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血大秦-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灯火摇摇,照得李斯原本就有些晦气的脸色更加的铁青。而赵高却仍是一副阴险猥琐的模样!

    李斯恨恨地道:“扶苏小儿真是可恶,竟敢在陛下和群臣面前羞辱于我,不除之怎消我心头之恨!”

    赵高闻言“哼”了一声,尖刻地道:“李大人真是痴人说梦,扶苏征战关东,战功显赫。不仅武将归心,文官拥护,就是陛下也倚为臂膀,如何能轻易除之?”

    李斯一时有些语塞,忽地冷笑道:“虽如此,我李斯也必与扶苏小儿誓不两立!赵高人平素足智多谋,不知可有良策?”

    赵高摇了摇头道:“扶苏目前圣眷正浓,又是主上长子,非惊天大过,主上绝不会轻易动他。尤其是共手握兵符,‘狼牙。破军’一万五千新军万一暴起,战力可抵十万精兵,就是主上也不得不考虑再三!又谈何容易啊!”

    李斯皱了皱眉头,忽地笑了,阴险地道:“赵大人可曾看见今日王绾被主上驳斥之景?”赵高点了点头,忽地一愣道:“你的意思是?”

    李斯笑道:“主上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主上了,再难听逆耳忠言,而且变得更加好大喜功,沉于享受,这岂不是我等最好的机会来了!”

    赵高顿悟,猥琐的面孔上露出一丝兴奋的神色:“李大人说得对,以前的主上睿智、勤勉、俭朴、兼听,我等没有什么抓权的机会;如果主上真变得像你这般所说,那么我们只要投其所好,就必会得到重用。而且以扶苏等人自以为是、自命仁义的性格,恐怕也会和主上多有冲突,这时便是我等借刀杀人的机会来了!”

    “哈哈哈!”二人犹似计谋已经得逞似的,发出一阵阴笑!

    数日后,秦始皇又召集丞相、国尉等重臣召开国事会议,与会众人都经过了精心准备,在会议上引经据典或是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尽显自己才能,最后再由始皇做成决策。

    议事事顶如下:

    1:始皇认为,西周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各自独立,国家无法控制,最终天下大乱,秦不能再蹈其覆辙,所以日后秦国不再封建。这一点扶苏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加以反对,反而全力赞成,于是在秦始皇和扶苏二位当朝最强力人物的决策下,秦国终决定不再封建!

    2:树立最高统治者的绝对权威,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3:健全中央集权组织。皇帝之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三公”分管(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分为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太尉,为武官之长,掌管全国的军事。御史大夫,辅佐丞相,掌管图籍、奏章,监察各级官吏。

    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三公九卿对皇帝直接负责,皇帝对重大事务做最后的裁决。

    4:健全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健全、推行地方的郡、县两级制的政权机构。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与内史(秦国关中本部)。

    郡设郡守、郡尉、监尉史。

    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总管一郡的政务。

    郡尉:掌管一郡的军队。

    监尉史:负责督察一郡的官吏和百姓。

    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

    由中央到郡县的政权机构中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实行俸禄制。皇帝的权威可以直达地方,从上到下对全国进行统治。

    5:加强军队建设。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军队分为步兵和水兵两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掌握在皇帝手中。

    6:统一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各种法律,用以维护等级制度和秩序。

    7:用“终始五德说”确立秦的正统地位和神化皇权。向臣民灌输皇权神授的神秘观念,。秦皇室衣服、旌旗、旄节,皆以黑色为之,数则以六计算,兵符、六符、法冠皆六寸,车驾长六尺,以六尺为一步,皇帝车鸾用六马。

    8:销毁兵器:没收全天下民间兵器,聚集在咸阳,铸成钟等实用器具。并铸成十二个各重二十四万斤的大‘金’人,放置咸阳宫廷内,作为这项行动的象征。

    9:毁弃国内原诸侯所建长城及军事要塞,只休留燕、赵为防御胡人入侵的长城,以防止乱民据用造反,同时铲除交通障碍。

    10:掘通各国为军事需要所筑的川防,疏浚以后作为水路交通及农田灌溉水利之用。

    11:迁移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一方面加以监视,使他们不再在本土产生分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充实首都的财富及繁荣。

    以上议决,始皇交丞相,督导百官一一执行。

    至此,巍巍大秦,一个华夏大地上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正式诞生。然而,它会否会历史上一样灿烂而短命呢,这不禁成为压在扶苏心头一块沉甸甸的巨石!

    

第十二卷 天下变革 第二章 顺势() 
这一日的清晨,天色虽然有些阴沉,但薪年宫议事殿内的议政仍然在进行,如今天下初定,秦始皇却也并不敢怠于政事!

    众人正议论处理一些在执行前日诸般一统国策时带来的问题时,忽然间议事殿下远远传来一声长长的呐喊声:“鸿翎急报――!鸿翎急报――!”

    众朝臣一惊,立时停止话头,向殿下望去。便见黑沉沉的天色中,一名鸿翎急使正飞步而上,高举着一个赤红锦盒!

    鸿翎急使奔到近前,被郎中令蒙毅拦住,蒙毅接过急使的锦盒,大声道:“陛下,有前线紧急军倩!”秦始皇点了点头道:“呈上来!”

    “喏!”蒙毅领命,带甲上殿,将锦盒递了上来o

    当蒙毅来到玉阶之下时,秦始皇挥了挥手,赵高奔了下去,将锦盒接过,亲自打开。验明无虞,方呈于秦始皇!

    秦国令:鸿翎急使不得近王,近卫甲士无诏不得近王,所呈书简等物未细察不得近王!这都是秦始皇担心刺客行刺而颁布的法令,不过,在扶苏看来实在是防范过度了,有点小题大作,风声鹤唳之感,不过也难怪:权力越大的人越怕死!

    便见秦始皇细阅报信竹简,脸色顿时大变,怒道:“匈奴又寇上谷,渔阳,九原,云中四郡,杀死,掳走我大秦边民十余万!真是岂有此理!”秦始皇脸色铁青,怒发冲冠;“哗啦”一声大袖一甩将身前王案所有的奏简等物全部给扫倒在地,长声而起。咬牙切齿的道:“无耻,卑鄙,强盗!”

    众人近年来未尝见过始皇如此暴怒,一时不禁吓得心惊胆战,惶恐不已!

    扶苏闻言大怒,心道:“这也怪不得父王生气,天下刚刚平定,正在努力进行统合的工作,在这时节,匈奴大举来犯,岂不是故意往父王脸上抹黑!这让自诩干古一帝,威震天下的父王如何不暴怒异常!”

    李信起身昂然道:“陛下,匈奴头曼单于贪婪成性。以往我大秦忙于征战六国,不及理会于他,便连连寇边犯境;实在可恶!如今我七国归一,他竟又统兵来犯。实在是对我巍巍大秦蔑视已极,徽臣奏请陛下,兴大兵灭之,以正国威!”

    众大臣闻言纷纷起身,大呼小叫:“对,讨灭匈奴,割了头曼的狗头!”“我大秦天威不容亵渎!以血还血!”一时间,大殿内纷纷攘攘,文武百官群恃激愤,一致要求对蹬鼻子上脸的匈奴蛮寇与以迎头痛击!

    而在众人纷纷攘攘之时,扶苏则一言未发,只是静静的想着自己的心事o

    始皇面色稍缓,扫视群臣。忽见坐于首位的扶苏竟然一声未吭,不禁有些奇怪。始皇挥了挥手,众文武们立即停了下来,始皇阴沉着脸。冷声道:“王儿。诸卿都有发言,你为何一言不发?”

    扶苏闻言起身道:“父王,儿臣在想,匈奴是一定要打的,否则任其连年犯境,岂不等于让我大秦以身饲虎,会让其越养越大,后患愈甚!但是如何打,何时打,这却是值得思量!”

    始皇面色又缓了缓,点头道:“那你又有何建议?”

    扶苏恭声道:“匈奴举族骑兵不下二十万人。彪悍血勇,来去如风,可以进行长途远程奔袭,我大秦防不胜防!所以要打匈奴,必须解决四个问题o

    一、骑兵问题:只有骑兵对骑兵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我大秦骑兵目前虽然在技术上领先匈奴。但是在兵器上落后于匈奴,在马种上落后于匈奴。在机动性和远程奔袭能力上也弱于匈奴。除了少量精锐骑兵以外,目前我大秦并没有可以与其直接对抗的骑兵部队!若不顾此实恃,强自遣大军出战。我军战力弱于匈奴,再加上不熟草原地形,恐怕要十战九败!

    二、防御问题: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匈奴人的财产屈指可数。往往用一两匹马便可轻易驮走。可以说草原之大。无处不是匈奴人的家园。所以。匈奴人来去如风,飘忽无踪。在战略上他们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轻松的任选地点对我大秦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

    而我农耕民族,无论是房屋。田地。家俱等等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卷巴卷巴就能带走的。所以在战略上有先天的劣势,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

    而要想抵消匈奴人的这种先天优势。只有想办法限制匈奴人的这种飘忽性,最好的办法便是筑长城。我大秦可以将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连成一气,这样绵延万里的巨大防线可以轻松将匈奴人将在长城之下,匈奴人战略上的先天优势也将不复存在,我天秦便可安全的在长城之后积草屯粮。寻机打击匈奴o

    三、补给与道路问题。要灭匈奴。就必须深入草原,茫茫的草原上往往数十里乃至上百里不见人烟。在这种情况下,大军的补给必须完全依靠于后方供应。而不能像征战关东一样可以就地征集。这样大军出征所须的补给将是一个极其骇人的数字。所以不解决补给问题妄言出征只能是自取其辱!而要有充足、及时的补给,凭我大秦目前的交通情况根本难以办到。解决的办法就是:修路!修筑一个连通全国的优良高速道路网,这样便可以倾举国之力向北方前线运送补给。我大秦才能有获胜的可能。

    四、钱财问题。建骑兵要钱。筑长城要钱。准备大量的补给也要钱,所以要想击灭匈奴,所需的花费必将是天文数字,而且也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获得彻底胜利,必须有做好持久战的打算,所以必须有非常优秀的经济人才来统管全国财政,这样才有可能筹集到足够的军费o

    但即便如此。这样对于我大秦经济的要求非常高,虽然我大秦富有四海,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儿臣认为:以三年时间先修一个联通全国的高速道路网。再以三年时间筑成一个横贯大秦北方的万里长城,而在这六年时间里。我大秦可以一边积草屯粮。一边改良骑兵,这样六年以后,估计我大秦就可以对匈奴发动连绵不绝的致命打击,一举解决北方边患!

    以上皆是儿臣愚见。请父王圣裁!。”

    众文武闻言哑然,刚才头脑发热,纷纷叫打,现在一听扶苏这般分析过来。这才发现问题严重。以如今大战之后的国力。根本现在就难以支撑起这样一场庞大的战争。所以一时也不禁有些气馁!

    但也还是有人对扶苏的建议有些异议。大将杨端和出言道:“武安君适才所议几点都颇为精僻,为老成谋国之言,但臣认为筑长城不妥。要知道。迢迢万里之遥,耗资必然极为巨大,虽有我秦,燕。赵以前所筑长城为根基,但恐怕也有掏空国力之虞!而且长城处处设防也等于处处不设防。匈奴人若集中兵力攻其一处。也并不是不能攻破,而长城一处若破,其余全线便都成了摆设!所以臣认为不妥!”

    扶苏闻言摇头道:“杨将军此言谬矣!有了长城。匈奴人即使想攻入中原,也只能集中兵力攻其一处,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