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不败战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不败战神-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六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

    中国守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三十一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到了一九三八年二月三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

    二月九日到十日,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中国守军第五十一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十二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

    第五战区以第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五十一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

    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二十一集团军第四十八军固守炉桥地区,第七军协同第三十一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

    第五十九、第第五十一军乘势反攻,至三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二十一集团军和第三十一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二月下旬,日军第二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五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

    第三军团第四十军等部节节抵抗。第五十九军奉命驰援,三月十二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四十军实施反击,激战五个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

    西路日军第十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三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三月十四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

    中国守军第二十二集团军第四十一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十七日,该军守城的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滕县之战,中国军队以七千之兵对付装备精良的日军数万之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止日军南下,延缓了日军南侵的脚步,为调集军队守卫台儿庄的战略部署赢得了时间。

    日军占领滕县后,骄狂之极,尽其所有,直赴台儿庄。日军兵力四万余,坦克车七八十辆,山野炮和重炮百余门,并以大批飞机助战,三月二十三日,冲到台儿庄北泥沟车站。

    二十四日凌晨,日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台儿庄防御工事,随后以坦克为前导,冲进城内。台儿庄一带宅室多为石头建筑,故每一房屋皆为一堡垒。守军据房为垒。至死不退。日军猛攻三昼夜。与守城将士发生激烈巷战。

    战斗持续到四月三日,守城将士伤亡已逾十分之七,三分之二的阵地己为日军占领。台儿庄守军仍据守南关一隅,拼死不退。

    日军再次调集重炮、坦克猛轰、猛冲。李宗仁一面下令坚守,一面急令汤恩伯军团火速南下增援。次日黎明时分,台儿庄北面炮声隆隆,汤恩伯军于日军背后出现,日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台儿庄守军全线出击,杀声震天。血战经旬。敌军己成强弩之末。狼狈突围逃窜。

    除一部分突围至峄县城固守待援外,日军遗尸遍野,坦克车被毁三十多辆,遗弃的各种车辆、弹药、马匹遍地皆是。台儿庄一役连同徐州南北各战场共歼灭日军一万余人,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最重大的胜利。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六日开始至四月十五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一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二十九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五万人。中方伤亡约五万余人,毙伤日军约二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一万一千九百八十四人)。

    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

    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老蒋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老蒋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第365章 血战淮河() 
日本侵略军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和二十七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按原定作战方案,徐州以北保卫战,由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岂知驻扎山东的韩复榘,大敌当前,还为保存实力打小算盘。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日军一部攻陷归仁镇后,韩复榘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十二月二十七日,济南失守,日军由博山、莱芜进攻泰安。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泰安落入日军北方军第二军矶谷廉介之手。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阴影。

    李宗仁屡屡严电韩复榘夺回泰安,并以此为根据地阻截南下之敌。韩复榘对李宗仁的命令置若罔闻,一错再错。为此,韩遭到蒋介石枪毙的处置,由孙桐萱代任其职。韩复榘的不战自退,非但使中国军队失去了黄河天险,更将济南、泰安等地拱手让敌,其后果之恶劣,实难形容。他也因此成为在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高级将领。

    台儿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地处苏鲁交界,位于枣庄南部,地处徐州东北三十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驻地)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西面毗邻南四湖,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补充了人员兵力和武器弹药的新一团,在徐州休整了半个月的时间之后,被临时编入到了第五十一军,赶赴蚌埠,镇守淮河北岸,防止日军渡过淮河向北突进。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日,临淮关的日军八百多人,在六架飞机、十门大炮的掩护下,企图强渡淮河。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第八六零团奋起反击,与日寇血战四个多小时,日军被击毙三百多人后,仓皇撤退。

    第二天,日军第十三师团和第五师团两万五千多人攻陷了蚌埠、凤阳,第五十一军抵挡不住,只得撤回淮河北岸固守,并且炸掉淮河铁桥,阻敌北进。

    下午三点,临淮关以西蚌埠以东的日军两千多人乘坐民船和橡皮艇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又二次强渡淮河,负责在淮河北岸防守的新一团当即就奋起反击,用重机枪、布福斯山炮向河中敌人狂扫,激战了一天的时间,日军被杀落水者不下四百余人。

    日军发现驻守淮河北岸的中国守军战斗非常顽强,也就停止了强度淮河的行动,转而双方形成了在淮河南北两岸形成了互相对峙的情况。

    新一团副团长赵大勇,拿着手中的望远镜,看到刚才在强大的火力支撑之下,乘坐着大大小小几十只渔船往北岸发起冲锋的日军撤退了以后,赶紧跟距离他旁边不远处的新一团团长孙文武,用带着激动的心情,进行汇报并问询道:“团座,小日本鬼子都他娘的发起冲锋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了,眼看着天都快要黑了,这小日本鬼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突然据撤退不继续强渡淮河了,团座,你说,这小日本鬼子是不是被咱们新一团给打怕了?”

    听取完赵大勇的汇报和问询,指挥作战的孙文武轻轻地摇了摇头,略带着几分担忧的口吻,说道:“赵团副,你的这个想法未免太简单了吧,这小日本鬼子打起仗来,什么时候怕过咱们国军?如果他们怕咱们的话,上海和南京会落入到小日本鬼子的手中么。

    “跟咱们第五十一军交战的可是日军的第十三师团,战斗非常强,咱们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再加上,小日日本鬼子现在有飞机大炮,咱们国军根本就比不起,能够把小日本鬼子击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只不过,这只是暂时的而已,小日本鬼子不太喜欢夜里作战,估计,明个儿白天的时候,南岸的小日本鬼子肯定还会发动进攻,而且,比今个儿发动的进攻还要凶猛。”

    把话说到这里,孙文武突然想到了什么,停顿了大概有五秒钟的时间,话锋一转,就对站在他旁边的赵大勇,吩咐道:“赵团副,你赶紧统计一下咱们团伤亡的情况,如果伤亡情况严重,咱们必须请求军部派兵增援才行,不然的话,光靠咱们这一个团在这里,终究是抵挡不住南岸小日本鬼子的进攻。”

    当孙文武吩咐完毕,赵大勇赶紧前往各个营和连进行了伤亡人员的统计,过了大概半个钟头的时间,他便重新回到孙文武的身边,进行汇报道:“报告,团座,我刚才去各个营和连,统计了一下伤亡数字。

    “咱们新一团有一千二余人,在刚才战斗结束以后,牺牲了三百余人,负伤了二百余人,现在,可以继续参加战斗的,还有大概七百余人。”

    听完了赵大勇的这个汇报,顿时,就让孙文武在心里头禁不住“咯噔”一声,觉得在没有短兵相接的情况之下,伤亡状况竟然如此严重,要是明天再打一个白昼的仗,估计,他们新一团剩下可以继续参加战斗的人员,大概连一个连的兵力都不够了。

    但是呢,孙文武对此却又感到有些无奈,虽然,他们新一团于半个月之前在徐州进行了人员的补充,但是,跟拉壮丁无疑,即便是临时抱佛脚,对新兵进行了两周的军事训练,但是,战斗力自然是没有办法跟长年累月进行军事化训练的日军士兵比较,能够把日军击退,就已经很不错了。

    于是,孙文武赶紧向军部发送电报请求支援,很快就得到了军事电报的回复,第一一三师乘坐火车赶来支援,明天一早应该就会赶来,到时候,至少派遣一个团的兵力前来增援他们新一团的阵地。

第366章 抢滩登岸() 
驻防在淮河北岸的新一团,在团长孙文武和副团长赵大勇的带领之下,全团官兵在武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之下,依然跟想要从南岸强渡淮河的日军部队浴血奋战。

    虽然,无论是在武器装备,还是在兵力人数上,编制只有一千多人的新一团,都完全处于劣势,在取出了将近一半伤亡的情况之下,还是坚守住了阵地,没有让淮河南岸的日军部队强渡成功,在滩头歼灭了两百余名日军士兵,可谓是让新一团的官兵们士气大振。

    第一天一大早,新一团的增援部队赶来,这一次,增援的部队是两千多人的一个团,这让提心吊胆了整整一个晚上寝食难安的团长孙文武大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让身经百战的孙文武感到有些情况不妙,因为增援部队这两千多人的一个团,刚刚进入到他们新一团的阵地双方进行会合,几乎没有任何休整的时间,位于淮河南岸的日军部队,再一次发起了强渡的进攻,并且,这一次要比昨天的进攻还要猛烈。

    位于淮河北岸的新一团阵地上面修筑的简易防御工事,基本上都被位于淮河南岸的日军猛烈的大炮给摧毁,即便是现在增援了两千多人的一个团,也让孙文武坚守多长时间的阵地而在心里头吃不准。

    正当孙文武在思忖如何应对淮河南岸强渡的日军部队之际,赵大勇就在这个时候,猫着腰快步走到近前,忧心忡忡地汇报道:“团座,咱们现在火力不够啊,南岸的小日本鬼子又向咱们新一团的阵地上面开炮轰炸了,咱们新一团的弟兄们坚守阵地,只有他娘挨打的份儿。要是这样持续下去的话,咱们新一团的弟兄们撑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全部阵亡在这里不可的。”

    听取完赵大勇的这个汇报,孙文武先是叹了一口气,随即,问询道:“赵团副,前来增援咱们新一团的那两千多个人的团,不是早半个多钟头之间,就已经进入咱们阵地了,他们那个团没有对南岸的小日本鬼子还击么?”

    面对孙文武的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