派都一直没有的顶端实力——九鼎亚圣。而且,还不只是一个。

    当然,这并不是智圣和武圣同时派人到医圣宫送信的理由,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位圣者都曾经欠下过医圣宫的人情而已。

    智圣与医圣宫有什么纠葛,世人不知道原因,可武圣,不用问,只能是为了虞姬一个人。

    当初,在虞姬病危的时候,就是淳于意父女二人亲自用药延续了她的生命,这才使得武圣赶得及找到第一个适合的备胎,为虞姬夺舍转生集齐了所有准备条件。

    这么大的人情,虽然医圣自己不想领,但是,武圣该做还是会做的。

    就在此时,医圣宫内就因为这件事而引发了一场大的争论。

    与其是说规模大,还不说,这场争论的就是由分属于他们父女二人不同势力之间的争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些或是因为慕名,或是因为报恩而投靠他们父女的武者们,自然会拥护自己说崇拜的人。当然,总体而言,还是身为女儿的第三代医圣淳于缇萦的拥趸更多一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一件事,相对于老头子,到底还是驻颜有术的淳于缇萦的钻石粉更多一些。

    “父亲,这个时候,我们再不走的话,整个中原可就只剩下我们医圣宫一个势力独自面对整个汉庭,以及那个已经有些疯狂的汉武帝啦?”淳于缇萦即将整队出发,不过,她在临走前,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她希望自己能够在最后一刻说服他的父亲。

    “唉!”淳于意长叹了一声,摇头说道:“我儿,不是还有道宗吗?只要他不走,为父这里还不至于独木难支。何况,由你世伯在,你无须担心为父的安全。你既然执意要走,为父也不拦你,你还是尽快离开吧!”

    淳于意所说的师伯,是淳于意医学上的最初的师父淄川人公孙光的长子——公孙武。此人的父亲虽然是个名医,可是,他却是武痴,一辈子都醉心于武学,只是他的天赋并不高,因此,即便在两代一身的辅助下,他如今也只是个八鼎武宗而已。

    两人年事已高,亲朋好友,祖宗坟地都在这里,故土难离。

    因此,淳于意和公孙武都固执的不肯离开医圣宫。

    “师妹,你还是不要再劝他们两位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是错过了时间,那可就糟了。我爹和师叔如果以后真的遭遇了困难,大不了你我请兵圣或者智圣出手,将他们救下就是了。至于那些一起向留下的人,他们只能自安天命了。”一旁的公孙文劝解道。

    公孙文一听名字,就和公孙武有关系,他是公孙武的独子,明明他的武学天赋和医学天赋都非常高,可是,他却是个喜欢读书的书痴。

第583章 道宗李长生() 
公孙文今年约四十许,一生博览群书,却不是像那些腐儒一般,死读书,读死书。

    他人虽然宅了一些,却是极有决断的人。

    “不错,缇萦,你既然要走,还是尽快。”淳于意也在一旁劝道。

    他虽然不肯远离故土,却也知道,如今的大汉皇帝非常危险,即便自己的女儿不肯走,他也会硬逼她离开的。

    如今,淳于意的年纪已经大了,修为又不高,能够活到今天已经很难得了。

    最后,在父亲、伯父公孙武和师兄公孙文的劝导下,淳于意只好无奈地选择了和师兄一起带队离开。

    而淳于意口中的道宗,却不是他想像中,不肯参与此事,他反倒比医圣宫的人还要积极。即便智圣和武圣都没有派人来通知他,可道宗李长生却上赶着要带着徒子徒孙,和愿意跟他们一起离开的信徒一起南迁。

    也不怪李长生如此的积极,他实在是怕了,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怕了大汉皇帝汉武帝了。

    与其他人不同,李长生可是非常清楚大将军卫青是怎么死的,又是因何而死。

    从汉文帝时期,大汉皇帝就能够派人混进墨门做奸细,而当时的另外一个大势力道门,自然也不能够幸免。

    可正是因为道宗的实力一直不强,因此,他在收核心弟子时尤为的谨慎,像是被人一起在道门外的刚刚出生的孩子,道门的人会收养,可就是这样的孩子,即便其从小在道门中长大,也绝对是进入不了道门的核心层。

    哪怕他是那为长老的得意门徒或是关门弟子,甚至是女婿义子之类。

    这个时空的道门,是不禁止道徒和道士结婚生子的。

    在汉墨之战之前,有很多道门的长老就因为此事,而和道宗李长生彻底闹翻,这些长老既不放弃手中权利,可他们又没有子孙来继承他们的地位,因此,才想着用这些弟子女婿来继承他们的地位。对于这样长老,李长生一般都采取冷处理的方法,礼送其出道门。

    凭这些人的实力,在外面开宗立派,绰绰有余。

    可若是有人胡搅蛮缠的话,李长生却从来不会手软,该杀的就杀,而且,李长生一旦动起手来,绝对会将与此人有亲属关系的,全都斩尽杀绝。

    那些亲属若是想撇清这种关系,那么他们要么合力反抗李长生,要么,他们自己动手将此人杀了。

    道门虽然不是李家一家独大,可是,作为道教始祖老子的后裔,李长生在道门中绝对有这个权利。

    后来,因为李长生的这种做法,民间便渐渐流传,说李长生准备将道门发展成为李家一家的道门。

    是,又如何,道门的始祖原本就是老子。

    可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道门中的长老大多数其实并不都姓李,这些人之所以没有站出来反对此事,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自己子孙。在这些人的观念中,反而是大大认同李长生的这种做法。

    有好事情,当然要向着自己的人,哪能把好处送给那些异性人。一个大势力,位置也就那么多,好不容易空出来一个,你自己没有儿孙福,那就得把位置让出来。

    虽然这些人与李长生的出发点并不相同,可不是有个词叫做‘殊途同归’吗?

    出发点,过程,这些都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当汉墨之战彻底爆发的时候,当初从道门中走了的长老,还有一只赞同李长生这种做法的长老和道门门徒,都不由得反思,还是他们的道宗李长生比较有远见啊!

    若非如此,道徒人数更多,而是结构更松散,顶级实力的强者相对更少,整体的实力也相去墨门甚远的道门若是碰见这种状况,若没有道宗李长生的未雨绸缪,那么,整个道门还不被汉庭的奸细塞满了。

    汉墨之战后,天下各大势力都在暗中清理了各自的门户,可汉庭是经过几十年甚至是百余年精心布局,塞进去的奸细,又哪有那么简单就能够彻底清除的了的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