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年夏天,忽然雷暴风雨,一连十几天。漫天大水淹没了村坊,人们都淹死了,只有黄老爷爷、黄老娘娘和一子一女,坐在独木舟里,漂浮在水面上。独木舟氽(chuān,音穿)到一座山峰边,恰巧遇见了正发愁的炎老爷爷、炎老娘娘和一子一女,黄老爷爷招呼他们上了独木舟。舟中老小四男四女,吃着干粮和烤肉,度过了七天七夜后,可怕的洪水方才退去。

    经过这次大灾,地面上只剩下他们两家八口人,黄家和炎家就互相婚配,下小子下小子:吴方言,指子孙辈。下,读ō。慢慢发开来。后来炎家出了一个“炎帝神农氏”,黄家出了一个“黄帝轩辕氏”。由于八口同舟,再生人间世界,所以仓颉造字的时候,将“船”字用“舟”旁,加上“八口”而成。

    我们现在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出典就在这里。

    讲述:许公武

    整理:车建坤

    流传地区:浙江湖州

第十节 炎黄联姻() 
宝鸡民间,至今流传有炎、黄联姻的故事。

    传说,上古的时候,炎帝和黄帝,各自领导着一个氏族部落,分别居住在渭河的两边。炎帝领导的部落,在渭河南岸的姜水一带,以姜为姓;黄帝领导的部落,在渭河北岸的姬水一带,以姬为姓。人常说:“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那时候的渭河,流势湍急,一泻千里。所以,两个部落虽仅一水之隔,相互却无往来。

    有一年,姜氏部落的人越来越多,仅有的山间台地渐渐不够耕种了,收获的粮食也不够百姓吃了,部落的首领炎帝就号召百姓迁徙谋生。一天,他叫来自己的孙子柱儿。柱是炎帝的儿子,虽说年仅十七八岁,却长得高大魁梧,聪明伶俐。他自小跟父亲、爷爷学得一手农耕、制药的本领,所以炎帝和妻子非常疼爱他。这天,炎帝对柱儿说:“柱儿,本来爷爷和奶奶舍不得让你们离开我们,可是,鸟儿大了总得要飞。为了咱们姜氏氏族的生存,你们年轻人应带头迁徙。去吧!到别的地方另谋求生之路吧!”柱儿听了爷爷的话,淌着两股热泪,给爷爷和奶奶深深地鞠了一躬,便默默地走了。

    柱儿来到常羊山下,站在高高的河岸上,一边望着渭河的对面,一边想办法渡过渭水,或许在那里可以找到生路。柱儿把他的想法告诉给几个相好的青年,他们欢腾雀跃,随身带了一些应用的物品,一起砍来几根树木,用山藤捆在一起,乘坐在自制的木筏上,随着汹涌湍急的水流,一直漂浮了十多里,终于到了渭河北岸。上岸之后,只见一片平坦辽阔的土地上,草木葱绿,牛羊成群。柱儿和几个青年,砍来一些树枝茅草,搭了窝棚,住了下来。

    那个时候,炎帝部落主要依靠农耕制药为生;黄帝部落主要依靠养蚕、畜牧为生。柱儿和几个青年,在姬水河边一片平整肥沃的土地上,精耕细作,种上了嘉谷。在他们周围,常常有些姬氏氏族男女青年来观看,天长日久,他们相互成了熟悉相好的朋友。

    姬氏部落有个姑娘,名叫姬罗,她是黄帝的孙女,十六七岁,长得秀气漂亮,缫丝织锦,手艺超群。她在牧羊采桑的时候,常常向柱儿询问耕田种地的方法,柱儿也常常向姬罗请教缫丝织锦的技艺,时间长了,他们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天,姬罗将自己亲手织的帕巾送给柱儿,这帕巾又轻柔又漂亮,柱儿心中十分高兴,他也把自己亲手烧的娱乐用的土鼓作为回赠,姬罗红着脸收下了。

    柱儿和姬罗分别将结亲的事告诉炎帝和黄帝,这两位首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炎帝选择吉日,按照部落的习俗,用牛油做成许多蜡烛,黄帝也按部落习俗做了漂亮的衣服做嫁妆,为柱儿和姬罗完婚。此后,炎帝部落向黄帝部落学习抽丝织衣;黄帝部落向炎帝部落学习农耕、制药。两部落的年轻人也纷纷仿效柱儿、姬罗,相互结为夫妻。这样,炎黄联姻就开始了。他们的后代,就是我们华夏民族。柱儿和姬罗男耕女织的美满家庭生活,也为后世人敬仰,为了纪念他们,人们把支撑房屋家庭的木料叫“柱”,把最好的丝织品叫“罗”。

    整理:赵剑文

    流传地区:陕西宝鸡

第十一节 黄炎二帝采五果() 
黄炎二帝联合起来与蚩尤连年打仗,为解决百姓吃的问题,要人们向大自然多方谋取,到荒山野岭中去采集野果、草籽食用。可是,在采食中,有不少人因为吃了毒果、毒草丧了命。黄炎二帝为此很伤心,决定亲自出马为百姓寻找能吃的东西。

    二帝采集野果、野草的方法与众不同,发现有果实或者有籽粒的植物后,他们先不去贸然品尝,而是先坐在附近山坡上,两眼紧盯着,看看有没有飞禽走兽去吃这些东西。凡是见有动物去吃的,他们就认为人可以吃;实在见不到动物吃,他们才去试尝。这样日久天长,就为人们找到了许多能吃的东西。

    为了传世,他们还把这些能吃的东西分成了四大类。把桃、杏、李、沙果、黄秋、槟子、栗子、枣、桑葚等挂在树头上的果实划为一类,叫“悬果”;把倭瓜、黄瓜、狗瓜、葫芦等结在秧上的果实划为一类,叫“圆果”;把菜豆、小豆、绿豆、豇豆等包在荚壳里的果实划为一类,叫“角果”(菽);把谷子、黍子、高粱、小麦等长在秸秆上的果实划为一类,叫“穗果”。

    后来,他们在一次带领很多人采果回来的路上,发现一只野猪在地上乱拱。野猪见过来很多人,吓得跑了。二帝连忙跑到野猪拱的地方一看,地被拱了个坑,坑边还有咬碎了的东西。他们叫人在坑周围将土刨开一看,里边有不少圆形果实。二帝说:“这个东西一定能吃!”大家一尝,果然味道不错。这意外地发现,使二帝心里更有底儿。他们知道植物的果实,不光地面上有,地下也有。经过到处挖找,果然又找到了红薯、木薯、山药等不少地下果实。因为这些果实都长在根部,又划成一类,叫“根果”。连同先前四类,共称“五果”。

    后来,他们还教人们学会了种植五果的方法,开创了原始农业,使人类在吃食上有了基本保证。

    讲述:赵清泰

    整理:杨云

    流传地区:河北涿鹿

第十二节 黄帝选妻() 
轩辕黄帝整天为百姓们费心操劳,乡亲们都对他十分敬重。一些上岁数的人更为他的婚事操心,经常有人带着姑娘找上门来,姑娘一个比一个长的漂亮。他的父亲少典和母亲附宝也想早点给他成家,看看这个也称心,那个也如意,可黄帝就是不吭声。附宝说:“这么多人来找,你总得挑选一个呀!”黄帝笑笑说:“不能光讲长相,只看外表,还要看有没有本事。”二老点了点头,也不再吭声了。

    一天,黄帝打猎来到西山,抬头一看,山坡大桑树下,有一女子手扶着树,一条腿跪在地上,正在从嘴里往外吐丝,地上已吐出一个像瓦瓮那么大的茧。黄帝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看呆了。那女子吐出个黄金色的,又吐出个银白色的,都闪光发亮。黄帝看得入迷,心想,我今天竟遇到这样一个会吐丝的女子,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哇!自从来了有巢氏、神农氏,吃的住的都不愁了,可还披着兽衣兽皮,多么难看。今天要能得到这丝,纺织成布做衣服,该多好哇!想到这里,他就要上前问个明白。又一想,不知是谁家的女子,什么脾气,万一人家给个没趣,不是白费口舌吗?还是等她吐完丝,歇息时再问吧。

    那女人在那儿吐呀吐的,吐成了三个茧,起身就要走。

    黄帝这下着急了,急忙走出来,拦住那女人,拱手道:“大姐留步。”

    那女子歪头看他一眼说:“大哥有什么事吗?”

    黄帝说:“我看大姐会造丝,能不能教教俺。”

    女子说:“俺爹娘有交代,想学造丝,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非丈夫不准传授。”那女子说罢这句话,赶忙捂住了脸。黄帝听到这里,心里怦怦直跳,也不知道这女子说的是真是假。他抬头又看了看那女子,长得很丑,脸皮黑,嘴唇厚,个头也不高。又一想,她是个干活人,不能光看模样儿。有这样一个会吐丝的帮手,再好不过了,就鼓起勇气说:“大姐只要不嫌我,我愿……”

    那女子大胆地走到黄帝跟前,两人并肩坐在一块青石板上。黄帝说:“咱们虽然订婚了,可不知道大姐家住在哪里?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那女子说:“我原是王母娘娘的侍女,名叫嫘祖,因为犯了天规,被打下凡来。”

    黄帝说:“你犯了啥天规?”她说:“有一次,俺到王母的花园去赏花,那花园里有一株五色香草,上边结满了果实。我看那果实好看,又有香味,便随手摘了几个填进嘴里,满嘴香甜,我便嚼了嚼咽下去。没多大一会儿,觉得心里直往上翻,光想往外吐。我没法了,便蹲在地上,一会儿便吐出来了,一看,是丝。接着,不知从哪儿飞来几只彩蛾,围着香草飞来飞去。我想,若把这香草籽儿喂彩蛾吃了,不也会吐丝吗?飞蛾下了籽儿,那籽儿慢慢变成蚕。我又用香草籽儿喂蚕,那蚕便也吐出丝来。这五色香草,原来是仙草。我想再摘些果实,谁知刚摘了一把,不知谁告诉王母了。王母大发脾气,当即把我打入凡间。我想,无论咋说,那香籽儿也得带上。我把它藏在衣袋里,一会儿一摸,生怕丢了,王母叫把我扔到一个山旮旯里,差点被狼吃了。幸亏,被捡干柴的西陵氏所救,我就认她为母。我们母女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直到今天……”

    黄帝听罢,伸手抓住了嫘祖的双肩,半天不知说啥好。嫘祖又说:“北山坡上,我已经养了一片蚕,正在吐丝。那些蚕都吃桑叶,长的也不错,咱们去看看吧!”黄帝顺着她指的地方走去,看到那些蚕结的茧,个个像瓮那么大。黄帝高兴地说:“我现在就回去,派些人来把蚕茧寻回去。”嫘祖笑着点了点头。

    黄帝先回到家里,把选嫘祖为妻的事跟父母亲讲了。老两口一传出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结队地都来了。黄帝和嫘祖回来时,大家都围着他们看。有的小声说:“那么多齐整的女子不挑,偏挑了这个粗糙人。”有的说:“放心吧,黄帝办事比咱们有把握,可能这女子有大本事。”有的见了蚕茧,还不知道是啥稀罕物哩。

    嫘祖嫁给黄帝,就领着几个姑娘抽起丝来。抽着盘着,盘得有条有理,大家都跟着学起来。父母亲和一些上岁数的人,看着一盘盘又细又软的丝,一个劲儿地笑。自从嫘祖来到之后,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纱、织锦,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衣裳。这一来,大家都夸奖说:“还是黄帝有眼力,看人光看样子不行。”人们一提起嫘祖,就打心眼里敬佩她。为了不忘她的功绩,农家的织机房里都敬祖神,实际就是嫘祖。

    讲述:蔡英生

    整理:蔡柏顺

    流传地区:河南

第十三节 黄帝选良妃() 
相传黄帝以功德选妃,三十而婚。青年时代的黄帝戎马倥偬(kǒnɡzǒnɡ,音孔棕),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婚事,等天下平定了,当上天子又忙着治理国家。这可急坏了身边的大臣,都劝黄帝选个美女作妃子,黄帝总以国事繁忙为由推脱。最后,竟然宣布国家治理不好,宁可一生不娶。众臣一块商议了半天,就推举能言善辩的天老去说服黄帝。天老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聪明绝顶,知道用普通的言辞是无法让黄帝改变主意的,就想了一个绝妙的计策。

    一天早朝的时候,天老一见黄帝就故作惊慌的样子对黄帝奏道:“大事不好了,臣听说东园内的神鸟凤凰忽然全飞走了。”黄帝忙派人去查看,果然如此。其实天老早叫人把凤凰藏了起来。接到回报,黄帝很是吃惊,就问天老:“凤凰怎么会离开桥国呢?”天老说:“臣听说,国主好文,凤凰就会飞来;国主好武,凤凰就会飞离。自圣上治理天下以来,处处以仁义之心教化人,时时以孝德之礼治四方,一片太平盛世,按理凤凰是不会飞走的呀,莫非……”天老讲到这儿,故意不言语了。黄帝忙问:“莫非什么?”天老这才回道:“莫非凤凰是觉得桥国的百姓太可怜了吧!”黄帝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先生明道其详。”天老见黄帝钻进了自己的“圈套”,不禁暗喜。于是正色道:“世分天地阴阳,人分男女雌雄。天无地无以成宇宙,男无女无以衍人类。桥国至今有王无后就如同有天无地有日无月一样啊!凤凰是神鸟,自古以来,双栖双宿,从不分开,怎么会忍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